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陈忠实文集 >

第292章

陈忠实文集-第292章

小说: 陈忠实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眼里透出不大踏实的光,他也不在乎,这是唯一的办法。他把车绊挂上脖子,直起身来,小推车的两个支腿提起来了,好沉呀!从麦地里拉到塄边,被碾压的硬硬的麦茬咔嚓咔嚓响着。他用两只手紧紧地攥着车把,企图死死地扭住车子,保持平衡。当他从塄坎上朝斜坡跨下一步,第二步还没踩到塄下的坡地的时候,小推车朝外倾倒了。他企图用双手扭住,却没有扭住,那负重的小推车朝斜坡下倾倒的力量似乎山崖崩塌,两只胳膊的力量简直无能为力,不可逆转。他摔倒在斜坡上,小推车已经滚到斜坡下去了。
  他爬起来,在几步远的地方找到了眼镜,好在没有破碎,淑琴尖叫一声之后,从塄坎上蹦下来,看他正在擦拭眼镜,才舒了一口气,脸上的紧张神色顿然消退了。
  “好咧!”赵鹏对淑琴笑笑,“这下,省得我拉了,车子自动下去了!早知如此,应该把车子推滚下去,免得我翻跟头……”
  “狗日尽吃冤枉!”淑琴又骂起村干部来。
  他从斜坡上走下去,麦捆已经被翻滚得七长八短的了。俩人把车子扶起,重新捆扎了麦捆,他又把牛皮车绊挂上脖子。
  下坡拉车,根本用不着臂部一丝力气,而是要把全部力气使在腿上,撑住自动下滑的那个独轮;身体后仰,用脊背抗住麦捆;双手端平车把,不敢倾斜,沿着沟边的小路一步一步挪下去。“你从后边拉着。”他给淑琴说,“前面要下陡坡了。”
  淑琴点点头,用手揪住车头上的绳索,往后拉住,那实质是人为的活闸。
  这面陡坡,直直地通到沟里,路不足二尺宽,散落着算盘珠大小的石子,一步踩不稳妥,就会翻到沟底去,如果在这儿翻车,就不像刚才在斜坡上翻车那样轻松了,沟深二十多丈哪,即使摔不死,也得断一条胳膊或坏一条腿,瞧一眼沟底,心里不由地发紧,他避开眼睛,不敢往沟里看了。
  那又硬又宽的牛皮车绊,压在脖子后边,像一条铁箍子,使他的脖颈不能自由转动了。麦捆子的全部重量,都压在脊背上,不可抗拒地催压他朝下滑。汗水从脸上淌下来,浸蚀着眼睛,麻辣辣,痒骚骚,却腾不出手来擦擦汗,揉揉眼睛。他现在才感到自己的双腿太缺乏力量了,大腿打着颤,小腿肚子又酸又疼,软软地聚不起支撑重负的力气来。脚步儿踩不稳了,这只脚还没踏实,那只脚早已不堪重负,提起来了,慌乱中踩到一颗石子上,脚下轱辘一滑,他用尽吃奶的力气把左肩一翘,车子朝山坡这边倾倒了,侧靠在崖坡上,而没有跌下左边的深沟。
  “小心呀——”淑琴的声调都吓得打颤了。
  “好了,快到沟底了!”他安慰她。
  他就势倚着倾靠在崖坡上的车子,用衣衫的下襟擦着脸上的汗水,裤兜里的那块又小又薄的手绢儿,擦汗不大顶用了,似乎非常自然地撩起衣襟来,抹到脸颊上去了。他自小就跟父亲学会了用衣襟擦汗,后来上学了,特别是上大学以后,他的裤兜里有一块迭得方方正正的小手绢了,如果在大学的课堂上撩起衣襟来擦汗,那就不大好意思了。现在,他撩起衣襟来了,虽然二十多年没有用过这种擦汗的动作,却不陌生,似乎只有这样擦起汗来才最顺手。
  他再次扛起小推车上的负载,移步了。脚上和小腿上刚刚积攒下来的力气,在扛起车子的一瞬间,散掉了,小腿抖得更厉害。他咬着牙,下了沟口,就是平地了,沟底淌着一股水,记忆中似乎有一个用树枝棚架的土桥,现在也没有了,必须从小水沟上蹚过去。他给淑琴打招呼:“过水沟时,猛劲一推噢!”
  “噢——”她在车子后边应着。
  他略停一下,聚起力气,然后拉动车子,一步从小水沟上跨过去,本该猛一用力,车子就拽过一步之宽的小水沟了,可惜,力气不足,车子在稀泥里减低了速度,没有滚上去,却朝沟里翻倒了,他被翻倒的车把儿打倒了,跌在水沟里。
  淑琴跑过来,拉起他,脸都吓白了。
  他摸着右边的脸;被车把打得好疼呀!裤子溅满泥水,真有点狼狈不堪,丧魂落魄的架式。他不想在淑琴面前流露出哭丧相,仍然嘻嘻哈哈地嘲笑说:“哈呀,真是老了呀!腿脚不灵便噗!尽翻跟头……”
  他和淑琴扶起车子,挪到沟底的小路上。
  “我来拉吧!”淑琴说,“换一下,你歇会儿。”
  “我拉!”他使起性子。是的,很快就要进入村子了,让老婆拉重车,一个男人家倒跟在后头,够多难看!他说,“我今日付了学费,一定得拉回去!”
  他重新扛起车子,从沟底往前,就是平路了,重负不能减轻一毫,却不会翻跌了。淑琴在后边使劲推着,他在前边拉着,进入村口了。
  “割了?”乡亲们问。
  “割了。”他笑着答。
  “成色不错吧?”
  “还可以。”
  “鹏娃吔!你没看拉车祐不祐?”有人和他开玩笑。
  “祐哇!”他也自作乐地笑着回话。
  “少拉点儿!路不好,哪怕多拉一回。”有人很诚恳地叮咛说。
  “唔!不累……”他勉强做出不累的样子。
  从村巷里拉过去,乡亲们和他打着招呼,一直拉到村子北边的大场上,第一车新麦终于上场了。
  大场有三四亩地大小,是生产队历年夏收碾打麦子和秋天碾谷的场地,现在已经分成一条一绺了。各家碾压了自己的那一块场面,用灰撤在场地上。他和淑琴把麦捆卸下来,栽到自家分得的那一绺场地上,卸完之后,坐在小推车上,点燃一支烟,想到还得爬上那个干梁去拉麦捆,心里有点怯得惶惶了。
  “赵鹏呀!你算给咱的娃们办下一件好事。”淑琴坐在他旁边,情真意切,倒像是她受了他的恩情似的,透出明显的感恩戴德的语气说,“要不哇!咱娃们就得在这山旯旮里拉一辈子手推车。你看受的这份罪……好了!累死累活就这一年了,咱娃再不用爬坡拉车咧!”
  他看一眼她,没有说话。他和她的儿子以至将来的孙子和曾孙,都将不必在这个黄土旯旮里抓摸了,不必拉着麦捆翻跟头了!在这样贫瘠的山坡上,汽车路大约不会在十年间通到地头吧!现在的庄稼人和他们没有考上学的儿子,还得继续使用这种也许是从西周传留下来的小推车,他的父亲在这黄土塬坡上拉了一辈子小推车,现在已经归于黄土中去了,装进棺材的时候,却无法把那两条罗圈腿摆直。没有办法,在这个村子里生活着的男人,十之八九都变成罗圈腿了。他们年青的时候,也长着两条端直的腿,几十年里从坡上拉下沉重的小推车来,腿不能硬直着走路,渐渐地,在不知不觉中,长长的双腿朝外弯曲了,变形了,变成适宜于在山坡上拉载重负的罗圈腿了!
  他和她的儿女将一劳永逸地放下这小推车了,从他这一代开始,将要过一种城市方式的生活了,用口袋到粮店去买米、面,用网篮到街口的蔬菜副食店去买菜,烧蜂窝煤,住楼房,再也不必挑着铁桶到沟底去挑那混浊的泉水了。这将是一个永久性的告别,与小推车告别,与黄土塬坡告别……
  大场上,有几个男人和女人在自家的那一络场面上碾压着,小碌碡发出吱嘎吱嘎的叫声,把撒过灰的场面碾轧得平平整整,又瓷又光,准备迎接上场的新麦。他们在悠悠地说着话,谈论着天气和川塬上下各路麦子生长的成色,声调是和悦的,洋溢着即将到来的满有把握的丰收的喜气,他们根本没有担心在这陡峭的黄土塬坡上拉车有多么辛苦,更不会惋惜自己变了形的罗圈腿有多么丑陋!是的,这坡地上的收成虽然远远不及肥沃的河川里的收成那样丰厚,却依然吸引和迷恋着他们。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伏天里翻耕土地,秋后播下种子,上冻时用黄牛或灰驴驮上装满粪块的竹篓上坡,就等着夏天收获的这一天啊!
  他没有说话,推起空车,准备上干梁去。
  淑琴赶上来叮嘱他:“这回少装点!你不常拉车,比不得人家常年拉车挑担……”

     天涯客校对制作后页
前页
目录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四章


  “喝汤吧!”淑琴把腌制的蒜苔碟儿摆上桌子,又动手到锅里去舀稀饭。家乡的人把吃晚饭叫做喝汤,淑琴爱怜地瞅着他,“拉了一天麦子,早早吃了,早早歇下。”
  “甭急,让我洗一下。”他说,“身上又扎又痒,真难受。”
  “唔,那我给你烧温水。”
  “不啦!我到河里去洗,痛快。”
  “河里水凉!”
  “没事儿!”
  “那我等你回来再喝汤。”淑琴温顺地说,“甭泡得太久,小心感冒!”
  “咱俩一块去!”他说,“你也该洗洗。”
  “我在屋里用温水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娃们大了,让娃们看着他大他妈一块下河……”
  “老封建!”他不勉强,笑着从盆架上取下毛巾,搭在肩上,走出门去。
  “你到下河里去洗!”淑琴赶出门,叮嘱说,“上河湾里女子们晚上洗哩!你别冒跑……”
  一进入夏天,小河边就是天然浴场了,男人们在下河里洗,女人们在上河里洗,互不侵犯,约定成俗,习以为常,虽然男人们能听见上河里传来女人们嘻嘻哈哈的笑声,夜幕却保护着各自的领地。夫妻双方一起下河,有诸多不便,淑琴不好意思和他一块下河来。
  他遵照淑琴的提醒,顺着河堤走到下河里来,蒙蒙的星光下,可以看见河湾的水道里,有一伙人影在晃动,传来嘻嘻哈哈的说话声。从声音判断,大半是些年青后生们。他们爱干净,讲卫生,劳动一天之后,到清凉的河水里洗掉浑身的汗腥和污垢。中年以上的庄稼汉们,早早地在水盆里抹一下手脸,喝罢汤就早早躺下歇息了。他们怕水冷,只有到伏天热得不分早晚的时候,才下水来泡一泡,凉快凉快。赵鹏意识到自己已过中年,和这些后生们在一起也不好意思,就走到稍远一点的河水边,脱掉了衣裤。
  河水好凉啊!他初下水的一瞬,浑身一紧,冒出鸡皮疙瘩来,挥开手臂,在深及腹部的清水里游了一圈,寒冷消失了。他用肥皂洗头发,粘着尘土的头发在河水里涮洗得干干净净,头皮顿然清爽了。他用毛巾使劲擦拭着皮肤,洗得真痛快。他摸到岸边的浅水里,枕着一块光滑的沙石躺下来,清凉的河水从他胸脯上流过去,温柔地抚摸着他的酸疼的胳膊和双腿。满天繁星,明明暗暗,闪闪眨眨,对岸的苇园里传来呱呱鸟的叫声。河滩,柳林,瓜园,渠岸,整个河川的角角落落里,没有一处不留着他的童年的脚印。在堤坝下的石缝里摸鱼,冬天在柳林里攀折冻死的枝条烧柴禾,到沙滩上的甜瓜园里去偷瓜……
  他跟着老师在河那边的公路上走着,天不明爬起来,兜里装着几个黑馍,要到城里去考中学了。他只有十二岁,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个,走过一个一个陌生的村子,太阳西沉,即将落进河滩的时候,他们走到大平原上来了。一眼望不到边沿的平地,看不见土丘,天也顿然变得无边无际开阔深远了。他第一次走出自己生活过十二年的小河川道,南塬和北岭之间的那一络蓝天,就是那么窄窄的一络。走出小河川道,第一眼望见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