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644章

帝国风云-第644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铁打的军营
    对发生在联合国的事情最感兴趣的,肯定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
    必须承认,新闻自由并不是坏事。
    李承志不大走运,仅仅差了几分钟,他就错过了能够及时返回的渡轮。等他达成最后一班渡轮回到营地的时候,食堂已经关门了。还好,小卖部没有歇业,他也就没有因此而饿肚皮。
    等他洗完澡,同宿舍的战友都去酒吧了,只给他留了张纸条。
    看完留言,李承志笑了笑,把纸条丢进了垃圾筒。如果他对留言信以为真的话,这将是“海龙大队”第四分队第六小队的最后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夜晚。明天一大早,他们就将登上运输机,以中**队急先锋的身份飞往太平洋对岸,深入热带雨林,跟蚊虫、毒蛇,还有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危地马拉政府军做伴。
    当然,李承志也能做到杀人不眨眼,即便他还没有真正杀过人。
    在李承志看来,这是战友的恶作剧。只是,他不想错过这个可以自由活动的夜晚,毕竟这非常难得。
    离酒吧还有几十米,李承志就听到了喧闹声。
    驻扎在这座岛屿上的,除了有“海龙大队”的两个中队之外,还有海军陆战队的一支勤务部队,海军航空兵的一支直升机运输部队,以及隶属于海军的几十名港口管理人员,总共大约有三千人。
    问题是,岛上就只有一座酒吧。而且还不够大,连一百人都坐不下。
    显然,酒吧里的凳子绝对是稀缺资源。
    只要是稀缺资源,就肯定存在纷争。
    加入“海龙大队”快两年了,李承志还没有上过战场,但是打过的架却不计其数,而且每次都是绝对主力。战友也很乐意让他当头。原因很简单,不管闹得多厉害,只要没有闹出人命。就不会拿他怎么样。
    当然,军队里严禁打架斗殴。
    只是,一群血气方刚、而且都很有脾气的大男人在一起。哪怕只有一点小小的矛盾,都会演变成肢体冲突。
    可以说,在军队里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往往都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
    李承志记得,有一次,仅仅是因为酒吧的女服务员先给他们上酒,而忽视了先到一步的几名航空兵的勤务人员,结果双方就打了起来,数十人被牵连其中,带头的几个都遭到了严惩。航空兵的一名地勤人员因此丢掉了军装。李承志也没有能够逃脱,他因此在小黑屋里呆了足足一周。只是,他没有吸取教训。获得自由的第二天,他又干翻了一名港口警卫员,只是非常幸运的逃掉了。
    打架归打架。在军队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这就是,不管矛盾有多大,打架的时候绝对不动用器械,啤酒瓶、凳子腿都不行,刀枪就更加不可能了。只能拼拳头。原因就是,在群殴中,只要有点理智,拳头所造成的主要是皮肉伤。如果谁敢在斗殴的时候使用器械,特别是动刀子,就会成为公敌,遭到所有人的排挤。要知道,在军队中,被战友排挤是比被关禁闭更严重的惩罚,没有任何一名军人不用依赖战友。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
    加入“海龙大队”打的第一场架之后,李承志听战友说一个故事,即十多年前,一名特种侦察兵刚刚与女友分手,在酒吧喝闷酒的时候,一名海军军人说了些不该说的话,结果这名特种侦察兵只用拳头就砸扁了那名海军军人的脑袋,闹出了人命。事后,这名特种侦察兵被军事法庭宣判有罪,判处十二年监禁。更离奇的是,传闻此人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刑满之后考入了空军的军事学院,成为了一名空降兵军官,而且还大展鸿图,已经成为一名空降兵将领了。
    只是,李承志只把这当一个故事。
    要知道,有案底的人,根本不可能获得接纳。对军人来说,别说被判服刑,只是受到军事法庭审判,就意味着军旅生涯的终结。
    中**队从不缺乏有才干的军人,因此纪律比才干更重要。
    走近后,李承志才听了出来,从酒吧里传来的是欢笑声,而不是咒骂声。
    显然,这是一个平静与欢快的夜晚。
    推开大门,李承志首先感受到的是刺鼻的烟味,然后震耳欲聋的喧闹声就如同海啸般的迎面袭来。
    过了几秒钟,李承志才适应了酒吧里的光线。
    灯光太刺眼了,跟外面漆黑的夜空形成鲜明对比。
    “小李,你终于来了,赶紧享受吧,这将是我们在国内的最后一夜!”
    听到招呼声的同时,李承志看到了抛来的啤酒瓶,赶紧伸手接住。
    “哥几个可没忘记你,酒随便喝,今天有人请客。”走过来迎接李向龙的是他的同铺战友,准确的说是睡在下铺的章南洋。
    这是个奇怪的名字,听说她母亲在去南洋旅行的时候生下了他。
    当然,李承志对此抱怀疑态度,因为身怀六甲的孕妇怎么可能跑到异国他乡去呢?
    “谁请客?”李承志灌了口啤酒。宿舍里的水瓶全是空的,他早就渴了。
    “当然是海军老大哥了。”章南洋朝坐在角落里的几名闷闷不乐的海军军人看了一眼。
    “又打赌了?”
    “当然,海军老大哥从不吸取教训,所以该他们请客。”
    李承志笑着摇了摇头,举起啤酒瓶,朝那几名海军军人挥手致意,对方也举起酒瓶做了回应。
    相对而言,陆战队与海军的关系还算融洽,毕竟在十多年前,陆战队还隶属于海军。
    只是,这种融洽也只是相对的。
    如果没有第三方,陆战队与海军的官兵也会起矛盾。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文斗,而不是武斗。
    所谓的“文斗”,就是拿任何事情打赌,而且往往是一些恶搞的事情。
    有一次,双方以谁能拿到酒吧最漂亮的女服务员的内裤来打赌,结果那几名海军军人请全酒吧的客人喝了一整夜的啤酒。
    李承志并不对这次打赌的事情感兴趣,反正有人请客喝酒就成了。
    “海龙大队”的官兵霸占着整个吧台,而且还占了好几张桌子,李承志所在的第四中队第六小队的军人在吧台的最后面。
    第六小队应该有十二名士兵,不过此时只有十一人,其中一人因为做了包皮割除手术而没有归队。
    李承志走过去,跟九名战友碰了碰拳头。
    这是“海龙大队”打招呼的特有方式,也不知道是谁最先这么做的。
    “小李,我们还以为你流连忘返,不会回来呢。”说话的是田玉岭,一名突击手。这家伙的背景也很硬,只是远远比不上李承志,因为他只是田黛芳大将的侄子,而且跟田黛芳的关系并不好。
    “怎么可能,这里才是我的家,你们才是我的兄弟。”
    “兄弟归兄弟,为了女人出卖兄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次,把住李承志肩膀的是机枪手王小刚。他没什么背景,只是他并不“小”,是小队里最壮的一个,身高不到一米八,体重八十八公斤,而且除了骨头、内脏与血,全是肌肉。他的武器是一挺通用机枪,如果有需要他能各持一挺机枪扫射。
    李承志翻了下白眼,没有搭理王小刚。
    “得了吧,小李绝对不是这样的人。不过,你小子也不能独占其美,总得把照片拿出来给兄弟伙欣赏一下吧。”挤过来的是成浩然,一个名字跟相貌完全不搭边的侦察兵,他也是小队里最机灵的一个。每次打群架,他总是躲在最后面,瞅准机会就给对手一下狠的,也难怪被选成了侦察兵。
    “算了吧,你们继续嘲笑,我反正是习以为常了。”李承志没办法躲避了。
    “连照片都没有?”过来摸李承志合抱的是蒋中琦,也就是一名侦察兵,只是相貌英俊得多,是小队里的帅哥。
    “不可能吧,那不是白跑一趟了?”跟着来摸李承志裤包的是张强,一个任何地方都很平常的突击手。
    “真的没有,我还年轻,根本不想谈恋爱,而且对方也觉得我只是个兵。”李承志叹了口气。这次回家探亲,主要是为了相亲。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父母为什么急着给他安排一个女朋友。要知道,他才二十一岁。
    “得了吧,你恐怕是全军最有来头的兵了。”嘲落李承志的是童少非,外号“童少”,一个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突击手。
    “大家绕过小李吧,他不会说慌,而且这是伤心事。”替李承志解围的是他的搭档,也是他的观察员张国栋。
    “好了,时间不早了,喝够了的都回去睡觉,明天谁要赖床,小心我的靴子。”宣告欢饮结束的是小队的副队长郭蔼明中士,他也是队里资格最老的一员,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七年。
    副队出面干预,李承志如释重负。
    回去相亲,确实是伤心事,因为那个他连名字都没记住的女孩问了一个他无法回答的问题,即他为什么要当一名士兵,而不是当上军官。也是这个问题,让李承志提前结束了不到五分钟的会面。
    “小李,你先别走,我有话跟你说。”最后发言的是队长易建朝上士。
    李承志知道,小队长让他留下来,肯定是想从他这里打探一些小道消息,而他却没有小道消息。RQ

第四章 总统
    会议进行了三个小时,结束的时候席存瑞已是头昏脑胀,而且天色已经放亮,黎明即将到来
    送走周润康,席存瑞直接去了书房,特意吩咐生活秘书在早餐前送来一杯浓咖啡
    席存瑞是中华民主共和国的第五任总统,也是第一位没有军方背景的总统他能在去年当选总统,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主,不再需要有军方背景的总统
    只是,席存瑞获得的选票也在前五位总统中垫底,得票率仅为百分之五十三
    这一年来,住在总统府的席存瑞并不轻松
    虽然全世界一片祥和,所有国家都在忙于经济发展,曾经席卷亚非拉的民族**运动也已烟消云散,连中德关系都因为经济发展而有所缓和,似乎空前盛世即将到来,但是世界并不和平、也算不上稳定,各种各样的矛盾依然存在,只是被经济发展掩盖了起来,并没有彻底消除
    有远见的政治家有一个担心,即战后繁荣期结束之后,战争会不会再次降临
    这个担心,决定了以席存瑞为核心的中国当局的基本对外政策,即仅一切努力扼杀能够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导火索
    只是,这个政策饱受诟病
    原因就是,席存瑞用来扼杀战争导火索的不是强硬手段,而是忍让与退让,甚至为之牺牲部分国家利益
    如果这是个人品德那很是崇高
    可是,在国家斗争中,忍让与退让绝对不是长久之道,不是强国之路
    仅仅一年,事实就证明,席存瑞的忍让政策根本行不通
    早在席存瑞住进总统府之前,危地马拉内战就成了中美洲的动荡之源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与危地马拉接壤的国家,特别是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到一九六四年,以联合国维和部队名义进驻这两个国家的中**队已经达到三万其主要任务就是守护两国与危地马拉的边境线,安顿汹涌而来的战争难民在此期间,维和部队多次与墨西哥支持的危地马拉政府军交火只是规模都很小,称不上战争
    至于发生在危地马拉国内的人道主义危机,是令人发指
    早在一九六一年,一名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危地马拉境内的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