叉叉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377章

大唐极品闲人-第377章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宗兴之所至,让杜睿当场作画,杜睿也不推辞,照着太宗便描绘了一幅,太宗看过之后,是惊喜,历朝历代的君王那个不想自己的英明影像流传后世,杜睿这种写实派的话锋,将一个圣明天子完全表现了出来,太宗焉能不喜

    次日太宗临朝,将二十八人画像悬挂于太极殿上,身在名册之人见状,都是一怔,在听过了李承乾的解释之后,纷纷大喜,那些没能入选的朝臣,则是黯然失色

    太宗当即颁布旨意,召曰: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於钟鼎,又图形於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阁著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方今绘制侍中赵国公长孙无忌、故司空扬州都督河间郡王李孝恭、故司空莱国公杜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总参谋部右侍郎,太子少傅,宋国公杜睿、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故辅国大将军左卫大将军褒国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宏基、故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郧国公殷开山、故荆州都督谯国公柴绍、飞虎卫大将军,刑国公苏定方、故荆州都督邳国公长孙顺德、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故左骁卫大将军郯国公张公谨、右骁卫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故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故户部尚书渝国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世绩、故徐州都督胡国公秦叔宝、泸州伯,中书令马周二十八人图形,其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脤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可并图画於凌烟阁,庶念功之怀,无谢於前载;旌贤之义,永贻於后昆    , 。

正文 第五十四章 后宫之主

    太宗下旨颁布天下,建立忠义祠,让大唐开国以来战死沙场的将士们忠魂有所归处,时时得享供奉

    圣旨一下,顿时天下沸腾,大唐虽然尚武,然毕竟承袭魏晋,文风甚重,朝中大员也多是文人出身,如今他们一想看不起的武夫得享如此高的荣耀,他们的心中怎么都不舒服,可是却也无人反对

    绘图凌烟阁,这可是大的荣耀,他们要是反对建立忠义祠,岂不是连凌烟阁也不得入,尽管满心的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


()好看的txt电子书
    二十八人配享凌烟阁,入选了的自然满心换衣,这可是青史留名的活计,也容不得他们不激动而那些名姓不在列的,则是郁闷非常,免不了有些抱怨,可二十八人的功绩,就题在画像之上,他们也无话可说,人家的功绩,可是实打实摆在那里的

    选了个黄道吉日,二十八人的画像被恭恭敬敬的请进了凌烟阁,看着旁人那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杜睿大不理解,自家明明活得好好的,怎么就被人供奉上了呢?这未免太晦气了些

    忠义祠建成之日,仪式明显就要隆重的多了,不单单太宗亲自致祭,满朝文武,还有一些伤残老兵也纷纷到场,阵亡将士的神主一一被请进了忠义祠,安排供奉

    顿时殿前欢声雷动,谢恩之声不绝于耳,太宗看着,也是兴奋异常,到这时他才明白,杜睿为什么提议要建立忠义祠,一座简简单单的祠,费不了多大的力气,但是给太宗带来的,可是全天下大唐将士的军心试想一下,军心在握,大唐社稷如何还不能江山永固

    “姐夫你做事还真是滴水不漏啊这么绝妙的点子,你都能想的出来”李治看着杜睿,满脸怨毒的说道

    礼台之上,太宗正接受着将士们的朝拜,一旁的李承乾也是大出风头,这个忠义祠毕竟是李承乾负责操办的,自然也有他的一分功劳,军心归附太宗的同时,那些大唐将士自然也对李承乾充满了感激之情

    杜睿知道李治心里在想些什么,淡然道:“殿下大势所趋,非人力能改,还请殿下谨慎言行不要做非分之想”

    “哼”李治冷哼一声,道,“本王偏不相信什么天意,本王只信人定胜天姐夫此次棋高一着,下一次可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名利双收这种事,可不会总是眷顾一个人”

    李治说完,挥袖而去,杜睿看着,也是微微皱眉,不禁担心起来,虽说李承乾承诺过,未来不会难为李治,但是如果李治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即便是李承乾这个宽仁厚德之辈,恐怕也要恼怒了

    忠义祠,凌烟阁之事已了,杜睿又再次在李承乾原本就已经非常稳固的地位之上,加了一枚筹码,一枚重重的筹码,赢得了军界的心,旁人纵然是想要动李承乾,也不得不思量一番了

    五月初五,麟德殿内

    太宗放下手中的奏折,有些疲倦的揉了揉额头,旁边王德见状,立马送上了一杯还冒着热气的参茶,太宗伸手接过,轻轻的抿了一口,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好半天才长长的呼出一口气来

    “圣上圣体违和,不如老奴去请太医来给圣上诊治一番”王德有些忧心地问道,这几日太宗的身子不大爽利,已经连着几日没能安然入睡了

    “不必了朕的身子,自己最清楚,只是有些累了”太宗随口道,“那些太医,每次都是那么个论调,什么偶感风寒,稍加调养就可痊愈之类的,开出的药房也是大同小异,就是没什么用”

    “不如老奴去请驸马爷来,驸马爷是杏林高手,医术高明”王德又试探着问了一句



    太宗摆了摆手,淡淡一笑,道:“不必了,朕只是有些累了,没什么要紧的,驸马还要帮着李世绩料理总参谋部,那才是大事,就不要劳烦他了”

    “圣上心怀天下,虚怀若谷,乃是天下百姓的福气”王德恭维道

    “你这老杀才,就会拍马屁”太宗笑了起来,心情一下子舒爽了很多

    说着又拿起了一份奏折,刚刚看过之后,顿时眉头就皱了起来,奏折是抚州刺史上的,原来是抚州蔓生双瓜,这也算的上是祥瑞了,那抚州刺史在奏折之中,将这祥瑞与太宗的勤政爱民,英明神武,胸怀天下,泽被苍生联系在了一起,无数的溢美之词一股脑,全都加在了太宗的身上,好话是谁都喜欢听的,太宗看着原本也挺高兴的,可是紧接着的一句话,却让太宗的脸色,变得比寒霜还要冷

    “微臣以为,此次天降祥瑞,乃是上应苍天之福,下体后土之兆陛下上承天命,自然执掌乾德,后宫之主为坤德,乾坤相携,阴阳调和,国方可长治久安,今文德皇后殡天经年,后宫之位悬而未决,臣启奏圣上,当早立乾坤,以安臣民之心”

    奏折之中鬼扯了一大堆《归藏》、《易经》上的卦辞言语,最后,这位刺史总结出来中心思想就是,天降祥瑞,主后宫之中有大德之人,当居中宫之位

    次日早朝,果然如同太宗所料的一般,一些言官,礼官纷纷上书,奏请太宗,择大德之人,早立中宫

    太宗当了这么多年皇帝,早就修炼到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境界,看着那些几样慷慨,似乎一心为国之人,淡淡的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杜睿默不做声,他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就如火纯情了,岂能听不出太宗的意思,那些言官,礼官简直就是吃饱了撑得,天下人谁不知道太宗和长孙皇后的感情,谁不知道太子李承乾的储位固如泰山,别说太宗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不允许他背叛爱妻,再立他人为后,就算是太宗有这个心思,也不得不考虑到其他的方面,如今众多已经成年,再立其他的皇后,始毕会让一些人起了别样的心思,到时候储位纷争,乱的可是大唐的天下

    李承乾满面涨红,怒视着那些上书的官员,就连长孙无忌也是满脸愤慨,他们长孙家的优容,全都是因为长孙皇后,如果太宗当真立了后,他这个外戚的身份,岂不是要保不住了

    “圣上文德皇后与圣上相伴多年,如今方才仙去,圣上若是便立后,岂非况且这是圣上的家事,拿在朝之上议论,岂不荒唐”长孙无忌最终还是没能忍住,站了出来

    “天家无私事,中宫之位不可虚悬”岑文本出班奏道

    太宗见了,也不禁一愣,若是旁的人也就罢了,可是连尚书左仆射岑文本都站了出来,这件事就复杂了

    “众卿以为哪位后妃配得上这大德之才呢?”

    太宗的言语之中,不带着任何喜怒,就好像是旁人的事情一样,最先开口的那个礼官闻言,顿时脸上一喜,忙道:“杨妃德容兼备,可入主中宫”



    他方一说完,其他言官,礼官纷纷复议,只有岑文本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站在原地,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杜睿看着,只是低头淡淡的一笑,心中暗道:都是一群蠢货

    没人知道太宗平静的外表下是如何的汹涌,所谓暴风雨前的宁静也不过如此,沉默了半晌,太宗终于开口了,声音似乎不是从他的嘴里发出来的一样,平静而淡漠的说道:“众位卿家以为如何?”

    众臣的心顿时一沉,太宗是什么意思?他们谁也猜不透,或许有人能猜到,但是这些人都是不愿意说话的

    而那些没能猜透太宗心思的人,也泛起了思量,对隋室还是有些念念不忘,特别是吴王李恪一派,在朝中硕果仅存的几位,自然是希望杨妃上位

    可是,相应的,很多的妃子背后都有一方势力,如今可不就是再进一步地好时机吗?下面一下子变成了菜市场,一帮衣冠楚楚,平日里矜持高贵的大臣们此时如同街头买菜的小贩一般,个个口齿伶俐,争论不休起来

    太宗依然冷淡的看着下面的情景,一点儿异常的神色也没表现出来若是在平时,这样的场面,他是乐意看到的,大臣们只有分成数派,才有利于他掌控朝局,要是大臣们都团结一致的和他对着干,他这个皇上也就别做了

    长孙无忌也待不住了,开始怒声喝骂起来,当初长孙皇后在世之时,向来宽宏仁慈,不知对多少惹怒了太宗的朝臣有过恩惠,如今这样子,就是人走茶凉啊,简直就是无情无义,甚至是忘恩负义到了极点

    长孙无忌虽然私心杂念甚重,但是对自家的妹子可是百分之百的疼爱,如今长孙皇后人刚刚故去,这些大臣们就生出了再立后的心思,这让他顿时无比的愤怒

    当然也有置身事外和稀泥的,他们对谁当皇后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在他们想来,如今朝安定,就算要立后,也应该立一个没什么利益纠葛的最好身后没什么势力纠缠,膝下也没有子嗣,并且还要保证日后也没有子嗣的他们对太子还是满意的,可不希望再闹出什么夺嫡地风波来

    剩下的就是想要在立后这个问题上分一杯羹的了立后,立谁,这是个问题,也是矛盾地所在太宗的后宫中,除了正宫皇后,下面就是贵妃和三夫人,这里面韦贵妃出身名门,品貌俱佳,而且与世无争三夫人之中,阴妃已经死了,还有一个是小杨妃,也就是当年李元吉的老婆,虽说此时礼教尚未风行,可是不管是谁,还是要坚持一下这贞洁的问题的,她可是再嫁的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