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漫长的五年 >

第187章

最漫长的五年-第187章

小说: 最漫长的五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出家人不为吃穿用度操心。但是重庆罗汉寺几无田产,数百僧众全靠香火钱支撑。以前在重庆市中心,香火也可以维持。如今被周大少团长用疯狂的石头弄到了边边上,偌大一个寺院用度自是不。果清大师再是大德高僧,却也由不得他不操心劳神。今一见面,周大少团长这番话,让果清大师喜上眉梢:阿弥陀佛,善哉!这个施主慧根非同寻常,聪明多智,所出主意当是不错了。
    于是两人在一边嘀嘀咕咕一会儿,把大和尚差点乐一跟头,一叠声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原来周大少团长自从毁了人家罗汉寺的主要进项来源,心觉不妥,苦思冥想得了一个好主意。把陈大爹找来,把前世在什字罗汉寺吃过的全套素席(陪着妈老汉的战友)细细了一遍。陈大爹当时就惊呆了:自己这个侄儿恐怕真是灶王爷爷到人间耍来了!周大少不仅四大菜系或多或少知道点,连他妈的民间所谓的“寺院菜”,就是我们现在的素菜也是深谙其中滋味。
    各位肉食动物可别看了咱中国的“寺院菜”。最早起源于南北朝的南朝梁武帝萧衍,当然这里需明的是。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素菜在我国已有存在。而所谓之“寺院菜”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当时北京周围著名的潭拓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丽失败后为祭奠阵亡将士修建的),碧云寺,香山寺,雍和宫(清雍正年间专为进京之**活佛修建)等等,专门有精致的“寺院菜”,甚至清皇室也专设“素局”。素菜是一种很高雅的佳肴美味,一般人还吃不到。
    这些发端于寺庙道观的素菜烹调技艺精湛,花色品种繁多,色香味形俱佳。主要的原料为植物油,三菇(冬菇,蘑菇,花菇),六耳(木耳,银耳,榆耳,黄耳,石耳,桂花耳),面筋,豆制品,竹笋,黄花,金针,各种时令鲜蔬菜和水果,禁用五辛五荤作料。这些素菜的共同特点,多是色彩淡雅,食时鲜嫩爽滑,清香适口,且营养丰富,尤适合佛教徒和老年人。周大少团长传授的即是整整三十多个还记得到的“寺院菜”。如“素鸡”,“素鸭”,“素鸽蛋”,“醋熘黄鱼”,“菊花海参”,“熘素明虾”,“糖醋黄雀”,“素香肠”等热炒菜,而且不仅有“酿扒竹荪”,“鼎湖上素”,“罗汉果”,“炖二冬”等名贵大菜,甚至连“凤凰”,“孔雀”,“蝴蝶”等五六种花式冷盘也一一道来。
    所以,也是出名的大厨子陈大爹如何不把周大少团长惊为天人嘛!同样的,果清大师啷个不笑逐眼开啥:这可比罗汉寺原先那些素菜高了好几个层次(周大少团长暗暗嘱咐果清大师叫人到陈大爹那里去学这些素菜),那罗汉寺的“寺院菜”素菜大名,当传遍全川、全国!香火不叫一个旺盛,佛祖都不得相信。(后来在全川,乃至全国名列前茅的重庆市罗汉寺素斋由此发端,成为了著名全国的佛教丛林。果清大师圆寂时只带一物,是为周大少团长亲授的《鼎素》书)
    与众人依依话别,终于要起航出发了。周大少团长看着黑压压的父老乡亲们,心有所感,大声念道:
    “男儿立志出夔关,
    不灭倭寇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处处有青山!”
    所有人肃然起敬,四句虽短,胜过千言万语!周大少,我中华真好男儿!
    看着弟兄们鱼贯登船,周大少团长也欲挥手告别众人上船,却见哭兮兮的心肝宝贝雨娃子喊干爹。周大少团长稀罕地最后抱抱自己的干女儿。没有想到怀里的哭哒哒的雨娃子却掏出三个纸封。抽泣着对干爹道:
    “干爹,我差点搞忘了,这是我给的三封锦囊妙计。分别写着1、2、3编号。1号是到了山西才能打开的,2号是打了第一场胜仗那个才能打开,3号是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打开的。记到哈,干爹。”
    本来还有些感伤的周大少团长差点被这个人精的举动给逗笑了。老子号称“赛诸葛”,结果雨娃子却模仿诸葛亮,给自己也来了个三封锦囊妙计,有点意思哈!忙接过叫万朵花贴身放好,依雨娃子所在规定的时候打开看看。
    旁边的众人全被这父女俩给逗笑了,心里倒是有些痒痒的,很想马上就知道这个六岁多的仙童(马晓雨的外号),到底是如何妙计安天下的。能给号称“赛诸葛”的周大少团长支招,那不是还厉害!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神童。
    周大少团长最后向欢送的人们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大声对即将踏上抗战征程的弟兄们喊道:“弟兄们,把我们的军歌唱起来!”熟悉周大少团长的人们都知道他的队伍生气勃勃,富有朝气,可谓是军歌嘹亮。弟兄们普遍会唱十几首很好听也非常振奋人心的军歌,而且这些军歌也在南岸这一片,甚至于在重庆市及四川各地也有着广泛的流传,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唱上几句的。
    于是李航瑞政委一声命令:
    “宣传队奏乐,全体北上纵队都有哈,防空团军歌一起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所有在场的人们都随着响切的防空团军歌齐声合唱,激动的人们流下了滚滚的热泪。
    跟着大伙儿唱完了防空团军歌,周大少团长迈步登上江海轮,心潮仍是起伏不已,于是不禁大声唱起了那首著名的出征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河和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四川好儿女,一心团结紧,
    不灭倭寇,不灭倭寇不还乡!”
    这首出征战歌曲调简单明快,充满了保家卫国的豪迈气概,词也遭周大少团长改得挺恰当的。兰兰妹妹的宣传分队的人,一遍听下来,就记住了曲调,于是伴奏起来,而周大少团长旁边的一众人也马上就学会了这首战歌(这首战歌随即传遍几十万川军将士,被人们称为《川军出征战歌》)。很快,整个猫儿石码头范围内的无论男女老幼全大声唱起来这首周大少团长即兴发挥而做的川军出征战歌。就在这震天动地的出征战歌声中,北上纵队起航了!
    (谢谢各位书友的鼓励是老鹰飞翔的动力!)
    
    
187章 行军都能整出花儿来!

    
         宽阔的长江江面上,看着自己的浩浩荡荡的拉出几里地的出征船队,周大少团长念了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大部队行军就是有气势!”兰兰妹妹在一旁接过话头,“家欣哥,的那首出征歌编的太棒了!”周大少团长脸都差点羞红了,忙故意把脸一沉,“陈兰队长,希望在队伍里喊我总指挥哈!”兰兰妹妹一吐舌头,“是,周总指挥!”众人都笑了起来,这俩表兄妹真是有些意思。
    温光头大队长的炮艇大队十二艘“超级刺猬”炮艇全数出动护航并把到宜昌的三天整个船队的给养也带上了,这样子就能多出三天的后勤保障出来。这个就是商人老板当总指挥的好处,处处算计的比较精。
    三天的水路,整个北上纵队虽然在船上练兵,还是练得热火朝天的。为了鼓励大家的练兵劲头,周大少团长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比武竞赛,而且予以一定的钱财奖励。比如枪械的卸装分解,先是每个舱室的弟兄们初选,再由各个舱室的获胜者相互比试,最后决出前十名,一律奖励20元(这个相当于周大少团长部队的一个普通士兵一月的军饷了,这个军饷已经是原来29路军一般士兵每月1到2元的军饷没有法比较的了。所以当在周大少团长队伍里领第一个月的军饷时,那些原29路军弟兄们吓着了:大爷的,原来在29路军老子们团长一个月也才几十元?!而周大少团长的队伍,班长之类的兵头将尾每月30元,排级军官每月50元,连级干部200元,营级军官300元,团级官长达到了500元!所谓的最精锐的中央军德械师,哪怕就是最高领袖的心头肉也只能望其项背。也只有宋子文的税警团还能一比,那都是富甲一方的大老板啥!),而前三名授予“优秀战士”荣誉称号,每月可增加10元军饷。
    周大少团长的舱室,虽然只有他和万朵花两个人,照样也参加比赛了的。首先周大少团长跟万朵花认认真真比试了一下子。万朵花枪械算是摸得比较熟的了,结果长短枪卸装分解全输给了团长。气得饭都不吃了:这个吊样子还保护团长个屁!
    大家哪里去知道周大少前世从就把枪械当玩具嘛,开始以为周大少团长总指挥看得眼热,也出来凑个闹热逗个趣好耍。却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一路过关斩将,最后竟然在一船人的惊讶目光中勇夺头名!那些新近才进入周大少团长队伍的弟兄们不由得交口称赞:果然是最精悍的山鹰突击队的创造者,真是有本事!
    有几个愣头青在一边嘀嘀咕咕,“军械卸装分解再熟,还要打得响才行啥!”这话正好叫汤立勇听到了,想起刚认识周大少团长时跟他比枪的情形,不由得破口就骂:“操大爷的,就们些傻蛋还想跟团长比试枪法?!知道不,整个队伍中公认枪法最出众的山鹰突击队狙击分队的弟兄们全是团长的徒子徒孙,团长老厉害了!”挨了骂的弟兄们瞠目结舌,还有这么一出,总指挥还是枪神?!
    三天内,所举行的七项各类军事技能比下来,周大少团长全部进入前十名!而且勇夺军械卸装分解第一名,图上作业第一名,兵棋推演第一名。其余几项成绩也很不错。这下子全体人服气了,不由得想起周大少团长常对弟兄们的一句话:“当兵不练武,不如不从军;练武练不精,不如不当兵!”确实是到自己也做到了,没有冒皮皮打飞机。于是全军将士以周大少团长为榜样,个个努力,人人刻苦,连那些这样那样中国的几个著名的军校毕业的以为老子算是一棵葱的各级军官、老行伍(主要是指大学生军训团那些教官)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清自己的差距,埋头苦练了起来。
    9月9日午后,周大少团长的北上纵队的庞大船队顺利到达长江第一城(未出三峡,长江被称为川江):湖北省宜昌。军情处武汉特工组组长杨晓云和万家工商贸集团公司驻武汉办事处何中处长早就等候在这里了。准备好的100辆大卡车和500挂骡马大车已经妥当。
    后勤处负责后勤保障完全依照高参雨娃子和大伙精心设计的计划,全是按图索骥,简单明了,基本上做到了人尽其用,物畅流通。众人齐齐感叹真像周大少团长的那样知识就是力量!整个庞大的十余船军需物资只用了十余时就全部野战行军状态下了,随时都可以出发。
    周大少团长抓住这中间的时间,还乘回航的温光头大队长的炮艇大队的炮艇顺便去看望了石牌镇的那个只有十余人的对空监视哨所,对守卫这只安插在千里以外的山城重庆的眼睛的官兵们是嘉勉有加。不知道消息是啷个泄露出去了,因为周大少团长在石牌镇投资开的果酒厂而受益匪浅的山里的乡亲们闻知周大少大老板来了,以山里人的朴实心情就是想看一看,句感激的话,知道了周大少大老板这次是率领队伍要出征抗战战场去杀鬼子保国家。于是家家户户都把自己认为拿得出手的山里好东西要周大少拿到起。结果最后,周大少团长又只好喊五艘炮艇把石牌镇乡亲们慰问的东西拉到宜昌后装些给石牌镇乡亲们的稀罕的肉罐头、方便面等带回给石牌镇乡亲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