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黄埔军校(全) >

第45章

中国黄埔军校(全)-第45章

小说: 中国黄埔军校(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次东征之役后,东征军又回师助剿南路军阀邓本殷。革命军渡海作战,消灭残敌于海南岛。至此,广东全省获得完全统一,为北伐奠定了基础。
  革命军在第二次东征中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是役死伤同学58人,士兵178人”。在惠州追悼阵亡将士大会上,周恩来发表重要演说词:“今天是我们很悲痛的日子,我们的悲痛拿什么来安慰?我们只有努力继续已死同志未做的工作,不是我们最后的成功。诸位同志,我们知道今年春间,用了两个团的兵力把淡水、棉湖、兴宁攻下,成了很好的荣誉。我们要把全中国的军队都要化为革命军。”持枪站立在操场上的东征军官兵向天空鸣枪,为牺牲的烈士志哀。(1925年10月23日广州《民国日报》)
  北伐前锋和主力
  北伐战争,是一次武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到1927年夏天,短短一年时间,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战斗之烈,取胜之速,军威之盛,实我国现代史上所罕见。在这次战争中,黄埔军校师生高举北伐大旗,奋勇当先,历经百战,血溅山河,为震动中外的北伐战争创立了辉煌战功,黄埔军校的声威也进入高峰。
  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多年愿望。在黄埔军校建校不久,他就发表《北伐宣言》。由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随从护卫,他亲往韶关督师,向北进军,因广州商团叛乱而中止。周恩来则力主“将革命思想传到全中国”,在惠州追悼阵亡将士大会上,更明确号召:“第一,统一广东;第二,统一全国;第三,打倒帝国主义。”当年投奔黄埔任教和就学的多是国共两党所输送的富有革命思想的人,他们在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和马克思共产主义哺育下,进一步树立了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为贯彻军校宗旨而英勇奋

  第八章 校军东征北伐(11)

  斗,积极参加北伐。黄埔军校前几期学生毕业时都宣誓,“决志于广东统
  1926年7月,广州市民在中山大学举行大会,欢送北伐军出征。
  一之后,更努力于全国统一”,“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以达国民革命的目的,以求世界革命的完成”。由此也把孙中山三民主义和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思想融为一体,带动了师生在军校里同场操练,同窗切磋;在战场上生死共赴,并肩作战。
  北伐军的阵容和实力,是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主要支柱的。通过统一广东的历次战斗,以教导团为核心骨干起家,一年之间已先后从校军、东征军、党军,进而扩编成国民革命军,都依赖于黄埔军校的军事和政治骨干为基础。他们以统一广东的威望,赢得领居国民革命首脑和主干的地位,在北伐军总司令部各军事中枢部门担任重要职务。蒋介石以校长盛名出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副校长李济深任总参谋长,教育长邓演达任总政治部主任,校秘书长邵力子任总司令部秘书长。黄埔第1期毕业生蒋先云任总司令部侍从机要秘书,金佛庄任总司令部警卫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路线示意图团长。鲍罗廷和加伦等苏联顾问分别任政治总顾问和军事总顾问。
  在各军事部门内,由黄埔军校教官任处长的很多,在司令部的14个处中:由校办公厅主任张定潘任参谋处长,校入伍生总队长张治中任副官处长,校管理部主任林振雄任海军处长,校军械处长杨志春任军械处长,校学生总队长严重任秘书处长,校军需部主任俞飞鹏任训练处长,校军医处长金诵盘任军医处长,还有教官陆福廷任交通处长,徐桴任军法处长,褚民谊任审计处长。除军务、航空、军需和征募4个处外,由黄埔军校教官任处长者共10人,占78%。黄埔师生人数比重之大,地位之重要,实非其他革命武装组织可比。
  1926年7月9日,北伐誓师大会在广州东校场举行,李济深亲任誓师大会总指挥,张治中任司礼官,钱大钧率领第1军第20师任大会警卫司令。在大会上,举行了总司令及各军将领授印、授旗和阅兵式。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广东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大会,盛况空前。留校教授部主任李铎和训练部主任吴思豫,分率军校长官和军校武装学生到会祝贺,潮州分校学生来电请缨出征。第4军叶挺独立团中的黄埔生、共产党人数最多,他们先于誓师大会前担任“北伐先锋”,挥军挺进湖南,为北伐军首传捷报。
  国民革命军第1至第8军,是最早出战的主力,除第5军留守外,其余分东、西、中3路水陆兼程,昼夜进发,开赴进攻出发地点,待命出击。黄埔军校教官和学生,除在总司令部任职外,共计各期教官和第1至第4期毕业生,第5期学生,第6期入队生,学生军、军士教导队,高级班学生,各分校学生达3.3万多人,不管在前线或后方,实际都直接或间接投入到北伐战争中去。
  黄埔军校师生担任军、师、团长、参谋长、各级党代表、政治部主任的人数很多,使北伐军的军事和政治素质都得到了有力加强。其中较多集中在总司令部的直属团、队和第1军所属各师,有的分散在北伐军中担任各基层连队的军事和政治骨干。在北伐军任军级领导的,有军长何应钦、军党代表缪斌、军参谋长叶剑英、副军长王伯龄等;主要由黄埔师生任师长、师参谋长、党代表、团长和政治骨干的,有王伯龄第1师、刘峙第2师、谭曙卿第3师、冯轶裴第14师、钱大钧第20师、严重第21师、陈继承第22师及张贞独立师等。第4军叶挺“独立团”中,有黄埔教官杨宁(朝鲜人)、袁也烈,第1期毕业生周士第、曹渊、许继慎、董仲明、胡焕文,第2期学生吴道南、练国梁、卢德铭、张堂坤、蔡晴川等,分任参谋长、参谋、营长、连长、队长和政治骨干,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战斗中尤为英勇。参战的黄埔军校师生和武器数量,相当于两个军的实力。黄埔师生是北伐军的重要力量,他们冲锋陷阵,破敌攻城,立下战功。

  第八章 校军东征北伐(12)

  黄埔军校师生在开赴北伐前线的途中
  在著名的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中,黄埔师生与兄弟北伐军共同战斗,最先突破敌军阵地,为克天险、破要塞立下首功。他们带动全军歼灭吴佩孚主力,打破敌阵大门,为北伐军扫荡湘赣敌军,长驱直进铺平了道路。武汉之战,由邓演达担任攻城司令,第4军叶挺“独立团”主攻武昌城,刘峙第2师投入战斗,随军第6期入伍生也参加挖地道攻城,最后胜利破城。
  在湘鄂战场的第3、第4、第8军进军河南,打败奉军,进占郑州。军中黄埔生英勇赴敌,慷慨牺牲。南昌之战,王伯龄第1师、刘峙第2师、第6军各师部队与孙传芳强敌展开恶战,两次攻入南昌又两次撤出,牺牲惨重。师长王伯龄陷入重围,在前线失踪20余天。第三次是兄弟军驰赴增援,金佛庄也率部投入作战,首先进城,终于全歼孙传芳江南主力,确保总司令部进驻南昌。
  东路军何应钦为总指挥,率谭曙卿第3师、钱大钧第20师、冯轶裴第14师、张贞独立师和潮州分校炮兵团向闽浙战场进军。严重第21师、陈继承第22师转战浙赣各地,胜利攻取杭州城。闽省敌军闻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都畏惧北伐军的声威而无法抵抗,福州守敌举旗投降。孙军总司令周荫人被擒,浙闽两省很快被光复,北伐各军再向江苏前进。以黄埔师生为主力的部队先后云集江苏战场,迅速占领孙传芳的最后巢穴南京、上海,继而渡江北上进占徐州。这时,北伐军从最初的8个军,不到1年就扩充增编为30多个军。长江流域中下游各个省,大半个中国均为北伐军所有,创我国武装反帝反封建的鼎盛时期,黄埔师生在其中建立了功勋。
  共产党人是北伐前线和后方政治战线的主力军。恽代英、聂荣臻等先后开赴前线。留校的熊雄、安体诚、张秋人、萧楚女、杨其纲、王懋廷等仍是军校主要骨干和核心。黄埔军校出版的《黄埔日刊》、《黄埔潮》、《革命军》,武汉分校出版的《革命生活》,各个时期出版特刊、专号,以及供学生用的政治读物、讲义、课本,都大力进行革命教育,鼓动投身北伐斗争。《黄埔日刊》被称为“东方人民的号角”,中外发行,日销5万份,影响之大,为国内普通报刊所难以匹敌。《黄埔潮》周刊奉命发往北伐各军每营1本,第1军所属各师以黄埔师生最多,则每连1本,用以传递信息,鼓舞士气,指导战斗。军校书报刊中的宣言、通电、社论、短评、传单大多出自共产党人之手。恽代英、熊雄、萧楚女等人尤以文才出众著名。由于师生们分散在各军、各地、无论前线和后方都配合作战,于是形成一支既分散又统一的政治劲旅,与军事进攻并驾齐驱。为鼓舞士气,瓦解敌军,争取民心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在北伐战争中,还有一批活跃在敌人后方的黄埔军校师生。他们在北伐军出师前后,深入敌人营垒,隐姓埋名,刺探军情,在无形战线上同敌人开展斗智斗勇的斗争。他们或请缨或受派,都能勇敢地到敌人后方去。在河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均派有负责人执行这种任务。军校教官茅延桢早在1925年底东征结束后,便到河南进行地下工作。徐向前与几位第1期同学向校部请缨,回到北方从事政治工作。1926年底,周恩来秘密进驻上海,在1927年3月领导两次工人武装起义,参加总罢工人数从36万人增至80万人。直接与张宗昌守城敌军作战的工
  北伐出征前的黄埔军校学生
  人武装达1万多人,歼敌3个团,缴枪4000余支。直到“四·一二”事变发生,周恩来才“穿了长袍,带了眼镜,扮成商人乘船转赴武汉。”
  1925年,第2期学生王一飞,被选为革命军人代表,参加“广东外交代表团”辗转北上,从上海、南京、九江、武汉、郑州、开封到达北京,他沿途开展革命宣传。在著名的北京“三·一八”惨案中,王一飞先在天安门前由陈毅等拥到华表之下,登高向群众大会发表演说,然后担任游行队伍的总指挥,率队开赴段祺瑞政府门前示威,血溅铁狮子胡同,轰动中外。第3期学生黄铁民受军校派遣赴安徽开展地下工作,策反军阀部队起义。他动员马济所部陈雷一团归顺北伐军,与跟踪追击的敌军开展恶斗,边战边走,顺利抵达汉口。校政治部宣传科长王懋廷(德之)奉命举办云南籍学生政治训练班,结业后一起回原籍开展秘密工作,配合北伐进军。

  第八章 校军东征北伐(13)

  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前中)和苏联军事顾问铁罗尼在进军途中交谈。右一为副主任郭沫若。黄埔师生中的这批精锐的骨干,在无形战线上投入战斗,在城市、农村开展艰险斗争,英勇无畏,置生死于度外,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敌人的心脏里开展活动,虎穴立功。这对瓦解敌人,争取民心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军阀、官僚、奸商、地主、土豪闻之丧胆。
  北伐军在进军途中,以刚取得的东征胜利的威望,普遍受到各地工农群众燃放鞭炮、箪食壶浆的热烈欢迎。各地工农组织如上海工会、河南红枪队、湖南农会、福建民兵、武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