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财色2 >

第9章

财色2-第9章

小说: 财色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的范无病,正在抓着一张报纸发愣。

一张新发行不久的《人民日报》,很普通的一张报纸,上面照例是政治挂帅社论满篇,不过引起了范无病注意的并不是这些时效性新闻,而是位于报纸的第三版上的一篇长篇报道,“群众创造了加快养猪事业的经验”,在这篇文字当中,细致地介绍了广西和北京通县如何提高养猪效益的新办法,如“交售一头可自宰一头”、“实行公有分养的新办法”等等。

“该来的,终于要来了。”范无病的心里面颇不平静。

自打文化大革命以来,报纸一登就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在当时养鸡、种菜全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而《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养猪的文章,气候真是要变了!

一九七八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性的年代,尽管在此前两年,执行极左政治路线的“四人帮”已经被打倒,但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中的某些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政治主张,在政治和经济两大领域实行意识形态化的治理,刚刚复出的老一辈领导人则试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进中国的命运变革。

舆论阵地上面的斗争更显得锋芒毕露,丝毫不逊于其他方面。

春江水暖鸭先知,仅仅一篇关于养猪的文章,就足以令许多人在这个寒意料峭的早冬,感觉到了季节和时代的变迁。

国庆节刚过,大人们都上班去了,一场秋雨刚刚过去,院子里面的梧桐叶子满地都是,范无病百无聊赖之下,拖了把竹子编成的躺椅出来,摇摇晃晃地躺在上面闭目养神,沐浴在温温的阳光下,吹着微微的凉风,真是神仙一般的享受。

“小朋友,你知道这里有一家收破烂的吗?”一个年轻的声音问道。

范无病正晒得通体舒服,忽然发觉射到身上的阳光被什么东西给挡住了,正打算睁开眼睛看一看究竟的时候,就听到人说话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却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这人身材有些消瘦,个子也不高,就是一米七左右,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还打了两个补丁,但是收拾得挺干净,整个人透露出一种文质彬彬的气质,却又有一种坚毅的性格掺杂在其中,范无病看了之后顿时感到有些好奇。

这人,好像不是厂子里面的人啊!

“小朋友,你知道这里有一家收破烂的吗?”那人见眼前的小孩儿似乎刚睡醒的样子,就重新问了一遍。

这人也是没有办法,院子里面看不到一个大人,就这个小孩看起来似乎有个四五岁的样子,估计应该懂事儿了,至于其他几个小孩儿,还在远处玩泥巴呢,显然是靠不住的。

实际上范无病才不到三岁,因为种种原因看起来比其他孩子健壮一些,这些却不是一个陌生人所能够看出来的,不过,此时的范无病心里面却有些不爽。

“什么收破烂的?”范无病眯缝着眼睛看了看对面的年轻人,哼了一声后说道,“这里是闲置物品收购中心,你有什么事儿?”

“闲置物品收购中心?”那年轻人愣了一下,仔细将范无病说的东西琢磨了一下后才反应过来,笑着说道,“那还不是收破烂的嘛!你家大人在吗?我有些东西想要卖掉的。”

“这是两码事儿!”范无病对于别人贬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到有些恼火,不过见到生意上门,却也不能够推出去,于是便问道,“我家的事儿我做主,大人们不管。你要卖什么东西呢,先拿出来看看?有些东西我这里是不收的。”

那年轻人闻言有些惊异,很是怀疑这么小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办大人做的事情,但是范无病很快就打消了他心中的疑虑,因为范无病懒洋洋地从怀里面掏出一把东西来,不是别的,正是几张崭新的大团结。

要知道如今一个国有企业的职工,一个月才挣几十块钱,眼前这小孩儿,真算得上是大款了,年轻人顿时热情起来,回头向外面招呼了一声,又有两个年纪差不多的拉着一辆板车走进了院子里。

“这么多的东西啊!”范无病一个鲤鱼打挺,从躺椅上蹦了起来,眼睛里面都是恶狼一般的亮光。

第一卷 顽童不懵懂 第十七章 学过几年算术

也不怪范无病兴奋,人家车子上面拉着的东西确实很多。

想来对方是早就听说了范无病这里的名声,因此拉过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范无病此时最愿意收购的,比如说比较稀罕的主席像章,成套的连环画册,文革时期被查抄罚没的各种四旧物品等等,眼见的范无病甚至还在其中发现好几件铜器,都是前明时候的古董。

“三位大哥,真是辛苦了,来来来,赶紧坐下歇歇,屋里面有西瓜,杀两颗解解渴先――”范无病一面招呼三个人,一面翻动那些东西。

所谓物以稀为贵,范无病也不是见什么都收的主儿,比如那些大块头儿的毛选什么的,他就从来不收,哥们儿是玩价值投资的,可不是什么收破烂的,要是什么玩意儿都往我这里送,一万平米的房子都装不下啊!

“几位大哥长得真像啊!”范无病留意到这一点,于是顺口问了一句。

“那自然,我们是亲兄弟。”一个年纪小一些的回答道,然后有些奇怪地问道,“小弟弟,这里的东西,都是你自己在弄?”

这也难怪了,任谁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儿在这里翻腾东西,都会觉得很奇怪的。

“是啊,都是我自己在弄。你们家里的东西真多,一般人家里面根本没有这么多的玩意儿。”范无病一面翻腾,一面在心里面给这些东西股价。

“也不都是我们家里面的,还有些是亲戚们家里面的,我们兄弟几个要来的。”先前那个年轻人回答道。

难怪了,范无病乍一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碰到同行了。

“你们打算卖多少钱?”范无病看了个大概,就决定先探一探对方的底儿。

“咦?你们这里收东西不是固定价钱的吗?”年轻人有些奇怪。

范无病呵呵一笑道,“这不是你们的东西多嘛,大客户可以照顾的,再说了,买卖买卖,有买有卖,价钱好商量。”

三个年轻人互相看了看,一个说道,“大哥,我们心里面也没有谱儿,你做主吧!”

先前那个年轻人想了一下后说道,“我们这么一大车东西,怎么着,你也得给我们二十块钱吧!”

听了年轻人的话,范无病感到自己的脑袋里面有点儿冒烟儿!这么些东西,你们居然就要二十块钱?!二十块钱,普通工人多半个月的工资了!

可是,花二十块钱买这么些东西,还真是太TMD便宜了!

范无病随便从里面挑一个铜香炉来看看,居然都是质地和做工都相当不错的宣德炉,这玩意儿值钱啊,过几年后,就算是高仿品,随随便便还不卖他几万块钱?

另外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细看,但是从数量上来讲,省了范无病很多时间了。

因此范无病觉得自己如果只满足他们的愿望,出上二十块钱的话,实在是有点儿不是玩意儿了,看看人家兄弟三个人的衣着,都是劳苦大众的样子,一个个面有菜色,显然生活得不是很轻松,于是叹了一声道,“几位大哥都是实在人,我也不能太亏了你们,这样吧,这些东西,你们待会儿帮我送到库房去,我一共给你们五十块钱吧!”

“五十块钱啊!”兄弟三个人都兴奋起来了。

五十块钱,按照磐石市的消费,顶的上一个普通工人一个半月的工资了,兄弟三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搜集的这些破烂能值这么多钱。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也就是磐石市这样的小地方,大家的见识都浅得多,又赶上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否则的话,你真当大家都是傻子那么好糊弄啊!古董文物收藏这活儿,也就是要看时代,如果不是有这么一个动荡的时代,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

范无病倒也不怕兄弟三人耍赖,直接就将钱给付了,老大将崭新的五张大团结点了点,仔细地收进了自己的衣服口袋里,然后跟着两个兄弟一道儿,拉着板车随着范无病去往他的库房。

“你们怎么会知道我这个地方呢?是不是急着用钱?”范无病躺在板车上面,一面翻腾东西,一面随口问道。

“是啊,要不是急着用钱,我们也不至于跑了十几里路来到这里了。”老大叹了口气回答道。

范无病心道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倒是应该看看能帮上人家什么忙,毕竟自己家一个副局长一个车间主任,也算得上干部家庭了,劳苦大众的事情还是应该放在心上的,于是就忙问究竟。

原来兄弟三人的父亲,倒是个老知识分子,早些年间因为言论问题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村里面劳动改造,后来就扎根儿村里的,老头儿人很不错,经常帮村子里面的人写写画画的,有时候出点什么事情也能拿个主意,倒是没有受什么罪。

去年老头儿终于生病去世了,兄弟三个顿时没有了着落,刚好去年恢复了高考,兄弟三个人在老头儿的教导下没有少学文化,心想这高考也算是一条出路,万一考上了还可以混上国家干部的待遇,于是就复习了几天,一块儿去参加了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的第一次考试。

“结果怎么样?”范无病问了一句,就有些后悔了,此时三兄弟在这里拉板车卖东西,显然是落榜了呗,自己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老大苦笑了一声,“都考上了。”

啊!这么?啊!虽然说最初恢复高考的题目确实简单,可是兄弟三个人同时考上,那可是真正难得,至少在后世的印象当中,范无病是没有听说过在一九七七年的高考中有这么一件事情。

“可是又被打回来了!”老二接口说道。

第一卷 顽童不懵懂 第十八章 他叫我们去喂猪

范无病急问原因。

原来是还是因为出身不好的缘故,三兄弟的父亲是右派分子,虽然说人已经死了,可是右派的帽子还没有摘掉,就影响到招生,人家一看这个,啥话也没有说,直接退档。

“原来如此。”范无病点了点头,默然无语。

三兄弟拉着车走着,心里面却也觉得非常奇怪,眼前这个小孩子,看上去不过是四五岁的样子,怎么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言谈举止之间,很有成熟的气质,否则自己三人也不会这么听他的话,还将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说给他听。

“那你们有什么打算呢?”范无病问道。

老大回答道,“村子东边有块儿荒地,因为地质不太好,一直没有人肯要,我们跟村里商量了一下,决定在那里开荒,给村子里交足了口粮,剩下的是多是少,都归自己了。”

“呃――”范无病闻言顿时一愣,对这个消息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这件事情,好像不应该是由你们三兄弟来做的吧?范无病非常清楚地记得,在一个多月以后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十八个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后来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范无病是看到过那种大包干契约的,上面的血红手印令人记忆深刻。

难道说,历史因为我这只蝴蝶的到来,会稍微地改变一下吗?范无病心里面直打鼓,忙问了问详细的情况。

事实上,村里面是有块荒地,可是地再荒那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2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