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陈忠实文集 >

第19章

陈忠实文集-第19章

小说: 陈忠实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知道出笨力!”娟娟说,是那样一种动人的口气,“背篓就放这儿,没人偷你的。”
  南小强没有力量再执拗了,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了。
  天色暗下来,灰雾把村庄和田野遮罩得迷迷蒙蒙。小强端端直直坐在车后座上,那黄衫罩着的花棉袄里,有一股温馨的气息透进他的感觉里来,只觉得一天的疲劳已经消散了。
  “听说你们村新上任的队长很厉害。”
  “是厉害。”
  “听说订了个五年规划。”
  “对,五年规划订下了。”
  “听人传,你们队长说:农民娃,招不了工,考不上学,做啥呀?务庄稼。把农村办好,农民也要穿皮鞋,戴手表,住洋楼!是这样说的吗?”
  “有这话。”南小强说,“你咋知道的?”
  “人都说哩!”娟娟说,“这话说到农村青年的心尖上了。有志气!”
  “没志气不行嘛!”小强觉得自如了,话投机了,“我们村……”小伙子们找不下对象的话,他不好意思说出口来。
  “所以你不考学了。”
  “嘿嘿……”
  到王村村口了,俩人先后跳下车子。
  “我在这儿等着,你把车子拉来。”
  “到家里去嘛,走到门口了。”
  “不咧……”
  “怕啥?”
  “我这样……”小强瞅着自己浑身上下的衣服,为难地支吾着。
  “好大的架子!”娟娟反而这样说,“自己不动手,让我给你送来?”说着径自前头走了。
  小强跟着走进一幢陌生的乡村的门楼。
  “这是我的同学,南小强。”娟娟一进门,介绍说,“借咱的架子车用一下。”
  娟娟的父亲,在西安一所中学当校长,寒假回到乡间来,现在披一领大衣,站在院子里,热情地说:“车子在过道放着。”
  娟娟的母亲,白白胖胖,比乡村一般妇人显得富态多了,干干净净的头发从后脑勺朝上揭起,用一把黑簪子别着,那双本来是和善的眼睛,现在有一缕狐疑和厌恶的神色。小强处于这样的劣势里,对于贫穷就有着十分敏锐的感觉。她对于女儿和这样穿戴的同学打交道,难于理解了。
  老校长已经亲自动手,将架子车从空屋里拉出来,交给小强,招呼他喝水、抽烟,像对待任何一个劳动人民一样,显示出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诚恳。
  小强仍然慌慌乱乱,既不抽烟,也不喝水,接过架子车,向送别到大门外来的校长和他的女儿告别了。
  第二天一早,当王村人还在酣睡着的时候,南小强把架子车推进娟娟家的土围墙,放在院子里,悄然走出去,背上背篓,上山拣丰粪去了。其时,满天星斗,银河灿烂。
  山沟里静得令人呼吸不畅,远处传来一两声狐狸的很难听的叫声。他背着背篓,走啊走着,踢得路上的石子轱辘辘滚到沟下去了。唔,真慌神儿!她问了他那么多话,而他却连问她一句也没有。她在西安复课复得怎么样,大城市里的老师比小县城的老师讲课讲得好吗?今年考学把握如何?这些,都慌乱得一句也没问,唉唉!
  晨曦在山的这边和那边,投照出若明若暗的神秘的色调,这是使敏感的年青人的情思最容易流动的时刻。他想起他在自己的课桌里发现了一包糕点,惊疑中自然回看一眼坐在旁边的娟娟,那会说话的眼睛使他的心怦怦跳起来。他又想起夏天的傍晚,他们顺着河堤步行回家,突然一场暴雨把他们浇成了落汤鸡,地上一步一滑,又似乎是自然地把两只手握在一起,奔进河堤上防洪的小独房里。他把小炕上的麦草点燃了,脱下汗衫,拧干了水,烤着。她也脱了带着小花点的短袖衫,拧干了水,站在他对面烤着,湿透的内衣紧紧裹在她的身上,女性胸部和腰部那优美而清晰的线条,使他第一次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诱惑。那双经过雨淋的冰凉而柔软的手握在他的手心里的感觉,此刻又明显地感觉到了。
  当他伸出手指,从结着霜花的枯草中和石板上拾起冻得梆硬的羊粪粒儿的时候,心里一下子凉了。粗糙的手指,被山间的寒风冻裂出数不清的小口子,纵横交叉着酸枣刺针划破的血印,指头蛋儿已经被石板蹭磨得没皮了,触到霜花,冻得好疼啊!娟娟在城里住了一年,年节回到乡下,对当了农民的老同学没有鄙视的神色,已经很不简单喽!他在心里顶真诚地祝愿,她再苦攻一年,走进神秘的大学的校门。大娘完全不必用那样嫌弃的眼光看他。他一个农民,能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地去纠缠她的大学生女儿吗?笑话!
  太阳从九重山的东边升起,在渭北高原上空广阔的蓝天上运行,又沉入河水里去了。小强背起满满一背篓羊粪粒儿,从九重山崎岖的山道走出峪口的时光,第一颗灿亮的星儿已经在天幕上出现了。他猛然看见,在他往常歇脚的青石板上坐着娟娟,身旁放着昨晚用过的那辆架子车。
  如果说昨晚的相遇和帮助纯系偶然的巧遇,那么今晚就是有意的自觉的等待了。
  “你在这儿……等谁?”明明心里清清白白,他却结结巴巴说出糊涂话来。
  她没有回答,把架子车摆顺了,扶住车辕,等待他把背篓卸下来。
  小强把背篓搁进车箱里,长长吁出一口气。娟娟把一只小布包塞过来,解开,是过年蒸的花皮包子,他转眼看她的时候,看到的是当年发现课桌里的糕点时那种神色。谦让对于真诚完全是多余的。娟娟已经推动车子,离开峪口了。
  苍茫的灰雾和烧柴烘坑的蓝烟在村庄周围的田野上溶汇在一起,缓缓地向麦田里扩散。通平原上去的公路,顺坡而下,只需用双手扶住车辕,车子便自然朝前滚动着。一批疏疏落落的星星闪烁着光亮了。
  “羊粪好拾吗?”
  “好拾。”
  “满山满坡都有吗?”
  “近处拣完了。我走得远,摸着了放羊人避风躲雨的一个崖窝,羊粪铺地一层……”
  “路好走吗?”
  “难走。翻两架山,过三道沟,只有一脚宽的路。”
  “就从这峪口一直走吗?”
  “就从这峪口一直走。”
  架子车车轮的声响,和谐而优美,像音乐,像流水。又是她连声问,他连声答。他的话全部躲得无踪无影,寻找不出一句来了。她一停问,俩人就默默地伴和着车轮轧轧轧的节奏踏着步子。
  娟娟又转过头,庄重地说:“跟你商量一件事,想听听你的意见。”
  “啥事?”她有知书达理的校长爸爸,她自己也是个干脆果断甚至有点任性的姑娘,什么事需要听他的意见呢?
  “我不想考学了。”娟娟说,显然是深思熟虑过了的口气。
  “咋哩?”小强完全没有料到,“别人想去补课,没有你这样好的条件哩!”
  “你现在先甭问为啥。”娟娟平静地说,“我们家这几天正为这件事闹矛盾。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小强默然了。这样关系别人生活、前途、事业和家庭关系的大事,他怎么说呢?
  “你想想,改日见了面再告诉我。”
  她轻盈地走着,夜色遮住了那张好看的脸。他抬头望望,南村农舍伸出缩进的不规则的围墙的轮廓就在眼前。他挡住娟娟:“让我背回去吧,到了。”
  “怕我到你家去吃饭吗?”娟娟扬起头。
  “哪里……”小强为难地说,“我家地方太窄。”
  “我不信。”她故意试探。
  “真的。”他愈加为难,低矮的厦房,柴烟熏得发黑的屋顶,破旧的家具。
  “你是怕村里人说闲话。”娟娟说,“说你恋爱。”
  “呀……”小强扑地红了脸,不知说什么好了。
  “要是怕人说,甭在世上活了。”娟娟停住车子,有点赌气的样子,“背你的羊粪背篓吧!我要回去了。”
  小强扶住背篓,六神无主了,可怜这个能从悬崖峭壁上背来一百多斤重负的强健的身躯,此刻呆呆地站在那里,连一句圆场的话也说不出来了。简直难以想象,这个县中众多学生中能说会算的高材生,在一个姑娘面前变得如此笨拙。
  小伙子怎么睡得着啊!父亲沉重的鼾声里夹杂着叹息,从灶房里的火炕上传过来。后院羊棚里,偶尔有小羊羔咩咩的叫声。公鸡已经叫过两遍。那个壮健的姑娘,在他心里跳,在他心里笑,红纱巾在他眼前飘动。话已经说得再明显不过了,满眼都是鲜花和阳光……
  一睁眼,意识到自己躺在破旧的厦屋的炕上,那些浪漫迷离的花环和彩带消逝了。贫穷给已经成年的小伙子精神上铸成的自卑情绪,是如此难以抗拒,迫使他就范:从实际考虑!
  他不能眼看年迈的父亲和母亲从早到晚放下镢头捞起锨,让自己钻在小厦屋舞文弄墨。他更受不住南恒大哥上台后在南村掀起的新的气势对小厦屋的冲击。他终于放下书本,背起了背篓。可娟娟有什么必要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呢?他不妒忌,也不狭隘,他希望她能考上大学。她的父亲是校长,母亲虽然在乡村,那是过着优裕于一般农民的生活的。他,典型的烂杆南村的典型穷汉家的后代,敢娶中学校长的女儿吗?所有处于劣势中的男子面对优势中的恋人必然会产生的无形的沉重压力,他是双倍地感觉到了。
  得劝劝她好好念书,把过去同学时代的友情当作美好的记忆留在心里吧。
  天已薄明,比往常迟了,赶紧进山。
  丁字路口,又是红纱巾在黎明的寒风中抖动。
  南小强忽然壮起胆子,大声喊:“娟娟——”
  “哎——”旷野里传来动情的回声。
  “你在这儿等我……回答你的问题吗?”
  “不……我跟你去……拣羊粪粒儿……”
  “走——哇——”贫穷造成的自卑,为突然猛涨的热情压倒了。
  正月清晨的山谷的风,似乎也不像往常那么刺人了。早起的山雀从刺蓬或崖缝中飞出来,清脆的叫声在山谷里震颤,繁星一批接一批消匿了。瓦蓝瓦蓝的天空如此高远。
  “你今日为啥起迟了?”
  “昨黑……考虑你提出的问题。”
  “不要说,不要你说了。你不说,我也知道你会说啥。”娟娟说,“不管出于怎样的考虑,你肯定跟我妈是一个观点。”
  小强一惊,她太灵了。
  “主意我早都拿定了。”娟娟说,“给你说,不过是打句招呼。”
  “你爸同意吗?”
  “现在同意了。”
  “你妈呢?”
  “她能挡住我吗!”
  “可你……究竟为啥不考学了呢?”
  “我烦了。”
  “咋会烦呢?”小强问,“你说过,非考上大学不可,哪怕连考五年。”
  “你那阵也说过,非上清华不可!”娟娟反问。
  “我和你情况不一样嘛。”小强笑了。
  “是不一样。你有你不想考学的原因,我也有我的。”娟娟说,“我是烦了,烦透了!”
  “咋会烦呢?”小强还是不明白。
  “怎么会不烦呢?”娟娟说,“好多人要到我爸的那所中学去补课,白天黑夜川流不息。有人托熟人说话,有人甚至提上烟酒求情,有的领导把教师请到家里,晚上和周日给他娃补课辅导,情愿自个掏腰包。我忽然想,这些人都是为四化学习吗?才不见得呢。不过是想谋一个好饭碗!反正大学每年就收录那些学生,大家拼命挤呀挤,竞争呀竞争,能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