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637章

贞观攻略-第637章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仁轨点头:“正是如此,下官才执意希望可以去海州担任刺史的职位,不瞒侯爷说,下官在此次航海过程中,所得颇多,侯爷嘱咐下官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下官也如实照办,在落难海岛之时,下官还吃了鲸鱼。”
    苏宁正在喝茶,一听这话一口茶就喷了出来,用看神的眼神看着刘仁轨:“就是我和你说过的那个和战船一样打的那个鲸鱼?”
    刘仁轨很诧异苏宁的举动:“正是,侯爷说的那个东西能吃,当时缺少粮食,大家肚子都很饿,还有人说那是什么海龙王的坐骑,还要给他贡品什么的,下官觉得就算是海龙王的坐骑也要吃了它,谁让海龙王折腾我等?于是下官一怒之下带着大家伙儿把那鲸鱼给吃了,鱼骨丢进海里面还给海龙王,告诉他欺辱我等的下场,所以我等就平安归来了。”
    苏宁的嘴角有点儿抽抽,显然对于刘仁轨的这一举动有些难以消化,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好吃吗?”
    刘仁轨露出回味的表情回答道:“生着吃不太好吃,但是烤熟了之后的确挺好吃的,和一般的鱼肉不太一样,感觉还是有些回味的。”
    苏宁又有点崇拜刘仁轨了,丫的不要太狠,还生吃,他当这玩意儿是生鱼片啊!不过大概也多亏了他,那群人获得了一线生机,大概是饱餐了一顿,这时候的鲸鱼肉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应该不会生病,不过这家伙也算得上是可以和贝爷一较高下的人物了,这个时代人们眼中海龙王的坐骑,就因为他肚子饿就给吃掉了
    牛人啊,就凭这一点,我很中意你!
    苏宁把茶杯放了下去,笑眯眯地看着刘仁轨:“真不愧是我选中的人啊,连海龙王的坐骑都入了肚,看来你是迷上那些海味了?才想在那些海岛上生活,做官?”
    刘仁轨点点头,又摇摇头:“喜欢大海是其中之一,另外一点便是,通过此次航海,下官认识到自己过往的认识有许许多多的不足,和大海相比,简直就是井底之娃,海中还有太多太多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存在,那些东西若是可以吃的话,海中的食物就可以丰富沿海民众的食谱,那么就算是遇到了灾荒之年,他们也不会饿死,这就是一项大功劳了。
    而且大航海若是可以成功的话,对于大唐而言实在是大好事一件,下官也听说了广州船队大获全胜,获得的香料堆积如山,不少人回到大唐之后一夜暴富,三王更是大发其财,羡煞了不知多少人,就长安城都有不少人整装待发,似乎是打算去广州那儿碰运气,也想发大财,既然侯爷说扬州航线也是很好的航线,只是要求太高,那么下官以为,若是成功开辟此一路线,对大唐来说,只有好处。”
    苏宁笑了笑,说道:“在广州那儿得到的是香料,在对岸的陆地,得到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黄金白银了,那真的是拿木头换黄金白银啊,唉,可惜,太远了,你们这一次的航程啊,据我估计,也就是一半的路程,四个月,一半的路程,一来一回,就算都没有碰到海上风暴,那也需要十六个月,一年多啊!
    耗费时间太长,危险太大,海水苦涩,可以腐蚀船只,所以船只质量不过关的话,根本没有办法支撑到对岸陆地,船只就会沉没,而且根本没有办法获得回来的船只,除非在那儿也设立一个属于大唐的根据地,伐木造船,再回来,那有需要更多的时间,一来一回要足足两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两年啊!”
    刘仁轨咽了咽口水:“那该如何处理?”
    苏宁说道:“等着工部的那群墨家小子,看看他们能捣鼓出什么东西来,如今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提高船只航速还有船只的质量,但是那绝对不容易啊,估计,下一次扬州大航海,要在几年以后了,船只航速太慢,船只质量不过关,贸然出海,就是死路一条,这一次运气好,人都活着,下一次,呵呵,你也见识到了海上风暴的恐怖了吧?”
    刘仁轨点点头:“至今思之,犹自后怕不已。”
    苏宁笑了笑,说道:“好了,这一次你也算是立下大功了,还成功带着那些人在荒岛上度过了两个月,使之成功获救,陛下龙颜大悦,若是你要求成为海州刺史的话,应该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你到底有没有信心把海州建立起来,而且你的信心来自于何方,你没有贿赂本侯,那要本侯帮你说话,就要拿出实际本领来!
    本侯若要举荐你,万一你做了什么不法之事或者是错事,影响了大局,那么本侯也会承担相对应的责任,那些想把本侯置于死地的家伙会非常高兴的,相信,你也可以理解本侯的苦衷。”

七百零六 岭南动乱
    对于苏宁的担忧,刘仁轨自然理解,也正是因为苏宁有这种担忧,刘仁轨才觉得自己这样的做法是十拿九稳的,如果苏宁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那么他的求官行动就要向其他大佬们进行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决定把自己和苏宁绑在一起,因为他对于那个职位是志在必得的,哪怕十年不回陆地,他也在所不惜。
    他这样想,苏宁自然也明白,所以对于这件事情,大家其实是一拍即合的,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
    苏宁决定接纳刘仁轨作为自己阵营的人,不仅仅是对于历史上这位人物的成就,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关键这还是经过了纵横之术强化过后的刘仁轨,最是适合做一个开创者了,他的开创进取精神是苏宁非常看好的。
    担任海州刺史就是要这样子的。
    科举制度刚刚创立没有多久,大家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势,没办法很快的就进入按照考试名次来安排官位,基本上你要做官还是需要人举荐,于是就是说需要皇帝身边比较亲近的人举荐,这大体上和三国时期的一个人举荐另外一个人的方式没什么两样,只不过稍微有所改变而已,世家大族崛起之后垄断了官位。
    现在世家大族被一锅炒,官员的选拔问题上已经失去了最大的阻力,李二陛下极力地将这种权力收归自身,基本上重要职位的任命权都要经过李二陛下的首肯才可以被接受,些许小事他不会在意。就好象唐玄宗主动放权,甚至把一些低级官吏的任免权都主动交给了姚崇,李家皇帝都不是权力狂人,没有惊悚的聚拢权力的情况发生,这也是朝政较为宽松的原因之一。
    要是像朱元璋那样收拢权力,像雍正皇帝那样设立军机处把君主**推向顶峰,大唐还会有现在蓬勃的活力吗?权利是否分散在很多人的手中,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政权是否具有活力的象征,一个人把握着太多的权力,下面人都没有权力没有事情做。那么只能贪污**打发时间了。
    不过大事情上只要不是汉献帝那种傀儡君王或者说是晋惠帝那种低智商帝王的话。就没有皇帝会放手,李二陛下不是汉献帝,更不是晋惠帝,而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悍帝王。对于他而言。小事情没有必要在意。大事情没有可能不在意,也就是说呢,官员任免。尤其是地方上一些实权官员的任免,他肯定是要过问的。
    更别说吐蕃那种刚刚经历完战争需要大精力去统治的新领土,以及海外的蛮荒之地,之前几乎没有中原帝王染指过的海州,那都是需要他用很大的精力去安排的,正如同苏宁所预料的,海州相当于一个实验地区,因为不仅仅是扬州有港口,广州的港口现在更加热门好吗?皇室的几个王现在都开始打广州的注意了,害得他不得不和冯盎展开交流了。
    毕竟人家的家族是保境安民的英雄家族,南北朝大乱时期多亏了冼夫人带领冯家抱住了岭南的安全,并且一力保证华夏领土完整,在陈朝隋朝两朝,冼夫人都上表称臣,隋末大乱,冯盎保境安民,大唐定鼎天下之后有人劝他学习赵佗立南越国对抗大唐,以待时机变换,出兵中原,定鼎天下,冯盎拒绝,遣使入朝臣服。
    武德四年,其以岭南二十州地归附大唐,李渊阁下授予他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管领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个州;贞观五年,赴长安朝见李二陛下,当初苏宁的味仙居还被下令强制带走了二十大厨为冯盎准备膳食,最后只有十个人回来,自己也被强制带到了御膳房监管,虽然没见到冯盎,不过也可以看得出来李二陛下对冯盎的在意。
    在那不久之后,罗、窦诸峒叛,冯盎奉命率部为先锋前去平叛,一马当先连发七箭伤7人,叛众惊而败走,岭南遂恢复安定。贞观二十年病逝于高州任上,被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无论是归附唐朝之前还是归附唐朝之后,他都是岭南的实际掌控者,大唐没有往岭南他的领地派遣行政官员,他也没有造反,一直照看着岭南,直到病死,算是一员忠贞之臣,岭南也没有闹出什么乱子,不过那是另一个时空了,岭南一直被视为蛮荒之地,只要不造反,没人愿意多看它一眼,但是在这个时空里面,岭南火了。
    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广州船队进击南洋所获得的那如山一般堆积起来的大量香料,香料在大唐可是奢侈品,只要你有,会有无数人挥舞着钞票向你订购,因为这玩意儿现在除了贵族没人用得起,所以价格相当高昂,简直是高到了一定程度,那些从南洋回来一夜暴富的人们还不断的散播消息说那里还有更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消息传来,苏宁不得不下令张无悔带着扬州审计司主力人马赶赴广州,控制住局面,协助市舶司开始进行收税和控制的管理,绝对不能放任情况继续混乱下去,还有就是绝对不能放任那些要去南洋诸岛上捞金的人对南洋海岛上的原住民无限制的屠杀,他们可都是珍贵的劳动力,这一切必须要约法三章才可以。
    还有一点,市舶司传来的消息,冯盎也派人向市舶司报备,要求出海行商,第一波出海的时候冯盎还多有不屑,认为这不过是胡闹而已,一个小家伙的一番话就能把你们弄的神志不清,到时候死伤惨重可不要怪我,据说他还准备了一支船队准备去救人的,谁知道人没有救回来,也不需要救回来,他们带着整船整船的香料胜利归来了。
    冯盎顿时就愣住了。关于苏宁,他有些印象,贞观五年去朝廷朝见的时候,吃了一顿从没吃过的美食,多问了一句这是什么美食,李二陛下很骄傲的说是苏宁弄出来的美食,三原县侯,冯盎点点头,顺手就把十个苏宁府上的大厨带走了,但是没把苏宁放在心上。
    这一点显然让苏宁非常不爽。而且目前广州异常混乱。到处都是吵吵嚷嚷着要求组成团队出海寻宝的人们,广州刺史弹压不及时,而且出于对冯盎的顾忌,朝廷官员入岭南是基本上不带兵马的。兵马都在长沙。而岭南的治安是归冯盎的。可是此时冯盎似乎并不打算对此乱局多加整治,以至于市舶司和审计司分局人手不足,几近瘫痪。多次向朝廷求援。
    很多人对于市舶司和审计司的乌龟行为深为不爽,争吵谩骂者不计其数,要求出海者不乏岭南豪族及江南士族之家人,仗势无视法规,无视朝廷明令者甚多,乃至于三天之内,偷渡下海者数百,船只数十,余者甚至冲击审计司和市舶司衙门,情况极为混乱。
    李二陛下得知大怒,急传苏宁,苏宁得知亦是大怒不已,立刻建议李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