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793章

大明海寇-第793章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虽然目前工业化进程还没有让于孝天感到满足,可是却毕竟已经处于了一种腾飞之前的地步,接下来只要他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他相信工业化革命,肯定在中国这片国度上,比西方来的更早一些。
  也正是由于这里的工业化进程,使得于家军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各种先进的武器,除了普通的机械工业之外,他还在很早之前,就想尽办法利用他所知道的化学知识,试验各种化学原料。
  特别是三酸两碱这种基础化学原料,更是他孜孜以求的东西,唯有先解决了这几样东西,才可以真正的推动工业化革命。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如今于孝天也只是只能通过实验室方式,获取到少量的盐酸和硫酸,硝酸这种东西他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方式,少量获得,但是想要大批生产,目前还不太现实,只能一步步的想办法来解决。
  但是这毕竟是件好事情,估摸着这次他回来之后,用不了多久,便可以小批量的生产出几种酸和碱了,只要这几种东西可以生产出来,那么接下来他的工业就将彻底进入腾飞阶段。
  别的不说,只要他弄出纯碱和烧碱,那么接下来玻璃工业便会再上一个台阶,制造出的玻璃制品,质量便会比以前更好许多,而他的肥皂工业,也将因为获得了必要的原材料,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现如今这两种拳头产品,产量还是有点太低了一些,也只有最高端的人群才有能力消费,而且还不能敞开了消费,一旦纯碱和烧碱解决了之后,香皂肥皂就可以极大的扩大生产能力,到时候价格就可以压低下来,让更多人享受得起,另外也可以大批向欧洲出口倾销,获取更大的利润。
  酸嘛,就更不用说了,只说硝酸,只要硝酸试制成功,下一步他就可以想办法试制烈性炸药,就算是现在还不急于制造大批烈性炸药,起码也可以先试制出硝酸汞,也就是雷汞,有了雷汞,他便可以制造出火帽。
  制造出火帽之后,他就可以将燧发枪改进成火帽枪,使得火枪的发火率再次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枪炮换用了火帽之后,便拥有了更强的全天候作战能力,特别是受大风天和雨天的影响,就会大幅度降低。
  总之化学工业也必须跟上机械工业的发展才行,否则的话就像是两条腿走路的人,一条腿短,总是走不顺当,也无法走快。
  这一次于孝天回来,就打算要先在这方面进行突破,尽快试制出工业化的硝酸,接下来第一步先试制出雷汞,彻底解决火帽的问题。
  只要解决了火帽的问题,他就可以出口武器,特别是火枪,就可以敞开卖给有需要的人,不管是谁买了他的火帽枪,都必须要向他购买火帽,就不敢跟他为敌,否则的话他随时切断火帽供应,那么哪些买了他的火帽枪的人,手中的火枪就变成了烧火棍,没有一点用处了。
  另外火帽还可以彻底改变很多事情,比如说他们现在的那种笨拙的手榴弹,有了火帽之后,便可以改进击发机构,不必再让操作着每次都点燃引线再丢出去了。
  再之,他可以制造出击发性的发火机构,制造出正儿八经的地雷,也可以制造出弹簧击发机构的炮弹引信,下一步就可以试制线膛炮,制造出更安全更实用的爆炸榴弹
  这段时间一来,于孝天也一直在作战的空闲时候,在不停的琢磨着这件事,已经有了几个初步的想法,只等他回来之后,便派人按照他的想法进行试验了,一旦试验成功,他便可以小批量的生产硝酸,那么距离制造出雷汞这种东西,也就不远了。
  (这方面就不多说了,一是可能会违规,二是有注水嫌疑,有感兴趣的,去自己查查吧,总之想办法总是会有的!呵呵)


 第一百五十八章 变态的守粮奴

  于孝天在淡水城整体上巡视了一圈,除了工业之外,也重点看了一下农业方面的发展,自从他决定使用集体农庄之后,淡水城这边的农业发展速度很快。
  虽然这么做有吃大锅饭的嫌疑,但是比起这个时代小农经济却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小农小户在农业种植方面,出于自我保护,不敢轻易试种新品种,抱残守缺只用自家留的种子,导致很多良种推广扩散很困难,而且小农小户他们种植结构也随意行很强,这并不符合于孝天现在的需求。
  而集体农庄制度,可以使得小块土地被并作大块耕地使用,节省畜力和人工,粮食品种也可以按照海狼的需求进行选择,另外集体集中积肥施肥,也便于田间管理,从这两年来看,集体农庄耕作的土地,比起小农小户自家耕作的土地亩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主要是因为集体农庄可以获得肥料的机会比较多。
  海狼派出船只,在一些海岛上搜集的鸟粪石以及鸟粪,富含各种元素,氮磷含量都比较高,运回来之后,肯定是紧着集体农庄的土地施肥,所以集体农庄的土地,生地变熟地的速度要远超过普通农户耕种的土地。
  而且因为施肥较多,集体农庄的土地也相对比较肥沃,灌溉系统也比零散的小户土地要完善许多,加之较为充足的劳动力可供调用,集体农庄可以开展较大规模的水利系统的开发,使得集体农庄的土地,灌溉排水都很方便,这也使得这些土地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稳步提升。
  另外于孝天极为重视选种的问题,想尽办法淘来各种农作物的种子,进行试种,然后选出良种进行扩繁推广,使得他们使用的粮食种子,比起普通农户自留的良种要好很多,这要是产量还上不去的话,那就真是见鬼了。
  还有于孝天还找了一些比较善于动脑子的农民,让他们在几处集体农庄之中,对一些粮食作物,进行各种杂交授粉的试验,试图通过这个手段培育出几种高产而且耐病虫害的良种,但是这是一个相对会比较长久的工作,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突破,但是于孝天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迟早会选育出几种高产良种。
  中国古代数千年时间,粮食作物的亩产量一直变化不大,最关键的就是中国一直在处于一种低端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民各自为战,种植粮食自己留种,这么做导致很多粮食母本一直变化很小,甚至还出现退化的情况。
  当权者很少有人刻意的关注这件事,更不懂该怎么育种选种,更懒得去寻找良种进行推广,农民种粮多是自发性的用极为缓慢的速度,在看到别人种的粮食种子比较好,看到了好处之后,才会试探着试种一下。
  所以中国上千年粮食亩产量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产量高低全看土地的肥沃与否,似乎没人意识到种子也同样很重要,但是于孝天岂能不知道种子的重要性,化肥和农药这种黑科技他目前还无法掌握,只能想办法多弄一些土家肥采取积肥的手段来肥田,或者是用一些低级的土农药来预防病虫害,但是他却可以培育良种。
  就算是目前他培育不出来良种,也可以先从现有各地的粮食品种之中,选出最好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所以台湾岛上的集体农庄,目前种的都是选出的最好的粮食种子,所以产量高一些,也实属正常。
  至于在人力方面,现如今于孝天移民的时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移民,并不是自由身,而是和海狼签有卖身契的,这些人名义上算是于孝天的农奴,是没有人身自由的,所以填入到农庄里面干活,他们也没话可说。
  但是对于这些农庄的工人来说,在集体农庄里面干活,还是很高兴的,虽然在这里干活很累,起早贪黑,工长监工很严,不给偷懒的机会,而且有时候还会有体罚或者其它性质的惩罚,可是毕竟这里一天两顿饭,不用他们操心。
  在这里农庄也进行集体配给,制定了严格的配给制度,每天每个人吃多少粮食,都是定量的,除了粮食之外,还有一定新鲜蔬菜的配给,每五天还有一次荤的,虽然荤菜多是一些动武内脏下水什么的,有时候会有一些小杂鱼等不如等级的渔获供应,起码每个人都可以吃的差不多饱。
  这对于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甚至于曾经徘徊在死亡线的人们来说,无疑已经算是天堂一般的生活了。
  就连他们的衣服,也每年都会配发给他们一套新的,这就更不敢想象了,以前他们在佃租有钱人家的土地的时候,一年到头交了租子之后,基本上没有多少盈余,吃饭都不够维持,还要想办法去采野菜来贴赔一下。
  很少有农民一年可以置办一身新衣服,大人的衣服穿烂了补一下接着穿,有孩子就用大人的破衣服改,大孩子穿的衣服小了,给小的孩子接着穿,一个个全都是鹑衣百结,能遮住皮肉,就算是好的了,哪儿敢想过,一年置办一身新衣服穿呀!
  所以虽然集体农庄里面管理森严,干活也很累,几乎没有歇的时候,但是在这里可以吃饱饭,穿上新衣服,甚至小孩子还有书可读,这对他们来说,还是已经是以前想都不敢想象的了。
  说实在的,于孝天算不上一个大善人,他也是想尽办法榨取劳动力的所有剩余能量,从这些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但是在这个黑暗时代,他能给这些人吃饱饭,穿上衣服,住上可供遮风挡雨的屋子,有病的时候还给予救治,这已经算是最大的仁慈了,这种生活,中国绝大部分农民,已经是想都不敢想了。
  当然为此于孝天也亲自参与了对农庄各种制度的设定,设立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其中用的最多的自然就是饿饭,饿饭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控制手段,如果发现有人在没有原因的情况下偷懒耍滑,不肯卖力干活,完不成定额任务的话,那么便会对其处以饿饭的惩罚。
  当饥肠辘辘的时候,这些人自然就知道,不好好干活,是不好受的,当然还有一些更严厉的处罚,比如故意破坏工具,不遵守严格的卫生制度,是会在被饿饭的同时,还要挨板子的。
  对于一些不老实,在民工之中挑事、闹事之人,甚至可以将其送到海狼官署之中,最高可以处以极刑,就是吊死或者砍头,许多这样的人还被送入了劳役营进行劳教,那可就悲催了,劳役营可是没任何人权的地方,差不多要劳作到死,被榨干所有劳动力,挨揍那是家常便饭。
  所以在严格的制度之下,不考虑人权问题的情况下,集体农庄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种吃大锅饭,大家都不卖力干活,导致劳动力严重浪费的情况,相反却大幅度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使得集体农庄这几年来,在台湾岛上发展迅速,现如今光是集体农庄收获的粮食,就基本上够本岛移民食用了。
  另外台湾岛自产的粮食,还可以少量供应军队使用,好在现在官府要承担一部分海狼的军队的饷金和粮食供应,这种需求不算太大,所以现在于孝天自己地盘上所产的粮食,已经基本上够用了,甚至于已经出现了结余的情况。
  但是于孝天依旧不知足,每年还会拿出大量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储备大量的粮食,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接下来几年之中,大明将会彻底大乱,谁手中有粮食,就可以招徕大批民众为之效命,到时候临时抱佛脚,就算是海狼的船队再多,恐怕也没地方弄这么多粮食。
  故此于孝天不但每年要从广东一带购入大量的粮食储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