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晚唐 >

第187章

晚唐-第187章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娘,大嫂二嫂。今日咱们一家人齐聚,我有一句话想要再提。那就是二位嫂嫂还如此年轻,实不应当继续耽误青春。我看,二位嫂嫂不如再嫁,咱家就是二位嫂嫂的第二个娘家。我会拿出丰厚的一笔陪嫁,找个适当的忠厚人,想必以后生活还能很幸福。”
    两个嫂子都是愣了一下,没有想到小叔旧事重提。
    “嫂嫂们也不要急着拒绝,这事多考虑考虑,毕竟是一生的事情。我这倒是有几个合适的人选,镇上战兵营右厢副将王重,侦察营的十将李维,还有新罗的那个进士崔致远,另外还有好几个,都是不错的人选。这几个嫂嫂们应当见过,人还是不错的。中意哪个,我来做主。”
    两个嫂子姿色都是中上之姿,且也相当娴慧。大唐风气开放,娶寡妇并非是什么稀奇之事。除了有一部份自愿守节的女人外,对于那些改嫁的女人,也还是很包容的。正因此,娶再嫁的女人也是常事。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林威突然道:“我觉得也不错,王重虽然年纪有点大,但人还不错的。李维和崔致远,也都是实在可靠之人。”
    李母也一直觉得有此亏欠了两个媳妇,这个时候道:“俺一直也是把你们两个当女儿看,如今,俺就算嫁一回女儿。你们别有啥心理负担,一辈子守寡,这让俺这老不死的心里怎么过意的去。听娘的话,挑个中意的就嫁了吧。要不是三郎介绍的你看不中,还可以托人再找就是,总有能看中意的。”
    一家人一齐劝说,最后两个嫂子终于是想通同意了,并言明此事全由李母和李璟做主。她们也相信李璟能帮她们找个不错的托付,李璟干脆趁热打铁,把王重、李维还有崔致远三个都叫来了,最后又叫来了杜仲武。人来了后,他十分干脆的一一问他们,最后事情也很顺利。
    李维因为是本族兄弟,所以觉得娶过世堂兄的妻子不大合适,最后定下王重娶大嫂张氏,崔致远娶二嫂王氏,而杜仲武也正式与五姐婉婷的事情说定。
    一下子定下三门亲事,可谓是喜上加喜。特别是对李璟来说,不但两个嫂嫂终于嫁出去,不用再看着他们耽误一辈子,这是件让他轻松的事情。更何况,王重、崔致远也是沙门镇的重要部下,跟他们结成亲事,无疑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更加增进了一层。
    李璟心情愉快之际,高声宣布,两个嫂嫂和五妹都一样的陪嫁标准,每人三千贯的嫁妆。三千贯,这算是一笔相当丰厚的嫁妆了。虽然王重其实家中也是青州的一个不小的家族,而韩家更是世代经商的牟平县第一大富商。崔致远虽然家在新罗,却也算是当地的一个小贵族。不过给出如此丰厚嫁妆,也完全是为了让她们在夫家过的更好。按唐朝的规矩,女人的嫁妆是她们的私产,不属夫家公产的,她们死后,这些嫁妆传给儿女,无儿女的甚至会直接由娘家的人继承都有可能。
    夜静人深,家宴散席。李母拉着李璟道:“你两个嫂嫂也终于有了归宿,现在五娘也找到了中意的人家。娘这心里也放是又少了三桩心事,现在唯一记挂着的,就是你能早日给我生个孙子。你父兄早亡,现在全家就你一个男丁,李家等着开枝散叶添丁。”
    “娘,我晓得。”面对李母,李璟点点头。
    “晓得就好,那你回房去吧,你媳妇在等你了。”李母催促李璟回房,见到儿子转身离去的背影,李母心中充满担忧。虽然岛上欢声一片,可那毕竟是打仗。虽然打赢了这一战,但战火无情,谁又能知道下一次的结果。当年李璟的祖父就是跟随淄青节帅李师石反抗朝廷,最后战死沙场的。眼下儿子却又跟上峰打起来了,哎,求神佛保佑,但愿吾儿逢凶化吉,顺顺利利。
    (未完待续)


第2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早上,雄鸡报晓,李璟随之而起。昨晚上紧记老夫人的话,夜里卖力的干活,认真的耕耘自己的田,奋心耕耘,精心浇灌,把两块地一块儿都给播上了种。这般卖力表现,使得桂娘和婉儿两个都是惊喜连连。早上起来,也越发的温柔起来,两个女人一个帮着梳头,一个帮着打水擦脸,温柔体贴的将他伺候好出门。
    出门前去给老夫人请过安,李母一脸的笑容,看的出昨夜正屋这边的动静,似乎她全都知道。走前,还亲自给李璟塞上十几个煮好的鸡蛋,说是让他好好补补。
    一出门,李璟便把鸡蛋和赵江几个侍卫一起分了,十好几个鸡蛋,他一个人哪里吃的完。不料这小小的举动,却让赵江等侍卫感动不已。回镇将府路上,城中到处可以看到忙碌的影子。新城虽然只筑了一半三丈左右,可是城中的各种规化好的建筑区却大多已经在陆续完工中。
    住院区分为九个坊,一个井字形的四条大街把整个住宅区分成了九块。坊与坊之间还有坊墙坊门隔开,整个住宅区的房子分成了三种类型,一种是青砖绿瓦的这种独栋型,这是最好的房子,也都是高级军官和文僚们的宅院,只有一个坊。剩下的是用砖石砌起,海草顶的灰白海草房子,这种房子有两个坊,也是采用独栋建筑,算是中等户型。剩下的六个坊的房子,则是用迅速成型的土坯砖做墙,茅草做顶。这些土坯砖房的墙基有一丈左右是用石头混合黄土砌起,再上面就全是土坯砖,屋顶则是木顶加盖茅草。这些房子都没有单独的院子,百来平方一栋,一栋挨着一栋,一排排整齐无比。
    房子都已经建好,高档型的一坊百栋,中档型的两坊则有每坊二百五十六栋,共五百一十二栋。普通的则有六坊,每坊六百栋房子,一共三千六百栋。总共加起来,有足足四千一百一十二栋房子。按最初的计划,每栋居住一户人家,能居然四千多户,近两万人口。
    坊街上正好碰到张宏拿着个寸步不离身的帐本在和几个人说着什么,李璟上前问道:“住宅区弄的怎么样了?我看房子都已经好了,什么时候可以正式发房?”天一天天暖起来,雨水也就多了起来,住在窝棚之中,实在不是办法。
    张宏有些愁着眉头道:“新房比预计中完工的快,只要再晾晾,通通风,基本上可以分配下去了。不过现在有一个大问题,咱们当初计划的时侯已经尽量多修了些房子,已经按照两万人来修了。可是现在,完全不够啊。咱们人多粥少,我都正愁不知道该怎么分呢,现在大家手上都拿着攒起来的工分票,全等着来买房,我们的房不够。”
    到二月此时,沙门镇上的人已经很多。在李璟未上岛前,沙门镇最多时常住人口就达到三万人。李璟上岛之后,招募带来的人很快突破了一万大关。这些人中的青壮几乎全入了军,家眷也全进了工坊,孩童们都进了学堂。筑城的工事不断招人,由于待遇好,工钱高,顿顿有肉吃,来的人极多,现在工地正进入高潮时,筑城的外来工人差不多突破两万人口。这些人中现在就有许多看上沙门镇,也一直都主动领工分,就等着攒钱来买房移居沙门镇。
    除了这些,岛上还有一大批的人口。
    白胡子带着他的五百多兄弟移居沙门镇,他们的家人也基本上都接来了,加一起也是好几千人口。
    另外上次李璟出战辽海,把战俘和海贼从青泥浦换来了两千战俘,三千男奴隶和五千女奴婢,另外乌湖岛上的那些百姓都被他强迁到了沙门岛,又是八千多人。加上跟随吴迁和张烈投降的那些大谢兵,也是近两千人跟着到了沙门镇。
    而这次一战,封彰败逃,上岸的那些大谢兵除了战死的八百余人外,还有整整五千兵被俘虏。
    “现在整个沙门岛上之民已经突破了十万之数,实在是人太多了。”
    李璟也不由惊讶,“十万人,没有这么多吧?”
    “怎么没有,岛上原来就有三万人常住,现在我们筑城又引来两万外来百姓在岛,就算全去掉这五万人。我们自家从清宁乡先后几批招募来的就有两万,如果再加上从青泥浦换来的奴隶,乌湖岛迁来的百姓,还有封彰的战俘等,已经足足五万了。沙门岛并不大,现在真是人满为患,别说我们的住宅区住不下,就是搭棚在城外,那也差不多把整个岛占满了。”
    “现在这些人怎么安排着?”上次从辽海带回来两万余人,李璟忙着应付封彰的反击,把这些人全交给了张宏,现在才想起来问安排之事。
    “还能怎么安排,围着凤凰山下又立起子一个临时的大营地。那些人我现在也不太敢用,青泥浦换来的男奴女婢都安排去了各个工坊做工,那些战俘还有些桀骜不驯,现在还关在营地中派人看管着呢,我想着先关一关,压一压他们的那股子野性,都是辽东的战俘,没几个老实的。乌湖岛移来的八千多人,单独成了一营,暂时也只是让他们上工地做活。至于吴迁和张烈以及他们的那些手下,我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暂时就把他们安排在了白当家的那个木栅子里,让他们先监视着。这一战的这五千余俘虏,包括那个孟洋在内,则全关押在军营里。具体的要如何安排,还得听将军你的安排。‘人口也是资源,不过现在小小的沙门镇一下子竟然有了五万人口,这却是有些压力了。安排的不好,不但不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反而每天凭白消耗掉粮食。
    “这样吧,这新房建筑好了还是要发下去的。不过也不要一次性都发了,咱们就按照原先定的计划,房子按工分算,目前我们一个工分是值十文钱,一百工分一贯钱。那咱们的房子,普通档的土坯砖茅草屋,按五十贯一栋作价,但只收工分,也就是五千工分一栋茅草屋。且有个附带条件,购房者只能是第一批和第二批上岛的人,也就是我们的将士和他们的家眷才有资格购房。”
    “符合购房条件,然后工分足够者可以购买一套房子,记住,房子得有限制,每家人只能买一套,不能多买。如果有条件适当,但钱不足的,暂时不予购房。其它达不到条件的,我们可以在第二期的时候再次开放购房。另外,凡是军中将士,有立功表现者,优秀购房,战死遗孤也有优先条件。”
    五十贯一栋房子也算不上贵,以沙门镇现在工坊上最低一天五十文的薪水来算,一家如果有两个劳力,一月三千八百文钱,一年下来毛收入就快有五十贯了。另外还有加班费和奖赏补贴等,三年下来可攒起购房款来。如果有子弟在军中,那么还能更快。
    “那其它条件达不到的人怎么办?”
    “这个我们一步步来,先不要一下子把房子都先卖出去。我们又不是要拿房子赚钱,这是对沙门镇百姓的一个福利。既要让百姓们满意,还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恩惠。至于其它达不到条件的,可以让他们努力争取。如果有愿意自己建房的,我们可以先在城外划出几块地皮,统一规划好,让他们在上面建房,这个我们不限制他们。至于中高档的房子,这不是有钱就行的,必须得有功劳者才能居之。”
    “明白了,这样一说我倒是安心多了。”张宏长舒一口气。
    “不过我们岛上人口还是太多了,我不是说人太多,而是咱们岛太小。”张宏又道。
    李璟点了点头,“这个我是自然知道的,我会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
    回到镇将府,李璟立即召来了李维。
    “子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