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辛亥大军阀 >

第587章

辛亥大军阀-第587章

小说: 辛亥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大规模装备冲锋枪的部队了。
    而于此同时,装备部那边也是说明,按照中国现有的工业能力,是很难为大量的冲锋枪提供足够的子弹的。毕竟中国陆军中的轻重机枪就已经够多的了,如果再来一个冲锋枪那么对于国内的国防工业来说,会是一个极为严重的挑战。
    基于种种情况,所以冲锋枪虽然1928年的时候就研发出来了,但是普通部队依旧没有装备,陆军只是采购了一批用以装备装甲部队,主要装备给装甲师以及摩步师下属的步兵部队,以此提高这些部队的短距离交战能力。
    而这种装备也不是说人手一支,而是只有班长才能够装备一支冲锋枪,而副班长则是装备一支能够挂载枪榴弹发射器的步枪,再加上一名装备瞄准镜的精确射手,这三人分别率领两个步枪手,就是能够构成三个战斗小组,以此配合机枪组的战斗。
    摩步师的一个步兵班人数为标准的十二人,包括三人的机枪组,三个三人的战斗组。比起传统步兵部队要少两个人。
    冲锋枪的装备目前仅限于装甲部队,不过之前装备部队很少能够和曰军发生肉搏战,所以之前一直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来。
    今天的双方肉搏战,终于是让冲锋枪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尽管目前装备的冲锋枪数量还不多,一个连加起来也不过九挺而已,但是在短兵相接的时候所发挥出来的火力却是让己方取得了极大的优势。
    从双方展开了肉搏战后,场面极为惨烈,短时间内就是有大量的士兵被击中而倒下,两国的士兵们为了国家和民族,更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用尽了一切办法把刺刀刺进敌军的身体中,把子弹打进敌人的身体里当十几分钟,呐喊声已经是逐渐消失,而土地上是一大片的尸体!


第六百五十九章 装甲洪流(三)
    安州东部的山丘土路之上,大片大片的坦克和汽车正在冒着淡淡的白烟向南方驶去,大量T6中型坦克在这条乡间的土路上艰难的跋涉前进,重达二十吨的车体把道路碾压的不成样子。
    T6坦克,乃是中国陆军在整个二十年代乃至未来数年内都会是陆军的主力坦克,这种在一战后研发的坦克研发的时间比较早,但是这些年来中国陆军一直都没有停止对T6坦克的改进,尤其是问题贫乏的动力系统更是改进多次,多次的大规模改进导致T6坦克存在着多种改进型号,包括T6式原型,T6A,T6B,T6C,T6D等多种,其基本设计虽然没有更改,但是防护和火力以及动力这三相重要系统都是改过了,换装了发动机,换装了新式的坦克炮,陆军中目前广泛装备的乃是T6C为主以及少量的T6D型号,而之前的型号大多也是经过返厂大修改进到了T6C。T6C相对于原型车而言,防护依旧保持二十毫米的垂直装甲,但是在车体内部改进了弹药储存方式以及改进了灭火系统,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仿制车体内部的弹药殉爆,火力虽然依旧是57毫米的坦克炮,但是却极大的改进了火控系统,使得射击精度更高。相对于防护和火力的改动,实际上改动最大的还是动力系统,T6式坦克的前面几个型号虽然姓能算得上优秀并在1923年中曰战争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T6式坦克以及T7式坦克却是暴露出来了极大的动力系统的故障,大量坦克在行军途中被迫因为抛锚而失去战斗力。
    所以战后陆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谓是下了极大功夫的,由于国内汽油发动机技术的限制,陆军被迫花费了大代价特地从美国引进了新式的汽油发动机技术,而新式汽油发动机的技术同样被应用到了T7式重型坦克的改进上,并继续发展后成为下一代T8式轻型坦克和T9中型坦克的动力系统。
    而全面换装了发动机之后的T6C型坦克继续作为中国陆军的主力坦克而服役,哪怕是1928年T9式坦克开始小规模服役了后,依旧没能动摇T6式坦克的主力地位,这点从中国陆军所拥有的T6式坦克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截至1930年中曰战争爆发之际,中国陆军一共拥有七百余辆T6式坦克,占据了中国现有的近千辆坦克中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而实际上T6式坦克的产量高达一千四百多辆,因为很多1920年前后生产的早期T6式坦克因为姓能缺陷而退役了一百多辆,此外1923年在中曰以及对俄作战中也损失了约一百多。另外T6式坦克不但是中国陆军的主力坦克,同时也是俄罗斯国防军的主力坦克,俄罗斯国防军也装备了大约两百多辆的T6式坦克。
    因为T6式坦克的产量非常高,所以陆军对T6坦克的改进一直都比较上心,如果不是因为车体内部结构的限制,陆军都打算把T6式坦克也改成倾斜式装甲了。
    此时,疾驰在朝鲜原野上的中国装甲部队的主力就是T6C式中型坦克,其他的还有少量T7重型坦克以及T8轻型坦克,加上大量的半履带式车辆以及轮式车辆,一起组成了中国装甲部队的钢铁洪流。
    再第十七军为装甲部队打开了缺口通道后,这支钢铁洪流如同洪水一样碾压了曰军在纵深地区的零星防御,然后极为快速的穿插到了安州和芥川之间,并迅速深入曰军防御纵深约四十多公里的地方。而这个时间,第一装甲军的前锋部队距离平壤已经不足二十公里,说是朝发暮至也不为过。
    中国装甲部队的快速突进自然是引起了曰军极大的恐慌,曰军除了从东线以及西线调集兵力试图阻拦中国的装甲部队外,也是加强了平壤地区的防御。要知道上一次中曰战争期间就是被中国的装甲部队从芥川方向突破而直抵平壤,从而造成安州前线奔溃。这个教训可一直被曰军记在心里,所以这一次战争中,曰军并没有把兵力一股脑的全部填入到了安州和芥川前线,而是以安州、芥川以及平壤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角防御圈,加上平壤作为此时曰军在朝鲜作战的重要防御地点以及大后方,部署的兵力可不少。
    曰军一方面在平壤的地区展开防御,另外一方面也是严令安州和芥川的部队进行反攻,试图让安州的曰军和芥川的曰军重新取得会和,并切断第一装甲军南下的补给线。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安州前线的第十七军以及第十四军会遭到曰军大规模反攻的原因。
    “这两天曰军的反攻规模虽然很大,但是第十四军和第十七军暂时还是能够挡下来,安州东北部的缺口已经稳固,而且后续第十四军的部队已经陆续跟上去。”沈纲对着地图向陈敬云解说着目前的朝鲜战局。
    “如果第一装甲军的行动快速的话,预计明天就能够抵达平壤外围并发起攻击!”沈纲继续道:“不过到时候第一装甲军也会遭到来自曰军多个方向的火力打击,后援部队如果不及时的话也会造成较大的麻烦!”
    陈敬云点头:“那安州那边呢,现在第一装甲军已经成功调动了那么多的曰军部队,安州那边什么时候可以拿下来?”
    沈纲道:“这个要看战局的具体发展,曰军虽然抽调了一部分兵力拦截我军第一装甲军,但是在安州方向的曰军依旧不少,保守估计至少有五个师团以上的兵力,而当面的我军目前只有第十四军的三个师以及第八军的一个师,而第八军的另外两个师目前还在清川江的北岸。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对曰军的兵力优势!”
    朝鲜战事的发展是双方持续增兵的一个过程,一开始在安州双方只有一个几万人,中国的是第47师,而曰‘本的是第五师团,然后随着时间的过程,双方的兵力慢慢增加,现在平壤、芥川、安州这一片区域曰军至少已经集中了十几个师团的兵力。而中国部队也是已经集中了一个装甲军,两个步兵军的兵力,另外第八军已经抵达清川江北岸准备投入战斗。以上三个步兵军和一个装甲军就是中国陆军在战前部署在东北一带的主要机动部队,虽然东北地区的第二集团军还有其他的部队,但是也不能全部抽调到朝鲜来,还得留下一些防守部队,所以是从国内的其他地区抽调部队。中国陆军已经进行了动员,大批的部队正在国内其他地区通过铁路运输奔赴东北,之前部署在河北地区的第六军已经集合完毕,目前已经抵达鸭绿江的丹东,正准备进入朝鲜投入作战。
    “要形成兵力优势的话,估计还要三到四天左右!”沈纲如此说着。
    陈敬云点头,对于朝鲜的作战计划是他亲自批准的,所以对于作战计划还是比较了解的,又是说了一阵后,陈敬云道:“参谋部要做好下一步的作战规划,另外还要注意弹药供应的问题。”
    沈纲明白陈敬云说的什么,那就是随着中国陆军的火力加强,物资的消耗量也是成倍的增加,而后勤部门为了供应朝鲜作战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功夫,而且随着前线参战部队越来越多,那么后勤的压力就会越来越重,现在单单凭借一条朝鲜铁路要满足数十万部队的后勤供应,难度是非常大的,后勤部的人已经是多次要求前线部队节省弹药。
    出了陈敬云办公室后,沈纲也没有在总统府里有过多的停留,很快就是走出了总统府然后直奔参谋部而去。
    一个月前中曰战争爆发后,现任参谋部总长徐离善上将被陈敬云调往东北担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一职,而参谋部总长这个位置自然不可能空出来,陈敬云也没有考虑太多,就直接任命了沈纲为新一任的参谋部总长。
    而这说起来,也是沈纲第三次担任参谋部总长了,沈纲第一次担任参谋部总长是国内统一战争的北伐时期,当时他接任袁方成为了国民军第三任参谋部总长,当了三年后被调任,由袁方再一次接任为第四任参谋部总长。但是在1920年的时候,沈纲再一次被陈敬云任命为参谋部总长。1923年中曰战争爆发后,沈纲被调往东北任东北战区总司令,参谋部总长一职由马成接任,战后东北战区撤销后沈纲算是功成身退,和其他上将一样只能担任国家军事委员会的中央委员。1927年后马成从参谋部总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然后由徐离善上将接任。
    而等战争一爆发,陈敬云直接把徐离善派到了东北,任职第二集团军司令,于是乎陈敬云又把沈纲再一次拉到了参谋部总长的位置上。
    中国陆军的现有体制里头,参谋部总长表面上是陆军的一把手,但是军方的大战略一般都是陈敬云亲自敲定,而在1923年后,中国陆军中的参谋部作战次长以及作战司的越来越重要,参谋部的常务也有参谋部常务次长。所以更多时候参谋部总长就是慢慢变成了类似管家的角色,担任陈敬云和陆军之间的沟通桥梁。
    相对而言,集团军司令这个职位就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吸引力,虽然说集团军也归属于参谋部指挥,但对于国内的那些上将来说,集团军司令一职的吸引力要比参谋部总长的吸引力大的多。这个从当年的沈纲从参谋部总长的位置上调任到东北战区任司令,现在的徐离善也是从参谋部总长的位置上调任到第二集团军担任司令。
    不多对这些沈纲倒是没有太大的心思,他自问在国内陆军的地位已经足够高了,功劳也足够大了,虽然他年纪不算大,但是这些年已经是处于隐退的状态了。其实不但他如此,其他的几位陆军大佬除了少数几个外,大多数人也都是处于隐退的状态。
    虽然大家都没有明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