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远征军史 >

第13章

中国远征军史-第13章

小说: 中国远征军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同古东南渡过西当河,企图偷袭河东的第200师司令部,戴师长指挥少量部队与敌混战,并令城内部队派兵夹击,将这股日军压迫至西当河大桥东南,控制了局势。同日,集结在叶带西的中国军队新编22师主力及炮兵战车各一部(只有轻战车,炮战车尚在腊戍待运),为了解救200师之围,向南猛攻,至午后攻占南帕车站四周及部分建筑物,战车将日军炮兵阵地摧毁,缴获山炮一门及弹药文件甚多。但南帕车站坚固建筑物中的日军仍继续顽固抵抗。29日,新22师向南帕车站继续进攻,日军增援,以步炮联合进攻,双方相战竟日,均无进展。同日,戴师长电告第5军军部:“敌与我接触战始自19日激战至29日,我仍固守东瓜(同古)铁路以东之阵地,当交战之初,敌势之猛,向所未有。尤以24日至28日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驰骋,其炮兵则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更番向我阵地猛攻,然我军皆预有准备,故敌未得逞。”'注:同上,第339页。'
  中国远征军在同古与日军激战十余日,英军始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加以配合,反而由于英方延误运输,使预定参加同古保卫战的中国远征军主力未能及时赶到。与此同时,英军在西线接连败退。3月29日,日军在普罗美南面轻而易举地击败英军装甲部队,随即将所缴获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用于进攻。4月1日,日军进占普罗美,使同古一线的中国军队侧翼完全暴露,遭到威胁。英国的军事评论家们也承认:“缅甸方面,日军沿伊洛瓦底江以北推进,可能成为更严重之因素者,即英军之撤退已使东瓜以北华军之侧翼暴露,华军亦必须随之后退,以免后路被敌切断。”'注: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第22页。'
  第200师苦战经旬,伤亡重大,并陷入敌人包围之中,补给中断,增援不力,面临全军覆灭之危险。为了让200师摆脱险境,保存实力,第5军军长杜聿明不顾史迪威的强烈反对,经请示蒋介石同意后,下令该师于3月29日晚突围,“以保全我军战力,准备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与敌决战'注:重庆《扫荡报》1943年11月26日。'。”戴师长接到命令后,亲自率兵断后,并派一部佯攻,掩护主力渡过西当河。30日晨,全师官兵包括伤员均有秩序地转移到叶带西附近,车辆亦经同古-毛奇公路归还建制。主力撤出后即令将西当河大桥破坏,阻敌追击。至此,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结束。
  同古保卫战是第一次缅甸会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全体官兵与敌鏖战12个昼夜,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日军4千多人,俘敌4百多人。日军先后出动两个师团,付出惨重代价,仅得到一座空城。因此,同古保卫战的成果是巨大的,它是日本自南进扩张以来所遭受的最顽强的抵抗。在这次战斗中被击毙的日军大佐横田曾惊呼:“南进以来,从未遭遇若是之劲敌。劲敌为谁?即支那军队'注:李航:《缅甸远征记》。'。”此役中被俘的一日军也供认:“从(缅甸)边境打来,过仰光到庇欧,我们始终是在‘行军’,直到同古我们才打到硬仗'注:郭雄等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第108~109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日军第15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在日记中也写道:“敌军抵抗既极顽强,又善夜战和阻击,我军损失重大'注:《大公报》1942年3月21日。'。”可见中国官兵给予日军精神上的打击是何等的沉重!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也赢得了盟军的高度赞扬。被誉为“世界上最精良之部队'注:《大公报》1942年4月7日。'。”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说:“华军以少敌众,英勇果敢,将使华军之战绩益增光辉。”美军战史也赞扬第200师“是缅甸战役中防御最久的部队,后撤时也是全师而退,很有秩序'注:吴湘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811页,台湾综合月刊社1943年版。'。”4月6日,再度赴缅视察战局的蒋介石在梅苗听取了戴安澜师长关于同古保卫战战况的汇报,对戴慰勉有加。然而,尽管第200师在同古保卫战中表现出色,但由于同古会战计划未能实现,即未能击破日军并进而收复仰光,放弃了同古这一战略要地,对日军敞开了同古-毛奇的公路。因此,同古失守,成为中国远征第一次缅甸会战失利重大转折。戴安澜将军在总结同古保卫战的教训时说:“东瓜之失,因我军赶到太晚,该处平原一片,建筑工事极感困难又因英方运输不能配合作战,控制权为敌人所获得,致我军未能达成预期的效果'注:《中国抗战通史》第338页。'。”
  平蛮纳会战及其流产。同古保卫战结束后,蒋介石亲自赴缅甸部署。为了加强指挥系统,他特选派罗卓英取代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同时加强了兵力,增调张轸的第66军入缅协同第5、第6军作战。另外,还组成了一个以林蔚为团长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实施对中国远征军的军事协调工作。根据战局的演变,参谋团提出以第5军主力在平蛮纳(彬文那)附近再进行一次阻击日军北进的会战。第5军军长杜聿明草拟了平蛮纳会战计划,其作战方针是:以持久消耗敌人之目的,即以阻击兵团逐次阻击消耗敌人后,以固守兵团吸引于平蛮纳附近、待其胶着,以机动兵团转取攻势,将敌夹击,包围于平蛮纳周围而歼灭之'注:林蔚报告书,7143-405。'。”其兵力部署是以第5军新编第22师为阻击兵团基干,第96师为固守兵团基干,第200师为机动兵团基干。4月5日,新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随蒋介石飞抵腊戍,批准了平蛮纳会战的计划。6日到梅苗亲自指挥部署。8日,蒋介石约第5军军长杜聿明和200师师长戴安澜一道视察曼德勒。强调:“平蛮纳会战十分重要,必须鼓励将士一举击溃日寇,进而收复仰光。万一日寇后续部队增加,我军也不要勉强决战,退一步准备曼德勒会战,或把住山口(梅苗与曼德勒之间地)与敌作持久战。”'注: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第15页。'根据蒋介石的指示,罗卓英在4月10正式提出以平蛮纳会战为核心的中国远征军作战计划。中国军队4月初的配置如下'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二编,第250页。':
  第5军(西当河各方面)
  96师:防卫平蛮纳。
  200师:在平蛮纳东北96师的后方。
  新22师:确保叶带西(平蛮纳南约60公里)
  第6军:(广阔分散于克伦邦及掸邦)
  第93师:景东地区。
  第49师:孟平地区。
  第55师:以第1团和第2团的一个营配置于毛奇和南康之间。第3团配置于塔泽。第2团(缺一个营)作为预备队配置于南曲派。
  日军第15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在4月3日也策定瓦城会战计划:“军决以有力兵团截断腊戍方面之敌军退路,以主力沿东瓜(同古)-瓦城道路及伊洛瓦底江之地区,向瓦城方面前进,以包围敌军主力之两翼,压迫敌军主力于瓦城以西之伊洛瓦底江加以击灭之。尔后,即在腊戍-八莫-鸡打之线以南,捕捉并击灭歼敌'注: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2卷,第54页。'。”可以看出,日军这个计划其打击目标主要是指向中国远征军。
  在中国军队撤出同古的同时,日军第33师团一直向着伊洛瓦底江东岸的普罗美推进。4月1日,日军进至普罗美南不到15公里的程登,从仰光到普罗美,有铁路可通。普罗美在同古的西面,位置平行,两地相距不过80公里。地形十分平坦。同古失陷后,英缅军担心日军横着包抄普罗美,于4月2日自动放弃普罗美后撤。英缅军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日军还利用4~5千缅甸人,组织“义勇保卫军”在英缅军侧面捣乱。美军最初为了和同古的中国军队保持平行,曾在普罗美以南30公里的普哥地区,出动装甲车部队向日军反击,但很快便败退后撤。3月30日晨,第200师突围后,当晚新编22师在叶带西占领前进阵地,准备在同古与平蛮纳之间的斯瓦河沿岸隘路构筑阵地,对日军进行逐次抵抗战(即狙击战)。目的是掩护主力部队集中,进行平蛮纳会战。其采用的战术是:根据地形特点和敌我情况,确定掩护部队不固守一个阵地,利用隘路预设纵深阵地逐次抵抗优势敌人的进攻;在诱敌深入而立足未稳之时,两侧埋伏狙击兵配合正面部队反击消灭敌人。日军第55师团本来在同古会战中就伤亡惨重,又在斯瓦逐次狙击战中被牵制近半月,其战斗力不断消耗,已相当残破。为增强力量,日军司令饭田祥二郎急令4月8在仰光登陆的第18师团迅速北上,接替55师团成为中路日军的主力。4月11日~4月16日,日军第18师团轮番进攻,炮空轰炸十分猛烈。远征军新22师采取虚虚实实的狙击埋伏并进行游击战,给日军以极大的打击。16日晚,新22师完成阻击任务,按计划转入平蛮纳既设阵地。第96师和第200师也相继进入预定地区。全军只待一声令下就发动进攻,一举扭转缅甸战局。
  然而,就在平蛮纳会战即将打响的时刻,东西两翼纷纷告急。在东路,由于同古失守,同(古)-毛(奇)公路门户洞开。中国远征军主力正集中于平蛮纳准备会战,而在东线的毛奇-罗衣考-东枝广大地区,只有第6军暂编55师分兵把守,力量薄弱。日军第56师团最初将主力摆在同古,仅以一个联队向东线作试探性进攻。4月9日攻占毛奇,得知该线防守薄弱,随即调集主力长驱直入,于4月17日推进至南帕,直接威胁着平蛮纳中国远征军的左翼。19日,罗衣考失守。23日,日军进入东枝,罗列姆也在当日失陷,中国远征军第6军的兵力分割使用,一营一团地被日军击破,各级指挥官对部队都失去掌握和联系,以致中国远征军的基地腊戍门户大开,日军得以长驱直入。此时的景东地区始终尚未与日军接触。在西线,日军第33师团沿伊洛瓦底江向北推进。英缅军此时主要集中在西路,它们一路溃退。4月1日放弃普罗美,5日放弃阿兰庙。4月13日,英军提出要求中国军队在沙斯瓦、马格威等地掩护英军撤退。4月17日英军在仁安羌的1个师及装甲旅约7千余人被日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
  日军在东西两路的迅速推进,使即将开始平蛮纳会战的中国远征军主力有被两翼包抄后路、围而歼之的危险。4月18日,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就战局提出两种意见:“(1)贯彻平蛮纳会战,努力击破敌之一路,以解除我之危局,(2)彻底脱出敌之包围圈,一举退守曼德勒之东北,再增调兵力,重新部署作战。”'注: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第27页。'远征军司令罗卓英和史迪威在瓢背接受了林蔚的第二种意见,并命令远征军各部:“(1)放弃平蛮纳会战,改守梅克提拉、敏扬之线,准备曼德勒会战,(2)第66军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尤)固守瓦城,先一步占领敏扬、棠沙、对西南警戒;(3)第66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前方两团逐次阻敌,会合于乔克巴当,以棠沙为后路,节节阻敌前进;(4)第5军先抽200师回占梅克提拉、瓢背之线,掩护主力转进;(5)以96师在平蛮纳坚强抵抗当面之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