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780章

帝国风云-第780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有三副降落伞,所以高空伞具的总质量高达二十五公斤。
    背上高空降落伞,再带上必须的作战装备,即便是强壮的狙击手,也很难在机舱内自由活动。
    所幸的是,在着陆之后,降落伞就没有用了。
    感觉到巨大的拉力,李承志松了口气,至少他的主降落伞已经正常打开,而且在此之前还没有落到地面上。
    接下来,就与普通跳伞没有区别了。
    在着陆之前,李承志可以利用两根控制索,调整降落伞的飘行方向,只是调整的范围非常有限。
    当然,这足够让李承志在着陆的时候避开地面上的障碍物。
    相对而言,着陆是最简单的一环。在离地面三米高的地方,李承志就可以解下降落伞背包,然后在着地的时候顺势向前方翻滚,以缓解着陆时的冲击力,确保双腿不会在这个时候摔断。更重要的是,如果是迎风着陆,那么提前解下降落伞背包,还能够在着陆之后免去被降落伞缠住的风险,并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战斗准备。这种着陆方式,仅适合于狙击手这样的特种兵。
    大概是最先开伞,所以李承志是最后一个着陆。
    在他收拾好降落伞的时候,梅林森已经带着其他五名狙击手赶了过来,然后七人合力瓦了个大坑,掩埋了碍事的降落伞。
    “还有六个小时天亮,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差不多十公里,所以得抓紧时间。”
    梅林森没有废话,说完就率先出发。
    显然,他现在的身份是战士,而不是情报官员,而他的表现,也让六名狙击手相信他以前确实是一名陆军的特种兵。
    梅林森一直在前面带路,而两个三人狙击小组在他的侧后方跟进。
    佩腾省是危地马拉最平坦的省份,而且该省的农业特别发达,所以行进途中,李承志他们路过了好几座农场。
    香蕉的收获季节早就过去了,农场里没有多少农民。
    当然,就算留下来看守农场的农民,也不会在凌晨的时候离开农舍,更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还睁着眼睛。
    李承志非常清楚,农场的夜晚非常枯燥乏味。
    只是,梅林森依然尽可能的避开了农场,而且要求其他人保持安静。
    用梅林森的话来说,佩腾省的农业经济比较单一,在过了农忙时节之后,农民会通过狩猎来改善生活。
    显然,狩猎主要在夜晚进行。
    此外,农民的狩猎方式都比较原始。如果没有枪支的话,就主要使用陷阱,而佩腾省的农民肯定会用香蕉来引诱那些爱吃香蕉的野兽,也就会在农场附近设置陷阱,或者是放置一些兽夹。
    显然,避开农场是明智之举。
    凌晨三点不到,七人小分队走完了十公里,来到了位于弗罗雷斯西南郊外的一座营地外面。
    准确的说,这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庄园。围墙内的面积超过了五公顷,有六座大楼,还有十多栋平房。如果全部用来住人的话,至少能容纳上千人,而装下只有四百多人的墨西哥军事顾问团,显然不是问题。
    庄园里面,只有最高的那栋大楼还有几个房间亮着灯。
    李承志注意到,附近还有几支部队,不过都伪装得很好。如果不是梅林森用望远镜朝那几支部队潜伏的方向观望,李承志肯定无法发现他们。显然,这就是梅林森提到的负责接应他们的特种部队。
    行动开始前,梅林森用电台联系上了附近的特种部队,也获得了最新消息。
    最先到达的一支特种部队已经看到了抓捕目标,而且就在那栋最高的大楼里面,只是抓捕对象已经离开了之前的房间。
    显然,这就需要梅林森带着狙击手进去找到抓捕对象。
    进入庄园并不困难,在李承志他们翻过围墙之前,埋伏好的特种兵就干掉了庄园大门口的卫兵。
    这次,不是秘密渗透,而且不需要考虑惊动敌人。
    说白了,只要在控制住抓捕对象之前没有惊动所有敌人就行了。
    正是如此,六名狙击手都用上了手枪,哪怕是安装了消声器的手枪,也要比用匕首去对付敌人方便得多。
    庄园内,警卫一点都不松懈。
    李承志至少看到了六组巡逻队,而且最少都有两名警卫,而最多的一组巡逻队有六名全副武装的警卫。更重要的是,在大门里面还有两名暗哨。显然,梅林森没有选择从大门进入是明智之举。
    观察清楚情况后,梅林森比划出战斗手语。
    李承志率领的三人狙击小组从左侧前进,梅林森与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居中,另外两名狙击手在右边。
    这是典型的突击队形,三个方向上的战士可以相互掩护,而且任何时候都至少有一个方向上的战士在向前推进。
    当然,这也是最高效的突击队形。
    除了后方大约九十度的范围,三个方向上的战士能够应付来自二百七十度范围内的任何威胁。RQ

第一百七十九章 突击
    开第一枪的不是李承志,只是李承志开的第一枪救了梅林森。。)
    当时,梅林森前面的狙击手击毙了一名从底楼公共厕所里出来的警卫。在扶住警卫的尸体时,这名狙击手没有观察厕所里的情况。梅林森在跟进的时候,也忽视了公共厕所。李承志在走廊对面,当他发现危险的时候,那名从厕所里出来的警卫已经举起手枪,正准备朝梅林森开枪。情急之下,李承志受起枪响,子弹打在警卫持枪的右臂上。虽然警卫仍然扣下了扳机,但是枪口偏转了几度,子弹从梅林森的耳边飞过。梅林森与其前面的狙击手迅速反应过来,没有给警卫开第二枪的机会。
    只是,警卫使用的手枪没有安装消声器。
    枪声响起,惊动了庄园里的所有警卫。六名狙击手立即换上了B67型突击步枪,而梅林森的主战武器是一把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冲锋枪,即由H&;K公司生产的,大名鼎鼎的MP5型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在三年前才正式被德军采购,而且被命名为MP5,其公司研制与生产代号为HK54。早在一九五四年,H&;K公司就启动了HK54型冲锋枪的研制工作,只是该公司随后把重点放在了自动步枪与突击步枪上,而且忙于完成德军的巨额订单,还要为众多友好国家生产枪支,所以HK54型突击步枪的研制工作进展缓慢。直到一九六四年,H&;K公司才推出了HK54型的样枪,并且在次年向德军、地方警备部队与警察推荐该枪,最终在一九六六年得到了德军的认可,获得了第一笔军方订单。即为德军特种部队生产一千二百支冲锋枪。同一年,瑞士国防军也从H&;K公司采购了一批MP5。成为这种冲锋枪的第一个海外用户。
    由此,MP5的传奇历史开始了。
    两年前,中方设法搞到了几把MP5,并且交给国内的几家枪械设计所,对该枪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必须承认,MP5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冲锋枪。
    虽然在外形上,甚至在内部结构上,MP5都可以看成是G3自动步枪的缩小版,而G3自动步枪并不成功。德军的准备量并不大,而且在装备不到十年后就被突击步枪取代,可这并不表示MP5继承了G3的缺点。因为使用的是九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所以G3的缺点在MP5上反而成了优点。这就是。其采用的半自由枪机与滚柱闭锁方式。使其拥有极佳的射击稳定性,也就提高了射击精度。
    在经验丰富的射手手上,MP5能够打出精确的长点射。甚至能用单手持控射击。
    如果配上光学瞄准镜,甚至能够把MP5当成小型狙击步枪使用,其在两百米有效射程内的精度无可挑剔。
    有趣的是,这么优秀的冲锋枪,在一九六九年之前的产量并不大。
    德军在采购之后,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用MP5广泛装备非战斗部队,比如做为装甲兵与飞行员的自卫武器使用。仅仅装备了部分特种部队,以及空降兵侦察部队。即便是民间用户的采购量也不是很大,即地方警察机构也只少量采购,并没有用其装备全部的武装警察部队。
    原因很简单,MP5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太贵了。
    因为大量采用切削件,而且对加工精度有极高的要求,MP5的单价超过了G3,比更加廉价的突击步枪贵了十倍不止。
    在一九六六年,MP5的全套售价高达三千六百帝国马克。
    要知道,一支突击步枪的售价不过三百二十帝国马克,即便是同样以昂贵出名的G3也只能卖到二千八百帝国马克。
    与售价相反的是,MP5的使用范围相当有限。
    这就是,其弹药是九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虽然这种手枪弹的性能很不错,但是其威力却差强人意。在中队里,九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只用在自卫手枪上,做为战斗手枪的弹药都十分勉强,不然中方也不会委托兵工厂开发取代该弹的十毫米手枪弹,并且以此为基础研制新式战斗手枪。
    弹药的性能,直接决定了MP5的性能。
    即便在理想条件下,MP5的有效射程也只有两百米,主要杀伤范围在一百米以内,大部分情况下的交战距离不会超过五十米。此外,手枪弹不足以穿透大部分障碍物,因此对付障碍物后面的敌人十分吃力。
    更重要的是,德军已经装备了使用中间型弹药的突击步枪。
    显然,德军并不需要一种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突击步枪不但拥有冲锋枪的火力,还拥有更大的威力,而且价格极为低廉。
    当然,MP5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与突击步枪相比,冲锋枪的火力密度更大,MP5的射速高达每分钟八百发,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密集火力。此外,在某些特定环境下,MP5的密集火力足以弥补弹药威力不足的缺陷。
    可以说,MP5是一支极为适合在狭窄环境下作战的武器。
    此外,MP5的定位本来就是特种枪械,即主要用于执行特种任务,填补制式枪械在特殊情况下的作战能力缺陷,因此H&;K公司为MP5研制了很多配件,比如消声器、战术手电筒、战术前握把、光学瞄准镜等等。获益于技术进步,后来还开发出了激光指向器、微光瞄准镜、反射式瞄准具等等。
    也正是如此,MP5很快就获得了特种部队的接纳,其性能也得到了肯定。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MP5广泛的装备于四十多个国家的军队与警察机构,即便是一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敌对国,也纷纷引进了这种优秀的冲锋枪,比如联邦美国就在一九七七年引进了MP5,将其装备特种部队与警察机构。到八零年代中期,随着中德关系缓和,中国也引进了MP5,装备武装警察部队。
    当然,最先接纳MP5的是特种部队。
    李承志不知道梅林森是从哪里搞到那支MP5的,但是可以肯定,梅林森肯定为这把冲锋枪花了不少的钱,哪怕是军事情报局出的钱。
    跟在后面的两名狙击手留在底楼,负责阻击外面的警卫。
    李承志把秦家辉与赵大山也留了下来,让他们守在底楼,协助两名老手守住防线。
    走上楼梯的时候,梅林森走到最前面,他没有取下MP5上的消声器,而两名狙击手已经取下了突击步枪上的消声器。
    主要就是,突击步枪并不短,装上消声器后就更长了。在狭窄的楼道里,过长的枪支显然不大合适,不但容易受到阻挡,在指向速度上也不够快。相反,冲锋枪短得多,因此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