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295章

帝国风云-第295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陆军也乐于承担作战任务。
    原因也很简单,打到这个时候,除了攻占莫尔兹比港。陆军就没有参加过战斗,而攻打莫尔兹比港的行动又没有任何挑战xìng,美军在前期炮火准备结束之前就已崩溃,地面战斗打得并不jī烈。
    再说了,在西南太平洋战区,陆军将领的地位高于陆战队将领,名义上是战区司令部的二号人物,仅次于海军将领。如果陆军在战场上没有出sè的表现,就算打赢了,陆军也是脸上无光。
    看得更开一些的话,就能发现,陆军也急于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立功。
    主要就是,大陆战场上的局面,比陆军最出预料的好得多,俄军的抵抗并不顽强,而且进攻的推进速度远快于预期。要知道,最初的时候,〖中〗国陆军认为要到一九四二年夏季才能占领远东地区,并且向西伯利亚推进,而实际上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国陆军就基本上占领了远东地区,在中亚开辟了第二战场,而在远东作战的部队则向西伯利亚推进,整个进攻步骤比预期的快了半年左右。
    一切顺利的话,一九四二年夏季,中德军团就将在里海东岸会师。
    到时候,〖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压力将大大降低,主要任务就是扫dàng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控制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这条铁路把〖中〗国出产的物资送往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且参与德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作战行动。
    按照吴铁生判断,即便出现最糟糕的情况,〖中〗国陆军用在大陆战场上的兵力也不会超过六百万,把留在后方的镇守部队算上,总共也就在一千万左右。如果需要协助德军攻打红俄的欧洲地区,那么兵力总投入也就在一千二百万左右。
    问题是,到一九四一年底,〖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了一千万,而且还在以每月一百五十万的速度增长。
    也就是说,到一九四二年夏季,〖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将接近两千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就算参与所有战场的作战行动,甚至向欧洲派遣远征军,再加上开辟第三条战线,也用不了这么多部队。
    显然,陆军必须找到使用这些部队的战场。
    除了大陆战场,以及向欧洲派遣远征军,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外,唯一需要大量兵力的也就只有西南太平洋战场了。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一年底,陆军就提出了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
    按照陆军的说法,如果能在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占所罗门群岛,在一九四二年冬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季时,就有能力攻打澳大利亚,而且陆军可以为此提供二百万到二百五十万作战部队。
    为了让这个计划得到支持,陆军还拉上了空军。
    当时,空军表示可以为攻打澳大利亚提供二千四百架战略轰炸机与四千架战术飞机,前提是后勤保障必须到位。
    事实上,问题就在这里。
    即便到一九四二年底,〖中〗国也造不出足够多的运输船只,也就无法确保向前线运送足够多的作战物资。根据〖中〗国海军估计,到年底的时候,每月最多只能向前线运送五百万吨各类物资,而陆军投入二百万地面部队、加上空军的数千架作战飞机,即便不考虑海军自身的消耗,每月也需要七百万到八百万吨物资。
    显然,即便顺利攻占了所罗门群岛,也无法在一九四二年底攻打澳大利亚。
    乐观估计,要到一九四三年中期,〖中〗国的海运能力才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也才有攻打澳大利亚的基础。
    说白了,攻打澳大利亚,关键不是投入多少兵力,而是如何向前线运送物资。
    虽然陆军提出的,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被搁置了起来,但是在攻打所罗门群鼻的战斗中,陆军依然有表现机会。
    三月十七日,攻打圣伊莎具尔岛的作战行动开始。
    有趣的是,打到这个时候,美军依然没有调整防御战术,依然没有在海滩上死守,而是主动放弃了海滩阵地。
    只用了三天,陆战队就占领与扩大了滩头阵地。
    当然,陆战队没有在陆军部队上岛之后就撤走,而是继续留在海滩阵地上,为陆军作战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并且帮助陆军向内陆战场运送作战物资,也参与了一些规模较小的作战行动。
    登陆一周之后,陆战队开始撤退。
    此时,滩头阵地已经得到巩固,而且上岛的陆军作战部队达到三个师,还有两个师正在赶来。
    攻占圣伊莎贝尔岛,需要的仅仅是时间。!。

第一百九十二章 拖延战略
    中**队攻打圣伊莎贝尔岛的时候,美军舰队并没有采取大规模行动,反而撤退到了伦内尔岛与马基拉岛,仅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保留了一支由小型舰艇为主的舰队,sāo扰登陆的中国部队。
    当时,美军不是不想打,而是不能打,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打。
    第一次圣乔治海峡海战结束之后,美国海军的士气非常低弥,不但斯普鲁恩斯与米切尔认为难以击败中国舰队,就连远在夏威夷的尼米兹都认为,继续在所罗门群岛跟中国海军作战,无异于拼消耗,而现在消耗不起的是美国海军。要知道,美国海军只有两艘舰队航母与一艘小型航母,夜战主力只剩下了六艘老式战列舰,而中国海军有五艘舰队航母,近十艘小型航母与五艘快速战列舰。可以说,在各个方面,美军都远不如中国海军,已经丧失了所有优势。
    更重要的是,美军的目的不仅仅是守卫所罗门群岛。
    在战略上,所罗门群岛只是澳大利亚的防御屏障,守卫所罗门群岛的主要目的还是守卫澳大利亚。问题是,如果在所罗门群岛拼光了所有舰队,美军将毫无疑问的丢掉制海权,也就将失去守卫澳大利亚的基础。只要中国海军掌握了绝对制海权,就能封锁澳大利亚,切断澳大利亚与美国的联系,然后有条不紊的攻打澳大利亚,美军却难以在海上航线断绝的情况下守住澳大利亚。
    要知道,澳大利亚并没有支持一场战争所必须的工业基础与自然资源。
    不可否认,澳大利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铁矿,可是澳大利亚的资源储备并不完备,缺少其他的必要资源,比如石油。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还算不上工业国,工业并不完善,没有配套的军事工业基础,也就难以生产出供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与弹药物资,大部分物资都需要从美国运来。
    也就是说,海运畅通与否,直接决定了澳大利亚的命运。
    显然,保住制海权,哪怕只是局部地区的制海权,确保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跨太平洋航线畅通无阻才是守住澳大利亚的基础。
    说得再直接一点,即便丢掉了所罗门群岛,只要航线畅通无阻,美军依然能够在澳洲本土与中**队作战。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海军无法封锁澳大利亚,切断驻澳美军的补给线,那么进攻澳大利亚将是一场规模超过进攻所罗门群岛百倍的作战行动,而中**队在一九四四年之前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由此可见,就算中**队攻占了所罗门群岛,只要没有掌握绝对制海权,在一九四四年之前都不会攻打澳大利亚。
    换句话说,在攻占了所罗门群岛之后,中国海军肯定会南下进入塔斯曼海,寻找美军舰队决战,以此夺取绝对制海权。
    介于此,尼米兹在二月底提出,应该限制舰队的作战范围,尽量避免与中国海军打消耗xìng战斗,以保存现有的战舰为主要目的,争取在下半年、或者一九四三年,在塔斯曼海击败中国舰队。
    问题是,尼米兹的提议并没受到重视。
    在尼米兹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麦克阿瑟也向白宫提出了一个建议,即无论如何也要守住所罗门群岛,哪怕为此拼光所有部队。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个尼米兹无法回避的理由,即中国的军队规模正在迅速膨胀,预计到一九四二年底,陆军总兵力就将接近两千万,而大陆战场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部队,哪怕中国陆军向欧洲派遣远征军,并且在南亚次大陆上开辟第三块战场,也用不了这么多部队,因此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陆军不计后果的扩军,肯定与攻打澳大利亚有关。
    麦克阿瑟的意思就是,中**队将在一九四三年进攻澳大利亚。
    这下,问题出来了。
    美国海军无论如何也无法在一九四三年改变太平洋战场上的总体局面,因为给予厚望的“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要到一九四四年初才能服役,而规模服役要等到一九四四年底、甚至是一九四五年。即便美国海军获得了有利条件,而且舰队指挥官表现出sè,也要到一九四四年下半年,才有望扭转局面。
    显然,中**队不会把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行动推迟到一九四四年下半年。
    按照麦克阿瑟的估计,如果中**队在一九四三年上半年攻打澳大利亚,而且投入二百万以上的地面部队,加上中国海军夺取了珊瑚海与塔斯曼海的制海权,就能在一年之内扫dàng澳洲大陆。
    也就是说,等到美国海军准备就绪的时候,澳大利亚已经沦陷了。
    前面已经提到,在政治上,美国绝对不能丢掉澳大利亚,特别是在美英俄轴心集团在战略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
    这样一来,罗斯福自然不会考虑任何从所罗门群岛撤退的建议了。
    当然,尼米兹的提议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二月底,在明确了必须死守所罗门群岛之后,罗斯福让海军部长金上将把留在大西洋战场上的两艘快速战列舰派往太平洋舰队,然后用即将建成的“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顶替。
    三月上旬,这两艘战列舰就经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
    问题是,这两艘战舰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最初,起到的不是积极作用,而是负面作用。
    原因很简单,斯普鲁恩斯与米切尔都想得到这两艘战舰。
    在斯普鲁恩斯看来,快速战列舰是最理想的防空战舰,而且“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已经加强了防空火力,各有二十门五英寸高平两用炮、十六门四十毫米高射炮与数十门二十毫米机关炮。在到达珍珠港后,还将加强防空火力,包括增加十一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
    得到加强后,这两艘快速战列舰的防空火力超过了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
    当然,也远远超过了美国海军的重巡洋舰。
    正是如此,斯普鲁恩斯希望尼米兹把这两艘战舰分配给第31舰队,分别充当两艘舰队航母的贴身保镖。
    问题是,米切尔也想得到这两艘战舰。
    别忘了,第一次圣乔治海峡海战中,第32舰队最大的确实就是航速,并且由此没能获得主动权。如果当时米切尔指挥的是快速战列舰编队,就算火控系统不如对手,也有很大的把握挫败方志盛指挥的中国舰队。
    在米切尔看来,如果把这两艘战列舰编入第32舰队,他就有能力重返战场,而且有把握击败中国舰队。
    从长远来看,尼米兹应该把这两艘快速战列舰编入第31舰队。
    虽然第32舰队在第一次圣乔治海峡海战中遭受了挫折,还损失了两艘战列舰,但是在其他的海战中,第31舰队遭受的惨重损失,都于缺乏足够强大的防空战舰有关,而且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