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696章

大明海寇-第696章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他们返航之后,把消息传给了于孝天,于孝天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相当好的机会,于是立即派出一支小船队,另外装上了一个海兵连,出发前往济州岛。
  第二次去济州岛的时候,双方再次发生冲突,济州岛上的官府,调集了两千岛上的朝鲜兵马,试图将他们赶走,但是结果却很悲惨,这些战五渣们被海狼的这支小型船队中的人员打的人仰马翻,并且顺利控制了一个可以充作港口的地方。
  济州岛上的朝鲜官员又害怕了,赶紧又来找海狼的人商量,试图交点钱,让他们离开,这时候海狼的人员开始和他们进行谈判。
  谈判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海狼要买济州岛上的马匹还有耕牛,价格双方好商量,只要价格合适,海狼很愿意和济州岛做这个买卖。
  而济州岛上的朝鲜官员,眼瞅着打也打不过,估计要向陆上求援,以朝鲜官方的办事效率,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兵,弄不好惹毛了这些可怕的中国海盗的话,这些海盗很可能会将济州岛整个拿下。
  到时候他们这些人也就彻底倒霉了,而且就算是他们求援,也不见得能有援军派来,思量再三之后,他们决定和海狼做这个生意。
  至于价格方面,虽然济州岛上开出的价格对他们来说不算低,可是对海狼来说却算是相当便宜,双方一拍即合,海狼从济州岛采购了一批牛马,装船运往了福建,并且暂时放在了海坛岛上进行饲养扩繁。
  发现这个买卖之后,于孝天着令理事堂方面,一定要把握好这条商路,虽然暂时他不想去占领济州岛,可是却可以先打好前站。
  于是海狼在济州岛上,跟当地官府谈判,租下了一大片牧场,作为他们的中转之地,在济州岛大量采购马匹和牛羊,就算是暂时不运回海坛岛,也可以暂时寄养在这个牧场之中。
  另外于孝天从陆军之中,抽选出了二百余人,组成了海狼的第一支骑兵连,派往济州岛租借的牧场之中,进行训练,这也是海狼正式成立的第一支骑兵部队,对于海狼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除了派去一个骑兵连驻训之外,海狼还从山东等地招募了一批流民,这些人之中挑选出了一批善于养马的人员,也派往济州岛和海坛岛两地专门养马和驯马,为以后大量组建骑兵部队做好准备工作。
  当然于孝天也没指望着能组建一支超大规模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今后将主要作为斥候使用,必要的时候作为一支突击力量使用,可以在战场上追击败军,否则的话纯步兵的海狼陆军,就算是在陆地上能打赢战争,但是却因为没有机动力量,一旦战胜之后,敌军逃走,很难及时追击到敌军。
  所以拥有一支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却很精干的骑兵部队,对海狼的陆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于孝天肯定不可能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如此一来,海狼终于拥有了一个获取战马的源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处处缺少马匹,不得不采用代畜输卒的办法。
  就算是一些马匹不适合当骑乘的战马,但是却可以当挽马使用,对于海狼这种对后勤依赖性比较强的陆军来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现在在福建倒还好说,万一有朝一日需要北上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估计就抓瞎了,所以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光是马匹要准备好,就连车辆也要提前准备妥当。
  这件事可以说是对海狼今后军队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他们总是打主意想从辽东那边搞一些战马,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不管是东江军还是建奴,都管控的很严,好的战马根本不输出,所以多年下来,海狼也没有搞到多少战马,但是济州岛却解决了海狼的这个需求。
  于孝天暗自打主意,一旦有朝一日他要率军北上逐鹿中原的时候,便立即派兵先占领控制住济州岛,将济州岛的马匹都征收为军马,到时候何愁没有战马使用呢?
  除了这些琐碎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件事也必须要提一下,那就是在澳门的教堂方面的事情。
  海狼崛起在福建沿海,并且控制了台湾岛这件事,对于葡萄牙人和住在澳门的传教士们来说,也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
  自从西方人把触角伸到了东方之后,教廷方面便也对此投注了巨大的热情,想要为上帝弄到更多的羊群,他们不断的派出大量的传教士到东方传教,对于其它地方来说,还好一些,但是在大明却始终都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许多传教士进入大明内地传教,根本得不到大明人的认可,官府也不待见他们,许多传教士的日子过的十分清苦,甚至于饿毙的都有,一些传教士干脆就莫名其妙的失踪了,连埋骨在什么地方都不清楚。
  虽然教廷方面派出的利玛窦等传教士,通过和大明一些士绅交往,打开了一些局面,但是整体上除了在杭州和南京等地,多少发展了一些信徒之外,其它地方并未打开什么局面,教廷在东方传教的道路始终是举步维艰。
  可是在澳门的教廷方面渐渐的发现,新崛起的海狼集团,越来越强大,并且控制了大量的土地,更重要的是控制了大量的人口。
  而且海狼集团的高层,也就是于孝天本人,似乎并不太抵触天主教,并且和他们建立有生意上的来往。
  这就更引起了教廷方面的重视,毕竟于孝天现在在福建已经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而且实力非常强,连嚣张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的舰队都被其所击败,更掌控了整个台湾岛。
  于是澳门的天主教的传教士们,便开始打起了到于孝天的地头上传教的念头,暗中开始派人和于孝天联络,试图谈判达成于孝天准许他们到台湾岛进行传教的目的。
  起初于孝天对他们的这个提议并不是很重视,也不希望自己的辖地之中,天主教成为最重要的教派,今后控制他海狼的走向。
  但是仔细考虑一番之后,于孝天最终还是同意了澳门教堂方面的一些提议,准予他们到淡水、基隆、高雄等地建立教堂进行传教。
  但是于孝天实现打下了伏笔,那就是传教人员必须要服从海狼官方的管理,按照海狼官方给出的地域以及人群进行传教,严禁对海狼军方和海狼内部的成员进行传教,更不得在海狼设立的学堂之中进行传教。
  教廷方面派出的传教士必须要经过海狼的审核,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要向海狼集团汇报他们传教的情况,所有教民必须要登记造册,可以让海狼有效管理。
  最重要的是,这些传教士必须要会中文,每个人必须要翻译一些西方一些科技方面的书籍,方能获得进入海狼辖地之内传教的资格。
  至于他们翻译的书籍方面,也有规定,比如航海、冶金、医学、制药、机械、数学、天文、地理、美术、自然科学、生物、地图制作、机械制图等方面的书籍可以获得通过,但是其中不得带有传教方面的东西,必须是纯科学的东西。
  至于他们翻译的书籍之中,一些神学的东西,则不在此列,不算数!不能达到这个要求的,不能进入海狼的辖地之内进行传教。
  另外传教士每个人都必须精通两三个方面的才能,进入海狼的辖地之内以后,除了在教堂传教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能力承担一些相关的工作,特别是每个传教士,都必须要到当地的学堂之中任教,传授学生们一些相关的知识。
  但是这些传教士严禁在学堂之中,传播他们的神学,在学生之中宣传他们的教义,吸收教徒,否则的话立即驱逐。
  再者,教廷在海狼辖地之内建设教堂,不得在当地募捐,使用土地要从海狼集团手中租赁,而不是购置!所有建设教堂的资金全部由教廷方面承担。
  同时于孝天要求,在他们传播教义的时候,必须要加一条,那就是他于孝天乃是大天使降世,拥有至高无上的神权,任何人不得挑战,教廷方面在传教期间,不得已任何形式干涉海狼的事务,否则的话一切免谈。


 第三十六章 天主教

  这么多条件摆在教廷方面的面前,让他们感到头大,但是考虑到能打开这个缺口,获得这么一个可以公开传教的机会,实在是对他们来说来之不易,经过屡次谈判,教廷方面才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双方还签订了书面的协议,彻底确立了在海狼的地盘上,海狼最大的说法。
  到了崇祯元年的时候,教廷方面便开始派出传教士,前往淡水、基隆、高雄三地,开始建设教堂,所有建筑材料都在当地购买,工匠也必须从海狼手中聘请,美其名曰劳务代办!这让海狼又狠狠的赚了教廷一笔。
  其实于孝天真正需要的,还是西方的文化系统,特别是已经逐步正在形成的教育文化体系,是他暂时无法企及的。
  一直以来,于孝天都在为教育的事情感到头疼,他虽然作为现代教育的产物,了解不少现代教育的东西,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也都记得一些,但是问题是他根本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来建立一整套教育系统。
  而且作为一个利益集团的老大,他可以说是俗务缠身,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而长久以来,海狼建立的学堂就一直缺乏足够的合格教师,虽然他想方设法弄了不少读书人,填入到学校之中,去充当老师,但是这些读书人全部都是旧式科举制度熏陶出来的,八股文水平有那么一些,但是却仅限于此,最多也只能交那些学生识字以及一些有益的做人的道理,但是却无法传授给他们足够多的另外的东西。
  所以一直以来,海狼的学校之中,只能教授一些识字扫盲,充其量教授一些最简单基础的数学,却无法再开展更多的其它科目的教学。
  所教育出的学生,未来也只能走科举应试的道路,这么下去,他筹建学堂的目的也就彻底没戏。
  但是这一次天主教方面,却给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说实在的这些教士们各个都是虔诚的教徒,但是教廷方面为了更好的传教,便让传教士都选修几门学科,这些传教士们可以说各自都术有专攻。
  有的人精通物理学,有的人精通自然科学,有的人精通绘画,也有人精通音乐,更有人在医学方面术有专攻。
  而传教士最容易打动人的,往往是通过治病救人,来宣扬他们的教义,最终使得一些人感受到所谓的上帝的伟大,最终选择信教成为教徒。
  而这些传教士所身负的各种科学,无疑是于孝天最眼馋的东西,虽然目前这些新兴学科之中还有很多并不科学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刚处于萌芽状态,可是毕竟却比目前大明要系统的多。
  这些正是于孝天所需要的,他不见得一定要学生都学会这些东西,但是却希望通过这些传教士教授给他们的这些科学知识,给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科学的道路,并且在他所控制的土地上面生根发芽,最终茁壮成长起来。
  也许他的学生之中绝大多数人成不了才,可是只要有那么极少部分最终能选择一门所学,并且进行钻研,最终学有所成,术有专攻,那么他就彻底赚到了。
  他搭建起来的是一套教育系统,而不是教给学生一两样东西,只要建立起这种教育系统,并且以后加以完善,迟早有一天,他相信在他所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之上,能开出各种各样璀璨的科技之花。
  而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