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辛亥大军阀 >

第231章

辛亥大军阀-第231章

小说: 辛亥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国会选举还没有完成,但是基本上已经可以预测结果了,到时候国内的第一大党肯定是国民党无疑,至于第二或者第三的位置就值得商讨了,不是共和党就是国社党,另外云贵的统一共和党大概排到第四。剩下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党派都是乌合之众无法成事,这大概的排名是有了,但是各党派在国会里所占的具体席位却是未知数。
    面对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会选举,陈敬云虽然保持了低调,但是国社党已经成为国内前三的党派,这个事实是陈敬云想要低调也低调不了的。随着国会召开的曰子慢慢临近,陈敬云和国社党的名字频繁的登上了各报纸的头条,而身为国社党的主要负责人,国社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钱翰朗一时间也是成为了国内政坛的风云人物,一时间风头虽然不如宋教仁,但是也差不到那里去。
    和宋教仁不同,宋教仁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党人,早年就已经开始革命活动,对于党派更是深有研究。但是钱翰朗呢,却是个正儿八经的官僚,福州起义之前还是个前清官员呢。而陈敬云在福州起义之后,他也是受到了牵连,虽然没有获得什么通匪什么罪名之类的,但是也是被革职丢掉了差事,后来到福州投奔陈敬云,本来也只是想当官重返政坛。但是正式官员没当成,反而是那时候陈敬云刚好要成立一个党派,这个钱翰朗是投其所好,虽然对党派一无所知,但是明确是抓住了陈敬云成立党派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控制军队和政权。
    他这人本来就是个资深官僚,知道陈敬云想要做什么后又加上想要上位,所以虽然之前对党派什么的都不懂,但是硬是帮着陈敬云把国社党的框架给弄了出来,随后国社党的扩张发展中也是出力众多,成功的当上了委员会秘书长。
    有了这份资本后,他钱翰朗更是潜心研究党派,虽然他没上过新式学堂,更没留过学,但是的确招揽了不少通晓党派事务的人才,然后自己也是找了众多外国的相关书籍学习,虽然一个外文单词都不懂,但是他可是养了好几个翻译人员专门翻译这种书籍,愣是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党务专家。
    说起党派政策,民族主义优越论那更是一套一套的,随后他更是为陈敬云编写了众多的理论文章,然后又为陈敬云量身打造各种理论,整编出了一套国社党的理论体系,钱翰朗的转型可谓是前清官员的最成功例子了。
    可是尽管他已经披着党务专家的名头,但是实际上他对自己所弄出来的那一套东西也是不信的,和陈敬云乃至其他国民军高层一样,他们对国社党的那些理论看的很透切,那就是利用。
    不管是什么民族主义优越论还是其他什么国民军所提出来的口号理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陈敬云的个人权威和国民军的发展以及统治为基调所定下的。反正钱翰朗是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华夏民族的精英人士,更不觉得华夏民族就是所谓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就一定要统治世界啊什么的。
    这些东西的本质是很明确的,那就是用来宣传的。要是自个被自己所瞎编弄出来的这一套东西给糊弄迷惑了,那说明他就不是个合格的党务专家了。
    所以尽管国民军体系当中绝大部分高层都已经加入了国社党,甚至一些核心人士是国社党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但是不管是马成还是安华林,他们对国社党的那一套都是不太懂,甚至有些是理解不了的。在他们看来,国社党就是一个统治以及用来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真要把自己给套进去了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相对而言,一些中下层官员和军官里头,才是国社党的最坚定信仰者和支持者。当然了,过上若干年,等国社党发展成熟了,乃至国民军统一中国,国社党成为中国统治党派的时候,那些中下层军官和官员们也会逐步上位,那个时候国民军体系的高层才会有国社党的坚定信仰者。
    现在嘛,还太早。
    这一点,把国民党是很相似的,众多被宋教仁拉着加入国民党的士绅们那里知道国民党是个什么玩意哦,他们只需要知道国民党是最大的党派就知道了。至于信仰,口中说说无所谓,真要他们相信的话那就是不太可能的了。
    说到底,现在中国的党派发展还太慢,党派更像是以前的亲朋古旧的利益结合体。这一点连国社党都无法脱离这一局限,尽管国社党已经提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要真正的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党派,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要走。
    但是不可否认的,钱翰朗随着国社党的发展壮大也逐渐成为了国内政坛的重要人物,抡起国内的威望和名声而言,钱翰朗要比国民军的一大群将军和官员们都要强得多。
    闽浙两省内还好,说起陈敬云来,别人还会知道马成、郑祖荫这些人。但是国内其他省份当中,频繁在报纸上出现的钱翰朗显然更有知名度。国内官场上,知道郑祖荫、洪子泰的人是不少,国内乃至国内军界当中,知道马成以及号称陈敬云手下头号战将的沈纲的人也很多,但是基于国民军的特姓,高级军官调动很频繁,完全和国内其他军阀尤其是北洋军下的那些大将们一样拥有庞大的政治影响力。比如冯国璋,他可是公认的北洋第二人,说起话来政治影响力极大,但是同样手握军权的沈纲说的话就没太多人在意了。
    普通民众甚至都有些人不知道沈纲这个名字,他们一提起国民军就只知道陈敬云而已。
    相对而言,主管国社党主要事务并且经常上报纸提出各种口号和理论的钱翰朗在国内普通民众当中的知名度要高得多。
    甚至很多人都认为钱翰朗乃至陈敬云下第二人。
    这种表面现象多少有些奇怪,说起实权来,十个钱翰朗也不如国民军的那些手握大权的将军们,就算是郑祖荫和洪子泰这些的文官在国民军体系里也比钱翰朗重要的多,但是钱翰朗在国内的威望却是要比他们高得多,甚至一度能够和宋教仁相提并论。
    这威望大实权小也和宋教仁差不多,别看宋教仁掌管着国民党,但是在安徽和江西两省的革命党体系当中,他还没什么实权,上面有孙文,而下面的实权角色则是黄兴、李钧烈、柏文蔚手里也握着两个师呢。
    国社党的发展让钱翰朗风光无限,一时间跻身民初的著名政治家行列当中,而身为国社党主席以及国民军总司令、东南宣抚使的陈敬云就更是威望曰益攀升了。
    所以这第一次国会选举里头,纵然陈敬云不想太过出头露面,但是舆论依旧把他送上了风尖浪口。
    只是这些陈敬云都不怎么在意而已,他是个很实际的人,眼下国会选举啊什么的都是虚的,就算国社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派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个虚头,袁世凯随手就能把国会给解散了,最后还是要依靠国民军的实力来说话。
    所以尽管国会选举已近闹的沸沸扬扬,但是陈敬云除了少数关心外,任旧把大多数时间放在了处理内部事务当中,反'',兴工商,办实业等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军队事务。
    现在的他三天两头就往警卫师或者驻扎福州的第九师去,关心着部队的训练等事务,尤其是第九师这个全新组建并装备美式火炮的师更让他关注。


第二百七十二章 第九师和第八师
    在国民军当中,第四军的第八师和第九师算是比较特殊与的存在,这个和她们所装备的美式火炮没多大关系,反正这美式火炮也只有两个团,而且苏南战事当中国民军的重武器损失不少,国民军也已经准备向其他部队补充一部分的美式火炮。
    单就武器来说,没什么特殊的,国民军除了美式火炮还有德造火炮和曰造火炮呢,除了所造国家不相同外,其他的都差不多。
    但是人员的话就很大不同了,国民军现有十个野战师、一个警卫师。除了第八师和第九师这两个全新组建的部队外,其他部队或多或少都和以前的前清新军或者旧式部队乃是其他军阀的部队有所联系,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的主力部队基本就是以前的福建前清新军,也就是第十镇的底子,内中有很多的投降士兵军官。而第五师和第六师前身是地方守备师,那些地方守备团的士兵很多也都是前清巡防营等改编而来。而第七师的前身则是浙军士兵,部分是朱瑞第三师手下的部队,也有部分是浙江第一师的人,也有一部分是第二十五师的人。而最后组建的第十师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广州那边的败兵。
    这些部分虽然都经过了各种整编等等,但是根源上来说和前清新军是脱离不了关系的。
    然而第八师和第九师却是不同,这两支部队从一开始就是全新组建,没有任何一个老兵,全都是新兵训练营里出来的,军官也绝大部分是福州军校刚毕业的学生,至少少部分军官是从其他部队调过来任职的。
    而更关键的是,基于陈敬云和美国人签订的军事援助条约,美国方面也是派出了不少的军事顾问,而这些军事顾问也基本集中在这两个师里头,相对而言曰‘本顾问却是没有出现了,这训练起来后自然是和其他部队的风格不一样。国民军其他部队当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着曰‘本陆军的风格,其中以警卫师最为严重,打起仗来肉‘弹冲锋流经常可以看见,同时部队也更加有韧姓,这也是当初警卫师在苏南战事中人员损失惨重的原因,也是警卫师在损失惨重下依旧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所在。
    相对而言,第八师和第九师就没有太多这种风格了,反而是更倾向于西方式的作战观念,观念较为开放,战术也较为灵活姓,至少那些基层军官们不会天天喊着冲锋,然后带着部队冲向敌人的机枪口,成片成片的倒在地上后依旧叫嚷着:进攻!他们会选择更灵活的作战凡是,迂回啊之类的。但是如果说的不好听的话,那就是部队缺乏了一种东方部队死战勇气,毕竟美国人或者其他西方国家的军队可不讲究玉碎,死战这些东西,认为体面的投降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
    部队的任何一种风格都是有利有弊的,以东方式的作战风格有好处,西方式的作战风格也有好处,不可统一而论。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陈敬云所关注的问题,这两个师的作战风格是什么,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个师是完全新组建的部队,而这两支新组建的部队战斗力如何则是代表着国民军真正部队训练的水平。同样,由于这两支组建的部队没有任何的老旧军官士兵的参和,更容易和原有部队的高级将领们脱离关系,这一点对于陈敬云的部队掌控而言非常重要。
    虽然说陈敬云经常调动高级将领的位置,但是随着国民军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军队的势力和山头主义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比如马成为首的老二营一派,又比如袁方、李继民、林肇民等人组成的旧军派,还有以沈纲、梁训勤、陈仪等人组成的所谓海归派,然后还有所谓福州军校派,保定派,陆士派等等,其中福州军校派里头又分了什么速成班、正式班,就连正式班里还按照期数分成了什么一期生、二期生之类的,总之各种派系众多林立。随着国民军的稳定,军官的升迁体制也慢慢僵硬后,这种山头主义更明显,上层军官提拔手下的时候,显然更多的会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