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清史稿 >

第1093章

清史稿-第1093章

小说: 清史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许氏说文。郑君信而好古,原本先儒,确有依据。凡此释义,补孔之遗阙,皆前人未发之秘。疏通证明,若爟火。撰三礼释注共八卷,又辑郑康成年谱,署其堂曰“六艺”,取康成六艺论,以深仰止之思。然晏治经学不掊击宋儒,尝谓汉学、宋学之分,门户之见也。汉儒正其诂,诂正而义以显;宋儒析其理,理明而诂以精:二者不可偏废。其於易,述程子之传,撰周易述传二卷;於孝经,集唐玄宗、宋司马光、范祖禹之注,撰孝经述注一卷。

尤熟於通鉴,故经世优裕。尝与人论钞弊,谓轻钱行钞,必有利而无害。论禁洋烟,谓不禁则民日以弱,中国必疲,禁则利在所争,外夷必畔。且禁烟当以民命为重,不当计利。立法当以中国为先,不当扰夷。后悉如其言。在籍时办堤工,司赈务,修府城,浚市河,开通文渠中支,均有功於乡里。

咸丰三年,粤匪蔓延大江南、北,督抚檄行府县,练勇积穀为守御计。淮安以晏主其事,旋以事为人所劾,奉旨遣戌黑龙江,缴费免行。十年,捻匪扰淮安北关,晏号召团练,分布要隘,城以获全。十一年,以团练大臣晏端书荐,叙前守城绩,由侍读衔内阁中书加三品衔。

晏少多疾病,迨长读书养气,日益强固。治一书毕,方治他书,手校书籍极多,必彻终始。光绪元年,卒,年八十有二。所著书四十七种,凡一百三十六卷,其已刊者为颐志斋丛书。

王筠,字贯山,安丘人。道光元年举人,后官山西乡宁县知县。乡宁在万山中,民朴事简,讼至立判。暇则抱一编不去手。权徐沟,再权曲沃,地号繁剧,二县皆治,然亦未尝废学。

筠少喜篆籀,及长,博涉经史,尤长於说文。说文之学,世推桂、段两家,尝谓:“桂氏专胪古籍,取足达许说而止,不下己意。惟是引据失於限断,且泛及藻缋之词。段氏体大思精,所谓通例,又前人所未知。惟是武断支离,时或不免。”又谓:“文字之奥,无过形、音、义三端。古人之造字也,正名百物,以义为本,而音从之,於是乎有形。后人之识字也,由形以求其音,由音以考其义,而文字之说备。六书以指事、象形为首,而文字之枢机即在乎此。其字之为事,而作者即据事以审字,勿由字以生事。其字之为物,而作者即据物以察字,勿泥字以造物。且勿假他事以成此事之意,勿假他物以为此物之形,而后可与苍颉、籀、斯相质於一堂也。今说文之词,足从口,木从屮,鸟、鹿足相似从匕,苟非后人所窜乱,则许君之意荒矣。”乃标举分别,疏通证明,著说文释例二十卷。释例云者,即许书而释其条例,犹杜元凯之於春秋也。又以二徐书多涉草略,加以李焘乱其次第,致分别部居之脉络不可推寻。段玉裁既创为通例,而体裁所拘,未能详备。乃采桂、段诸家之说,著说文句读三十卷。句读云者,用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之名,谓汉人经说率名章句,此书疏解许说,无章可言,故曰句读也。

筠治说文之学垂三十年,其书独辟门径,折衷一是,不依傍於人。论者以为许氏之功臣,桂、段之劲敌。又有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文字蒙求四卷。他著有毛诗重言一卷,附毛诗双声叠韵说一卷,夏小正正义四卷,弟子职正音一卷,正字略二卷,蛾术编、禹贡正字、读仪礼郑注句读刊误、四书说略。咸丰四年,卒,年七十一

曾钊,字敏修,南海人。道光五年拔贡生,官合浦县教谕,调钦州学正。钊笃学好古,读一书必校勘譌字脱文。遇秘本或雇人影写,或怀饼就钞,积七八年,得数万卷。自是研求经义,文字则考之说文、玉篇,训诂则稽之方言、尔雅,虽奥晦难通,而因文得义,因义得音,类能以经解经,确有依据。入都时,见武进刘逢禄,逢禄曰:“笃学若冕士,吾道东矣!”冕士。钊号也。

仪徵阮元督粤,震泽任兆麟见钊所校字林,以告元,元惊异,延请课子。后开学海堂,以古学造士,特命钊为学长,奖劝后进。尝因元说日月为易为合朔之辨在朔易,更发明孟喜卦气,引系辞悬象莫大乎日月,死魄会於壬癸,日上月下,象未济为晦时。元以为足发古义,宜再暢言之,以明孟氏之学,因著周易虞氏义笺七卷。他著有周礼注疏小笺四卷,又诗说二卷,又诗毛郑异同辨一卷,毛诗经文定本小序一卷、考异一卷、音读一卷,虞书命羲和章解一卷,论语述解一卷,读书杂志五卷,面城楼集十卷。

钊好讲经济之学,二十一年,英人焚掠海疆,以祁还督两粤,番禺举人陆殿邦献议,填大石、猎德、沥河道以阻火船。举以问钊,钊言:“易称设险者,不恃天堑,不藉地利,在人相时设之而已。入省河道三,猎德、沥皆浅,由大石至大黄,水深数丈。三四月夷船从此入,当先事防之,以固省城。城固,然后由内达外。”甚韪之,委钊相度堵塞形势,钊以大石为第一要区,纠南海、番禺二县团勇三万六千昼夜演练,防务遂密。二十三年,谋修复虎门砲台,钊进砲台形势议十条,已而廉洋贼起,以钊习知廉州情形,委钊与军事。海贼投首。咸丰四年,卒於家。

林伯桐,字桐君,番禺人。嘉庆六年举人。生平好为考据之学,宗主汉儒,而践履则服膺硃子,无门户之见。事亲孝,道光六年,试礼部归,父已卒,悲恸不欲生。居丧悉遵古礼,蔬食、不入内者三年。自是不复上公车,一意奉母。与两弟友爱,教授生徒百馀人,咸敦内行,勉实学。粤督阮元、邓廷桢皆敬礼之。元延为学海堂学长,廷桢聘课其二子。二十四年,以选授德庆州学正,阅三年卒於官,年七十。

伯桐於诸经无不通,尤深於毛诗。谓传笺不同者,大抵毛义为长,孔疏多以王肃语为毛意,又往往混郑於毛。为毛诗学者,当分别观之,庶几不失家法。因考郑笺异义,为毛诗通考三十卷,又著毛诗传例二卷,又缀其碎义琐辞,著毛诗识小三十卷,皆极精覈。他著有易象释例十二卷,易象雅训十二卷,三礼注疏考异二十卷,冠昏丧祭仪考十二卷,左传风俗二十卷,古音劝学三十卷,史学蠡测三十卷,供冀小言二卷,古谚笺十一卷,两粤水经注四卷,粤风四卷,修本堂藁四卷,诗文集二十四卷。

李黼平,字绣子,嘉应州人。幼颖异。年十四,精通乐谱。及长,治汉学,工考证。嘉庆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昭文县知县。事一以宽和慈惠为宗,不忍用鞭扑,狱随至随结。公馀即手一编,民间因有“李十五书生”之目。以亏挪落职系狱,数年乃得归。会粤督阮元开学海堂,聘阅课艺,遂留授诸子经。所著毛诗䌷义二十四卷。道光十二年,卒,年六十三。他著有易刊误二卷,文选异义二卷,读杜韩笔记二卷。

柳兴恩,原名兴宗,字宾叔,丹徒人。道光十二年举人。受业於仪徵阮元。初治毛诗,以毛公师荀卿,荀卿师穀梁,穀梁春秋千古绝学,元刻皇清经解,公羊、左氏俱有专家,而穀梁缺焉。乃发愤沉思,成穀梁春秋大义述三十卷,以郑六艺论云“穀梁子善於经”,遂专从善经入手,而善经则以属辞比事为据,事与辞则以春秋日月等名例定之。其书凡例,谓圣经既以春秋定名,而无事犹必举四时之首月。后儒谓日月非经之大例,未为通论。穀梁日月之例,泥则难通,比则易见。与其议传而转谓经误,不若信经而并存传说。述日月例第一。谓春秋治乱於已然,礼乃防乱於未然。穀梁亲受子夏,其中典礼犹与论语夏时周冕相表里。述礼例弟二。谓穀梁之经与左氏、公羊异者以百数,汉书儒林传云:“穀梁鲁学,公羊乃齐学也。”此或由齐、鲁异读,音转而字亦分。述异文弟三。谓穀梁亲受子夏,故传中用孔子、孟子说,其他暗合者更多。述古训弟四。谓自汉以来,穀梁师授鲜有专家,要不得摈诸师说之外。述师说弟五。谓汉儒师说之可见者,惟尹更始、刘向二家,然搜获寥寥。其说已亡,而名仅存者,自汉以后并治三传者亦收录焉。述经师弟六。谓穀梁久属孤经,兹於所见载籍之涉穀梁者,循次摘录,附以论断,并著本经废兴源流。述长编弟七。番禺陈澧尝为穀梁笺及条例,未成,后见兴恩书,叹其精博,遂出其说备采,不复作。

他著有周易卦气辅四卷,虞氏逸象考二卷,尚书篇目考二卷,毛诗注疏纠补三十卷,续王应麟诗地考二卷,群经异义四卷,刘向年谱二卷,仪礼释宫考辨二卷,史记、汉书、南齐书校勘记,说文解字校勘记,宿壹斋诗文集。光绪六年,卒,年八十有六。

弟荣宗,字翼南。著有说文引经考异十六卷。同时为穀梁之学者,有南海侯康、海州许桂林、嘉善锺文烝、江都梅毓。侯康自有传。

许桂林、字同叔,海州人。嘉庆二十一年举人。少孤,孝於母及生母,无间言。家贫,不以厚币易远游,日以诂经为事。道光元年,丁内艰,以毁卒,年四十三。桂林於诸经皆有发明,尤笃信穀梁之学,著春秋穀梁穀传时日月书法释例四卷。其书有引公羊而互证者,有駮公羊而专主者。阳湖孙星衍尝以条理精密、论辨明允许之。又著易确二十卷,大旨以乾为主,谓全易皆乾所生,博观约取,於易义实有发明,别有毛诗后笺八卷,春秋三传地名考证六卷,汉世别本礼记长义四卷,大学中庸讲义二卷,四书因论二卷。尝以其馀力治六书、九数,著许氏说音十二卷,以配说文。又著说文后解十卷。又以岐伯言“地,大气举之”。气外无壳,其气将散;气外有壳,此壳何依?思得一说以补所未及。盖天实一气,而其根在北,北极是也。北极不当为天枢,而当为气母。因采集宣夜遗文,以西法通之,著宣西通三卷。又以算家以简为贵,乃取钦定数理精蕴,撮其切於日用者,著算牖四卷。生平所著书四十馀种,凡百数十卷。甘泉罗士琳从之游,后以西算名世。

锺文烝,字子勤,嘉善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候选知县。於学无所不通,而其全力尤在春秋。因沉潜反覆三十馀年,成穀梁经传补注二十四卷。其书网罗众家,折衷一是。其未经人道者,自比於梅嫖笔椤⒊碌谥腹旁希砸湫鳎源笙汀N臒A兼究宋、元诸儒书,书中若释禘祫、祖祢谥法以及心志不通、仁不胜道、以道受命等,皆能提要挈纲,实事求是。又著论语序详正一卷。卒,年六十。

梅毓,字延祖,江都人。同治九年举人,候选教谕。著有穀梁正义长编一卷。

陈澧,字兰甫,番禺人。道光十二年举人,河源县训导。澧九岁能文,复问诗学於张维屏,问经学於侯康。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篆隶无不研究。中年读诸经注疏、子、史及硃子书,日有课程。初著声律通考十卷,谓:“周礼六律、六同皆文之以五声,礼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今之俗乐有七声而无十二律,有七调而无十二宫,有工尺字谱而不知宫、商、角、徵、羽。惧古乐之遂绝,乃考古今声律为一书。”又切韵考六卷、外篇三卷,谓:“孙叔然、陆法言之学存於广韵,宜明其法,而不惑於沙门之说。”又汉志水道图说七卷,谓地理之学,当自水道始,知汉水道则可考汉郡县。

其於汉学、宋学能会其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