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异时空-中华再起 >

第527章

异时空-中华再起-第527章

小说: 异时空-中华再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出钱有力出力,捐出更多钱好制造更多的飞机、军舰、战车、大炮,彻底消灭企图奴役世界的同盟国”

“我不是问这个,我是问报纸上有没有说参加美索什么亚的部队到底是哪支部队?”

徐倩将报纸放了下来,摇摇头道:“这个倒没有,上面只说指挥战争的远征军前线总司令的是解放战争英雄高明辉上将。至于部队都用的某部,没透露到底是那只部队。”

刘舜英将鞋垫放下,不死心地追问道:“没说是十师?铁血青年团也没有提到过吗?”

“没有。”刘舜英听女儿这么说,长长舒了口气,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低下头继续纳自己的鞋垫,嘴里埋怨道:“没十师最好唉,永晋这孩子怎么一个多月了都没寄信过来?他就不知道我这做娘的担心吗?”

“妈,没事儿,明海也在十师。要是有什么事情,他会照顾小弟的。”

“明海也还没信寄来吗?唉,这男人哪!一个人在外面很快就忘了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父母兄妹,连封信都不写,光顾着自己痛快了,也不想想家人会如何担心,真是好没良心哟”

刘舜英纳好了鞋垫,将它放在身后,从身边抽出一副半成品再次重复刚才的工作,手上没停,嘴里的唠叨也说个没完。战争爆发后,跟战争有关的各种物资需求量是呈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往上翻。很多年轻力壮的男青年响应政府号召,参加了军队,虽然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让几百万青年参军看起来对社会影响并不明显,可这在工业方面的影响却确确实实体现出来了。一批熟练的工人到军队参军,招来的新工人要想顶替上去,还需要一段时间,而现在部队需求的物资却一批接着一批,比平常不知高了多少,为了扩大规模,现在各个工厂不光招收毕业了的学生,还招收在闲着没事的家庭妇女——所谓家庭妇女就是封建意识还残留的那些人家妇女,这样的家庭都是男人工作养活一家,而女人是不出去工作的,女人只知道和其他家庭妇女一起磨嘴皮子。为了迁就那些家庭的习惯,工厂将一些工序就放到了家里,让这些家庭妇女在家做活,做好了到时候由工厂方面回收。

刘舜英现在就在服装厂给部队做鞋垫,一来这样的工作打发了每天无所事事的时间,一来又可以给家里补贴一些零花钱,虽然徐建国的工资现在已经极为可观了,而且女婿每个月都把薪水寄给女儿,徐倩自己收入也不少,家里经济不再像以前那么局促。

外面雨还在淅沥沥下着,虽然还未到黄昏,天已经暗了下来。纳着鞋垫的刘舜英费力地寻找针眼,家里现在就她和女儿俩人,她是家庭妇女,而徐倩是因为工作性质,很多东西在单位写不完,干脆拿回家写。作为文人聚集地,报社作息时间不象工厂要求那么严格,作为记者,只要你完成了今天工作任务,想提前回家并没有什么人干涉。

徐倩坐在凳子上,低头摆弄着衣角。她很害怕,可心里害怕的事情却不敢跟母亲说。以前在徐永晋和程明海的来信中,徐倩知道他们两个居然在一支部队里面。一个在精锐的战车营当营长,一个在军方用来炫耀的样板部队铁血青年团中当兵,对此徐家自然极为宽慰,两个人在一起,彼此之间总有个照应。只是从两月中旬开始,家里就没有收到徐永晋和程明海的信件了。开始去信问部队,部队只是客气地说他们正在参加演习,演习期间不得给外寄信,请他们这些家人谅解。后来干脆就说“您的儿子/兄弟/丈夫/父亲(按照需要将不是的划除)无事,因部队纪律,暂时不得寄信,请谅解。”不过二十个字,家人对亲人的担心就换来了部队这么点冷冰冰的黑字。徐倩问了他所知道在第十师当兵的那些家庭,与她一样,这些家庭也没有接到亲人书信,部队给他们寄来的回函都是和徐倩接到一样的黑字。

开始徐倩真的以为明海他们是在演习,三月初雄壮的军乐声响起,空中传递着相同的新闻:中国海军陆战队在德属东非登陆,打响了宣战后的第一枪。紧跟着陆军登陆美索不达米亚,海军陆战队夺取塞班岛,军乐一遍又一遍响起,捷报接连传来,人们每天起床,打开当天报纸总能看到军队又占领了什么地方,解放了多少人口。

海军作战与徐倩无关,可陆军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战争却让徐倩心里有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什么演习也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前面都打起来了,后方还需要什么演习?到现在他们还没信寄过来,这简直太奇怪了。因为爱好原因,徐倩对解放战争并不很了解,当自己的丈夫和弟弟都在十师后,作为亲人,她自然有义务稍微了解一下十师。不了解还好,现在回想一下徐倩心中忧郁只能更重。十师在解放战争中是作为主力部队一直冲杀在最前线的,战争中,十师毙伤俘敌人十万以上,自己也付出了两万人代价。从这个师中走出了三位上将,六位中将,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原师长高明辉了。当解放战争结束后,十师一直作为战略预备队留驻国内,并未参加过战争,可这不能代表他不会参加这次战争,恰恰相反,十师所以当时留在国内,是因为那些敌人还用不着动用十师这样的部队,而现在情况不同了,对手也不同了,让十师打头阵自然是很现实的问题。至于所谓的铁血青年团,既然作为军方样板部队,他自然不能只是一个用来摆设的花瓶。这么长时间没有信寄来,徐倩怀疑现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中国远征军先遣部队就是第十师。

不管徐倩怀疑正确与否,她不能将自己想的告诉母亲,并且还要一个劲打消母亲对儿子是否在战场上的怀疑。母亲年纪大了,要是认为宝贝儿子在血淋淋的战场上,晚上保证用不着睡好觉了,她的身体很快就会垮掉。这自然是徐倩所不愿见到的。

外面传来车铃声,有人站在门外面高声叫道:“家里有人吗?”

“什么事?”徐倩站起来应了声,走过去将房门拉开,外面站着一位身披绿色雨披的中年人。“这是徐家吧?有你们的信。”说着那人从身后自行车后架两旁搭拉着的帆布袋中取出厚厚一叠信件,递给你徐倩,与信一起递过去的还有一个登记本。“请在本子上签下字。”

“谢谢。”徐倩接过厚重的信件,在登记本上留下自己姓名后将本子还给了邮递员。

“谁寄来的信?是不是永晋和明海啊?”外面邮递员和徐倩的对话,屋里的刘舜英听到了,抬起头看着徐倩走了回来,刘舜英从凳子上站了起来,紧张地问道。

徐倩将厚厚一叠信件搁在了桌子上,笑着对母亲道:“是他们寄来的信。”

“哎呀,菩萨保佑,终于寄信过来了。”刘舜英长舒一口气,放下手上针和鞋垫,走到桌子边,不顾自己并不认识什么字,拿起信件来看个不停。看了半天,这才想起应该由女儿给自己读读:“招弟,你快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怎么这么长时间都不寄信过来,一寄就寄了这么多?”

徐倩翻了翻,找出弟弟最近一封信。如果有什么事情,在最近的信中应该有交代,至于先挑永晋的,这是因为母亲心中只有这个宝贝儿子,要是先看明海来的信,还不让母亲心急如焚?只是看了开头,徐倩骤然变色,手微微抖动起来。

刘舜英看着徐倩那张俏脸,见徐倩脸色变的十分难看,焦虑问道:“招弟,上面说了些什么?”

徐倩顾不得回答母亲的话,飞快将信笺扫了一遍,将信笺放下来呆了半晌,苦涩地说道:“妈,永晋和明海没寄信过来,是因为他们都到美索不达米亚去了。”

“美索不达米亚?”刘舜英重复一遍徐倩所说的地名,脑子里一时未反应过来,当反应出徐倩说的代表了什么,身子一晃,脸色大变:“永晋和明海他们已经上战场啦?”

见徐倩无奈地点点头,刘舜英两腿一软,颓然瘫坐在凳子上。“永晋信中怎么说的?”

“永晋说为了保密,部队出征时写好的家信都放在上级领导那边,现在他们已经打起来了,以后信件可以按时寄到家里。还有,在登陆后,永晋所在的铁血青年团担任主力部队和土耳其人展开了一场大战,不过土耳其人不堪一击,让永晋他们轻易击败了。永晋还说战斗中他毫发未伤,让爸妈放心。”这些在徐永晋信中自然提到过,可信里写的并不完全是这样。在信中还有永晋用刺刀捅死了两个土耳其人,徐倩觉得这个太血腥,要是告诉母亲,恐怕母亲会想不通乖儿子怎么杀起人来这些狠心。除了这些,还有就是迪迪的战死。

徐倩以前看到过迪迪,当然,这么长时间徐倩对偶尔见到的迪迪印象早就淡的无法记起了。可徐永晋在信中提到自己同学中的黑大个提醒了徐倩,原本淡薄的记忆全涌了上来。不过一场战役,自己弟弟所在的班里面,他的同校同学就战死了,这场战争天晓得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如果铁血青年团每次都被爱好面子的军方高层放在最危险的地方,自己弟弟发生意外只是时间问题。母亲不认识字,自己若是不说,她也不知道,这事情只能自己默默忍受,不能让母亲更加担心。

虽然永晋在信中说让父母放心,徐倩也删除了她认为母亲听了会引发心脏病的内容,可就这些内容已经足够了,知道永晋居然登陆后就参加了战争,刘舜英的脸被吓的雪白。“永晋没说他在什么地方?他才多大,部队首长怎么能忍心让他们这样的孩子上前线去?”

“信上没说,不过从时间上看,永晋他们参加的应该是报上登的迈阿米尔战役。”

“迈阿米尔战役?就是消灭了一万五千土耳其人的迈阿米尔战役?”刘舜英心中不满更加严重了,刘舜英从报纸上知道迈阿米尔战役是陆军在美索不达米亚与敌人打的第一仗,报纸上说迈阿米尔战役中,中国军队以三千人对三万敌人,比敌人少了十倍,可战役结果却是中国军队消灭一万五千土耳其人,击溃敌军一万五。看来那些该死的军方首长不光将年轻的孩子推上战场,还让他们打头阵!土耳其人不堪一击是打了后才知道的,可万一他们很能打呢?一比十啊!自己宝贝的儿子岂不是要惨遭不幸?!刘舜英每想到这就浑身发抖,实在是太让人后怕了。

徐永晋家里对儿子身处战场担忧不已,浔阳一中校长张义朝的家中照样愁云惨淡。

张义朝从学校回到家中,屋里灯没有开,张义朝还以为儿子不在家,打开房门,一开灯,见张耀东正垂着头瘫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如同石雕,倒把张义朝吓了一跳。

“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张耀东抬起头,看着父亲,站起来抖了抖僵硬的手,勉强笑了笑:“爸,没什么,这么晚了,晚饭还没吃吧?我去帮您烧几个热菜。”说着张耀东打算到厨房去。

“已经在校里面吃过了,用不着真的没事情吗?”张义朝阻止了儿子,仔细盯着儿子的脸,想要从儿子脸上看出到底有没有病容。“刚才家里怎么不开灯?浩天来信了?”张义朝这才看到沙发里摊着几封信件。

张耀东想要收拾一下信件,走了两步又不动了,点头称是:“是啊,爸您的孙子写信回来了。”

张义朝听真的是孙子来的信,乐呵呵走到沙发边,捋了捋长须坐了下来。“有信回来是好事嘛,来,给我看看我的好孙子都写了些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