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美洲1620 >

第1049章

崛起美洲1620-第1049章

小说: 崛起美洲1620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凡是他们有点心的话,大明也不会落得未来那样一个下场,被只有区区一百多万人口的女真人夺取了花花江山锦绣中原大地。
  坐在龙椅上的朱尚武可不会预见未来,所以他不可能知道大明朝未来的结局,也更加不可能洞悉人心。知道在自己面前分列两班的朝臣们心中有着怎么样一个龌龊的想法。
  按照赵宏宇所在的时代一句俗话说的话,如今大明朝的这些朝臣武将们,全部都杀掉的话那是绝对有冤枉的。
  可要是隔一个杀一人的话那么就会有落网的。
  如今大明贪腐横行,朝臣们的心思压根就没有放在国计民生之上,对于他们来讲朝堂是朋党聚集之处,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会不择手段攻歼对方,甚至诬陷其他的大臣们。
  在这塘浑水之中,很多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你如果想要清清白白的话,那么你也根本无法立足与朝朝堂之上了。
  因为大人都是这么贪,你要是不贪的话。岂不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样的一个异类,那是不得人心的。
  因此,站在朱尚武面前的这些朝臣们,基本上拉出一个人来审问都没有一个冤枉的。试看他们那一个大臣的家中,不是良田万顷仆役千人。
  大明朝的土地兼并,说穿了就是这些人弄出来了。
  这一点,倒是和后世有些类似。
  这些人搬弄是非欺压百姓倒是很有一手,可是让他们来治国。。。。。。就。。。。。。总之,大明有未来的那种下场。导致起义军此起彼伏,随之女真人也蠢蠢欲动,和这些朝堂上的大臣们不无关系。
  这不是嘛。
  赵宏宇这边刚刚露了富,便有很多人开始打一些坏主意。起了不轨之心了。
  要知道,赵宏宇打着的旗号,还是外国使臣呢。
  对于这样身份的人,这些大臣们居然也敢打主意。不得不说他们还真的是什么事儿都做的出来。
  也不怪的大明末期都到了摇摇欲坠的时候,这些人还照样的勾心斗角,在家乡掠夺土地。
  套用历史上法国某皇帝的话来说那就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赵宏宇所在的时代中,很多有钱的黑心商人们破坏环境,基本上都是基于这样的思维了。
  他们只管赚钱,赚到钱之后就享受。
  至于环境被破坏,资源耗尽之后,子孙后代会落的什么一个下场,那就不是他们去想的事情了。
  这种思想是非常可怕又可恨的。
  不得不说,人类的劣根性真的非常可怕。
  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有一种生物不应该出现的话,严格来说就应该是人类了。
  因为人类除了对大自然的破坏之外,对于大自然没有一点点的回馈。
  甚至,人类对同为人类的同胞们,也会残忍的屠杀和欺压。
  而在这个时代中,大明朝的这些官儿们的劣根性,和现代人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真的要说十七世纪的人和现代人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么就肯定是这些了。
  朱尚武此时此刻,满脑子都是礼部侍郎所禀奏的这个消息。
  “我好像有点印象啊,这个来自哪儿的?”
  可能当时对朱尚武提起的时候,朱尚武压根就没有记住,因此他想不起赵宏宇他们来自何方了。
  赵宏宇当初来到京城的时候住进理藩院那边,第一时间就递交了国书。
  倒是有人对朱尚武提过了这么一嘴。
  不过,朱尚武压根就么有记住。
  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东方人来说,他们哪知道美洲在什么地方呀。
  “他们来自一个叫做美洲的地方,这些人自称为数百年前赵宋后裔,如今他们就在美洲那边延续了赵宋一脉并且还立了国。这一次是由他们赵宋的皇太子带人来到我大明,主要就是回来祭祖的,同时也正式的递交国书,与我大明建立友好。”
  礼部侍郎只好再次的解释了一下。
  这一次朱尚武记住了,不过他对美洲在什么地方还是很好奇的。
  因为他从来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居然叫做美洲。
  嗯!
  名字挺古怪的哟。
  不过更让朱尚武好奇和震惊的是,对方居然是数百年前赵宋皇族遗脉。
  他们不是被蒙古人消灭了吗?
  最后的赵宋皇族,不都在崖山海战之后就彻底的覆灭了的。
  这事儿,史书上都有记载的。
  可是如今怎么又跳出来了所谓的赵宋遗脉呀。
  虽说对此朱尚武很是好奇。不过他最终还是在意对方说的能够提供银子给他更有兴趣。
  要知道,自打辽东战报发到京城来之后,朱尚武便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了。
  虽然他和一众大臣们商议了个决定,可是苦于手上没有银子,因此决定了的那些决议,现在根本就没有办法执行。
  俗语有云: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同样的,没有钱的话就连所谓的天子和皇帝,也是要头疼的。
  朱尚武现在就在为这个问题难受呢。
  所以啊,当礼部侍郎禀奏了这个消息后,朱尚武就好像是一个溺水的人。一下子看到了一线生机和希望。
  五百万两银子啊!
  他做皇帝的这些年中,朝廷压根就没有一年能够有这么多银子的收入。
  这些银子可是比他一年国库的赋税收入还要多几成呢。
  也不怪的他这么的兴奋。
  最重要的是,这些银子一旦真的借给了自己,那么辽东那边的形势就能稳定了。
  有了钱,就能征召军队。
  就连城外的女真人就不用害怕了。
  京城内因为女真人围城的原因,流民都涌入了进来。
  不算京城本地居民,光是这些流民当中,就能够征召十几万的军队了。
  即便是他们的战斗力不高,但也能带出去吓唬吓唬人啊。
  女真人看到这么多的军队。想来也会好好衡量一番的吧。
  毕竟,就算是十几万头猪,那也能够让女真人喝一壶的了。
  更不要说礼部侍郎说了,对方还愿意提供一百万石的粮食。
  这些粮食只要能够借出来。那么军队的物资便有着落了。
  银子和粮食有了之后,什么女真人啊,压根就不需要担心了。
  当然,对方是借不是给。这一点朱尚武还没有昏头。
  不过他哪儿还能考虑那么多呢,先将银子和粮食弄到手再说了。
  至于以后怎么还,再谈呗。
  反正大明富有四海。总不会欠账不还的。
  这可是关系到大明的脸面呀。
  朱尚武觉得吧,但凡要是这个事儿真的定下来,自己是不会赖账的。
  大明泱泱上国,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儿呢。
  “这些宋人真的有这么多银子吗?难不成他们来到我大明这边,身上还带着这么多的银子啊?”
  冷不丁的,朱尚武忽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一众大臣们也都安静了下来,等待着那个礼部侍郎的回答。
  其实呢,礼部侍郎对此也不是很清楚。
  理藩院的院丞就是这么和他说的,而他也没有对此事进行真正的确定,这便全都对朱尚武说了出来。
  眼下朱尚武问到这个问题,礼部侍郎还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了。
  可是皇帝问道了这个事儿,他也不能不回答呀。
  所以,这位礼部侍郎啊,只好苦笑着回答说:“陛下,那些宋人就是这么说的,下官也无法确定此事啊。不过依着下官的意思,想来这些宋人既然能够提出这样的条件,那么他们也肯定是有点底气的。”
  一听他没有办法确定,朱尚武说不出的失望。
  这事儿不确定下来的话,总是显得那么的玄乎啊。
  所以,朱尚武对这位礼部侍郎道:“传旨,马上让宋国使臣觐见。我一定要将这个事儿确定下来,有了哪些银子和粮食,咱们头疼的事儿可就解决啦。”
  朱尚武话音一落,诸大臣们齐齐道了一声‘陛下英明’。。。。。。不过朱尚武倒是心里很不以为然,英明不英明就不说了,你们平时背后骂我昏君还当我不知道呀!(未完待续。。)


 第1152章 皇帝就是背黑锅的

  广德八年冬,1633年。
  此时,距离正常历史明朝灭亡还有11年的时间。
  如果历史没有差错按照正常的进程发展下去,那么偌大的一个明帝国也就只有11年的寿命了。
  对此,朱尚武和一众朝臣们可不清楚,毕竟他们可不是半仙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发展。
  不过,这个时候的大明国,已经有了一些摇摇欲坠的意思了。
  只是,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一点而已。
  况且,虽说东北的后金国崛起,对大明总是不断的骚扰。
  可凭借后金过的那点人口,想要动摇大明的国本那简直就是开玩笑了。
  想来想去,也只有大明西北一带的农民起义还有点意思。
  “你们大家对此事怎么看?”
  朱尚武听了礼部侍郎的禀奏之后,心里那是已经非常认同的了。
  他真的想马上就见到赵宏宇,然后和他将借钱的事儿谈妥,来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
  可是呢,作为一个皇帝,他又不得不询问一下大臣们的意思。
  当然了,这是因为朱尚武性格缺少决断,并且在位的这些年已经习惯什么事儿交给大臣们来做主的原因了。
  要知道,平时他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研究他所谓的‘书画技艺’上,压根就没有放在治理朝政之上。
  户部侍郎闻言之后出列道:“陛下,如果那些宋人真的愿意借给咱们五百万两银子的话,那么陛下好事见见他们的为好。只要是有了这五百万两银子,那么咱们很多事情就都可以解决了。所以臣下建议陛下去和他们谈谈。”
  户部侍郎一开口,户部尚书也走了出来,为自己的下属撑腰。
  说实在的,如今最难过的就是他们户部的官儿了。
  无论是那个衙门都要找他们来要银子,可问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银子可给啊。
  每年收上来的那点赋税。还要给各地的军队发饷银,同时还要给各地赈灾,早就已经入不敷出了。
  如今还能撑着,全都依靠他们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户部的账本上,可是有着很大的一个窟窿呢。
  如今辽东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在加上京城被围,很多事儿又开始需要大量的银子了。
  因此,户部的官儿们都是头疼的不得了。
  他们恨不得地里能够种出银子来,让他们每天都收割一茬才行。
  而能够用的手段,基本上他们也都用过了。压根就无法弄到银子。
  所以现在他们听说了这个事儿之后,怎么还可能继续淡定下去呢。
  不说别的,只要能给他们银子,让他们解决眼下的事情,那么他们真的喊那个人爹都行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
  随着户部的官员们众口一词的全部支持,其他部门的官儿们也都纷纷的开口了。
  大家的意思都差不多,那就是朱尚武应该和宋人谈谈看,光是五百万两是不够的。最好能够多借点才成。
  反正借钱的是朝廷,还钱的也是朝廷,和他们个人没有什么关系。
  真要到了还钱的时候,就让陛下去头疼吧。
  如果能够弄多些银子的话。他们就可以上下其手从户部那边弄钱到自己的私人腰包了。
  所以,他们怎么可能不蛊惑朱尚武,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不多借一些呢。
  而朱尚武听取了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