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330章

帝国风云-第330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并不表示斯科特无所作为。
    早在一九四零年底,斯科特还在航母上担任航空作战参谋的时候,他就提出了偷袭威廉港的作战设想,只是遭到了皇家海军司令部的否决。当时,在大部分将领看来,让只能搭载几十架战机的航母去偷袭严密设防的军港,简直是在自寻死路,仅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就能干掉任何一支胆敢靠近其本土的舰队。
    半年后,斯科特再次提出了类似的建议。
    只是,这次他想偷袭的不是威廉港,而是意大利海军母港塔兰托。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在地中海战场上打得极为艰难,而意大利海军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与支援下,几乎控制了整个地中海,英国皇家海军的地中海舰队已经退到直布罗陀,留在马尔他的只有几艘小型战舰。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英军在北非战场上打得极为被动,德意联军正在一步一步的向苏伊士运河推进。如果不能夺回制海权,英国肯定会丢掉苏伊士运河。
    按照斯科特的设想,只要能成功偷袭塔兰托,炸掉停泊在里面的几艘主力舰,就能彻底打垮意大利海军,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然后切断从意大利到北非的航线,打败北非的德意联军。
    斯科特需要的,仅仅是两艘舰队航母。
    可以说,不出意外的话,斯科特提出的作战方案肯定会被采纳,因为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问题是,确实出了意外。
    不久之后,意大利海军的“意大利”号战列舰在马耳他岛北面大约一百五十公里处撞上了一枚英国皇家海军布设的锚雷,导致舰体严重损伤。虽然勉强返回了塔兰托,但是直到一九四二年底才完全修复。仅仅半个月之后,“意大利”号的姊妹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在塔兰托港外面进行训练的时候,与一艘轻巡洋舰相撞,导致舰首断裂,维修工作持续到一九四三年初。
    也就是说,十多天内,意大利海军最强大的两艘快速战列舰都爬窝了。
    当时,“罗马”号与“帝国”号还没有建成,意大利海军剩下的只有几艘在一战前后建造的老式战列舰了。
    这下,英国皇家海军的压力骤然降低,也就没有必要让舰队航母去冒险。
    结果就是,斯科特的作战设想再次停留在了设想阶段。
    当然,英国皇家海军也因此错过了打败意大利海军的机会。
    在意大利海军一蹶不振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加大了对土耳其的外交攻势,最终让土耳其在一九四一年中期参战,德军也因此借道土耳其进军中东,让英军不得不在中东地区部署重兵。随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向意大利派遣远征军,动用近两千架作战飞机,夺得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并且动用重型轰炸机,让马耳他岛变得毫无价值。与此同时,德意联军在隆美尔的指挥下,也改变了进攻方式。到一九四一年底,德意联军不但占领了大半个北非,还把战线推进到了苏伊士运河,并且攻占了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军事要塞,对地中海实施了全面有效的封锁。
    结果就是,斯科特再也没有获得展示其才华的机会了。
    根据这些有限的信息,李向龙很难准确判断出斯科特的才能,特别是指挥航空作战的能力。
    显然,李向龙只能认为,斯科特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
    事实上,斯科特与斯普鲁恩斯非常相似。战争爆发前,两人的地位都不高,而且都是通过航空作战受到重用。在太平洋战场上,斯普鲁恩斯已经成为美国海军的中流砥柱,即便他没有能够取得足够重大的胜利,但是给中国海军制造了不少的麻烦,而且有效遏制了中国海军的进攻势头。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斯普鲁恩斯,美国海军将在一九四一年底之前输掉西南太平洋战争,赔掉所有战舰,丧失与中国海军争夺制海权的能力,从而在两年之内输掉太平洋战争。
    斯科特会是另外一个斯普鲁恩斯吗?
    李向龙没有轻易下定论,但是也没有低估对手。
    七月七日,李向龙离开北京,前往青岛海军司令部。
    在他到达的时候,冯承乾已经为他备妥了远征印度洋的战舰,并且在青岛设立了第二舰队的临时司令部驻地。
    这支舰队中,包括两艘舰队航母、两艘快速战列舰、两艘防空巡洋舰、六艘轻巡洋舰与八艘驱逐舰。此外,在到达新加坡之后,还将编入一艘弹药补给舰、一艘油水补给舰与四艘护航驱逐舰。
    从规模上讲,第二舰队不算小。
    当然,关键还是那些战舰。
    可以说,在组建第二舰队的时候,冯承乾一点都不吝啬,调派的都是最好的战舰。两艘舰队航母是“唐太宗”号与“唐高宗”号,即“唐太宗”级的前两艘,第三艘“唐玄宗”号则被加强给了第五舰队的第一战斗舰队。两艘快速战列舰是“河北”号与“河南”号,而且都在此之前进行了全面维护。两艘防空巡洋舰则是“南昌”号与“武汉”号,为“南京”级第三批中最新的两艘。
    有趣的是,李向龙却不大领情,他更想得到的是那些已经服役一年以上的战舰。
    道理很简单,这些刚服役的战舰上,只有骨干人员是老兵,绝大部分水兵、技术士官与低级军官都没有上过战场,有的甚至刚刚完成了服役前的培训工作,在作战技能、实战经验上都严重不足。
    只是,李向龙也没有抱怨什么。
    毕竟,主战场在西南太平洋,主要敌人是美国海军。更重要的是,也没有时间让冯承乾重新调配战舰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奇袭与反奇袭
    第二百三十六章奇袭与反奇袭
    七月四日,第二印度洋舰队就进入了开普敦港。只是,一直停留到七月十一日,才启程前往印度洋。在此前的一天,也就是七月十日,李向龙就登上了“唐太宗”号,率领第二舰队离开了青岛港。
    李向龙没有赶时间,他也没有必要赶时间。
    前往新加坡途中,舰队的航速一直在十六节左右。利用这个机会,李向龙让舰队航空兵搞了好几次实弹轰炸训练。进入南海之后,李向龙甚至强行征用了几艘渔轮,然后让舰载机轰炸了这些渔船。
    当然,训练结果让李向龙很不满意。
    结果就是,在七月十五日,他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请求从第五舰队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没法重新调配战舰,调换一批飞行员总没问题吧。
    冯承乾满足了李向龙的请求,两天后,第五舰队的一百多名飞行员就搭乘海军司令部专门安排的运输机到了新加坡。
    七月十八日,第二舰队开进了新加坡港。
    这一天,该舰队也正式更名为第二舰队第一战斗舰队。为了避免与第五舰队的第一战斗舰队混淆,李向龙特意把番号定为第21舰队。后来,这种编排成被保留了下来,并且成为了海军舰队的命名规范。
    七月十九日,李向龙收到消息,斯科特舰队已经越过赤道,正在开往科伦坡。
    显然,斯科特非常积极主动,没有打算在阿拉伯海等待机会,而是主动来到东印度洋上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这个时候,李向龙一点都不焦急。
    主要就是,李向龙收到了两份极为重要的情报。一是,斯科特舰队在离开开普敦的时候没有补给舰伴随。二是英国皇家海军部署在印度的补给舰船都在孟买港,还没有前去与斯科特舰队会合。
    如此一来,斯科特舰队肯定会去某座港口。
    如果不去孟买,那么在印度洋北岸,就只有科伦坡了。
    不是没有其他港口,而是没有其他一座港口可以容纳斯科特舰队,并且为其提供必要的补给与维护。
    显然,斯科特舰队要在科伦坡停留一段时间。
    对李向龙来说,这肯定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停战港口里的舰队,是航空兵最为理想的靶子。
    只是,在此之前,李向龙必须按兵不动。
    如果第21舰队提前出发,那么斯科特舰队就很有可能改变行程安排,比如让留在孟买的补给舰船前往马尔代夫群岛,在那边进行海上补给作业。虽然斯科特舰队已经在大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但是在开普敦停留了好几天,所有战舰都做了必要的维护与保养,因此战斗力不会明显降低。
    事实上,在开普敦停留数日,也正是为了在进入印度洋之后能够直接投入战斗。
    由此可见,斯科特早就做好了准备。
    李向龙在新加坡等了四天,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收到消息,斯科特舰队已经在当天凌晨进入了科伦坡港。
    傍晚,李向龙率领第21舰队出发了。
    这个时候,斯科特并没有离开他的旗舰“光辉”号,也没有让战舰立即靠上码头进行补给作业。
    进港之前,战舰上的无线电监听与测向设备就截获了那艘中国潜艇发出的电报。
    斯科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所有战舰进港之后不得放松警惕,并且在他下达命令之前不得靠上码头。随后,斯科特才派出驱逐舰,去搜寻那艘潜伏在科伦坡港外面的中国潜艇。
    搜潜工作持续到傍晚,虽然没有发现那艘潜艇,但是确定港外已经没有中国潜艇了。
    必须承认,在反潜作战方面,英国皇家海军绝对是世界第一。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的反潜作战经验最为丰富,而且在反潜技术手段上也领先于其他海军。比如,英国皇家海军就首先用上了主动声纳。
    可以说,中国潜艇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对手。
    要知道,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潜艇的主要对手都不太重视反潜。日本在战败之前,根本没就没有像样的反潜能力。虽然美国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反潜技术,也在北大西洋上锻炼出了一支强悍的反潜部队,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对中国潜艇构成的威胁也不是很大。
    当时,那艘潜伏在科伦坡港外面的潜艇没有被击沉,但是也没有留下来,而是赶在英国的反潜驱逐舰到达之前就溜走了。根据指挥这艘潜艇的黎旭升上尉回忆,英国驱逐舰在搜索的时候使用了主动声纳,而他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潜伏下来,只能选择撤退,不然肯定会被击沉。
    问题是,当时在印度洋上活动的中国潜艇并不多。
    原因也很简单,到这个时候,中国海军的远洋潜艇都不算多,总数还不到一百艘,而且大部分都在太平洋上活动,主要用来袭击美澳与美新航线上的船只,而这两条航线离中国海军的潜艇基地都非常远,导致远洋潜艇的作战效率非常低。比如,从关岛阿拉普港出发的潜艇需要花上二十天,才能到达太平洋中部的巡逻海域,返航还得花上二十天,因此在战区巡逻的时间只有五十天左右。如此一来,如果需要在太平洋中部保持五十艘潜艇,那么就得准备一百二十艘到一百五十艘潜艇。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中国海军没有足够的潜艇用在其他战场上。
    当时,就连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的,都主要是小型近海潜艇。
    虽然中国海军已经占领了新加坡,掌握了进出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但是在印度洋里面并没有可用的海军基地。潜艇从新加坡出发,需要航行近两千海里,才能到达斯里兰卡岛西面的作战巡逻海域。对于续航力有限、自持能力更有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