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149章

万历中兴-第149章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事情,按照古例来讲,就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皇帝一点没有按照历代帝王所谓的帝王心术,拉一帮打一帮,平衡势力说话,反而一路打算把改革扩大到底。

    “你当初”戚继光猜测地问道,李成梁跟着保守派?

    “要是当初选择错了,岂能有今天?”李成梁笑了笑,“跟你说句实话,无论结果如何,我李成梁都不会有事。”

    不是墙头草,因为两边倒的墙头草没有好果子吃,而是实实在在地自信自己没有问题。

    “倘若皇上如嘉靖先帝,甚至就是隆庆先帝,我都会跟着旧党。”李成梁解释道:“但是陛下不同,跟着陛下,你要做的是一切为了国事!”

    没错,这是万历的特点,一个明显不是合格政治家的特点。

    凡事不是看中自己人,而是看中为公的人,靠制度和思想来保证人的忠诚,而不是在任用那些喜欢站队投机的人。

    制度上没有给人篡权的环境,体制内毕受节制,这是万历敢于这样做的原因,当然,若是说朝代,估计也就宋明两朝可以这么干了,其他朝代免谈。

    点了点,算是认可了李成梁的说法,戚继光接着问道:“就算你说的不错,那和你现在打算退下去有什么关系?”

    “再不退下去,估计到了七十岁都难退下去了,我还是老老实实给小辈们腾位置吧。”李成梁看了看戚继光,“倭国的消息你该知道吧?你是等着和那些腐儒们一起被打脸,还是现在早早退下去?”

    挂着葡萄牙旗帜的船只最近停泊在倭国的不是一般的多了,而且只要稍稍做些调查,就知道里面都是军火。若不是因为朝廷已经明确葡萄牙自由贸易,而且没有充足的证据,这些猜猜就有着西班牙人影子的船只戚继光早就想全部从满剌加给扣住了。

    那个大臣当面指责皇帝说与民争利,干涉番邦事物,甚至侵占藩国财产,实在有失上国风范,应该善待的倭国平秀吉到底准备干什么可想而知。

    可笑都到这个份上了,那些士大夫还相信倭国单方面给出的解释,什么听说大明与白鬼畜有战,愿意以举国之力替宗主国鞍前马后的说法。

    亲儿子朝鲜都没有这份孝心,干儿子都算不上的倭国什么时候有这样的觉悟了?

    就是一度支持万历,只有在这件事情上和万历唱反调的内阁首辅申时行,这个军事外行都看出来了,但也只能咬牙继续强撑下去,假惺惺地安抚倭国无需如此,并且口头嘉奖一番。

    可惜,申时行明白了,还是有一帮人不明白,有些人甚至又把矛头指向内阁,说对于如此忠心的藩属,朝廷只不过是一句口头嘉奖实在是太寒蝉了,应该厚待之才对!

    厚待五百门火炮,以祝倭国来日炮轰九州岛都司吗?

    申时行已经祈祷着,在万历二十年之前战争不要爆发,让他顺利告老了,这次选择了猪队友,差不多把他一世英明都给毁了。

    尽管戚继光到现在也都无法相信,那个万历初年他乘着福船带着戚家军都能以风卷残云之势击败倭国,如何在十年之后凭借没有铁、没有钢、没有足够的工业连枪炮都不能完全自足的国家怎么敢对大明出手。

    真的以为打败了大明支持的军阀,就能打过比戚家军还要强的皇明帝国陆军了?还是说以为马上开始的明西战争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对面岛上的猴子们想什么,戚继光真的不能理解。

第232章 为公?

    鬼知道平秀吉是怎么想的。

    打得赢的美式装备的部队就能判断美军战斗力不过如此,打得赢德械部队,德国人的战斗力就渣了。

    反正平秀吉是已经打败了明式装备的毛利家了,虽然他们没有和明军教过一次手,但结果难道还用估计吗?

    诚然倭国在海军上显然劣势,但不是还有一个西班牙呢吗?西班牙人除了在远东遭遇过一些小挫折之外,鲜有败绩,而且舰队规模比起大明王朝来,也丝毫不差,错过这村没这店,不趁机把握住,想要占据明国四百州可就没有机会了。

    戚继光要是知道,丰臣秀吉的自信来源于战胜了烂泥扶不上墙的毛利家,大概会一头戕死,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在倭国多折腾几下,让那些个大名们知道天朝上国的实力到底如何。

    “那也不该只为了怕丢脸就请辞啊!”戚继光依旧不解。

    这个借口依旧不充分,大都督府对于是否继续支持毛利家上一直是暖味的,从军事角度上支持万历,因为大明门口就这一个不能完全掌握的国家了,但从政治角度上讲士大夫们的话又有道理,和欧罗巴白鬼抢殖民地可以,因为白鬼是和大明没有关系的蛮夷,千里追击鞑靼余孽也行,因为大明就是从蒙元手中拿到江山的,就是直白地说是报仇也都默认了吗,虽然实际原因是官僚们发现不能种粮食的草原单单是放牧利益也是巨大的。

    但就像他们不支持万历兼并朝鲜一样,倭国始终是藩属国,宗主国对待藩属国就算不仁德,但也不应该刻薄才对,做的太过火是有损天朝颜面的事情,虽然事情同样有深层原因,倭国的财富皇室占了大头,财产分配不均匀,士大夫不乐意给皇帝买单大概才是重点。

    倭国从军事需要上来讲,应该征服,从政治上来讲,应该优待,大都督府在这件事没有多大的发言权,或者说,老狐狸把皮球踢给了皇帝和士大夫,他们军人只管执行命令,上面说什么就干什么好了,其余一概不问。

    因此,若是说那些官僚士大夫们会被打脸还情有可原,但是他们大都督府应该算是置身事外了才对,当初我们没有说打,也没说应该不打,军人不干政,一切都是朝廷说的。

    既然如此,怕打脸什么完全就没有必要了吧,即使到时候事情大条了,那些坚持‘绥靖政策’的大臣们或许会遭殃,但他们又不会,有必要现在就请辞吗?

    什么时候李成梁变得那么胆小如鼠了?

    “打脸老夫到不怕,老夫又不是那些个会羞愧地遮面而走的腐儒,就是真丢脸了,引咎请辞又怎么样,我们是凭借本事说话的,不是靠着嘴皮子的。”李成梁指着自己布满皱纹的老脸说道:“老夫怕的是再等几年,朝廷事情多了,就退不下来了,我可不想真的把这个大都督干到七十岁。”

    “不要以为就你们海军事情多,陆军也有的忙。”把一份命令递给戚继光,李成梁无奈地说道:“还是早点退下来,让小辈们先熟悉一下事物吧。”

    一连串的九边将领任命,还包括鲜卑利亚、碎叶等地的许多命令,而且有个特点,这份即算圣旨又不算圣旨的命令书,只有皇帝的玺印,也就是说是中旨。

    再强大的国家也要尽力避免两线作战,这是常识,不过李成梁给自己看的东西却显示着,皇帝有打算多线作战的意图,无论到底是为了主动进攻,还是为了防御,这么做无疑对大明的压力都是巨大的。

    在海军大都督这个位置上呆的太久了,陆军方面的事情已经变得迟钝了吗?戚继光疑惑地看着李成梁,等着他做出解释。

    “西班牙、倭国、波斯、莫卧儿,四国同盟。”李成梁解释道:“本来应该还有个莫斯科大公国,但他们现在的统治者决定和大明议和。”

    “无论怎么看,我大明都没有短时间内取得胜利的方法。”李成梁继续说道,“虽然皇上有信心莫卧儿没有战斗力,但是即使如此,大明同样以一敌三,所以老夫认为应当适当放弃碎叶。”

    万历的信心来源于被田尔耕实验研究的天花,然而李成梁却完全从军事上考虑的,倭国蹦不了多久,但是碎叶补给线太遥远了,全力和西班牙人一战的话,那么碎叶方面自然有压力。英西海战的预测失败,李成梁自然也不会无条件地相信万历的天花计划能够成功,皇帝陛下虽然赢了很多次,但却也不是没有失败的时候,计划是否成功靠人但是也是靠天的。

    “我打算把麻贵从碎叶调回来,并且推荐他担任大都督。”李成梁说道。

    大明万历初年将星,无疑要数李如松和麻贵两人,东李西麻不是白叫的,当初也是他们两个一起把北方草原鞑靼给击败的,虽然有骑兵骑墙武器等改进战术的优势在里面,但无疑这两个人的军事素质还是过关的。

    两个人都有资格担任大都督,但李成梁能够选择的恐怕只有麻贵,原因嘛,不用解释也应该明白,父子两人相继为大都督,要是虚职还好,实职的话肯定不现实了。

    所以李如松注定不肯能接任大都督,这点大家都清楚的很,李成梁也不会干这种没有结果的事情。

    戚继光点了点头,把麻贵从碎叶调回,之后是碎叶方面的适当放弃,甚至是完全放弃,让大明不至于为多线作战而烦恼,专心注重于海战,这个解释貌似说的过去。

    “早点退下来,让小辈们熟悉事物,几年之后便可以把失去地重新夺回来。”李成梁提了提自己的胳膊,说了句:“咱们的身体可熬不过皇上所谓的‘世界大战’”。

    “这么说,我也到了该退下来的时候了。”戚继光想了想叹息地说道。

    “胡守仁不是把海军搞得不错嘛,退下来你怕什么。”

    听了李成梁的话,戚继光点了点头,随后站起身,拱了拱手,“既然如此,那我也要回去稍作准备才行了,告辞。”

    “告辞!”李成梁同样拱手和老友告别。

    戚继光大步离开,丝毫没有一个六十岁老人应有的模样,等到走到户外,却猛然啐了一口,接着仿佛没事人一样,继续大步向前走去。

第233章 为儿子做选择

    无论李成梁说的什么样,在戚继光看来,已经免不了给他挂上一个标签,这个狡猾的老狐狸实质上也就是个投机分子而已。

    为官之道,在于站队,选择正确的队伍,跟着正确的集体走上最终的胜利,这就是李成梁所谓的高明之处。

    皇帝喜欢凡事为公的人,而不是投机站队的人,所以李成梁就维持自己的那一副形象,让自己的行为尽力向为朝廷、国家的角度上去靠拢,而不是所谓的改革派、保守派、皇权派、士大夫派中站队。

    说到底,李成梁依旧是在投机而已,选择最为有利的决定,走最为正确的道路,获得最大的利益,十足的投机心态。

    不仅仅李成梁这样,勋贵们也这样,万历利用他们让大明扩张,而他们的回报则是在大明扩张中获得利益。

    辽东的黑土地,士大夫们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到底圈了多少?李成梁本身的辽东地头蛇又获利多少?击败扯力克鞑靼,大明把草原当做自己羊毛产地,勋贵们和世家以及士大夫们又吞下去了多少?

    万历并非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带领大明扩张,而是使用抛出肥肉的方式引导着这帮虚伪的家伙们不断地适应着扩张。

    万历所做的,不过把他们不了解的东西给拿出来了而已,说到底,大明扩张,和皇权制霸有明显的不同,在根本上有着大地主大资本家收割利益的标记,而且大多都是官僚地主阶级和官僚资本。

    跟着皇帝的步伐有肉吃,但不代表着他们会无条件地服从于皇权,相反,只要步伐停下来,被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