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问鼎天下 >

第4章

问鼎天下-第4章

小说: 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平明白她心中所想,也不去紧逼,一笑之后便转移话题:“元嘉今日来过?”

青月见赵平不再纠缠方才的话题,心中松了口气,应道:“是,小姐似乎有心事,今日来时有些焦虑,见少爷未归便离开了。”赵平点了点头,心中思索着妹妹的来意。

莫非那些数典忘祖之人又在元嘉面前呱噪不成?赵平其实早对当年的事情大起疑心了!的确,巧合太多的事情本身便极为不正常,很难让人不起疑心。只不过祖父、父母、婶母等人的口风很严,那些当年的家将自然更不用说,因此赵平现在也仅仅停留在怀疑的程度上,却再也无法得到更多的信息。

因为观念、立场的缘故,赵平素来便几位堂叔伯、堂兄弟的关系并不融洽。赵平性格平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他的这几位堂叔伯、堂兄弟却有些刻薄,整日搬弄是非,很让赵平反感。

青月见赵平又在思索什么,便静静地坐着,也不打扰。过了许久赵平才长叹一声,一些事情单凭自己的分析根本得不到准确的答案,所知太少,一切都是枉然!便也不再多想。

赵平至少不会把自己的忧虑带给自己的亲人,草草的吃了粥,便与青月各自回房去了。

嘎嘎,又是一章,大家有票的投票,没票的收藏吧!!!

正文 六 俗事纷杂

夜里的一场大雨将暑日的酷热洗去了很多,清风拂来,一阵凉意扑面而来,习惯了早起的赵平早早的沿着院中的青石小径来到了演武场。

作为一个靠军功发迹的家族,赵宅少了几分精巧,倒多了几分豪放。占地极广的演武场四周绿树环绕,森森的大树将方圆近二里的演武场隔绝成另外一个天地,黄土夯成的地面极为平整,即使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坚实平整的地面仍不见半点积水与泥泞。

圆形的演武场周围是一人多高的木栅栏,给幽静的演武场平添了几分沉肃,立在演武场尽头的数十个箭靶齐齐的一字排开。

十余名赵家家将正在整理因下雨而收起来的兵器架,看到赵平后齐刷刷的躬身行礼,赵平微笑着和他们打着招呼。

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到目前为止,赵家家将只有六百人。随着天色越来越亮,卯时刚到,留守在赵府的一百名家将便来到了演武场中,由统领安排这一日的工作。

由于赵麟拥有自己的封地,因此封地的安全自然是要务,不仅有五百名家将留守,那些已经年过四十,不能再担任家将的武士们也被任命为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员,治理着赵麟的封地。

在演武场呆了一会,与点卯而来的武士们闲聊了几句后,赵平便离开了这个不仅承载了赵家的荣耀,也曾经洒满了自己汗水的地方。

踏着泻在地上的晨曦,赵平安步当车,缓缓的往自己所居的东院走去。穿过一道精巧的拱门,在葱郁的树木掩映下的东院露出了一角碧瓦。与赵府整体上略显豪放、质朴的风格不同,这所不大的跨院精巧雅致,显然花了不少的功夫。

见惯了赵府质朴中带着粗豪风格的建筑,这座不大却极为精巧的院落不禁让人眼前一亮,青砖、碧瓦、粉墙,再加上错落有致、恰到好处的草木竹石、亭台,顿时使得这所院落生动了起来。

这座院落是赵母专门为自己的儿子建造的,赵母出身世家,崔氏家族是堪与晋阳赵氏比肩的世家大族,作为世家大族的长女,胸中自有丘壑,一座小小的院落而已,自然是信手拈来,这所名为“翠薇”的小院不过是赵母牛刀小试罢了。

精致中不失大气的门楼下,一个俏生生的身影正站在那里张望,见赵平回来,忙一溜烟的跑了过来,却是小容。小容脆生生的向赵平行了个礼,口中说道:“见过姑爷。”

对于小惜、小容姐妹二人,赵平与妻子一样,都是极为宠爱,根本不把她们当成丫鬟,就连师门的武功,赵平都毫不避忌的传给了她们两个。小容拉着赵平的手,兴冲冲的望院内走去,赵平也不忍说她什么,只好在后面跟着。

回到院中,小容回身将朱红的大门掩上,二人绕过前厅来到后院时,却见伊娄真正在练刀,一柄乌兹弯刀在伊娄真的手中刀光闪闪,刀花朵朵中犹如盛开的黑莲般灿烂、妖异。

看到赵平回来,伊娄真手腕一翻,手中的弯刀顺势一转,满天的刀光顿时收敛。伊娄真将弯刀往肘后一背,目光热切的看着赵平问道:“与我比试一番如何?”

赵平正好想了解一下伊娄真的武功,当然不会拒绝,微笑着点了点头,小容见有热闹可看,连忙跑回屋里,一边取刀,一边叫上了月窈、青月以及小惜等人。赵平苦笑着看着小容忙活,却也懒得管了,对妻子和青月点了点头,接过小容递来的长刀,对伊娄真做了个请的手势。

伊娄真更不客气,轻咤一声“看刀”,人已直冲两步,冲到赵平身前,手中的弯刀划过一道诡异的弧线,直取赵平肋下空门。

赵平不慌不忙,手中长刀一立,只听“当”的一声轻响,两刀相交,便把伊娄真的杀招化解,伊娄真见自己的杀招被赵平轻松化解,却不气馁,弯刀顺势一引,顺着赵平的长刀反挑,直挂赵平的面门。赵平暗自点头,伊娄真这两刀虽然简单,却颇有羚羊挂角,不着行迹的空灵,颇得武道三味。

赵平有意试探伊娄真的深浅,因此也不反击,只取守势,一柄刀左挡右拆,犹如闲庭信步般,饶是伊娄真拼尽了全力也无法突破赵平的防守。

见自己久攻不下,伊娄真收刀而立,满面叹服的对赵平说道:“甘拜下风!”说完便招呼着一边的小惜姐妹往屋里走去。

对伊娄真直爽的个性,赵平很是赞赏,当下也回到自己房中,换了衣服后,便与妻子、青月一起去给祖父、父母请安去了。

“少时你去你外公府上时,告诉你外公,不日赵宽将去京师。”赵业淡淡的对赵平说道。

崔氏一族是晋阳乃至后汉王朝都数得上的世家士族,与晋阳赵氏、京师李氏、荆州刘氏、益州王氏、扬州万氏并称后汉王朝六大世家。赵平的外祖父崔世乃是质帝还是太子时的老师,后来质帝即位,崔氏一族自然水涨船高,借机挤掉了京师宋家,成为六大世家之一,可谓尊荣一时。虽然崔世急流勇退,但崔氏族人却趁此良机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即使崔氏一族的势力重心基本上在京师与荆州,但在并州也拥有不小的实力。

在得知外孙前来看望自己后,崔世老怀大慰,亲自迎出了书房,让赵平大是受宠若惊。崔世长赵麟三岁,已经是古稀之年了,不同于赵麟征战一生而沾染的杀伐之气,崔世斯文儒雅,一身的文人气息。一把拉住了向自己行礼的外孙后,崔世领着赵平进了自己的书房。

对于赵平,崔世越看越是喜爱,也越发的眼馋。比家世,崔氏是当朝六大世家之一,赵家只是一个刚刚兴起却又没落的家族,只能称之为士族,根本算不上世家;论学问,自己是皇帝的老师,而且凭借自己家族近二百年的积淀,恐怕没有那个家族能够超越;论军略,这些现存的世家大族少有不是靠军功起家的。但自己家族培养出来的人却是拍马也难及赵平。

与赵平一比,自己家族中那些所谓的俊彦却只配给赵平牵马缀蹬,打个下手而已,令崔世郁闷非常。只是自己这个外孙什么都好,却有一样,淡泊名利,别人都是削尖了脑袋,想谋个一官半职,而他却倒好,送上门的官职都不要,只肯闲云野鹤的无拘无束。

崔世无奈的叹了口气,毕竟赵平只是自己的外孙,而不是孙子,因此他也没有过多的立场去左右什么。进了书房后,丫鬟奉上热茶,赵平将自己的来意禀告了外公,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平常的探望而已,随后赵平将祖父端午后将差人赴京师一事和盘托出。

又一章,须生是很守约的,请各位大大留下自己的票票和收藏吧~~~~

正文 七 时局

言既至此,祖孙二人免不了针对目前的局势做了一番详细的讨论。

由于崔氏家族的重心在京师和新野,因此崔家大部分的得力人手都被安排在这两处;在并州,根本没有太多的力量;更多的是家族中还未成年的人以及才能不足的人。因此平时没有合适的人给崔世出谋划策或者相互讨论,遇到赵平,崔世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就算赵平不提及,崔世也会将话题引向这方面,祖孙二人便针对当下的时局认真的讨论起来。

赵平实在是胸怀锦绣,见识不凡,这当然与他博览群书分不开,只是博览群书也是不够的,若是不能将书中所讲通过自己的分析转变成对自己有用的知识,那便成了读死书的腐儒;赵平当然不是这种腐儒。因此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与讯息,赵平将当前时局分析的丝丝入扣,对各大世家的野心也是洞若观火,就连崔世也是大为赞赏。

外孙如此优秀,可惜的是无心仕途,惜哉!崔世在心中暗暗的为赵平可惜。

当下的局势非常危急,传闻质帝已经是不久于人世,太子一位却是悬而未决,为动荡的时局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如今的时局一触即发,这是不容置疑的,相比于别的世家在地方上的权势,崔家还差的太远,这是崔家的战略问题,自从崔家成为世家,在后汉王朝拥有一席之地时起,崔家的战略便是立足京师,直到崔世担任家主时,这一祖略才有所改变,在立足京师的同时也要在地方上确立一定的势力基础。

只不过崔世并未选择并州,毕竟并州不仅有与崔家并列六大世家的晋阳赵氏,还有新兴的吕氏,想在并州立足并非易事,因此便选择了新野大营以及新野所在的荆州,作为崔氏在地方上的突破口。

赵平隐隐的为外公的家族有些担忧,外公将家族的势力大部分放在了京师,虽然二舅在新野大营任副统领一职,极有可能担任下一任的统领之职,但这必须是建立在皇权能够有效的制约地方的基础之上,因此并不稳固。外公一家此时看起来风光无限,却有着极大的隐忧。

倘若是时局可控还好,皇权哪怕是仅在名义上的存在,也不能对外公的家族造成太大的损失,到时再做应对虽然是亡羊补牢,却犹未晚。若是后汉王朝土崩瓦解,那么外公的家族势力必将受到沉重的打击!

涉及到家族战略方面的事情,赵平毕竟是外人,却是不便置喙,只能将自己的担忧隐隐的提了一下。况且政治上的争斗波诡云谲、错综复杂,虽不似战场拼杀那般生死立判,但其中凶险比之战场却更甚几分!战场之上,赔上的不过是自己一条命;而政治上的倾轧动则祸延满门,甚至能诛连九族!

赵平虽然惊才绝艳,但也仅仅是表现在军事以及长远的眼光之上,毕竟赵平更多的时候是在与鲜卑的战斗中度过的,而政治上的斗争经验却缺乏的很,他的成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崔世当然也明白其中的凶险,作为一个跻身当世六大世家的家主,必然有着远大战略眼光以及过人的手段,否则崔氏也不可能从他手上从一个普通的世家一跃成为当世六大世家之一。

事关家族的存亡,崔世当然不可能等闲视之,对于当前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应对,都有着详细的安排,况且目前崔氏的决策基本上是由崔翊作出,崔世已经渐渐的淡出了家族的权力中心。因此二人又闲聊了一阵后,赵平便拿着外公写给远在京师的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