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中原逐鹿 >

第33章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中原逐鹿-第33章

小说: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中原逐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晋南地区进行了反攻作战。
  1947年春,胡宗南为了进攻陕甘宁边区,从晋南地区抽调了7 个旅的兵力人陕后,深感晋南守备兵力空虚,遂将新青旅、青年军第Zod 师1 个团由陇汝路调到晋南,担任守备任务。
  阎锡山部遭解放军不断打击后,将其主力回缩于晋中地区,以图自保,只留地方团队守备晋南地区。这样,在晋南地区,国民党正规军仅有4 个旅4 个团,共3。6万余人。
  为了保障胡宗南进攻陕北部队的侧后安全,胡、阎组成联防体系,以固守晋南地区。其目的是保证其后方的安全,特别是防备我军从禹门口和风陵渡过黄河抄敌后路,击败其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的战略阴谋。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洞悉胡、阎的这个图谋,就在胡宗南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开始以后,于3 月18日指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 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在陈赓、谢富治统领下,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迅速向临汾以南的禹门口和风陵渡进攻,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占领敌人最后困守的晋南三角地带。并指出如果陈谢能占领最南端的这块地方,就会使胡宗南的后方受到威胁,从而可支援陕北我军的作战。
  按照党中央的指示,陈谢立即组织第4 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认真进行准备。
  首先,在党政军干部和群众中进行思想动员,让大家充分了解敌人重点进攻陕北的阴谋,明确提出了“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激励之下,广大军政干部。全体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了,解放区人民自动组织支前队和民兵远征队支援作战。同时,部队利用短期休整开展练兵运动,积极提高战术和技术水平。
  陈谢拟定了南下晋南的详细作战计划:第一步,消灭翼城、曲沃、绎县之敌,切断同蒲路,越过铁路向西推进,夺取禹门口,威胁胡宗南的后方。第二步,向晋南三角地区发动进攻,夺取风陵渡。
  为了这一计划的顺利实现,陈谢指示太岳军区第1 分区、第4 分区和游击队以及民兵在临汾、介休和铁路沿线开展敌后活动,破坏交通,对敌骚扰,以牵制敌人的兵力,作为战斗配合。
  3 月26日,第4 纵队和太岳军区中队指战员,在陈谢率领下,从沁源、安泽出发,向晋南挺进。4 月份,各部到达预定目的地。
  4 月14日发起攻势,由此至南一路横扫,先后解放浮山。翼城、曲沃、新绎、稷山、河泽、绎县、万荣、临价等9 城,歼敌1 万余人,破坏和控制了运城至临汾段铁路约200 余里,国民党军两地的联系被切断,前锋抵达黄河东岸的禹门口,控制了这个秦晋之间的重要水口联系通道。
  由于陈谢部队攻势凌厉,迅速占据了晋南的大部地域,逼近黄河东岸,摆出西渡黄河进入陕南的架势,使胡宗南非常惊慌。
  此时,胡宗南正在陕北寻找我军主力决战,在晋南告急,后院起火之后,他又想集中兵力在陕北和我决战,又想抽兵援晋,因而举棋不定。毛泽东、彭德怀利用胡宗南犹豫不决的心态,及时抓住战机,调虎离山,进行蟠龙镇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
  在占领禹门口和晋南北面的9 个城市,切断了临汾和运城敌之联系之后,陈谢开始了第二步作战行动:狠冲猛打,以夺取风陵渡,占领整个晋南。
  具体作战行动方案是,令第10旅、第13旅、太岳军区第23旅,在东起侯马西至河津一线,防止临汾之敌南下运城增援,我军主力第11纵队、太岳第22旅、第24旅,则乘敌向南溃散之际,以横扫千军之势向晋南三角地区发展。
  自4 月25日起,陈谢部队每打必胜,先后夺取了运城四周的闻喜、平陆、芮城、解州、临晋和最重要渡口风陵渡,同时,在北面还夺取了赵城、霍县等。把运城和临汾两股敌人孤立起来。
  4 月26日,毛泽东自陕北来电,指示陈谢:应乘胜相机夺取运城,彻底解放晋南三角地带,并以一部兵力回吕梁地区扩张战果,协同吕梁军区部队解放吕梁南部广大地区,继续威胁陕北胡宗南军之侧翼。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陈谢即以第10、第11、第13旅等部,乘胜将运城迅速包围,并发起猛烈攻击。
  鉴于运城墙围坚固,火力配备很强,城里储存粮弹充足,能供敌人享用半年以上。陈谢认为,对这股敌人采用攻坚的战术不易得手,应采用诱敌出城的办法,在运动中予以歼击。
  于是,在5 月1 日夜,陈谢便以一部佯攻运城外围的飞机场和羊驮寺,歼灭了敌第206 师的一个团。但是,城里的敌人很狡猾,宁可丢了飞机场,也不出援。陈谢估计敌人不出援,可能是给予敌人的威胁还不够,于是进一步向运城的北关、西关的守敌发动进攻,又歼敌一个保安团。
  战至5 月7 日,国民党军仍紧闭城门。这时胡宗南从陕中韩城派兵东渡黄河增援,为了有利于而后执行战略进攻任务,陈谢经请示后决定,除以太岳军区部队继续在吕梁地区扩张战果外,第4 纵队于5 月11日停止围攻运城。晋南攻势战宣告结束。
  晋南攻势,自4 月4 日开始,至5 月11日结束,历时3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正规军3 个团4 个营及1 个新兵旅,非正规军3 个保安团及18个县的地方团队,共1。4万余人,收复和解放曲沃、翼城、闻喜、解县、河津等县城20余座,并控制了禹门口、风陵渡两个重要黄河渡口,使晋南庄地区除运城、临汾两个据点以外,全获解放。
  晋南攻势,不仅彻底粉碎了胡、阎联防体系,使晋南局势起了根本变化,而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 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直抵黄河东岸,威逼关中,进窥潼洛,造成胡宗南的后顾之忧,有力地配合了在陕北的西北野战兵团的作战行动。同时,也为第4 纵队而后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16.聂荣臻挥师横扫正太路
  在刘邓发起豫北攻势,陈谢发起晋南攻势的同时,晋察冀军区部队在聂荣臻的指挥下,也在冀中对国民党军发起局部反攻。
  1947年2 月前后,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对晋察冀军区的作战方针,作出重要指示。
  1 月25日,毛泽东在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副政治委员罗瑞卿的指示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打大歼灭战的两个条件:(一)以小部兵力钳制放之其他部分,也可将很多兵力使用于钳制方面。(二)以一部打正面,以主力打退后,决不可以主力打正面,以一部打遇后。希望你们按照以上两条检查过去经验,部署新的作战,好好打几个大歼灭战。”
  3 月底,晋察冀中央局为落实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指示,准备实行反攻,由聂荣臻主持,在安国召开了扩大会议。
  会议认为,就军事斗争方面,在晋察冀地区,国民党军占领着大中城市和主要铁路、公路干线,企图以这些大中城市和铁路、公路干线为中心,呈辐射形向四周扩张,直到占领整个晋察冀。但是,在晋察冀国民党军只有9 个军30个师的兵力。这些兵力既要守备占领城市,又要守备铁路,维护交通,实际能用在第一线作战的兵力,只两个军,其兵力严重不足。
  基于这种分析,会议确定的作战指导思想是:不以保守城市为目标,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地进退,寻求敌人的薄弱环节给予打击,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为此,晋察冀军区决定,于1947年4 月上旬,为策应我军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作战,首先在正太路一线对敌发动攻势,亦即正太战役。
  之所以发起正太战役,聂荣臻等有着深刻的考虑:首先,晋察冀地区国民党军的主力分布在北平、天津、保定以及平汉线京保段、平绥线和北宁沿线。这些地区的敌人比较集中,彼此之间的距离相隔不远,不易被我军分割,而且又集中在交通线上,运转增援快。而正太线之敌,既弱且分散孤立,加之,正太线东面有石家庄西面有太原两大城市,由国民党正规军防守,兵力较集中,但正太路沿线则是由地方保安团队担任防守。这些保安团战斗力较弱,容易遭我袭歼。
  第二,该地区的国民党军容易被我军切割各个歼灭。因为以娘子关为界,西面是阎锡山集团的守备区,东面是孙连仲集团的守备区。我军如果击歼东守备区之敌,阎锡山不会增援;击歼西守备区之敌,孙连仲也不会增援。他们都力图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三,孙连仲集团受到我晋冀鲁豫部队和华东部队的威胁,也需要掌握一部分兵力,时常提防我军从南面或东面对其侧击。国民党军的北面,保定至石家庄的铁路,已被我民兵。游击队破坏,不可能迅速南下增援。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正太线紧靠山西阎锡山集团。阎锡山集团正和胡宗南集团相互勾结,狼狈为奸,重点侵犯我陕甘宁解放区。如果我晋察冀军民能在正太路一线给敌人以一定打击,必然使阎锡山受到震动,使他不敢轻举妄动往陕甘宁解放区增兵。从这些因素考虑,我军发动对正太一线国民党军的进攻,成功把握大,意义也大。
  经报请中共中央军委批准,聂荣臻确定将正太战役分为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解决石家庄外围的国民党军,第二阶段再向西挺进,横扫正太路。
  4 月4 日,晋察冀各纵队开始行动,分由定县、安国南下。主力在聂荣臻指挥下,从南北两个方向相互策应,对敌进行突袭。第2 纵队和第3 纵队击歼石家庄以北地区之敌,第4 纵队和冀中军区击歼石家庄以南之敌。
  石家庄外围的国民党军是保安绥靖公署第3 军和地方保安团队,据守着石家庄东面的栾城,西面的获鹿,南面的元氏。赞皇,北面的正定。
  4 月8 日,石家庄外围战开始。
  晋察冀各纵队从南北两翼,突然发起猛烈攻击。经过两天激烈的战斗,担任主攻任务的晋察冀第4 纵队在冀中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占领了东南方向的栾城及该城四周附近的许多据点。4 月12日,第2 纵队和第3 纵队相互协同,占领了石家庄以北重要据点正定。
  短短几天里,国民党军共被歼1。5 万余人,我占领石家庄周围大小据点90余处。国民党军一片惊慌,共主力第3 军紧闭城门,不敢应战,拼命向傅作义呼救救援。
  4 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聂、萧,嘉奖晋察冀军区广大指战员夺取正太战役的第一期作战胜利。
  国民党北平行辕主任傅作义,与我军作战多年,深知此时派兵出援意味着什么,他在谋划着另外的一套方案。
  在国民党军第3 军被我围困石家庄后,布防在北平、天津、保定之敌,并不急奔石家庄增援,却派出第94军、第16军、整编第62师等部进犯我大清河以北地区,企图把我军主力吸引过来,在大清河以北对敌有利的位置上,和我军决战,消灭我军。
  聂荣臻一眼就识破了傅作义的阴谋。尽管敌人在大清河以北不断增兵,并占领我胜芳等重要城镇,我军也不予理会,不改变原定进击正太路作战的第二阶段计划,不上敌人的当。毛泽东对聂荣臻的这种正确决断极表赞许。
  4 月22日,毛泽东在发给聂荣臻副司令员和肖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