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375章

贞观攻略-第375章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宁这个侯爷的含金量是多少,武士彟也是清楚的,说句不好听的话,苏宁的地位现在比他高,纵使只是一个空头侯爷爵位,但是整个军方都要卖苏宁几分面子,军事大学有他的职位和话语权,动辄就能改变政策,左右军事大学;还有纵横司,完完全全听命于苏宁,就是名义上的主管杜如晦估计心里也明白得很,就别说苏宁还是杜如晦的救命恩人;加上现在的墨家,苏宁的实力已经越来越强大,助力也越来越多了。
    这些都是自己拍马不及的自己活着还好,太上皇也还活着,朝中人多多少少给自己一份面子,顾忌着太上皇的存在,一旦自己离开,太上皇再一故去,两个不孝子有什么能耐保住武家偌大的家业?守着爵位吃老本,怕是不要败光就已然谢天谢地了,更别提其他的了。
    家业比较大,自己本身也是商人出身,够这两个败家子败的,但是杨氏母女,连着三个女儿,没有继承权,杨氏又是后母,两个败家子显然不会善待之,那么杨氏母女四人就有危险了,若是能够以一个女儿换取苏宁对她们的保护,到时候凭着武家和苏宁的生意往来,倒也不用担心苏宁不会照顾武家,也不用担心两个败家子有恃无恐,自寻死路。
    到头来,能够延续香火的,还是儿子,并非女儿啊!很多时候,就算是牺牲喜爱的小女儿,也不能不保住没有用的不孝子,只能期盼着下一代能出现一两个优秀的人物,延续武家的香火
    长叹一声,武士彟摇摇头,说道:“这个事情还是别急,毕竟孩子们都还没长大,苏侯那里也没有问出什么意向来,就算我们有这个打算,也要问问苏侯愿不愿意,但是,就算是拼了这张老脸,也要问出个所以然来,至于选择谁,为夫以为,照儿是最合适的。”
    杨氏一愣,随即问道:“照儿?夫君,照儿年仅七岁,就算是虚岁,也仅仅九岁,根本不能嫁人,若是嫁人,也是顺儿最合适啊?”
    武士彟说道:“夫人未曾注意吗?今日为夫让顺儿照儿和恬儿一起出去见苏侯,苏侯看着照儿的时间最长,苏侯也仅仅只给了照儿两个糖果,说明苏侯最中意的是照儿,等过些时候,再看看情况再说吧,这还只是我们一厢情愿嗨,我武士彟也会落到这般田地啊呵呵呵呵”
    武士彟苦笑连连,杨氏泪水连连,但是武照小萝莉,额在自己的闺房里面,手里捧着那颗额外的糖果,正在出神的想着什么,脸色微红,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苏宁大概不知道,这一次求人办事,却是顺带着顺了一个**烦,但是,这个事儿终究会如何发展,却不是人所可以预料的
    这个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武士彟开始动用自己的权力,逐一找一些工部重要职位的官员谈话,以利诱之,以李二陛下威名震慑之,得到了足够的补偿,这些官员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坐地起价了,否则皇帝肯定会找个由头把自己开掉,与其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自己明智一点,李二陛下的补偿显然是和职位对等的,甚至高出一个层次。
    他们被下了严格的封口令,按照两天三人的速度递上辞官奏表,尚书省在房玄龄的安排下很老实的没有多问,审议之后上报李二陛下,李二陛下以最快的速度允许了这些人的辞官,然后安排给他们新的职位,接着,就有一批新人接替了这些工部官员的职位,在武士彟的带领下熟悉了一下工部的运作规则,还有他们的任务,就离开了,这些墨家子弟对这些重要的技术职位应该是熟门熟路的。
    苏宁早在他们决定要进入工部为官之前就已经带他们熟悉了一下朝廷部门的运作规则,这些人以赵胜为首,赵胜担任的官职最大,以武士彟的推荐而担任正五品上的职位,其他二十个墨家精英子弟也接连担任了一些重要的技术职位,基本上掌握了整个工部的技术机密。
    不过正如同苏宁所预料的,墨家子弟们看到了大唐的工部现在还在用汉代的一些机械来工作的时候,顿时就大为不满,然后立刻就给武士彟指出了大错误十二处,小错误三十七处,还有大量需要改变的机械,林林总总把武士彟都给看傻了,毕竟是商人和行伍出身,他对这些硬实力一点儿不懂。
    但是武士彟好就好在懂得尊重人才,他不懂,他不会嫉妒别的懂的人,于是耐心的讨教了一下,在赵胜的介绍和详细讲述之下,武士彟大体上明白了赵胜和墨家子弟提出的做工用用具二十一种需要改进的和淘汰的以及一十三种农具需要改进的和淘汰的是正确的,这些技术的确已经太落伍了。
    赵胜带领他的精英子弟们,在工部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技术改革,要将大唐工部落后了一千多年的技术在短时间内改善,然后让墨家一些子弟进入工部担任匠人,给工部工作,同时将手上的一些技术传授给大唐目前的那些工匠,为全面的技术升级打下基础,对此,李二陛下很是赞赏,对于赵胜和墨家献上的高超技艺相当满意,对于墨家的复兴也就多了几分支持度。
    墨家开始在工部里面站稳脚跟,计划按部就班的持续着,苏宁和李泰关于物理化学数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李泰如饥似渴的学习着这些知识,顺带着苏宁也不得不恶补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免得到时候李泰问出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自己反而不会了。
    和李承乾的学习也很稳定的进行着,孔颖达老头儿依旧是那么严厉,不过苏宁已经差不多习惯了孔颖达老头儿的老三样,对于此有了相当程度的抗体,所以并不担忧,反而越来越游刃有余,身上也不自觉的带了一份从容和安静,这让孔颖达老头儿相当的欣慰,对于苏宁和李承乾的苛责较之过去也少了许多,因为苏宁和李承乾的进步他都看在眼里。
    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并不会停止它的脚步,在这样的忙碌之中,贞观五年走到了末尾,贞观六年带着轻快的脚步,慢慢到来了rs

四百一十五 新年好
    古代,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所有人都为了生活而拼命的努力着,但即使如此,一年到头来也难免吃不饱,这种情况一直到如今还是难以避免的,就更别提大唐了,而一年之中,总有些日子,是人人都可以吃一顿饱饭的,这些日子就会被所有人所期待,所追捧,所喜爱,春节就是典型的吃饱饭的大团圆的日子。
    大唐的春节假期比较特殊,从除夕前三日开始,算上除夕后三日也就是大年初一初二初三,连头带尾一共七天,和现在的假期天数也差不多,但是较之目前越来越程式化的过年、看春晚、拜年、拿压岁钱等等活动,大唐的春节假期更加富有真正的节日气息,而不会让人觉得越来越沉闷,越来越无聊。
    这种纯粹的快乐,苏宁已经很多年没有体会到了,只记得不知道从哪一年的春节开始,春节就变得越来越无聊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幼时非常在意的事情都变得无足轻重起来,过年就是其中之一,这大概也是成长的代价,但是这种代价,苏宁真的很不希望付出,所以当苏宁重新得到了这种美好之后,才会觉得格外珍惜。
    一开始苏宁还没有意识到,但是从春节开始前三天,苏宁就注意到整个长安城变得有些欢快了,原本的沉闷气息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热闹欢快的气氛,一问之下,苏宁才知道,春节快要到了。一年到头最隆重的节日就要开始了,辞旧迎新的时候到了。
    主干道上没有人做生意,但是不论是东市还是西市,或者是各个坊里面那些私人小摊贩都开始活动了起来,商品的价格开始降低,种类开始丰富,购买的人群显著增多,不管手中有多少钱,春节都要吃的饱饱的,平常舍不得吃的都要吃。平常舍不得穿的都要穿。绝对不能在春节当天丢了面子,因为春节的拜年过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环节,俗称走到哪儿吃到哪儿。
    简而言之。带些礼物上门拜年。人家家主人就会请你吃东西。不管来多少,都有的吃,然后离开这一家还能去其他家里面吃。去到哪家就在哪家吃,所以这里面就要把握好一个关键点,不能吃的太饱,每一家吃一点,然后选择最好吃的那一家猛吃,吃穷他们最好
    可是苏家似乎不会为平民百姓准备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来苏家拜年的都是些达官贵人之类的,百姓们和官员们仿佛天生就不是一个世界的,就算你前一秒还是百姓,后一秒做了官,你就不再是百姓眼中过去的那个人了,你就成为了“高人一等”的官员
    苏宁坦然接受了
    但是该做的还是要做,就算是地位上的差距很大,苏宁回到家里面还是吩咐了家里面人去苏家庄子上收购肉猪,然后切成块,挨家挨户给每一家都送了一块有肥又瘦的新鲜猪肉,这是苏府给大家伙儿的新年礼物,每家都有一块猪肉,这样一来,很多家中没有余钱没有办法买肉的,终于可以有拿得出手的招待别人用的东西了。
    这年头,什么东西,只要是肉,都是珍贵的,好吃的。
    笼络一下人心,塑造苏家良善人家的地位和风评,接着苏家就开始准备招待那些即将到来的一大波吃货,认识的都是军中大奖,交好的也都是军中大将,地位上虽然是小辈,虽然需要一家一家的前往拜贺,而那些大将虽然不至于来苏家拜贺,但是家中小辈却可以代替他们过来,一群吃货啊!
    苏家没有上了年纪的老祖宗镇宅,所以年纪大的大将们都不会亲自前来,倒是苏宁需要准备一下到各处去拜年,当然苏宁现在的身份和地位恐怕也会有很多没什么交情的官员过来攀关系,苏宁也不会拒绝,所以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当然最好的还是要留给那帮子混蛋兄弟们,待在军事大学里面吃苦受罪,也够他们受的,尤其是经历了关禁闭事件之后的那十四个精英。
    苏宁有一段时间没有去军事大学了,但是李靖还是会时不时的把军事大学的情况和苏宁说一说,顺便征求一下苏宁的意见,对于目前的教学有什么看法等等,苏宁的看法很简单,就按照现在的来,很好的,军事大学完全按照苏宁之前的规划开始上课,五十个人为一个班,也就是十个寝室一个班级,从头到脚一共二十个班级,在不同的地方上课,有些课是小课程,比如文化扫盲行动,一个班单独上,有些课是大课程,比如设计到军事方面的知识,一般是两个班一百个人在一起上。
    按照苏宁的规划,除了永久任职的二十位教授之外,还有五十多名大将宿将有非永久教授的资格,有给学生们讲课的资格,当然目前不是战争时期,没有任务的将军们闲的蛋疼,天天就泡在军事大学里面,给学生们讲自己的战争辉煌史,享受着学生们的崇拜眼光,他们都爱上了这种感觉。
    至于其他的课程,文化课有专门的人给他们上课,都是李二陛下调派来的教员担任,来进行扫盲行动,务必让每一个学生都识字,由于第一期招生的素质很高,一千个学生里面百分之九十都是识字的,所以只有一百多个学生不识字,需要扫盲,这些教员的任务也不重,很轻松。
    其他的方面,李靖考虑到了一些战场上大将需要拥有的知识,于是下令从纵横司调派几位优秀的官员来给军事大学的学生们上纵横家的课程,上一次苏宁利用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