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三国志 >

第156章

三国志-第156章

小说: 三国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弟。】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

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於汉家旧典。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

敏争此二义,光常譊々讙咋。【譊音奴交反。讙音休袁反。咋音徂格反。】

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

长乐少府,迁大司农。延熙九年秋,大赦,光於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

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

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

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达治体,

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於明德哉!”祎但顾谢踧踖而已。光

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

为代所嫌。太常广汉钅覃承、【华阳国志曰:承字公文,历郡守少府。】光禄勋

河东裴俊等,年资皆在光后,而登据上列,处光之右,盖以此也。【傅畅裴氏家

记曰:俊字奉先,魏尚书令潜弟也。俊姊夫为蜀中长史,俊送之,时年十馀岁,

遂遭汉末大乱,不复得还。既长知名,为蜀所推重也。子越,字令绪,为蜀督军。

蜀破,迁还洛阳,拜议郎。】

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情性好尚,正答曰:

“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於仁恕。”光曰:

“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曰:“世

子之道,在於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调藏於胸怀,权略应时而发,

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

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疑】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今天

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强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

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傅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

然。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馀卒。

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之后也。父艳,为汉司空。【华峤后汉书曰:

艳好学下士,开馆养徒众。少历显位,灵帝时位至司空。】汉末大乱,敏随姊

【夫】奔荆州,姊夫黄琬是刘璋祖母之侄,故璋遣迎琬妻,敏遂俱与姊入蜀,常

为璋宾客。涉猎书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仓、雅训诂,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

州,署敏典学校尉,及立太子,以为家令。后主践阼,为虎贲中郎将。丞相亮住

汉中,请为军祭酒、辅军将军,坐事去职。【亮集有教曰:“将军来敏对上官显

言‘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敏年老狂悖,

生此怨言。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先帝以新定之际,故遂含容,无所

礼用。后刘子初选以为太子家令,先帝不悦而不忍拒也。后主上既位,吾闇於知

人,遂复擢为将军祭酒,违议者之审见,背先帝所疏外,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

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亮卒后,还成都为大长秋,又免,

后累迁为光禄大夫,复坐过黜。前后数贬削,皆以语言不节,举动违常也。时孟

光亦以枢机不慎,议论于时,然犹愈於敏,俱以其耆宿学士见礼於世。而敏荆楚

名族,东宫旧臣,特加优待,是故废而复起。后以敏为执慎将军,欲令以官重自

警戒也。年九十七,景耀中卒。子忠,亦博览经学,有敏风,与尚书向充等并能

协赞大将军姜维。维善之,以为参军。

尹默字思潜,梓潼涪人也。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远游

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皆通诸经史,又专精於左氏春秋,自刘歆

条例,郑众、贾逵父子、陈元、【方】服虔注说,咸略诵述,不复按本。先主定

益州,领牧,以为劝学从事,及立太子,以默为仆,【射】以左氏传授后主。后

主践阼,拜谏议大夫。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亮卒,还成都,拜太中大夫,

卒。子宗传其业,为博士。【宋仲子后在魏。魏略曰:其子与魏讽谋反,伏诛。

魏太子答王朗书曰:“昔石厚与州吁游,父碏知其与乱;韩子昵田苏,穆子知

其好仁:故君子游必有方,居必就士,诚有以也。嗟乎!宋忠无石子先识之明,

老罹此祸。今虽欲愿行灭亲之诛,立纯臣之节,尚可得邪!”】

李譔字钦仲,梓潼涪人也。父仁,字德贤,与同县尹默俱游荆州,从司马

徽、宋忠等学。撰具传其业,又从默讲论义理,五经、诸子,无不该览,加博好

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始为州书佐、尚书令史。

延熙元年,后主立太子,以撰为庶子,迁为仆。【射】转中散中大夫、右中郎将,

犹侍太子。太子爱其多知,甚悦之。然体轻脱,好戏啁,故世不能重也。著古文

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太玄指归,皆依准贾、马,异於郑玄。与王氏

殊隔,初不见其所述,而意归多同。景耀中卒。时又有汉中陈术,字申伯,亦博

学多闻,著释问七篇、益部耆旧传及志,位历三郡太守。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父,字荣始,治尚书,兼通诸经及图、

纬。州郡辟请,皆不应,州就假师友从事。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

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

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身长八尺,体貌素朴,

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

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蜀记曰:周初见亮,左右皆

笑。既出,有司请推笑者,亮曰:“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亮卒於敌庭,

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

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

后主立太子,以周为仆,转家令。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周上疏谏曰:

“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於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

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是故於时更始、公孙述及诸有大众者多已广大,

然莫不快情恣欲,怠於为善,游猎饮食,不恤民物。世祖初入河北,冯异等劝之

曰:‘当行人所不能为。’遂务理冤狱,节俭饮食,动遵法度,故北州歌叹,声

布四远。於是邓禹自南阳追之,吴汉、寇恂未识世祖,遥闻德行,遂以权计举渔

阳、上谷突骑迎于广阿。其馀望风慕德者邳肜、耿纯、刘植之徒,至于舆病赍棺,

礻强负而至者,不可胜数,故能以弱为强,屠王郎,吞铜马,折赤眉而成帝业也。

及在洛阳,尝欲小出,车驾已御,銚期谏曰:‘天下未宁,臣诚不愿陛下细行

数出。’即时还车。及征隗嚣,颍川盗起,世祖还洛阳,但遣寇恂往,恂曰:

‘颍川以陛下远征,故奸猾起叛,未知陛下还,恐不时降;陛下自临,颍川贼必

即降。’遂至颍川,竟如恂言。故非急务,欲小出不敢,至於急务,欲自安不为,

故帝者之欲善也如此!故传曰‘百姓不徒附’,诚以德先之也。今汉遭厄运,天

下三分,雄哲之士思望之时也。陛下天姿至孝,丧逾三年,言及陨涕,虽曾闵不

过也。敬贤任才,使之尽力,有逾成康。故国内和一,大小戮力,臣所不能陈。

然臣不胜大愿,愿复广人所不能者。夫輓大重者,其用力苦不众,拔大艰者,

其善术苦不广,且承事宗庙者,非徒求福祐,所以率民尊上也。至於四时之祀,

或有不临,池苑之观,或有仍出,臣之愚滞,私不自安。夫忧责在身者,不暇尽

乐,先帝之志,堂构未成,诚非尽乐之时。愿省减乐官、后宫所增造,但奉脩先

帝所施,下为子孙节俭之教。”徙为中散大夫,犹侍太子。

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彫瘁,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

论。其辞曰:“因馀之国小,而肇建之国大,并争於世而为仇敌。因馀之国有高

贤卿者,问於伏愚子曰:‘今国事未定,上下劳心,往古之事,能以弱胜强者,

其术何如?’伏愚子曰:‘吾闻之,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多

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

强,此其术也。’贤卿曰:‘曩者项强汉弱,相与战争,无日宁息,然项羽与汉

约分鸿沟为界,各欲归息民;张良以为民志既定,则难动也,寻帅追羽,终毙项

氏,岂必由文王之事乎?肇建之国方有疾疢,我因其隙,陷其边陲,觊增其疾而

毙之也。’伏愚子曰:‘当殷、周之际,王侯世尊,君臣久固,民习所专;深根

者难拔,据固者难迁。当此之时,虽汉祖安能杖剑鞭马而取天下乎?当秦罢侯置

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於

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博者获多,迟后者见吞。今我与肇建皆传国易世矣,

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故可为文王,难为汉祖。夫民疲劳则骚

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是故智者

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故汤、武之师不再战

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如遂极武黩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

不能谋之矣。若乃奇变纵横,出入无间,冲波截辙,超谷越山,不由舟楫而济盟

津者,我愚子也,实所不及。’”

后迁光禄大夫,位亚九列。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时访大议,辄据经

以对,而后生好事者亦咨问所疑焉。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

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会议,

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

易以自守,宜可奔南。惟周以为:“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

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

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

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

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

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受之之后,不得不

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

以易周之理。

后主犹疑於入南,周上疏曰:“或说陛下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