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

第76章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76章

小说: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篇》)〃古之善养兵者,相亲以恩,相结以诚,与之安,与之危,惟所用之往无不利。〃(《族属篇》)
  《兵筹类要》出自儒生之手,有明显的儒家思想倾向,如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及忠君思想等。此外,也有明显的天人感应思想,如在《诚感篇》中说:〃庆忌以谗自刎,而慧星袭月。邹衍以忠见弃,而繁霜夏陨。刘昆向火叩头,而反风降雨。戴封积薪自焚,而大雨立至。天人之应甚于影响。〃这是阅读本书时需要注意批判的。
  《兵筹类要》原书散佚,今存残篇,保存在《四库全书·集部》,编在《北海集》第三十七至四十六卷,共十卷。

  第三节武编

  《武编》又名《唐荆川纂辑武编》,唐顺之纂辑。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明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一。曾以郎中身份督兵浙江,与胡宗宪共同抵御倭寇,因有战功,升任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
  〃史称顺之于学无所不窥。凡兵法、弧矢、壬奇、禽乙,皆能究极原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兵家类》)对天文、地理、音乐、数学都有所研究,善长散文。一生著述甚富,有《荆川先生文集》、《广右战功录》等十来种。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明崇祯年间追谥为襄文。
  本书纂辑于明嘉靖中。当时,明廷武备废弛,将帅缓带轻裘,军队养成懒惰散慢的习性,徒有简兵练卒之名,而无强兵锐卒之用,一有战事,则蒙头缩项,胆落神悸,毫无战斗力。唐顺之有慨于此,为振兴武备,广搜博采,从历代兵书及其他史书中辑录对于武备有所裨益的资料,〃一切命将驭士之道,天时地利之宜,攻战守御之法,虚实强弱之形,进退作止之度,间谍秘诡之权,营阵行伍之次,舟车火器之需,靡不毕具。〃(吴用先《武编序》)编纂成《武编》一书。后来唐顺之抗倭和巡抚凤阳期间,多得力于该书。明郭一鹗在为此书写的序言中说:〃得是编熟之化之,天下无勍敌矣!荆川先生熟而化此,以南剿倭,北创虏,十用其七八。〃然而本书当初并未刊行,只有抄本传世,为秣陵(南京)焦澹园所收藏。焦氏非常珍视这部书,时常有人向他索要藏本刊行,他都以〃兵阴道也,乃阳言之乎?危道也,乃安谈之乎?非其时也〃为由,拒绝刊印。到了明万历戊午年(1618年),后金政权起兵反明,明军损兵折将,连连败退。这时,焦氏才认为是刊印此书的时候了。于是将抄本交给徐象枟雕版印行,使这部沉睡多年的兵书得以广泛流传。
  《武编》是一部军事类书。全书分前后二集,共十二卷。
  前集六卷,五十五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五十四门);后集六卷,一百三十四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九十七门),其卷目如下:
  前集卷一:将、士、制、练、令、料、觇、间、明、疑、诡。
  卷二:战、攻守、攻、守、地、水、方、营、行、止、宿、警、节度、战、营制。
  卷三:阵。
  卷四:阵。
  卷五:牌、铁、火器、射、弓、弩、甲、拳、枪、剑、刀、简,锤、扒、挡、火、夷。
  卷六:车、水磨,桔槔、马、牛、舟、军需、矿、药方、杂术。
  后集卷一:料敌、抚士、信、勇、严、赏、罚、五危、贪、骄、将自表异、军政不一、练士、绝技、激、攻心、推诚、用敌人、诡道、权奇。
  卷二:息乱、定乱、抚降、处降、招降、杀降、用间、反间、使间、乡间、内间、死间、生间、俘间、漏间、不信间、谍间、察间、隐语、伐交、合交、攻、守。
  卷三:示弱、示强、示远、示近、声此击彼、利、毒、乱、诡异、避、怒、卑、劳、离、不备、不意、未成列、新集、未集、远来、饥渴、粮尽、不整、不戒、不、离部、移阵、心怖、半济、渡、地利、天时。
  卷四:佯北、阙围、穷寇、归师、截归、疑、先声、声、降、退、诡声、诡形、死战、乘胜、两敌、退据、苦战、败、攻必救、掩巢、坚壁、摧标。
  卷五:先锋、奇兵、伏、伏城、邀、首、尾、横、夹、独战、阵、大阵、分、合、分敌、聚敌、先、后、迟、速、缓、轻、重、瑕、坚。
  卷六:车、骑、舟、火、水、粮道、水、渡水、地、天、夜。
  《武编》前集主要辑录有关兵法理论方面的资料,内容包括将帅选拔,士伍训练,行军作战,攻防守备,计谋方略,营制营规,阵法阵图,武器装备,人马医护等等。后集全部是用兵实践,其体例与《武经总要·后集》略同,系从古代史籍中概取有关治军和用兵的故事,以为借鉴。
  《武编》采集资料的范围比较广泛,从《武经七书》、《太白阴经》、《虎钤经》、《武经总要》、《续武经总要》等兵法典籍到汉唐以来的名臣奏议,无不摭集,仅前集所注明的就有40余种。其中保存了一些他书少载的资料,如农民起义领袖孙恩曾经用过的演禽战法等。本书比较注意辑录当朝的有关军事资料,如前集卷一比较详尽的辑录了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制定的赏罚条令;前集卷四辑录了赵本学、俞大猷有关阵法资料,尤其是辑录了当时被称为〃称战〃的戚继光鸳鸯阵。另外,还比较注意辑录反面战例资料,以为鉴戒。如在后集卷一就辑录了历史上一些〃将自表异〃、〃军政不一〃而招自失败的事例。
  本书在编纂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类名重复过多,甚至在同一卷中类名有重复,象后集卷六就有两个类目是〃水〃,一个讲水攻,一个讲水源,若将其改为〃水攻〃和〃水源〃,既能准确具体地表达类目意义,又能避免类目重复。
  在选材方面,编者比较注重实用,但在《前集卷六·杂术》中辑录了所谓〃避箭法〃、〃鬼门关〃等纯属荒诞迷信的东西,是本书的糟粕。
  《武编》虽然述而不作,但它出自既有军事实践又有历史知识的学者之手,加之专为振兴明廷武备而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今天来说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是编虽纸上之谈,亦多由阅历而得,固未可概以书生之见目之矣。〃本书自明徐象枟曼山馆刊印之后,受到后人的重视,清代又有重刻本、抄本行世。

  第四节运筹决胜纲目

  原书题总督三边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叶梦熊著。叶梦熊,字男兆,归善(今广东省惠阳)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进士,由福清知县入为户部主事,改御史。后任赣州知府、浙江副使等职。万历十七年(1589年)由山东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不久改陕西。因与经略使郑洛议论不合,又改巡抚甘肃。史称他有胆决,敢于任事。哮拜反明,他上疏自请讨伐,不久代为总督,宁夏平息,以功进右都御史,官至南京工部尚书。
  《运筹决胜纲目》由《运筹纲目》和《决胜纲目》两部分组成。这两书虽然均题叶梦熊著,但经核查,《决胜纲目》从篇题到内容全部抄自《百战奇法》,仅其卷八〃归战〃、〃逐战〃,卷九〃饵战〃、〃离战〃,卷十〃书战〃、〃变战〃、〃畏战〃、〃好战〃的顺序稍有变化而已,实非叶梦熊之作。对此,明清以来诸家书目,乃至近年来出版的有关研究《百战奇法》(《百战奇略》)的专著和论文,都未言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在为本书撰写提要时,就本书论本书,虽发现《运筹纲目》和《决胜纲目》〃体例小异〃,但未深究,仍据原书所题指称为叶梦熊著。《明史·艺文志》只著录有《叶梦熊运筹纲目》,未见著录《决胜纲目》,可能是不将其视为叶梦熊之作的缘故。
  《运筹纲目》,《明史·艺文志》著录为十卷,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写的提要称:〃《运筹纲目》凡八卷,为纲八,为目八十,纲目之下,俱有统论,各采史实以证之。〃此本当为残本。今存本与《明史·艺文志》著录相同,十卷,共分为十大类,即所谓纲;每纲之下有子类十个,全书共一百个,即所谓目;每目之下录三人有关事迹作为史证,全书共录史证三百条。纲和目均有著者的按语,援引古代兵法,评论将帅用兵得失,阐述作者的军事主张,如卷一〃御军〃按语:〃愚按:孙子谓不知三军事权,而同三军之政与任,则军士惑且疑。故号令必严,赏罚必明,骄悍必诛,士卒必爱,事权莫重于此。故揭御军之纲。〃全书纲目如下:
  御军:法令必行、军静不乱、有罪必诛、优恤疮痍、财不私己、劳必共众、严斩败逃、谋诛骄悍、申严约束、整肃部伍。
  料敌:名将料敌、儒生料敌、间人辞色、智将测度、设方误敌、乘机破众、兵贵乘劳、事机宜密、谋当从容、救须密迩。
  合战:佯北试敌、严刑作气、从旁横击、三面夹攻、弱战强继、前邀后击、多伏合围、选锋锐进、冲贼疲倦、击敌衰惰。
  伏兵:华伏破夷、夷伏破华、偃戈诱敌、诈降设伏、预伏待敌、佯北掩击、诈丧诱劫、据险败敌、料伏搜山、诈藏疑虏。
  水战:囊沙壅水、灌水冻冰、攻击半渡、阻绝汲道、用毒败敌、背水成功、设疑潜渡、据高纵水、计败船只、诱取战具。
  火攻:焚草败虏、夜火却敌、焚烧草莽、火燔辎重、晚防斫营、风当纵火、火畜成功、烧船建绩、籍地用火、因敌反烧。
  出奇:休士鼓气、示缓进速、变服诈敌、设计暗遁、断饷败敌、虚粮诳众、增减军灶、药毒酒食、纵畜饵贼、扬尘助势。
  用间:赂宠祸将、因使安仇、设间惑虏、伪书诈敌、反间疑心、谣言惑众、厚谍得情、图形建绩、因隙成惑、纵降反报。
  狙诈:冒险破敌、张疑张势、疑似惑军、假祀安众、据理破疑、伪退掩袭、声东击西、诈降夜袭、计用牛马、差迟更漏。
  城守:随机应变、示弱解围、诡计击虏、权道制敌、诈谋诱敌、乘时进取、撤围散势、缓功诱众、藏伏乘虚、伪辞掩袭。
  《运筹纲目》将历代御军用兵的实例概括归纳为10类100条,并加以评论,旨在以古喻今,为明廷军事上提供借鉴。
  因此,在许多按语中,对当时的军事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火攻〃按语说:〃今北虏猛悍,难与角力,若能明于火攻,发之以时,应之以兵,虏必警溃败北,不敢再入矣。〃《运筹纲目》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纲目和按语中,如纲目中的〃法令必行〃、〃有罪必诛〃、〃忧恤疮痍、财不私己、劳必共众〃、〃随机应变〃、〃诈谋诱敌、乘时进取〃等观点,都是古代治军作战的经验之谈。尤其是按语中所包含的军事思想更为丰富一些。在军队建设方面,主张精选兵员,厚养将士,〃选之贵精,养之贵厚。〃(《合战》)重视任用智将、儒将,认为〃兵非出奇不能胜,奇非智将不能出〃,〃书生博古通今,深谋远虑,故能料敌情伪〃,〃用兵贵奇谋,而儒者不可轻也。〃(《料敌》)在作战指导方面,强调掌握敌我情况,认为〃能知彼己,则守其可守,攻其可攻。〃(《料敌》)重视战前筹画,认为〃致胜虽在于临战,而筹画则定于平日。〃(《合战》)平日筹算的周密而符合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