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白露 >

第8章

白露-第8章

小说: 白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言家的亲家夫人还真不是省油的灯,”被绕进去的永固哼了一声,将手中的折扇敲在言家小三的头上,心有不甘的叹声道:“百分算计,还是成了他人嫁衣。”也是,将赈灾义卖的风头搅得大了,各处官衙和大户想不捐出些银子来可不能够了。
  
  

第十三章

  唯唯诺诺请显出些不悦的王爷息怒,一旁的大掌柜看向三少,心中疑虑更是深厚,刚才所说的“亲家夫人”应该不是指得是大少二少的不出门户的丈母娘吧,那又会是哪位?
  已经露了脸,见了这些,心中有数的永固要离开了,临行前看了言家耀辉一身银缕光华,缓缓道:“平日里,你向来简约,现今怎地这样注重身外之物?”
  “京城是先看衣冠再看人品的地界,小子不敢唐突乡风;另外,小子若是毫无显眼之处,不但落不得好,还会落得被市井之人肆意为有狐媚之术,以讹传讹的害处,小子的家乡屡见不鲜,志在保身的小子绝对不敢对市井之言有半点差池。”这话的言家耀辉恭谨得坦言。
  言祸下,天下能有几人能保得清白。
  “……”看着坦言论及是非明策的言家小三儿,没半点虚伪的话,听起来生生刺耳,永固转身就走,还得趁着时间还不迟,再去宫里折腾一下吧。
  恭送了王府仪仗远去,转身找了个旷处,言家耀辉打开了先前王爷敲打他后顺手递给留下的折扇,随着的大掌柜也探身悄悄看去,这一看,看得他当即脸色大变。
  细细端详折扇上的填字,言耀辉低语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吗?”
  沉寂了好会儿,言耀辉断然嘱咐道:“大掌柜,您现在就让我们铺子里所有的伙计立即把请柬全部散出去,明日天亮之前,所有请柬必须全部送到,万不能失误。”既然早晚都会招惹上麻烦,那就不如让麻烦来得更快些。
  收敛了震惊,大掌柜立即亲自去嘱咐去了,可亏早几天的准备,基本上都已经妥当,只需仔细叮嘱着办去就是了。
  赶着天稍稍见得亮光,风华楼上已然熙熙攘攘。张着手臂指挥着楼上擦拭牌匾的管事激动不已。昨日,听了风声的风华楼东家立即嘱咐掌柜管事将淮扬言三少所有租款全额退,还叮嘱所有开销也一应由楼子承担,这样的好事听得扬州来的言三少当场将连夜裱好的“上善若水”的牌匾赠与了风华楼,喜得风华楼掌柜管事的顾不及其他,赶紧招呼着伙计一起悬挂上二楼的正中央,这是绝少留下墨宝的永固王爷的手笔亲书,可张了大门面了。
  逐利作商,最要懂得的就是将利益尽可能的无限加大化,再好的东西没有体面的捧场,也都会少了应需的灵性。
  晨起浮云走,日午炎炎起。
  一夜间,风华楼前宝光横溢的盛景随着如无孔不入的热风涌进京城内外千家万户,旭日东升,络绎不绝的行人围在风华楼下仰首向上,人声鼎沸,究竟会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让天下雅士之魁首的永固王亲书出“上善若水”来?
  围聚的邻里忙不迭将昨日亲历珠光宝气的场景侃侃说起,没会儿,不知道的也都全部知道了,不管如何,大灾之事终究离得稳如磬石的京城遥远,百姓也向来是只能听得上心不得的,正在窃窃私语中,由远而近的锣鼓声声惊扰了四下,永固王爷允诺的义卖财物给送来了,看着满眼光华,蜂拥过来看热闹的百姓将这场议论推到高端。
  此刻,也不知道是哪个起了个头,在风华楼门前的案上投下一枚铜板,守着门口的店伙计忙不迭拖着那投掷铜板的路人,拿出个白卷,定要在卷上留下姓名,扯着嗓门嚷嚷着:“捐银是要捐赠给朝廷用来赈灾的,记录义捐姓名的卷宗也是要随着捐银一起上呈给朝廷,这样光宗耀祖的事情可错失不得。”
  随意抛出一枚铜板的路人怔怔看着这将来会连同义款一起上缴朝廷的白纸卷宗,当即掏出荷包,将里面全部散碎银两都倒在了案上,行善是积德的好事,若是行善还能留名让朝廷知晓,何乐而不为?
  稍会儿停顿,当即四下哗然,人人争相向前。从蜂拥人群中艰难得挤了出来,最先扔铜板煽动气氛的乔装成百姓的店铺伙计赶紧撒腿溜开。看着楼下瞬间喧哗,言家三少低声嘱咐立即去上报给户部衙门,这些民间的散碎银两终究不是自己的,可绝留不得是非把柄,直接请户部着人坐镇登录才是根本。
  热浪中,从四面八方扶老携幼而来的百姓们络绎不绝,同时,为传闻的嵌宝鎏金阿育王塔犯了嗔念下山而来的和尚们没等靠近,立即就被请在一侧诵经,劝人行善积德本就是佛门招揽信徒的法宝,不好生利用起来可对不起经商之人的本份。
  瞄瞄那些只念经不做事的和尚,没有半点佛性的言家耀辉并不担待。想借着功德圆满的白话就想化得鎏金阿育王塔,在经商之人眼中,这种不劳而获的作为最是可恶。
  和吃饱了闲着找乐的百姓不同,今年以来,在朝中当官的多半不太舒心,本来就已经兢兢业业,可前几日也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端,几位资历深厚的阁臣被唤进了御书房后,当日,几位成年的皇子就被禁足在各自府上,朝中调动频发,惊得探不得一二的朝中官员用足十二分稳重姿态,决然不掺和进天下第一家的家事中去。
  正在畏惧祸端上身的当口,一连几份加急递上来的请求调拨赈银的奏折将风声鹤唳之势遮掩起了两分。看着堆积在龙案上请求紧急调拨赈灾钱粮的数张折子,王上面目深沉,朝堂上百官也屏住了气息。
  神州辽阔,边荒之地常有天灾,朝廷也年年调拨赈灾钱粮,一些地方官吏和监察勾结,借此从中牟利,多年遮掩累积下来的民怨最终将天灾引向人祸,一年秋,借着天道失德的号召干戈顿起,经历数年,朝廷才平息了一些边地,没想到,去年的大旱导致今年的蝗灾,若是不赶紧调拨赈灾钱粮尽快安抚灾民,难民就要涌出属地了。
  
  


第十四章

  朝堂一片低议,这样气氛下,本来还有其他事端要参奏的朝臣也识相的将奏折收了起来。眼下,最重要的大事还是灾情,多年的灾情和战事,朝中内库颇为空虚,该如何调转,都转头盯上了户部官员。
  这时,排班在末尾的京师的府尹伏地启奏了昨日京城中一件新鲜事,“今日早朝前,微臣收到一张‘为君分忧,为民解难’的赈灾义卖帖子,微臣当即招了衙役询问,才得知,有位来自淮扬的言姓年轻人携带无数异域珍宝要用来义卖,所得义款全部捐赠朝廷用以赈灾,据衙役说,当时,途径的永固王爷听了这样善举,还当即挥毫写下“上善若水”以嘉许,上朝前,微臣已经嘱咐家人将积攒下的俸银全部聚拢,定要为君分忧。”
  呈上来的请柬中“为君分忧,为民解难”八字看得王上龙颜大开,对民间善举嘉许连连,也对京师府尹这般忠心大加赞赏。
  能在满堂得到王上亲口嘉许,大出风头的京师府尹抹着额上的汗,满目欢喜,连呼万岁。
  当朝没个不是有眼色的,稍顿片刻,当即恍悟过来,立即联合一气,山呼高歌“为君分忧,为民解难”八字真言,满朝和乐。在王上似笑非笑中,山呼万岁后退朝百官各自匆忙回府去确认自家门房是不是接到这“为君分忧”的柬帖去了。
  街上热浪难消,从深窖里抬出的冰块将风华楼内各处雅室都放了大块,没会儿,其内的燥热消减了去。拉着剪裁妥当的衣裳,排成两列等待着贵客来临的满楼伙计都忐忑不安的瞄着楼外。借着捐银之名,蜂拥着在两边的好事之徒也好奇着究竟谁能购得百宝,兴冲冲等着看着,以便作为谈资。
  天色稍暗,与此同时,全城达官富贾也倾巢而出了,既然是王上暗示的,都摆不得架子,相约着同一时辰里,携着子侄从各路街巷汇集往风华楼。
  远远看去,灯火如炬中,特地成倍增加了的华灯将本就剔透的风华楼点缀得空灵,迎在楼门外银衣年轻人任谁都由不得多看了几眼,这就是“为君分忧”义捐的言三?
  迎了进门的都不免端详了这言三一番,丰神俊秀,看得挺顺眼的,真不晓得这是谁家的子弟,做得这样有眼色的清明事,既然是大义大善,也就都说上几句客套话,这些被围堵在街口探看的市井惊讶不已,得这么些大人的抬举,这扬州来的言三少好大的颜面。
  进了楼中,满屋流彩看得还算满意,虽不是什么稀世奇珍,也都还罕见,不辱他们的身价。相迎吆喝中,平常除了朝堂上,其他没什么往来的也都拱手客套着,场面话不断,没办法,占着为君分忧的口号,哪个敢吝啬。算是逮着机会的满城豪富也借着这个场面,察言观色,一请二请三请的攀谈中,笑意盈盈,满屋生辉。这会儿,司仪传报永固王爷到了。
  看着站在楼前迎候的言家小三,永固打心眼里苦笑,被灯光映衬得姿容迤逦的言家小三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只是,若能成功转移视线,岂不是将萧泓推进了不覆之地?如今也是没了法子,他算是看出来了,就算不借他的人脉,言家也不会消停。平衡心之外再有决绝之心的言家耀辉毫无卑微的迎了过来。
  听了这声传报,永固的名望当即显现出威力来了,入座自矜的也都连忙过来见礼,毕竟,避讳着和朝廷官员有牵涉的永固王爷并不容易见得。
  再三礼让,被簇拥着迈步进来的永固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今日这种善举已经传到了深宫了,深宫中的吃斋念佛的太后太妃们对民间这样的义举大加赞赏的同时,也要拿出细软为君分忧,后宫们更是纷纷效仿,宫中一片繁忙,明日里就会将娘娘们的心意都送与风华楼来,请着扬州言三义捐,到时候,就请京城内的贵妇小姐们走动走动了。
  这意思——,也就是说一家要出两份了?
  “居然惊扰了内宫,”忠心耿耿的臣子们都自责不断,赞颂娘娘们的慈悲心的同时也都打心眼里盘算着这两份款子究竟怎么个分法。
  民间还算富庶,朝廷怎得这样亏空?旁观的言耀辉看得生悲,内库当真这样空虚?经常远游看尽百官之态的父亲所言都是真的。
  既然永固王爷都到了,那也没必要再等其他人。
  仪式下,有王爷婉拒在先,其他贵胄都笑语两句推搪开了。终究用的是“为君分忧“的大义,还是由扬州言三说说吧。
  礼让三遍,谨守身份法度的言三这才上前先向满堂贵胄行上大礼。一些捐得功名的富贾都识趣得礼让了开。眼下,只要此时办得妥当,言三少定会被朝廷嘉奖,前途似锦,还是端详点好。
  一众看去,终究是为君分忧的大义,也犯不着用上这样大礼吧?心下盘算着,一直旁观,这言三毫无刻意攀结谁的动作,这是什么意思?
  起身的言家耀辉看着满堂贵胄,感慨声声,“小子这一拜是为塞北百姓向天下父母官叩谢的。”上座的永固抬目扫向言家耀辉,言家小三想要说什么?
  替塞北百姓向天下父母管叩谢?这是什么意思?提到塞北,免不得想到自家那些离远了的子侄。
  “噢,你是从塞北来京城的?”
  “塞北之行,刻骨铭心。”感慨着的言三叹息道:“刀剑无眼,干戈顿起,好些公子们为了保护城池奋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