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911章

大明海寇-第911章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于孝天入京控制了朝廷之后,当官的起初还想用老办法,能拖则拖,拖不了也要想办法来应付于孝天,但是他们很快发现,现在他们使的这一招不灵光了,因为他们发现于孝天性格和以前的皇上大相径庭。
  于孝天做事从来不给任何人留面子,吩咐下来很多事情要求立即办的,就必须立即办,谁若是想要抵…制或者拖着不办的话,那么很快就会被拿下,轻则直接投入大牢,重则被立即人间蒸发,连找尸体都找不到。
  要么被弄到某处工地上,皮鞭伺候着什么累干什么,什么苦吃什么,好好收拾一通之后,带回来换个地方让他们接着干,一般人被这么一通折腾下来之后,便会吃一堑长一智,办事再也不敢拖沓。
  另外他们以前用的那些个欺上瞒下的做法,现在也不灵光了,他们自以为有些事情做的天衣无缝,却很快便被上面查知,于是有人这才发现,于孝天似乎有另一套监控他们的办法,他们干什么似乎都瞒不住上面的眼睛,所以便只能老老实实的办事。
  再有他们发现于孝天手段比起崇祯要毒辣十倍百倍,崇祯杀人还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过程,可是于孝天只要逮住一些人的马脚,从来都不留情面,事实查清之后,二话不说嘁哩喀喳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一点机会都不给人留。
  还有就是于孝天对于地方官常用的一些贪鄙以及结党营私惯用的手段非常了解,往往下旨的时候,就已经把他们的后路堵死,使他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办法说不办或者办不成。
  就在于孝天上位一年光景,整个大明上下被于孝天捕杀的官吏便高达上万人之多,几乎所有地方的官吏,都被梳理了一遍,改换人的换人,该挪地方的挪地方,搞得官场上的那些官吏们人人自危,知道以后想要继续混日子肯定是玩儿不转了,要么老老实实的干活,要么就等着洗干净脖子让于孝天派人来砍了。
  官场上的官吏们对此是叫苦不迭,怨声载道,可是于孝天对他们的这些诉苦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于是有些自以为是,认为他们自己本事很大,离开他们很多事情办不成,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干脆上疏请辞,想要用辞官的办法来逼迫于孝天重视他们的意见,对于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于孝天从来不加挽留。
  你请辞不是?不准!想辞官归乡,门都没有,直接扣过去一个恃才自傲、抗旨不尊的大帽子,一撸到底贬为平民,发配边疆做苦力去吧!想回乡养老,就别指望了,熬也把你熬死在边镇那边。
  着实有一部分人因为这件事吃了大亏,原本想要用辞官来要挟一把,结果要挟不成,却把自己坑到了边镇养猪的养猪,放羊的放羊,而且有些人被罢官之后,还会被深挖一番,当官的没几个屁股干净的,被轻轻一挖,就能挖出不少他们贪…腐的罪证,结果连去边镇放羊的机会都没有了,半路被追回去,拖出去剁了的大有人在。
  按照于孝天在朝中的说法就是,这天底下想当官的人多了去了,有本事的人也多了去了,只要有空位,就有人愿意干,而且可以肯定,新选拔的人肯定比以前的人干的更好,这大明离开谁都能照转,谁想要再用这种手段,尽管一试!
  于孝天的这番话很快就如同插了翅膀一般,飞到了大明各地,官吏们听罢之后一个个心中发寒,心知碰上于孝天这等不讲理的家伙,以前他们用的那些套路都失灵了,现在于孝天摆明车马,让他们知道,想要继续当官可以,绝对没有问题,只要你听话好好干,按照他于孝天的吩咐办,那么就算是以前他们身上有一点劣迹,也可以既往不咎,只当没发生过,但是千万别说一套做一套,否则的话这官你就可以继续当下去。
  但是要是你们这帮家伙想当官还不想好好干,还想跟以前那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靠着当官来给自己搂钱,那么对不起,老子手里面有刀,杀一个不成,就杀两个,直到找到有合适的人干这活为止。
  在于孝天如此雷霆手段之下,官场的办事风气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便为止大变,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于家军手能伸得到的地方,当地的官吏都变得勤勉自律了许多,上面的要求一经下达,一个个跑的飞快,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了。
  当然这也暂时只限于于孝天武力可以触及的一些区域,毕竟于孝天上位掌权时间尚短,于家军的武力还无法很快渗透到大明各地,像一些深入内地或者偏远的地方,暂时还没有感受到于孝天的厉害,继续还保持着他们的老作风,敷衍着于孝天。
  但是于孝天并不着急,他把重心先放在了沿海几省以及中原和北方几省,沿海东南的几省,乃是大明最为富庶之地,经济最为发达,每年收取的钱粮赋税占据着大明岁入的大头。
  所以他上位之后,便接二连三的把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巡抚给找了个由头罢官,换上了他认为听话的人去掌权,接着便开始收拾州府一级的知府知州,接二连三的捕杀了一批,撤职了一批,换上了一批以前在官场上备受排挤或者郁郁不得志之人走马上任。
  于孝天对于这样一手操着大棒一手拿着红萝卜的办法玩儿的也是溜熟,先干掉以前那些不听招呼的家伙,然后拔擢一批想要上位,但是以前却因为和东林党政见不合受到排挤,或者是得不到机会的官员。
  这些人能力不见得很强,但是他们却很明白为何他们会被拔擢起来,被于孝天重用,于孝天给他们说的很明白,你去走马上任,别的不要求,只要求你听话照章办事就行,能力不足不是你的错,但是不好好干那么就是你的不对了,老子能杀了你们的前任,那么就能随时也做掉你们,该何去何从,你们自己看着办。
  至于你们去了地方走马上任,推行新政遇上了地方豪强或者权贵的阻碍,那么不要紧,有老子替你们撑腰,明着不方便做掉他们,便暗地里行事,总之为了推行他的新政,不管遇上什么阻力,好言相劝不听的话,那么就用屠刀开路。
  所以东南数省在于孝天上位之后,最先被他控制在了手中,本来他就是在福建起家,福建早已就是他囊中之物,推行新政也最为轻松,至于两广和浙江,这么多年下来,他的触角也早已深入到了这些地方很深之处,现在他终于铤而走险一举夺权成功,那么拿下这些地方,自然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再谢大漠笑春风兄弟的重赏!)


 第一百零三章 关公战秦琼

  控制了东南诸省之后,于孝天也就抓住了大明经济的命脉,那么接下来就是中原诸省了。
  大明内乱起于陕西,祸及了河南、山西、湖广、南直隶以及山东南部等地,不把这几个地方控制住,那么就没法将大明的乱局给彻底按下。
  所以于孝天收服了洪承畴、孙传庭二人,令他们走在前台,先从军事上挤压各路流民军生存的空间,并且初步取得了成效。
  在崇祯十二年底的时候,以张献忠、罗汝才为首的一大批有名有姓的流民军首领,便纷纷被逼投降或者是被杀,使得河南湖广一带的局势渐渐趋于平稳,仅剩下了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等等一批流民军,尚在南直隶与河南、湖广交界的英霍山一带活动。
  而陕西也仅剩下了李自成等为数不多的流民军,被赶到了平凉、庆阳、延安府等地,被挤压在一些边远地区活动抑或是苟延残喘。
  特别是在干掉了张献忠之后,使得整个流民军的士气都为之大为受挫,一些小股的流民军因为看到继续闹下去,已经没有多大前途,一些首领要么投降了官府,解散了他们的流民军,被遣送回乡安置。
  但是李自成很显然比较硬气,却始终不肯低头投降,带着余部继续在平凉府和庆阳府一带流窜。
  洪承畴在解决了张献忠之后,开始按照于孝天的吩咐,收拢兵力,把陕军主力向西调动,陈兵于淳化、三水、凤翔、陇州一带,堵住了李自成所部继续东犯的去路,并且得到了于孝天一部分新编练的于家军的支援,使之兵力和战斗力都又一次得到了大幅提升。
  李自成到了崇祯十三年六月的时候,已经是举步维艰,他在洪承畴的军事挤压之下,率兵逃往了宁夏,但是到了那里之后,发现根本无处筹粮,于是又只得率部逃往临洮府一带,但是却遭到了新上任的临洮知府鲁方天领兵堵截。
  李自成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基本上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麾下流民军数量也已经跌至了不到两万人的规模,而且核心堪战的兵力,不过只有区区两千人左右。
  临洮知府鲁方天集结临洮地方守军,将其阻于临洮府东面龙门镇一带,双方发生了一场激战,鲁方天兵力不足,但是却死守不退,最终临洮官军战败,鲁方天死于乱军之中,也算是在于孝天当权之后,第一个死于流民军之手的高级官员。
  但是李自成虽然打赢了这一仗,但是却也损失很大,突破了官军的阻拦之后,却没有能获得多少战利品,临洮在大明本身就是边镇,算是一个穷乡僻壤,李自成率部突入临洮府之后,却也没捞到多少好处,依旧是筹措不到足够他们应付一段时间的粮饷。
  无奈之下,九月李自成率部只得放弃临洮府,带兵东返,试图打回他老家延安府一带,但是这一次他没有机会再回到他的故乡米脂县了。
  洪承畴趁着李自成先逃往宁夏,接着又跑到了临洮府这段时间,完成了对李自成进剿的最后布置。
  洪承畴一共集结起来了将近两万五千余陕军,沿着庆阳府、平凉府一带层层设防,堵住了李自成东返的去路。
  李自成率部一路走一路上和官军交战,虽然屡屡小胜,攻破了数处官军的阻截,但是损失也越来越大,当他率部走到镇原县的时候,他麾下已经仅剩下了不足五千兵将,而且几乎彻底断粮。
  李自成心知如果再获取不到一些粮食的话,恐怕马上他的兵马就会作鸟兽散,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攻打镇原县城,试图破城之后抢得一些粮食,让他补充一下,能一鼓作气突破官军的封锁,逃到延安府境内。
  只要回到延安府境内,他认为以他乃是延安府本地人士,对于当地地形、人文都熟悉,而且人头也熟,完全可以得以喘息的机会。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一路朝着延安府挺进的时候,洪承畴已经大致猜出了他要走的路线,提前把大概不到两个整编营的于家军给派到了镇原县一带。
  带队的主将说起来让人感到有点世事无常,居然正是当年被于孝天生擒活捉的孔有德,不过现在已经换了一个名字,改成了孔尽忠,早已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当年制造了登莱之乱的那个叛将孔有德了。
  孔有德被于孝天俘虏之后,带回了南方,于孝天念在这家伙多年在关外和建奴征战,对于关外情况十分了解的份上,留下了他的性命,并且把他丢入到了于家军陆军学堂之中,来了一次深造。
  孔有德起初很不适应于家军的管制严苛,屡屡犯戒没少被教官收拾,但是后来他也想通了,于孝天能留他一条命,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加之后来他到了淡水之后,意外的见到了留在淡水现在全心全意做学问的孙元化,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