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晚唐 >

第349章

晚唐-第349章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父子两再次分兵,李克用率兵南下太原,准备寻找机会攻打太原。而李国昌,则率振武军和一部份沙陀军南下,并且向割据自称宥州刺史的拓跋思恭拉拢,准备拉着党项人一起扩大声势。
    只可惜党项人不但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反而侮辱了他一把。
    李国昌兵马杀奔宥州,并不仅仅是要报仇,而还是按照先前和儿子所议定的,准备给长安更多的压力。
    唐代通过河曲内外的交通要道,主要有五条。第一条,走是的西面的灵州道,向北循黄河西岸可通往东受降城,驻阴山以外的草原。向南沿蔚如水、原州、泾水可直入关中。向东南循马岭山亦可入关中。
    第二条要道就是夏州道,向北通过宥州可进入丰州和天德军。向东南经延州可入关中。
    第三条要道是东面的银麟胜州道,北通单于都护府与阴山以此塞外草原,向南与延州相通。
    第四条要道是横向的灵盐夏银道,南倚白于山地,向东取孟门津、合河津,是通往河东的要道。
    第五条要道则是黄河水运,由灵州到胜州和单于都护府之间的河运约两千余里。
    这五条要道,灵盐夏州道和黄河水运是东西向,而灵州道远在西面,因此李国昌要想打入关中,就只有夏州道和银麟胜州道两条路可走。
    由于银麟胜州道兵马较多,最后李国昌选择了挑软柿子拓跋思恭来打。宥州本来是夏绥银节度使下一州,不过党项人在宥州势大,眼下党项人首领趁机拥兵自称宥州刺史,他们和李克用父子一样,也不是什么好鸟。
    李国昌便打着复仇的名号,去攻打宥州,醉翁之意不在酒,最终目的是夺下宥州,然后直取延州,最后做出兵入关中的态势,把朝廷重新逼回谈判桌前来。打宥州比打银麟胜几州有一个好处,他认为朝廷会乐于看到他们和党项人互战,而不会干涉。
    事情如他预料的一样,一切都很顺利。
    李国昌留下一部份人马防守天德军,便全军南下,一万兵马大摇大摆的进入天德军境内,然后从夏州道南下进入宥州。拓跋思恭率兵五千在经略军城迎战振武军。
    双方数日大战,一直不相上下。前面连续五天攻城,李国昌都只用的是振武军,等到第六天的时候,党项人和振武军都疲惫不堪,当天晚上,李国昌亲自率三千沙陀精兵展开攻城,疲惫的党项人终于不敌,打到将近天亮,拓跋思恭率两千余残敌南逃,退往宥州延恩。
    这一战的胜利,不但击败了党项人,夺下了经略军城,更加重要的是,经此一战,拔跋思恭已经无力再与他对抗。他所率领的振武军和沙陀兵马上可以以经略军城为前进基地,先扫平宥州党项残兵,然后直接兵发延州,逼近关中,迫朝廷谈判和解。
    “大帅!”沙陀军官响亮地说:“击败了党项人,这南下长安就再无能打的军队了。党项人挡不住我们,那些样子货的神策军更加不会是我们的对手!沙陀军马上就可以兵临长安城下,您将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看着青年军官激动得胀得通红的面颊,李国昌哑然失笑,他从没有想过要打到长安城去,他李国昌父子能够谋夺到代北之地,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抬头仰望漆黑的天际,暴雨即将来临。
    “胜利了,终于胜利了。”
    大唐的两支胡族蕃兵的对抗,最终还是更加彪悍的沙陀人更胜一筹,党项人最终兵败。夏绥银节度使坐山观虎斗,根本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前来。
    事实上,眼下的夏绥银节度使毫无作为,先前就眼看着党项人拓跋思恭赶走了刺史,自称宥州刺史,境内军城镇戍也都由他接管。听到朱邪赤心率大军南下和党项人打了起来,他不但没有担忧,反而是笑的十分高兴。
    这一战中,拓跋思恭率三千兵马增援经略军城,党项人兵马六千,而李国昌麾下一万人马。双方大战五天五夜,最后沙陀人取得最后的胜利。经略城被沙陀人攻占,党项人死伤二千余人,一千余人战到此时全部投降,拓跋思恭只带着两千余人逃回宥州。
    不过为了取得这一场战斗的胜利,李国昌的损失也并不心。
    沙陀战士彪悍骁勇,振武军也是十分勇猛,战斗中,七千振武军死伤千人,沙陀兵也阵亡三百余人。
    不过这一战虽然伤亡不小,可意义却十分重大。经略城一下,宥州的大门已经打开。
    入夜,经略军城中一片灿烂的营火,一千余党项人俘虏,心情忐忑的听着外面的欢笑之声,心情沉重又迷茫。沙陀人并没有杀掉他们,而是将他们关押在城中,似乎没有杀掉他们的打算。
    与那些党项人相比,此时的沙陀人和振武军却是一片欢腾,营火跳跃,处处都是塞北特有的调子和笑声。自起兵以来,沙陀人除了在妫州小挫一下外,他们一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拿下经略军城,他们收获巨大,军略城不但驻守夏州要道,而且还负责着大非苦盐池,盐池产出的盐每年收入不菲,眼下全都成了李国昌的战利品。
    李国昌久带兵马,很清楚如何提升鼓舞士气,在晚饭的时候,他当场宣布了对一百多名英勇做战的军官进行了提拔,并且还有数百名士兵也获得了特别赏赐,另外所有参战的士兵也得到了一份赏赐。金银钱帛,一箱箱一捆捆的当场发给了士兵,这些钱帛都是经略城中库中所存,李国昌倒是慷慨大方。
    八千多兵马饮酒庆祝,好酒好肉毫不吝啬地发了下去,美酒一罐一罐地堆满了营地,烧好的肥肉用大桶一桶桶地装出来,成千上万人同声欢呼,场面欢腾热烈。(未完待续。)


第406章 王者争霸
    (感谢时光静好2013的打赏,谢谢!)
    延恩县,宥州治所。
    夜幕降临,整个延恩城一片愁云惨雾,恐惧蔓延。傍晚之时,数日前率军支援经略军城的刺史拓跋思恭狼狈返回城中。去时三千精锐党项兵马,此时回来却只有不到两千残兵败将。
    拓跋思恭一回到延恩城,立即下令关闭诸门,并立即实行宵禁,各家关门闭户,不得串连。城头上的守卫也增加了一倍,并且城中往来的巡逻士兵不断。
    刚回到刺史府,拓跋思恭的三弟拓跋思忠就直接闯了进来,一把喝退几名侍女。坐下直接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大哥,这回咱们吃这么大的亏,都是因为受了那李璟的使者唆使,死了这么多弟兄,还丢了经略军城,咱们好不容易才在宥州占下的这块地盘眼看就要守不住了,不杀了那鸟使者,我出不了这口恶气。”
    “那是李璟的使者,你说杀就能杀的?”拓跋思恭脸色也不大好。
    一开始,李国昌派人前来约他起事,他思虑良久之后并没有答应。虽然唐朝的腐朽他看在眼中,可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也有三镑钉。党项人本是西羌族的一支,故又有党项羌之称。
    汉代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的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
    隋朝时,部分党项羌开始内附,追随中原政权。
    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包括灵州、庆州、夏州、银州、绥州、延州、胜州等诸州,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他们与室韦、内迁的土谷浑及汉族杂居相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党项马”名噪一时。
    到了眼下,唐朝中央皇室失威,地方藩镇坐大,内附杂居在边地的胡族也慢慢强盛起来。沙陀、党项、回纥、突厥、契必、吐谷浑人,都开始拥有兵马地盘,特别是又以沙陀人势力最强,首领朱邪赤心得赐姓李,并有了自己的地盘。
    党项人内附大唐之后,也一直为大唐牧马征战,每次大唐的战争,党项人都有参战,出的力不比沙陀人少,可最后却连一块自己的地盘都没有。原宥州刺史残暴不仁,百姓多有怨言,拓跋思恭好不容易才抓住这个机会赶走了他,自任刺史。不过他很低调,虽然赶走了刺史,自称刺史,却并没有造反之心。那个刺史,也只是赶走了而已,对于朝廷还是小心听从的。
    一面,他又费了大量的钱财,走了大宦官西门思恭的门路,拜在了宰相郑畋的门下,才算得朝廷认可,承认了他这个刺史。好不容易才谋夺到了一块党项人的地盘,拓跋思恭怎么肯跟随李国昌造反?
    不过他也本来也并不想直接得罪李国昌,打算敷衍一下。不过后来,镇东军李璟的使者突然到达,给他送上了千两黄金。
    当时那使者说李国昌有吞并宥州和党项部的打算时,拓跋思恭还有些半信半疑。不过最后当李璟又派使者送上了两千两黄金之后,拓跋思恭最后还是没能拒绝这股诱惑,何况李璟不但给了他三千两黄金,而且还向他承诺,等剿灭了李国昌的叛乱,到时定向天子保奏他大功一件。更关健的是,李璟的使者向他说明,李国昌一定会前来攻打宥州,并承诺到时会对他们施以援手。
    李璟使者所说的话果然证实了,李国昌确实有吞并他的意图。经略城一战,让本来一直不服气沙陀人的拓跋思恭也被打的有些胆寒,可以说,他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半兵马就这样没了。
    “这个该死的李璟,他不是说关健时候会出兵援助我们吗?他的人呢?”拓跋思忠愤怒的道。“这些汉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拓跋思恭沉着脸,坐在椅上默然。
    “大哥,不如趁着现在沙陀人兵马未到,我们收拾兵马,立即退往天德军。李璟的使者不是说,万一情况不对,我们可以暂时撤往天德军吗,天德军新任节度使于琄是李璟的老师,他们应当能够收容我们。”
    “去天德军?现在走容易,可再想回来就难了。老三,这宥州是我们兄弟五个和诸多弟兄们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地盘。现在要是一丢,这宥州可就没有我们的位置了。更何况,投奔他人,最后免不了还是被吞并的命运。”拓跋思恭黯然道。
    拓跋思忠急道:“可咱们现在兵马总共才剩下三千人,这么点人马如果死守,那就等于是守死啊,大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想那吐谷浑的赫连部现在就跟着于琄,据说还不错,在大同川有一块丰美的草场。”
    “你让我再想想,不到万不得已,宥州绝不能丢。”创业艰难,丢了这块地图,想再弄一块可就难了。“你去请李先生来,我相信李璟将军不会说话不算数,坐看我们危急,见死不救的。”
    李璟的使者一直留在延恩城中,不等拓跋思忠去请,已经自己找上门来了。
    年过四十的李纬是李璟的从叔,早年和李璟的父亲一样,在外担任着杂任流外官,不入流九品外流外官。李璟升职做官之后,原本因当年朝廷平卢龙军叛,被分散的李家终于又重聚一起,围绕到了李璟的身边。
    虽然李家这两代没落了,可以前也算是个数百人的大族,李璟的叔父一辈的,基本上都弃武从文,多少都是习过文,大多做着小吏,也有在家务农的。如今,李璟便也将这些族人都安排到了镇东军和登州州县之中。
    李纬年过四十,原本大半辈子混的很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