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晚唐 >

第22章

晚唐-第22章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铀0偌家杖说谋硌荩媒直甙傩掌肫牖逗艚泻茫瞽Z等游街团结兵们都是不停的转首观看。李璟毕竟叫多识广,虽然对这些让唐代的表演十分欣赏,但还不算失态。而小石头他们那些团结兵就不同了,这些团结兵大都是些乡下百姓,平时哪见过蓬莱城这等繁华的城池,更别说这些技艺高超的艺人们的各种表演了。一个个看的目不转睛,连最初的那点紧张也全没了,剩下的全是那种误入仙宫般的表情。
    这时一个青衫男子骑马凑到了李璟身边,十分自来熟的对李璟笑道:“季玉兄恐怕还不知道吧,前些日子到处有流言传说,说是庞勋的余孽如今又四处做乱,劫掠州县,青兖徐海等州都有贼匪做乱,消息传到蓬莱,弄的是人心惶惶。特别是那个西火寨,本就是登州地面上立了十几年字号的老贼,最近接连干了几票大的,杀人绑架**无恶不做。半个月前,麻沟乡致仕的张侍郎儿子娶亲,结果当天半路上碰上西火寨贼人,张侍郎的儿子被杀,新娘被当场奸-杀,娶亲的队伍三十多人无一生还。”
    李璟听的也不由义愤填膺,怪不得当天看见那猴腮脸居然穿着一套女人的婚服,原来是这样来的。
    那青衫男子继续道:“不瞒季玉老弟,哥哥我本来是在家诗书,准备专心科举应考的,听说了此事之后,那是气愤不得,特主动报名投了团结兵,为的就是杀了那贼子。哥哥本来已经约好了一伙弟兄,准备这些天就去找那贼子,却不料老弟居然已经手刃了此贼,真是大快人心啊。”
    李璟见这青衫男子长的倒是十分俊朗,又听他这番话,不由对他刮目相看,心生好感。当即抱拳道:“哥哥哪里话,对那等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小弟所做,不过是尽一本份罢了。就算是别人遇上了,哪怕不是兵身,也一样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倒是哥哥侠肝义胆,着实令人佩服。”
    那青衫男子得李璟几句夸奖,十分得意,微微有些飘飘然道:“过奖,过奖,都是应该的,应该的。”末了,李璟又听的他似乎嘟啷了一句:“可惜了那新娘子了,听说可是长的貌美如花,赛似天仙呢,哎!”
    他说这句话的声音很小,似乎是自言自语,可李璟听觉敏锐,却是把这话都听了进去。李璟不由面色微微一变,抬眼望向那青衫男子的目光也不由的谨慎起来,这家伙似乎有些古怪。


第32章 猪腰子银 封家叔侄
    “李璟还未请教郎君高姓大名?”李璟抱拳问道,对这男子的身份,他有些好奇。
    “免贵姓封,封亮,表字明光。”青衫男子也抱拳一揖道,完了却又似随意的道:“就是渤海封氏,季玉兄应当听说过吧,登州长史那是家叔。”
    李璟此时哪还看不出封亮后面添的那句话纯是故意显摆,当下微笑道:“清河崔氏、渤海封氏、昌黎韩氏,这可是咱们淄青平卢诸州最大的三个世族了,门生遍朝野,累世数宰相,乃是天下望族。李璟岂有不知,早有耳闻,早有耳闻。原来封兄竟是渤海封氏,小弟刚才多有失礼,还请见谅。”
    “哎,不必客套。老弟别以为哥哥是故意显摆身世,其实一般人我还不愿意告诉他们呢。如今老弟入了崔使君门下,崔封两族乃是世交,以后,咱们哥俩可就是一家人了,可得多走动亲近啊。”封亮无比客套的道。
    几句话下来,封亮的本质已经暴露无遗,李璟也算差不多看清了这人。这种人便就是传说中的纨绔子弟了,定是见崔芸卿收他为门生,便跑来交结他。当然,封亮肯定不是真的要真正结交他,他真正的意图,不过是为了与崔芸卿靠近罢了。
    心里突然对封亮一阵鄙夷,半句话也不想对他多说。可既然知道了封亮是州长史的侄子,李璟却是不能把他得罪怠慢了,只得有一句没一句的陪封亮说着话,一边顺着街道游行。
    这几天一路上,李璟已经听王重和张宏两人介绍过一些州县里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对州县的一些主要官员的介绍,这封亮的叔叔李璟自然是有印象的。
    封亮的叔叔封彦卿,渤海封氏嫡系子弟,早年通过科举进士入仕。眼下刚刚年过四十,却已经在登州为长史五年。
    大唐的长史有很多,但总的也就有四大类。分别是王府长史、卫府长史、行军长史以及诸州长史。各职位的长史都属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州长史最初也是如此,属于州三上佐之一,权柄很重。
    不过到了晚唐,不但是长史,就是其它两个州上佐官也渐无实权。特别是别驾早就成了朝廷专门用来安置那些偏远及贬镝的宗室成员担任的专职。而司马,也一样成了朝廷专门用来安放贬镝京官的职位。唐顺宗时主持革新的十几名大臣,在顺宗当皇帝才不到200天后被太监逼迫禅位之后,通通被贬,其中最最有名的八人被贬出朝廷,全部贬为州司马之职,史称二王八司马。
    三上佐官,别驾专为安排宗室,司马专门安排贬镝官员,长史稍好,但也渐无实权。
    不过有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如果刺史由亲王遥领或者刺史病重、缺位之时,州事便由上佐暂代。而由于别驾与司马的特殊性,便往往由长史暂代州事。先前上任刺史病重后,登州便一直由封长史代理主事。原本以为朝廷会安排他接任刺史位,却没想到最后朝廷却又调崔芸卿接任刺史。
    也正因此,张宏等人在当初和李璟介绍州中之事时,便着重说明,坊间早有人传言说崔刺史和封长史面和心不和,据说封长史曾经想把自己的侄子介绍到崔刺史门下为学生,可说了几次,崔刺史却拒绝了,这结果让封长史十分生气。据说封长史从此倚仗着自己在登州的五年经营,一直暗中和新来的崔使君角力,意图把他挤走,或者说架空他。
    刚才他一听说封亮自我介绍,心里就已经起了防备之心。封长史和崔刺史不和是明摆着的事情,封亮却这么热情的跑来和自己这个崔刺史的新收门生套近乎,这事情怎么看都怎么不简单。
    文登团结兵沿着南北干道长街游了一遍之后,又沿着东西干道大街游了一遍。便已经到了黄昏时分,登州刺史兼任团练使崔芸卿便下令让文登团结兵入城南军营中赐宴。
    不过他却没李璟等人也跟随着大队人马行动,而是特意把李璟等十一人,以及团结营那些大小军官们聚起来,安排在了城东最好的酒楼望仙楼摆宴。
    望仙楼十分豪华,居然是一座五层的楼阁,坐在十几丈高的楼阁之上,便能将整个蓬莱城尽收眼底,甚至连北面蔚蓝的海天也能拥之入怀。
    整个望仙楼此时都被包下,最底层的大厅为队正级的小军官们用餐之地。然后每上一层,也都是更高一级的军官使用。到了最顶层,则便只有崔刺史、以及封长史,还有当今皇上的八皇叔、登州别驾、昭王李汭,以及州司马于琄,另外还有登州六曹官员,从七品上的录事参军事,从九品下的录事,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参军事,都是从七品下的品级,又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土等低级官员。另外便就是支州兵的军官,龙山营与东牟守捉的镇遏使、守捉使等,浩浩荡荡的近百人同聚顶楼之上,推杯换盏。
    这些人里面,崔刺史自然是最高的长官,他以师长的身份带着李璟一一拜见各个官员。这一大群的官员之中,李璟印象深刻的便是登州的三个上佐。
    别驾李汭是宣宗第八子,也是当今皇帝的八皇叔。先前曾经短暂遥领过成德军节度使,去年懿宗病重,一直呆在京中的李汭却被调出京城任登州别驾。李璟拜见他时,仔细打量过这位八皇叔,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却保养的很好,身体健壮,并没有半分晚唐以来,皇室沉迷炼丹修道过度服用丹铅后的那种慢性中毒萎靡之状。而且他虽话不多,可李璟却能看出他目光中的锐利。这是一个蛰伏,但却又并不甘于平庸的王者。
    李汭将自己的一块玉佩解下当作礼物送给了李璟,这使得李璟对他更高看了一眼。高居王位,但却还能如此对待他一个小卒,这人确实不简单。
    封彦卿与李汭又有很大不同,李汭给李璟的感觉就仿佛是一汪深潭,碧油油却总看不到底,不知其深浅,却又十分平静温和。而封彦卿给他的感觉却是一股扑面而来的税利感觉,充满着攻击性。特别是他的那双目光,望在李璟脸上,仿佛就要刺入他的脑中搜寻他的思想一样。
    封彦卿也给了李璟一份见面礼,却是两个各五十两的银铤。这两锭银铤形状仿佛猪的肾脏,民间有百姓称此为猪腰子银。唐朝金银不做流通之用,银铤基本上都是用作进贡或者赏赐之物。此时金银兑换比率为一比五,一两黄金值10匹绢,10匹绢值8000钱,折算下来,一两银可兑钱一千六百文,或两匹绢。
    封彦卿一下子赏给李璟两个银铤,共一百两,就相当于200匹绢或者16万钱。这是重礼,都可以称的上是拿钱砸人了。事实上,一百两银子,也足有近七公斤重了,拿去砸人绰绰有余了。
    和他的银子一样,封彦卿说话时有点高高在上,仿佛两个猪腰子银下去,李璟便会从此听命于他一样。对他,李璟表面上微笑着应承,心里却已经和他划下了界限。不说封彦卿本来就和崔芸卿不和,就算没那层关系在,李璟也绝对不愿意给这样一个打心底里瞧不起他的人卖命的。
    本来李璟是不肯收那两个猪腰银的,不过崔芸卿却笑着让他收下,他最后便也就收下了。16万钱,都可以在家买上十六亩好地了,既然能收干嘛不收。


第33章 前节度使于琄
    崔芸卿领着李璟来到一个四十余岁的绯色官袍的男子面前,介绍道:“这位便是州司马于公,于公可是一门父子五进士,更还都是能文能武曾经坐镇一方的大帅,你以后可得多向于公请教。”
    州司马于琄,确实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因为,在今年以前这几年,于琄还是淄青、平卢节度使,是整个山东半岛五州最高的军政长官,以往说起他,还得称呼一声于节帅。于琄四兄弟,全都是进士出身。
    父亲于熬,曾任宣歙观察使。大哥于瑰,湖南观察使。三弟于琮,山南东道节度使,先配广福公主,后来皇帝改将广德公主下嫁于他。四弟于球,岭南容管经略使。他自己原先也是淄青、平卢平度使。
    一家父子五人都是进士,而且全都任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这样的要职,可见于家当初的荣耀。不过两年前,于琮被韦保衡构陷,贬韶州刺史。接着于家也都跟着受了牵连,除了于父已死,于瑰贬为袁州刺史,于琄贬为登州司马,于球也贬为崖州刺史。
    做为被贬的司马,一般地方官员是并不愿意与他们交结的,因为走的进了,便有可能引起司马的对头们的攻击。而如果过于怠慢这些被贬的司马,却又不妥。因为有许多被贬的司马,最后都受到重新启用,甚至如提出两税法的杨炎一般直接从司马拜相也有可能。
    不过崔芸卿明显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对于琄依然是十分的热情,甚至崔芸卿还当着李璟的面说了些安慰于琄的话。对这些话,李璟也清楚是真是假,因为先前构陷于家的前宰相韦保衡已经被新皇赐死。接下来,当初那一大串被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