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800章

帝国风云-第800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大一部分都被免除掉了。
    可以说,没有犹太人的支持,冯承乾与吴铁生就无法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由此可见,此时中德都在偿还人情债。
    只是,支持犹太人,就必然会得罪阿拉伯人。
    在一九五一年的联合国大会上,确定了从之前的法国殖民地,也就是约旦河西岸地区割出一块地区来建立犹太人国家。
    从大国的立场来看,这么做并没有错。
    法国是犹太人种族迫害的罪魁祸首,也是建立犹太人国家的根源,因此理应从法属殖民地中选取一块来建立犹太人国家。更重要的是,约旦河西岸地区正是犹太人的发源地,而且犹太人曾经在这里建立了数个王国。
    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这就是,在英法战败之后,中东成为了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缓冲地区,也就有必要在这里设置一个平衡点。
    显然,一个与中德关系都算良好的犹太人国家是最理想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犹太人国家起到了平衡中德战略关系、划分中德势力范围的关键作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犹太人国家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这就是,阻止阿拉伯世界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而原本在其统治之下的阿拉伯世界则分裂成了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出于大国利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阿拉伯世界并没有实现统一,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地区依然是大国的殖民地,中东也就成为了世界上矛盾最多的地区之一。
    问题是,阿拉伯是一个民族,而且是一个向往统一的民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伯世界就出现了争取统一的征兆。问题是,对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的阿拉伯世界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肯定会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
    关键就是,阿拉伯世界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也就是石油。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的战争,也宣告了石油时代的到来,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后的世界秩序就是由能源,也就是石油决定的。
    要知道,阿拉伯世界的石油储量,占当时全球已勘明石油储量的百分之六十,而且以轻质原油为主。
    对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都无法容忍在该地区统一在一个政府之下。
    显然,在中东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就能阻挠阿拉伯世界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从而让该地区受到大国控制。
    一九五四年,以色列正式宣告成立。
    当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就爆发了。
    只是,这场战争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就因为中德联合出兵干预,以阿拉伯国家惨败而结束。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大战后唯一的联合军事行动。
    当然,在一九五四年,中德冷战还没有爆发,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之间还有着很多共同利益。
    只是,八年后,阿拉伯国家卷土重来。
    这就是受全球独立运动影响,在一九六二年爆发的第二次中东战争。
    因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保持沉默,而中国又在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中消耗了大量国力,所以这场战争持续了一年,到一九六三年九月才结束。参战的数个阿拉伯国家在遭受了惨重损失之后,被迫接受联合国调停,与以色列停战。犹太人也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保住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家园。
    第二次中东战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主要就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没有在这场战争中公开支持以色列,也没有为阿拉伯国家提供支援,导致以色列在战争期间濒临绝境,而阿拉伯国家则在胜利几乎快要到手的情况下不得不宣布停战。结果就是,以色列与中德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而阿拉伯国家也开始积极寻求外来支援。
    也正是从此开始,中东地区逐渐分化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
    显然,这也为第三次中东战争埋下了祸根。

第二百零五章 战争需求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上下产生了一个极为清楚的认识,即站错阵营的话,下一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就不复存在了。
    也就是说,以色列必须选择一个正确的阵营。
    让以色列上下产生这个认识的原因很简单,即以色列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遭受的惨痛损失。
    在这场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战争中,以色列总共进行了三次全国总动员。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以色列国防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一百二十八万,而当时以色列的人口总数不到五百万,既每四个以色列人中,就有一名军人。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期间,总计有二十万以色列军人阵亡与失踪。
    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按照比例为准,那么就相当于中国在一场秩序一年的战争中损失了两千万人!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正是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之中,没有获得一个超级大国的全力支持,与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情况截然相反。
    要知道,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联合出兵,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击败了阿拉伯联军,保住了刚刚建立的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总共只动员了不到二十万军人,伤亡还不到两万人。
    显然,两场中东战争的反差,立即让聪明的犹太人认识到,依靠一个超级大国,才是以色列的立国之道。
    问题是。依靠哪个超级大国呢?
    在此之前,以色列主要依靠德意志第二帝国。
    当然,以色列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走得更近,有很多原因。
    比如,以色列的大部分国民都来自欧洲,而且很多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关。第一批来到以色列的犹太人中,大部分都来自法国。而这些犹太人都是被德军解救的,因此非常感激德意志第二帝国。
    又比如,犹太人的宗教与欧洲的基督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犹太人在宗教信仰上也更容易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产生共鸣。
    再比如,犹太人的主要投资都在欧洲,与中国的关系算不上密切。
    只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地位,或者说投靠德意志第二帝国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这就是,在以色列建立之前,中国已经称霸中东。
    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是中东的实际统治者,控制着从伊朗到苏伊士运河的整个中东地区,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仅控制着土耳其与利比亚。在犹太人看来,如果投靠中国,那么以色列最多只是中国在中东棋盘上一颗无足轻重的棋子。而投靠德意志第二帝国,以色列则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该地区唯一的棋子。
    显然,与其做无足轻重的配角,还不如做唯一的主角。
    事实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率先提出进行军事干预,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是主要出兵国。
    问题是,第二次中东战争,把德意志第二帝国虚弱的一面暴露了出来。
    虽然从大环境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没有给予以色列支持,与民族独立运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一九六一年的喀麦隆独立战争,即在镇压殖民地独立运动的行动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消耗了大量国力,国际威望也严重受损,也就没有能力为以色列提供支持。在道义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有所顾虑,即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大部分都是刚获得独立的国家,也是不结盟运动成员,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为了与中国对抗,必须拉拢不结盟运动组织,获得新兴国家的支持,也就没有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之后,明目张胆的支持以色列。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
    问题是,对以色列来说,这却关系到了国家存亡。
    说白了,如果在下一次中东战争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无所作为,而中国也因为以色列的亲德立场而保持沉默,那么以色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凭借几百万人,对抗人口数量超过一亿的阿拉伯世界。
    显然,以色列当局必须认真考虑其结盟关系了。
    一九六四年,以色列左翼政党联盟上台,宣告以色列开始奉行亲华政策。
    当年七月,新当选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而且这也是拉宾上任之后的第一次外交活动。
    显然,拉宾的对华访问,明确宣告以色列需要中国的支持。
    从此之后,中以关系改善。
    更重要的是,在增进交流的时候,犹太人动用了其最为有力的武器,即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一九六七年,危地马拉战争爆发,中以关系迎来黄金时期。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在危地马拉战争期间,犹太人财团一直是中国当局最有利的支持者,在整个战争期间,犹太人财团为中国当局提供了数千亿华元的战争融资,由力保证了华元在金融领域的地位。
    甚至可以说,没有犹太人财团的支持,华元在战争结束之前就会甭盘。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以色列在此期间签署了好几项军事合作协议。
    从一九六八年开始,中国就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始改造以色列的国防力量,包括为以色列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比如,J…66B正式量产之后,以色列就是第一个获得这种新式战斗机的国家之一,而且还获得了生产线。要知道,J…66B是海军型的战斗机,以色列获得这种战斗机的时候,中国空军的J…66C还没有量产呢。又比如,在一九七二年之前,中国为以色列提供了足够组建三个装甲师的坦克与战车,还以援助的方式,帮助以色列建立起了自己的坦克工厂。
    到一九七二年底,以色列国防军基本上全面时间了“中国化改造”。
    也就是说,当时以色列国防军几乎淘汰了所有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援助的武器装备,换上了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
    从政治上讲,这足以表明,以色列正式成为了中国的非结盟盟国。
    与军事合作同步进行的,还有双方的经济合作,而最关键的,依然是犹太人财团在金融领域上的支持。
    说白了,中国此时最需要的就是犹太人财团在金融领域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华元与黄金挂钩的时代即将结束,而在创建新的金融货币体系的时候,中国绝对不能缺少犹太人财团的支持。也正是如此,中国才会放弃控制了全球主要石油供应的阿拉伯国家,转为与犹太人国家合作。
    从战略上看,这无疑是一个风险十足的冒险。
    要知道,中国早已不是石油出口国,而是石油进口国了。从一九六五年开始,中国就成为了石油的纯进口国,而且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与海湾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每年为中国提供了上亿吨石油。选择以色列,意味着与阿拉伯国家决裂,也就意味着将在进口石油的时候遇到麻烦。
    所幸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在全世界范围内,出口石油的不止是阿拉伯国家,三个美国都是石油出口国,而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也发现了大型油田,文莱苏丹更是一个坐落在油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