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167章

万历中兴-第167章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朕拟旨,召顾宪成回京!”万历吩咐张鲸说道。之前不知道,但是现在发现对方有着了不起的才能,甚至能把民族同化这种即使后世都不好干的事情干的有声有色,万历已经觉得不应该这样的人物继续在草原上浪费光阴了,怀着有才能的人要被最大程度压榨的思想,万历已经开始着手考虑把这个家伙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了。

    是不是需要一个特地教化蛮夷的机构了?欧罗巴扩张的时候有一帮传教士,而大明的佛、道似乎都没有这份能力。

    沐浴在天主的光辉换不成阿弥陀佛和无量天尊,是不是可以改成沐浴在王道当中?万历沉默起来,不停地用手指敲打着桌面,心里不停盘算着这种情况的可能性。

    欧罗巴成功殖民世界的方式有必要借鉴,这样可以减少大明所走的弯路,但是如何用大明的方式做到这一切,实际上还是万历正在思索的问题,衰落的东方可以全面学习西方,甚至有的都可以叫嚣着**,但是现在,大明必须用自己的方式走出正确的道路。

    万历在京城想着利用顾宪成的才能,但是毕竟他所需要对方做的是一件长久的事情,自然不会太过着急,但是草原上可是有人同样想要依靠对方的才能呢,而且是迫不及待。

    “这一代的许多部落都没有人投靠布塔施里,他们甚至杀了许多哈拉和林派出的信使。”

    这个消息显然让三娘子好奇,为什么?投奔布塔施里的自然有,犹豫不决的更多,但是这么坚决反对布塔施里,甚至把信使都给杀掉的人,她只在这一带听说。

    是什么让这一带的人那么反对布塔施里和那些王公,而且看起来还是仇视。怀着疑惑,三娘子自然开始打听起来原因。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就吓一跳。

    这里居住这一个‘贤者’!

    从中原而来的‘贤者’,如同她了解的中原的隐士一样,闲居在这里(实际上是被贬,而且不允许回去),这个消息立马让三娘子精神振奋。

    精通汉学的她从书上看到过这种人,隐居的往往都是‘大能’。

    既然知道有贤人,那么现在正需要帮助的三娘子自然不会放过,抓住自己的儿子,而且还要救下他,三娘子正在为这事发愁呢。

    仿佛找到救星一样,三娘子自然多方打听消息。

    “这个‘贤者’好歌,歌曰‘苏武牧羊’。”

    苏武,汉代在北海牧羊的汉朝忠臣。

    “这个‘贤者’虽然居草原,但是却知识渊博,通古晓今。”

    好像很厉害。

    “这个‘贤者’曾经是大明的进士,而且还是名次很朝前的那种。”

    莫非是厌倦仕途的人?三娘子疑惑的想到。

    “这个‘贤者’关系国家大事,一直通过邸报了解大明的消息。”

    隐者都是这样,虽然隐居,但是不代表不关心国家大事,不然就不会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指点,来一出隆中对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贤者!三娘子显然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这个‘贤者’虽然隐居,但却教附近的孩子学习,几乎附近的小孩子他都教过。”

    这是教化啊!三娘子动容了,竟然是一个像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一样的贤者,果然了不得!怪不得这里的青年都那么识大体呢,一人得道鸡犬尚能升天,古人诚不欺我!

    “走,随我一起去见这个隐居的‘贤者’。”三娘子环顾自己的左右,看着同样一脸钦佩之色的手下,张嘴说道。

第258章 要装

    ‘贤者’都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各种文学作品,三娘子所了解的隐者,大多是头戴角巾,身穿淡服,手持拐杖,足踏芒鞋的模样。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62%69%71%69%2E%6D%65

    隐士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显然顾宪成不会是这副模样。

    那么装逼的打扮在草原上,不用别人扇自己耳光,老天爷就用呼啸的北风代劳了。

    那副装逼的模样都是说书的描述的东西,真正的隐士都是得道高人,得道高人必须要返璞归真,顾宪成现在有必要替那些看文人臆想作品而误入歧途的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知识,亲自告诉他们,真正的隐士应该是什么模样的。

    大棉袄,狗皮帽,要记草绳,蹲茅坑的姿势蹲在一块石头上,嘴里再叼着一根随地揪下的野草。

    这样一副‘亲民’的打扮,顾宪成目光深邃地看着远方的羊群,以及羊群中站着的一个女人。

    “唉,可惜了。”无奈地摇了摇头,顾宪成叹息说道。可惜什么?当然是可惜牧羊的女人已经嫁人了。

    真以为一个老男人在草原上能够清心寡欲地活着?儒家又不是道家和佛家,有理想有抱负自然就有欲望,‘隐士’就没有点私人爱好了吗?

    好吧,这个样子真的给‘隐士’这个身份丢人了,不过顾宪成又不是真的隐士,他不是自愿‘隐’的,是朝廷逼他‘隐’的,要没有下放这回事,凭借他二甲第二的身份,还不是顺风顺水!

    但是付出自然都是有回报的,现在的顾宪成可是非常感谢这段时光的。

    心学讲究知行合一。

    什么是知行合一?

    皇帝要求的六艺全考就是知行合一了?当了秀才之后就就必须要干一些工作,才能继续科举就叫知行合一了?小打小闹而已,顾宪成现在可以骄傲地给京城里的那些前辈和后辈们说,咱现在这才叫知行合一。

    人就是这样,当读书人面对文盲的时候,内心很容易产生优越感,当举人见到秀才的时候有这种优越感,当进士看到举人的时候,同样有这种优越感,但当同为进士的时候优越感从哪里来?

    当然是能力了!

    如果把万历年间新晋的进士和过去的进士区分的话,万历年间科举考取的进士应该叫新进士,他们和老进士一样喜欢高谈阔论,但是比起老进士只读八股,其余却一窍不通起来,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六艺精通,而且有社会实践经历。

    于是,优越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了。

    你懂吗?汝知乎?

    新进士们用这种问题问旧进士。问题是什么,除了四书五经以外几乎所有的东西。

    你们当然不懂!除了少数精英,能够再科举考试成功之后学习到其他东西,许多老进士都只能靠师爷处理问题。

    但是现在不是过去可以养私人的年代了,治官不治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是官员靠师爷处理问题,自己什么都不会,万历直接要师爷得了,还要这帮大老爷们干什么?

    万历十五年之前压制的还好,万历十五年之后万历甚至有意挑拨,新旧之间的矛盾自然而然地扩大起来。

    “朝廷诸公,不懂术数,不知格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且身体孱弱,手无缚鸡力,尚不如一女子。”这是一帮新士人的鄙视的说法。

    顾宪成自然同样也算是其中一员,但是现在,他连那些新士人都有资格鄙视,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下面,是要用俯视的目光的。只是一帮年轻人小打小闹而已,顾宪成算是对那些人以及对曾经自己的评价。

    懂得社会常识难道还是优越感吗?

    真正的知行合一应该是他这样身在草原,接触这里,切身实地感受,然后着手开始圣人都没有做到的教化事业才对,这种事情只有真正到了实地,认真地去思考,才能取得成功!

    所以,顾宪成都有要问那些新进士们同样的问题‘汝知乎?’了的冲动了。

    好吧,这家伙没有仙风道骨,只有道貌岸然,所以什么看开了一切的心态显然是没有的,懂得越多,也只会越得瑟而已。

    得瑟的顾宪成知道三娘子会来找他吗?

    当然知道,要是这里的情况不能引起三娘子的注意,那就怪了,就是三娘子自己不在意,顾宪成也会也会让自己的学生们多透露出点东西,让三娘子晓得的。

    要不是这样,你以为三娘子打听到消息都是谁放出去的?只有经过包装,才能让商品更有价值,更上档次。

    但是既然要做隐士,那就必须要会装呀,而且必须要特别会装才行。

    这装逼就像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而且这家伙还装模作样的背对着刘备等人睡觉然后醒来还吟诗一首“*”一样,之后再问一句‘有俗客来否?’亦或者来句‘是何人在外喧哗?’,这样才够范。

    当然,顾宪成不能采取先人用过的方式,那样太俗气了,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才行。

    “顾先生,三娘子有请,现以被下薄酒。”一名蒙古骑手翻身下马,拱手说道。对待名士要善待之,三娘子可是特地交代他的,骑手自然恭恭敬敬才对。

    这时候能去吗?当然不能去!去了就掉价了。

    “没看见我正放羊呢?回去告诉三娘子,等羊都吃饱了再去。”

    瞥了对方一眼,顾宪成又瞥了瞥对方的马,不紧不慢地说道:“我这儿的羊干净,见到你骑马过来,踩过的草它们就不吃了。”

    既然是请,三娘子自然不会派一个莽撞的人过来,这人显然是三娘子特地挑的,自然不会因为对方摆谱生气,只得告辞回去禀告三娘子。

    这样的结果自然也不会被三娘子意外,看来是自己亲自去见高人显然是有必要的了。

    “高人还说了什么?”

    “那人说他的羊干净,不吃马踩过的草。”三娘子问起,汇报的人赶紧说道。

    三娘子先是一愣,随后立马感慨道:“这是真高人啊!”

    羊不食践食,连对方养的羊都这样,这样的高人真是了不得。

    中原古时庄子所说的凤凰非醴泉不饮,非练实不食大概就是这样了。

    “我们步行过去。”三娘子已经认定对方是世外高人了,自然要拿出最高的礼节待遇来,带着一帮手下,徒步去见顾宪成。

    “大明蒙古土默特部钟金哈屯见过先生。”三娘子自报名讳,对任由自己的的羊随便吃草,自己眯眼看向远方的顾宪成说道。

    好吧,先前已经说明,顾宪成是在看牧羊女,但是三娘子显然不会把顾宪成朝这个方向上去想,毕竟对方是高人,是贤者。

    贤者不一定,闲着倒是真的。

    “在下为朝廷打理草原,竟不知有先生这样的人物在属地当中,实在失敬。”三娘子歉意地说道。

    “无妨!”顾宪成淡淡地说道:“老夫在这里若是知道的人多了,也难清净。”

    顾宪成装逼的话显然更加证实了三娘子自己的判断,对方果然是隐居的高人,但是三娘子却也带起了一些疑惑,“听闻先生有功名在身,为何隐居在此。”

    隐士去考功名做什么?难道不应该不屑才对吗?

    “呵呵。”顾宪成笑了笑,要是装逼不找好理由,他就白活四十多年了,“吾于京城中见权贵欺人,自觉不喜官场,故而辞官不做,安心隐居于此,教化教化百姓,至于功名,在下喜好杂学,故而得个二甲第二,不过侥幸。”

    得,他不当官是因为见不得权贵欺人,因为不愿意于对方同流合污所以才隐居的,而且因为喜欢杂学,所以对于科考不是那么专业,所以只得了个二甲第二。

    二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