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战争风云 >

第131章

战争风云-第131章

小说: 战争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话铃响了。他想不理,然而又抓起来,咆哮着说:“他妈的,我在听丘吉尔……啊!对不起,契特。听着,你那里如果有收音机,打开听听。真有鼓动性!”他把身子向后靠在转椅上,一只耳朵对着收音机,另一只耳朵听着电话。

“在这些火光,这些风暴后面,我看到了那一小撮人,他们设计了、组织了这场恐怖的暴雨,向全人类倾泻……”

“契特,当然我想到了。等新闻一广播完,我就打个电报给这里的俄国领事馆。显然我不能从电话里弄到。大约一个钟头以前,他们打电话给我了。梅德琳·亨利到那里去了,他们答应派一个人跟她一起来。不,我不知道是什么人,还不知道。妈的,今天早晨他们的女仆也成了新闻!”

“你能怀疑我们的政策会是什么吗?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和一个唯一的不能改变的决心。我们决定摧毁希特勒和纳粹

制度的一切痕迹。没有人能动摇我们这个决心——没有人……与纳粹作战的任何个人、任何国家,我们都要支持。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任何个人、任何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

“俄国人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就是美国的危难……”

梅德琳冲进办公室,满脸通红,两眼放光,对她的上司拼命做手势。

“等一等,契特,她回来了。”克里弗兰用手捂着耳机问她,“有什么好消息?”

“我把大使弄来了。他正在纽约,我把他弄来啦。”

“神圣的耶稣!你不是骗人吧?大使?他叫什么名字,奥斯金斯基?”

“奥曼斯基。”她兴奋地点头说。“他八点五十分到这儿。领事陪他来。”

“喂,契特,你听着吗?这姑娘把奥曼斯基大使弄来了。我向基督发誓!是奥曼斯基!听着,我得给他去作准备。当然,当然,谢谢。”他把耳机扔下。“你是怎么搞到的,梅德琳?为什么他不在华盛顿?”丘吉尔的声音在演说快结束时高了起来,克里弗兰伸手把收音机关掉了。

“休,我要求见领事,对那做传达的胖姑娘说我是‘市内名人动态’节目派来的。就是这样。然后我到了一间很大的办公室,墙上一幅很大的列宁像瞪着我,奥曼斯基大使就在那里,他说他到广播电台来。他是个很好的人,态度和气极了。”

“妙啊!绝啦!真了不起!”克里弗兰看看表,伸手摸了摸满是胡子茬的脸。“老天爷!布尔什维克大使亲自来!真是好运气!”他跳起来,把这个矮小的姑娘拉到怀里,吻了她一下。

梅德琳挣开他,脸涨得通红,回头看了看敞着的门,整了整衣服。

“你真是个好姑娘,梅德琳。现在听着,我去梳洗一下,你就写一个介绍,想几个问题,拿到化妆室来给我,行吗?”

大使准时来到。休·克里弗兰这辈子还没有看见过一个俄国的共产党人。奥曼斯基的考究衣服、从容举止、流利英语,都使他惊讶。那位领事说得还要流利。这两位俄国人泰然自若地坐到了扩音器前面。

“大使先生,我十分荣幸地代表我自己,也代表‘市内名人动态’节目,欢迎您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克里弗兰开始了,但是没有说下去。

“十分感谢。既然我们两个国家现在正在进行共同的斗争,”奥曼斯基说,“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在你们的流行节目‘市内名人动态’里,把我的祖国的战斗精神向美国人民作一个保证。请允许我念一念莫洛托夫先生的广播讲话。”

领事把一份打印的文件递给奥曼斯基,这使克里弗兰大为恼火,他的铁一般的规则是断然拒绝事先准备的讲稿。

“好吧,大使先生,我只是想说——”

“谢谢你。为了节省时间,我已经把他的讲话进行了节略,不过这里有几段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亲口讲的重要部分:‘没有对苏联提出任何要求,没有正式宣战,德国军队就向我国进攻,德国飞机就轰炸我们的城市……’”克里弗兰举起一只手,想说话,然而大使继续往下念:“‘这种对我们国家从无先例的突然进攻,是背信弃义的,在文明国家的历史中从未有过。这是重大的罪恶,因为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政府一向忠实地恪守这个条约……’”

“大使先生,关于这个条约,请允许我只问一个——”

“请原谅,我要继续念下去,如果时间允许,我们也可以讨论。”奥曼斯基说,声音镇定并带有魅力,接着把用紫色墨水清楚地划出来的句子和段落念下去。克里弗兰又有两次想打断他,都没有成功,大使根本不予理会,一直念到最后一页的最末一行:

“‘对苏联的这次掠夺性进攻的全部责任,在于德国的法西斯统治者……

“‘苏联政府已经命令我们的军队把德国军队从我们的国土上赶出去……

“‘我们的斗争是正义的。敌人必然被打败,胜利必将属

于我们。’“对于这些雄辩的话,”奥曼斯基说,“我没什么要说的了。我必须回到我的工作岗位上去,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

他把文件还给领事,对克里弗兰笑了笑,好象站起来要走。克里弗兰急得没有办法,忙说:“大使先生,我明白在这悲剧性的时刻您是多么忙。我不想耽搁您。只是请告诉我:美国共产党听到这消息会有什么反应?您知道,他们激烈地鼓吹中立。他们拚命地反对《租借法案》。现在他们是不是很快要翻转脸来?”

奥曼斯基沉着地在椅子里坐好。“当然不会。您要知道,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本性热爱和平。他们从战争不能得到什么,反而要失去一切。这场战争是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开始的,因此,工人们——例如,您刚才说的美国共产党——反对战争。但是苏联既不是帝国主义也没有殖民地,它不过是一个要求和平的工人和农民的国家。法西斯德国进攻我们,就抛掉了假面具,暴露他们自己是全人类的共同的野蛮敌人。因此,现在所有的人民都会团结起来打倒德国法西斯野兽。美国人民也一样,是爱好和平的人民。苏联人民在自己的正义斗争中指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大使先生——”

“在这个问题上,”奥曼斯基说,“刚才丘吉尔先生宣布的,英国对我们全力支持的保证,将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温斯顿·丘吉尔由于他英勇的反希特勒法西斯立场,一直在美国受到应得的尊敬。再见,十分感谢您。”

梅德琳陪着这两位俄国人走出播音室,克里弗兰正恼怒地望着他们的背影,对着扩音器说:“‘市内名人动态’节目刚才请驻美国的俄国大使康斯坦丁·奥曼斯基先生向诸位作了关于德国人侵犯苏联的独一无二的首次广播讲话。”他的声音从戏剧性的庄重转到了开心的油腔滑调。“好吧,诸位,从侵犯苏联到新改进的惊人的‘亮晶晶’牌,是一个急转,是不是?然而日子就是这样过的。如果油泥侵犯了你的厨房,那么新改进的‘亮晶晶’牌就是打退它的现代化方法——”

初升的太阳到了芝加哥,但是看不见;一场雷雨笼罩着城市。巴穆·柯比坐着一辆出租汽车,去出席总统的炼铀委员会召开的秘密会议,委员会邀请了全国各地的有关工程师来讨论,其目的是要通过具体从事工作的人员研究能否在战争进行的预期时间——估计大约还要四或五年——内生产足够制造原子弹或发电站的铀。劳伦斯博士给他的信里要求他带来制造某种巨型电磁铁的切实可行的报告。他们两人是老朋友了,这些年来,柯比给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回旋加速器供应了许多特制设备。

巴穆·柯比的工作处于商业和科学之间,其性质是商业利用了科学;他常常说自己是个谋利者,然而他是有一定的科学地位的,因为他早年在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院工作过。柯比懂得巨型电磁铁是做什么用的。他对为了军用而生产铀的看法是明确的。这么做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柯比还认为德国人早已在这么做了。入侵俄国,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可怕的证明。

普通的铀,看起来象镍。它的化学性质是活动的,但是没有东西能使它爆炸。它奇特的放射性,会使照相底片产生模糊的影子;它摸起来有些热;长时间暴露在它前面,人会受到轻微灼伤。也好也不好,在宇宙间的物质中间,有一种要素的细微踪迹,化学性质相同,但原子构造不一样,就是:能爆炸的同位素铀—235。现在我们对这些都明白了,但是在一九四一年,科学家还只是猜想能不能做一个铀—235炸弹,一切还都是理论。一九四一年时的问题是:第一,要找出铀裂变时的连锁反应会不会无法控制,或者有什么还不知道的天然事物能使它停止;第二,如果第一个问题能够解决,那就要得到足够多的纯粹的铀—235来试着使它爆炸;第三,如果爆炸成功,那就制造足够多的这种东西来威吓世界。柯比听到希特勒进攻俄国的消息,他断定德国人至少在第一阶段上得到了成功。

从他狭隘的利益观点看,他把整个战争看成是德国人和美国人在使铀—235裂变问题上的竞争。其他的一切,什么潜艇的沉没,陆上的战役,空中的格斗,他越来越看成是无谓的流血,和这次大摊牌相比,不过是无用的老一套的虚张声势。希特勒冲进俄国,开辟了一条第二战线,放松了几乎灭亡的英国,简直象疯子的错误一样使他惊讶——除非是德国人成功地创造了可控制的连锁反应。如果希特勒有了铀的炸弹,或者可以指望在一两年内就有,那战争就已定局,而德国人到俄国去无非是进行一场规模巨大的奴隶掠夺,为统治全世界作准备而已。

从柯比所知道的情况中,看来是这样。是德国人发现了铀的裂变现象。一九三九年,他们把威廉皇帝研究院全部用来研究这项发现的军事用途。征服挪威后,有情报说,他们制造了大量的重水。这种两个氧原子的奇怪物质重水,它的唯一可能的军事用途就是在铀裂变过程中用作中子减速。

美国没有原子反应堆,没有建造反应堆的技术,只有一个科学家肯定能够创造连锁反应。全国储存的铀一共不到四十磅,更不用说那十分稀少的能爆炸的同位素235。尽管炼铀委员会开了那么多会,科学家们窃窃私议,政府还是不曾在这个计划上花费十万美金现款。柯比估计,现在德国人拚命地想搞世界帝国,在这方面也许已经花费了大约十亿美元。

炼铀委员会在一间单调的研究室里开会,尽管窗户开着,外面雷电不断,房间里还是闷热而烟雾腾腾。一块蒙着灰尘的小黑板上还有粉笔写的大学课程的基本方程式。桌子周围所有的人,柯比都认识,除了两个穿军服的客人:一个陆军上校和一个海军上校。科学家们只穿着衬衫,有的解掉了领带,卷起了袖子。仍旧是国家标准局的局长利曼·布里格斯当主席,这使柯比更为泄气。布里格斯是一个快活的灰头发官员,在他眼里,一千美元就是联邦的一笔可观开支。他还穿着外衣,系着领带。

劳伦斯博士对柯比友好地挥挥手,然后对旁边坐着的两位军人说:“这位是柯比博士,丹佛电气公司的董事长——这位是托马斯上校,这位是凯勒赫上校。”

柯比分发了油印的文件,然后高声念起来,有时候被隆隆的雷声打断。与会的人都侧耳细听——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