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漫长的五年 >

第353章

最漫长的五年-第353章

小说: 最漫长的五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那不知道元璋公垂青哪一样呢?”
    “我笃信佛教,自是对罗汉寺的鼎湖上素另高看一眼。”
    贺国光市长略有深意的道。
    “嗯,那好,那我斗胆愿意敬个地主之宜,不知元璋公今晚上可有兴趣一赴南岸弹子石的罗汉寺,鉴尝一下我炮制出来的鼎湖上素(周大少团长真是大言不惭?)如何?”
    “那恭敬不如从命,就这样定了”
    饭局定下了,事情也就七七八八了,因为咱中国人的事情多是在饭局上商议的啥。
    到林汤圆站出来愿意一下子解决西迁人口的三千名就业安置问题,这并不是林汤圆一时脑子发热,在赴这次贺国光召开的恳谈会前,林汤圆与周大少团长早就商议好的决定。
    起这些下江人,特别是一些失业的工人、技师,别看现在是难民,素质普遍不错,对于周大少团长和林汤圆的万家工商贸集团公司的下属上百家的工矿企业来,都是急需的专业人才,求之不得哟。哪怕现在暂时用不了这么多人。
    在这个问题上,周大少团长没有多话,就给林汤圆等几个人讲了一个故事,不但打消了众人的顾虑,也使大家感受良多:
    1923年,美国的福特公司里,有一台马达坏了。当时福特公司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未能修好。最后请来一个人,叫恩坦因曼斯,是一个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后,贫困潦倒,最后被一家工厂的老板雇佣,才算暂结困顿。
    福特公司把恩坦因曼斯请来,他在马达电机旁听了半天,之后要了一架梯子,一会儿爬上,一会儿爬下,最后在这个马达的一个部位用粉笔划了一道线,写了几个字“这里的线圈多了16圈”
    结果把这16圈线圈拿掉以后,电机马达马上就运转正常了。
    亨利。福特对于这个人的才能非常欣赏。当时就要花高价一定要他到福特公司来,结果这个德国人一口拒绝了:“我原来的老板在我困顿之时雇佣了我,对我很好,我不能见利忘义”
    福特对他更是高看一眼,最后为了这个人干脆把那个美国工厂都买了下来,而且将恩坦因曼斯一举提为总经理、福特董事。恩坦因曼斯也感其礼遇,对于福特公司倾心尽力,在他当总经理的短短几年时间,福特公司的经营就比之前增长了一倍多,而且协助福特公司建立起来了良好的百年公司的企业文化(大家这个时候都被周大少团长的故事吸引了,没有人注意到此时福特公司还没有百年的历史哟)。
    可见,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解人于困境,待人以至情。林叔,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使我们现在并用不了这么多人,能在他们艰难困顿之时伸出一把援手,也是值得的,对于我们万家工商贸集团今后的长远的发展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刻意义,谁又敢这些人才里面没有一个‘恩坦因曼斯’一样的干才?”
    林汤圆等人听得连连点头。这才有了恳谈会上林汤圆积极主动提出解决三千失业工人、技师的这一幕。
    到周大少团长对于人才的重视尊重,在他最为倚重的技术研究院,有一个后来被中国科学技术界广泛争议的话题:
    周大少团长往往是以某个在其学科领域独有建树的科学技术人员为主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像以留学归来的方毅博士为主的钢铁研究所、茅以升教授为主的中国地质研究所等等,甚至就连土生土长的在速食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人称“老实牛”的由一个普通技术员成长为所长的食品研究所也是这样子的组织架构。
    最后当周大少团长的技术研究院涌现出一批几十个在国内外都是一流的科学技术人员和一大批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的时候,放下诸多不同看法,人们不得不承认周大少团长这一招效果很好。
    其实按周大少团长的法:
    他们就是学科带头人,这样做是对他们知识价值的认可和尊重
    在这些学富五车的科学技术人员看来,后来他们对于曾经的这个军阀老板却是一致的高度评价:
    就凭着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并且在诸多领域具有卓越开创性成就而言,在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周大少团长绝无仅有。
   )
    
    
    
335章 大花猫与愚人金(上)

    
         335章大花猫与愚人金
    重庆技术研究院的科学技术人员与他们那个出身于工科的(重庆龙坎技工学校)军阀老板周大少团长之间的关系,绝没有诚惶诚恐的样子,更多的时候更像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或者是同道中人。钢铁研究所的方毅后来回忆起这段难忘的历史仍然感触尤深。
    方工当时在重庆猫儿石工业园与南岸叶州工业带闻名遐迩,不仅仅他学识过人,更多的是他的趣闻跟周大少团长有的一拼:比如,这个经常“闻香而来”的超级好吃狗啥子都敢吃?人称天上的飞机、地上的汽车、水里的轮船他不吃,其它什么都敢吃。
    令人奇怪的就是即使方工如此爱吃、特吃,仍然是瘦削的跟根竹竿子一样。看来搞科研工作的那真是太费脑水了,毛太祖爱吃一口红烧肉恐怕也是这般原因。
    众所周知,方工另一个怪癖就是不管到哪里都是骑一辆“轰达”牌的两轮轻便摩托车。即使曾经出过车祸,摔断过两根肋巴条也是不改此种习惯。
    方工出车祸这事情发生的时候,周大少团长当时尚在抗战的沙场上浴血奋战,闻知还专门给重庆留守人员发来数百字的电文:强调必须劝方工放弃这骑摩托车的习惯,甚至指示把自己那辆奔驰轿车赠给方工当座车。
    确实,在重庆这种路陡坡多弯急的山路复杂路况上,没有一点防护力的摩托车骑起的危险性不言而喻。重庆人就曾诙谐地编了两句顺口溜,叫“要想死得早,一溜烟的跑;要想死得快,骑个一脚踹”这一溜烟是形象地比喻摩托车的单筒排气管,一脚踹自然指的是摩托车的启动踏板。
    方工被迫坐了几天轿车,肋巴条刚好利索,又骑起他的摩托车来了。别人也劝不住。
    周大少团长回渝后,到技术研究院钢铁研究所视察工作。还没进研究所大楼,一眼就看见坝子里方工那辆装饰得挺拉风的轻便两轮摩托车,气得当场直接叫万朵花喊几个护卫抬起走了:把方工的摩托车“偷”了,看还骑啥子?
    方工下班后,出来满世界又急又气寻找自己的爱骑不着,连学问人的风度也不要了,当场在上百的科技人员面前破口大骂,这才被知道内情的保安人员急忙拉住告知了实情。
    嗨,一个大老板做这事在得知是周大少团长所为,方工的犟牛脾气上来了,就是不坐周大少团长送来的奔驰轿车,转天又去买了一辆轻便两轮摩托车,仍然我行我素。
    好周大少团长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犟得死人的牛脾气,好话歹话尽了,方工老大个人怎么四季豆油盐不进
    火一上来,周大少团长布置万朵花成立了一个专门“偷”车组,是偷一辆方工又去买一辆,方工买一辆周大少团长就喊万朵花等人“偷”一辆
    牛皮扎扎牛皮,终于还是周大少团长这个犟牛最终取得了胜利(其实是方工被他娃这种真情给感动了,要不然搞科学研究的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方工无奈只能接受了周大少团长的那辆奔驰轿车当了座车。
    周大少团长这才善罢甘休收兵回营,还对有点想不通的方工道:
    “方工,一天骑个破摩托车(骂他娃自己嘞,这轻便两轮摩托车就是他的杰作啥),是啥子意思嘛?
    搞科研工作的,并不是清贫的代名词。方工,是钢铁研究所的所长,就是要给下面的广大科技人员带个好头。这不仅仅是关系到的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一个榜样:
    搞科研好有奔头,搞科研能致富,搞科研的能坐上奔驰宝马,过着好日子老子在这里毫不客气地,搞科研弄成一幅穷酸样子,只能证明他莫得啥子成就的搞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就发财了?要懂得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对,有理、有理”
    方工遇到周大少团长这种言贩子大忽悠,无言以对,只能一个劲翻白眼。其实心里倒对周大少团长这套“歪理”有些认同了。
    钢铁研究所知道周大少团长这番话,干劲更是冲天:为了好日子,也得拼命干。
    自然,有了奔驰轿车当了座车,方工到黄桷垭周家花园来“汇报”工作也就更加方便快捷了:从猫儿石工业园区的钢铁研究所顺着上黄山路也就是半个多时的车程罢了。
    “晓舟,我来跟件事。咦,又在弄什么好吃的,哼、哼,哎哟,好香”
    方工一进大厅就抽动着鼻翼嚷嚷开了。那个偌大的西餐厅“公社大食堂”里一众人,正围着长条餐桌上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金黄色窝窝头叽叽喳喳的。
    方工进来跟众人招呼示意以后,就挤到餐桌大盆前,不客气抓起一个香喷喷的窝窝头往嘴里咬,狠狠地咬了一大口,才囫囵不清地边嚼边:
    “香是挺香的,就是有些粗糙了晓舟,这回手艺有点回潮了哈(川渝方言水平下降的意思)”
    却没有听见人话,打眼一看,只见众人全停止了谈话一片莫名惊讶的目光盯着他。方工还以为大家觉得他不讲客气自己先吃上了,吧嗒着嘴巴有点不好意思地道:
    “主要是肚子有点饿了,哎,大家怎么不趁热吃?”
    雨娃子嗔怪道:
    “方伯伯,大好吃狗怎么连干爹给大花猫(雅安邛崃一带对栖息当地的大熊猫的称呼,也称食铁兽等,名称很多,周家花园的人见周大少团长称其为大花猫,也都这样子称呼了)做得窝窝头都要吃?”
    方工闻言瞠目结舌,众人见此哄堂大笑。
    周大少团长边大笑边道:
    “行、行、行乖雨娃子,方伯伯吃莫得啥子的,他就是咱们宝贝的‘大花猫’嘛”
    方工尴尬地咽下嘴里吧嗒着的窝窝头渣渣,指着大笑的周大少团长责怪道:
    “,有的哈,害人不浅怎么弄个大花猫的吃食也弄得这般香甜?”
    真是个人穷怪乌鸡,瓦落鸽子稀。方工这番有点不讲理的话,众人闻言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走,端上窝窝头喂大花猫去”
    周大少团长一声招呼,一行人来到了那两只大花猫栖身的山坡箭竹林处。
    “黑、白,出来吃好东西啰嘿好吃的喷喷香的窝窝头哟”
    周大少团长高声吆喝起来。
    这两只大花猫,幼年就与人类相处,并不怕人,大家也都跟它们嬉耍过。这时听见周大少团长的叫喊,大花猫只是远远地在箭竹林中探头探脑往这边张望了一下,却无动于衷。
    方工见状,干脆抓起两个窝窝头做诱惑,大声招呼大花猫过来吃。黑、白也是爱理不理的。方工自嘲地笑道:“估计是这两只大花猫肚子不饿。”其他人喊过来我叫过去,统统白搭。
    最后还是经常喂养它们的周家花园的护卫队队长单臂沈老2的一嗓子,奇迹发生了:
    黑、白甩着溜圆的胖乎乎身体,这两只大花猫都快两岁了体重都快一百公斤了,成了大家伙。这时却像一阵风似的向这边跑来。到了众人跟前,亲热地挤在沈老2面前,接过他手上的香喷喷的窝窝头就坐在那里大吃起来
    大家目瞪口呆:沈老2一口艰涩难懂的巴中话大花猫还听得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