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争霸天下 >

第538章

争霸天下-第538章

小说: 争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争对方解抱了抱拳道:“方将军,好久不见!”
    一身标志xìng宝蓝sè锦衣的吴一道笑了笑道:“当初我写信给段将军,邀他来此相聚他尚且还不答应,我让酒sè财走了一趟,知道是你要去西南段将军立刻就应允下来。原来你们早就熟识,倒是我后知后觉。”
    方解连忙道:“当初北上之rì,便是段将军大力相助,今rì又劳段将军帮忙,方某感激不尽!只是段将军不是在河东道洛水附近,怎么又回了这里?”
    段争连忙摆手道:“当初是敬佩方将军勇气,所以才施以援手,些许小事不提也罢。至于我怎么回来这里”
    段争叹了口气,然后做了个请的手势,方解等人随即进了栈桥附近的一个亭子里,亭子中早就摆好了酒菜。
    “当初我奉命带长江水师一部往河东道协助朝廷大军渡河西征,自此之后便没有离开,就在王一渠麾下做事,每rì带着船队往返巡逻倒也清闲。只是没想到高开泰和王一渠联手作乱,我那rì正巧带着船队在外巡游河道,回来的时候大营里已经改旗易帜。王一渠知道我不是他的亲随所以没有提前透露什么,而我为人又谨慎,一直没有将船队并入王一渠的水寨,这才免于一死。”
    “我带船回来之后,王一渠就下令舰队合围,我见态势不对,立刻下令舰队后撤,那rì也该着我运气好,风向有利转舵,所以舰队撤离的及时。虽然损失了几十条船,可好歹带着大部分人船冲了出来。我本意是想办法联络皇帝,可被封死根本就联络不上。然后我便带着船队回长江,想找长江水师大将军博今商议,谁知道博今已经带着人投靠了罗耀。,长江水师已经与罗耀大军合兵杀入江南了。”
    “所以我就带人在水师旧寨里住了下来,倒是整rì提心吊胆。恰是侯爷书信到了,约我吃酒议事,我当时心灰意懒,哪里有这个心思。后来才知道相约之人竟然还有方将军你,真是缘分!”
    方解也高兴,连着敬了他们几杯酒。
    吴一道笑了笑道:“不仅是段将军,名义上你那师叔,原来大内侍卫处指挥使罗蔚然我也帮你接了来,不过前几rì先护着船队运粮去朱雀山了,等到了山寨你们便能相见。对了,还有一个叫木三的小太监。”
    方解笑道:“故人多聚于此人生最幸事!当醉一场!”
    
    
    “唉!”
    段争重重的叹了口气,放下酒杯后怅然道:“我带船队北上之际尚且意气风发,觉得西北之乱不过尔尔,陛下御驾亲征,大军士气如虹,更有国之名将,以雷霆之威涤荡一隅自然不费吹灰之力。谁想到,最后竟是这样的结果。皇帝将手里二十万战兵交给高开泰的时候,又怎么会料到正是此人断送了征西大军的归程?”
    几杯酒下肚,这位曾经被誉为大隋水师最优秀青年一代将军的人将心里的不快一股脑都倒了出来。
    “前朝郑国,后五十年战乱频生,今rì西边反了明rì东边乱了,即便如此,郑国依然残喘了五十余年,直到太祖皇帝率军举事才终结了乱世,那个时候郑国官员贪墨世风rì下,国力贫虚,如此举步维艰,尚且又经历了两位帝王才灭国。大隋兵多将广国力强盛,历史数千年来之最强也不为过,怎么一场叛乱,就动摇了根基?”
    这番话其实已经透露了段争的本心,这位被誉为将来最有希望成为水师大都督的人,还无法释怀。他是名门之后,可对朝廷一直极有信心。到了现在中原遍布战乱,他依然无法理解怎么就突然变成了这样。
    说实话,大隋国,九成的人都有这样的困惑。
    单单一句盛极而衰,显然有些苍白无力。
    吴一道看着平静的江面淡然道:“大隋之盛确实旷古绝今,但内忧之重也是历朝之最。因为深知前朝郑国重用文人而轻武将,以至于后期叛乱频生而无力回天,所以自太祖皇帝立国起,大隋就一直重用武将,十六卫战兵大将军的权势,竟是比诸道总督还要强大,一直以来,历代皇dì dū强势故而能弹压的住,可是当今陛下身患重病,太子年幼,本就藏着凶险。”
    “待罗耀起兵,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哪个不为自己着想?文武相济,才能定国,无论是重文轻武还是重武轻文,都是祸根。”
    这话中肯,却似乎也不足以解释大隋崩乱。
    孙开道微微叹息道:“当今陛下,太心急了些,也太自信了些”
    这话,众人心里都很认同。
    “不说这个了!”
    吴一道笑了笑道:“今rì齐聚是件高兴的事,来来来,就为了这缘分干一杯!”
    众人皆举杯一饮而尽。
    吴一道喝完酒,为段争又满上一杯:“还要多谢段将军念在往rì情分出手相助,只是不知段将军可有今后打算?”
    他对方解使了个颜sè,方解微微颔首。
    “哪里有什么打算!”
    段争有些微醉,伏在桌子上叹道:“前rì里我手下几个将领还问我何去何从,我有心为国杀贼,奈何现在已经辨不清谁是贼。凭我手里这二百条船又能做什么?万余兄弟的xìng命前程却在我肩膀上扛着,有时候想想,真想干脆解散了人马,发些银子让他们回家种田打渔去!”
    孙开道看了方解一眼,正sè道:“段将军,你手下万余水军必然不想看到你如此颓废。他们还指望着你带着他们走一条明路,奔一个前程。”
    “明路?”
    段争坐起来苦笑:“几位若是视我为朋友,就请指点明路在何处?”
    “便在这里!”
    孙开道猛的坐直了身子看向方解道:“我家大将军挥雄兵十万南下,若是段将军愿意,带着水师战船和大将军齐心合力,未必不能给段将军部下兄弟们一个光辉前程。段将军难道就愿意这样沉沦放弃?那你一身本事二十年所学岂不糟蹋?好男儿当有壮志,依我看,段将军也该振作些了。”
    段争愣了一下,然后脸sè一变:“可可我终究是大隋的官员!”
    吴一道悠悠然道:“谁不是?”
    段争哑然,忽然趴在桌子上放声大哭:“我有心辅国,无力回天!”
    “回不去的话。”
    方解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道:“就往前走。”
    
    
    江南
    贤罗城通古书院
    这书院的年纪比大隋立国还要久远的多,已经有至少三百年历史。书院是大郑朝时候博学大儒所建,历来是江南文人心中的圣地。若是文人可自称是书院出身,身份立刻显得清高起来。
    书院占地并不大,在贤罗城靠南紧挨着河,书院外面沿河种着一排垂柳,与书院同龄,已是双人合抱粗细。
    书院前后三进,最前面是学生们读书的地方,中间是书院教习们的住所,最后面则是书院藏书楼和院长的居所。
    学生们不能擅自进入后院,即便去书楼借阅也不能随便乱走。这是当初那位建院大儒立下的规矩,三百年来依然严厉。
    所以没有人知道,院长的居所书房每隔三个月就会有一批贵客来访。而这些人来了之后,书房就会拉起厚重的窗帘,谁也看不到里面。
    屋子里围坐着至少二十个人,看样子没有一个身上有功名的,皆是布衣,可这些人却又都大有来头。他们也不是什么身份贵重之人,无非是账房先生管事幕僚之辈,可他们这些人凑在一起的时候,能让天下不安。
    “这次主要是议议,怎么除掉罗耀此人现在已是头等大患,你们既然来了,东主们的意思也都说说。”
    坐在上首说话的,正是书院现任院长董卿复。

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到长安不停车
    (求月票!)
    第五百七十一章不到长安不停车
    方解众人在长江和沂水交汇处岸边凉亭里饮酒论时事,酒不辛辣人却唏嘘。在座者各有所长,显赫一方,心思也不在一个面上,但看的却是一个方向。水师将军段争虽然心里不平不甘,酒后失态痛哭流涕,可已经到了现在还能如何?
    吴一道经商货通天下无界无邦,走过看过经历过的事远非其他人可比,所以他比段争要想的开拿得起也放得下。席间众人没有比他更接近人间天上的,普通人整rì幻想着皇帝如何生活奉为神明,而他却见过皇帝一餐一饭一饮一啄,视若寻常。
    所以才有那句登高方可远望的话,蹲在低洼处的人眼前总是只有一亩三分地。
    天下势如此,顺势而行如顺流放船畅行千里,逆势而行,如逆水行舟难以寸进。现在天下群雄并起,顺的就是天下乱势。皇帝想要力挽狂澜,反而成了逆势之人。曾几何时,皇帝一言一行便是大势,谈笑间指点江山,若大隋是船他便是舵手,往哪儿走,他指一指方向便成定局。
    或许正因为如此,如今已经举了旗子造反的那些权贵们才会有一丝快感。
    也正是在这一天,江南妙峰山上崩塌了一角,大石滚落,据说落下的大石上有几个清晰可见的大字,隋灭雍兴。
    这消息不知道怎么就如狂风漫卷一样传开,没多久就传遍了半个天下。也正是在这一天,大隋前左前卫大将军罗耀在江南晋位雍王,举起顺天意顺民心的大旗,要清君侧灭jiān佞,雄兵百万士气如虹。
    还是在这一天,长安城里几个辅政大臣紧急商议了足足两个时辰,争的面红耳赤,也不知道摔了几只茶杯骂了几句贼你娘,最终火气消了之后还是达成了一致。不管皇帝是活着还是死了,现在他们都只当皇帝死了。几个重臣进宫面见皇后,在凤鸾宫里又议了一个时辰,大臣们躬着身子退出来的时候,皇后娘娘红了眼睛泪水涟涟。
    太极宫殿前鼓骤然而响,京城里五品以上的官员闻鼓声急匆匆赶去了太极殿,数百朝臣忐忑不安的进来,就看见一位穿孝服的大人站在太极殿前面高台上手里拿着一份明黄sè的旨意已经在等着了。
    那是皇后娘娘的懿旨。
    皇帝亲征灭贼与大隋西北,涤荡群寇所向披靡,奈何天不予命,陛下病重不治龙御归天。天下不可一rì无主,大隋不可一rì无帝,所以皇后娘娘和诸位辅政大臣紧急商议之后,迎太子杨承乾即刻继位,登基大宝。
    场间群臣全都愣住,也不知道是谁先嚎哭了一声,紧跟着就是一片的悲怆之声,铺天盖地。不管真的还是假的,当rì在太极殿前有几十个大臣哭昏了过去,几百个哭的没了力气站都站不起来,还是御前侍卫们一个挨着一个搀扶起来的。不管是揉的还是哭的,总之眼睛鼻子全都红了。
    才过十岁的太子杨承乾就成了大隋第新的的至尊,穿上龙袍坐上龙椅的孩子脸上还带着茫然和恐惧。
    宫女们忙活着为所有大臣们在朝服外面缝上白布,一时间太极宫里白幡起,如夏天落了一层鹅毛大雪。
    丧鼓在皇城里擂响,惊呆了百里长安城。
    百姓们听说皇帝驾崩在西北的消息之后,全都愣了,谁也不敢相信怎么正直chūn秋鼎盛之年的皇帝就这样死了?他们还依稀记得皇帝亲征出城时候的意气风发好像就在昨天似的,并没有走远。当初皇帝登基的时候在太极宫城门楼上对百姓们挥手示意的场面,也没有走远。
    年少者傻在原地不知所措,年老者痛哭失声拜伏于地。
    新皇年幼,皇帝亲征前任命的几位辅政大臣自然要多cāo持些,登基大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