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671章

大明海寇-第671章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海狼目前的销售策略和销售网络,这些拳头产品所能产出的利润,绝对是成本的几十倍乃至是上百倍,说其是暴利,一点不为过之,换来的则是海量的利润,供应海狼可以不断的进行强军。
  像海狼这样,拥有自己生产能力产业的同行,在这个时代,还真就是凤毛麟角,虽然有些大海主,一边是海盗的身份,一边也控制着生产源头,有自己的产品出售,但是多是一些下游的产品,比如糖、瓷器、生丝等物,像这样高端,如此赚钱的生意,却绝对只有于孝天有,再也别无分号。
  而在京师之中设点,当然则是这件事之中的重中之重,不单单是京师,包括南京也同样是布局的重点,这两处于孝天可以说是为了布局,不惜重金投入,而且选择人员,也是海狼目前可以选出的最精英的人员。
  所以在金钱开道,加上人员得力的情况下,京师那边的茂盛源分号早在半年多之前,便已经开张营业,而且一开张,便顾客盈门,生意相当火爆。
  其实这也难怪,越是像京师这样的地方,高端消费的需求便越高,有钱人也越多,每年单是全国各地流向京师的资金,就是巨大无比,加之权贵和有钱人的攀比心理,人家有的,他们也想要,就算是不舍得花钱,但是他们手中的权力,也有人自动给他们送上门。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一点自古以来从来都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当官的越多,对于这种市场需求就越旺盛。
  更何况海狼现如今玻璃产品经过多年的锤炼,生产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出的玻璃制品现如今不单品种丰富,而且色彩也丰富了起来,可谓是绚烂多彩,美轮美奂,这样的产品数量也很少,所以每一件都价值不菲。
  当第一批货物在京师的茂盛源分号上市的时候,顿时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据说连当今大明最大的权臣魏忠贤都被惊动,派人到茂盛源分号看了一番,随后第一批上市的产品,顿时便被一扫而空。
  而且在京师坐镇的那个掌柜的,也很会做人,居然通过门路,给魏忠贤送上了一套精美玻璃酒具和茶具,让魏忠贤视作奇珍异宝,喜爱异常。
  所以很短时间之内,京师的茂盛源分号,便背靠大山站稳了脚跟,刚开始还想要觊觎他们的一些人,当发现茂盛源分号居然搭上了这样的靠山,于是再也没人敢动他们了。
  所以现在京师的消息,通过这个茂盛源分号,可以很方便的收集到,京师一旦有大事发生的话,他们很快便可以得知消息,每个月都会定期汇编成一个小册子,将消息通过海狼定期北上送货的人员,走海路送回于孝天手中。
  故此于孝天对于京师那边的动态,居然可以比福建这边的官员们还要收到的早一些,第一时间便可以针对性的做出一些反映。
  而八月间皇帝陛下病重的消息,于孝天可以说是福建这边,第一个收到的,于是于孝天特意把这个消息送给了熊文灿,同时还加上了一些他的判断,隐晦的点出了搞不好京城可能要出大事,请熊文灿提前做好准备。
  当熊文灿收到于孝天的这个消息的时候,起初还有些不太相信,但是想到于孝天可能自有手段,能探听到京师那边的消息,于是也不敢不信,思量了一番之后,便派亲信家人,立即赶赴京城,开始一边打听消息,一边做好准备,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情况。
  十余日之后,京师那边才传来消息,确定了于孝天所给他的消息果真不假,熊文灿这才不得不对于孝天又刮目相看了几分。
  虽然他不清楚于孝天是用何等手段,这么快将京师的消息传回福建的,但是想到海狼乃是以海为生,经常会有海船来往于南北两地,想必也是用这种手段来传递的消息。


 第四章 天子驾崩

  虽然熊文灿对于航海的事情了解不多,但是起码也知道,比起走陆路传递消息,走海路显然要快很多。
  有了这一次事情之后,熊文灿不由得对于孝天又倚重了一些,起码以后有于孝天这条路子,他可以更快的获取到京师那边的消息,这对于他们这些外放的大员来说,可谓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手快的打手慢的,要是京师万一出现什么好事的话,早接到消息,肯定可以早点布置安排,晚了的话,估计屎都吃不上热乎的。
  所以仅凭这一点,他就不得不更加高看于孝天一眼,这一次于孝天给他的消息实在是太及时了,虽说当今圣上还年纪轻轻,一般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驾崩的情况,但是世事难料,这世上历朝历代,又有多少皇帝不是英年早逝的,真正能活的很大年纪的皇帝,还真就不多。
  现在京师传来皇帝病重的消息,那么说不定就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意外情况,要知道一代皇帝驾崩,在一个朝代来说,绝对是天塌地陷一般的大事,这里面牵扯到了无数的变数。
  更重要的是当今圣上,自从继承大统之后,这些年来,居然没有生出一个皇子,万一圣上驾崩的话,那么接下来会由谁来继承大统,这里面的变数可就大了去了。
  熊文灿之前虽然在山东为官,可是却对京城的事情始终都盯得很紧,特意还在京城之中购了一套宅子,安排了可靠的家人专门在京师留驻,为他打听京师里面发生的事情,所以对于皇家的事情,自然也知道的比较清楚。
  当得知这次圣上病重的消息之后,他自然会进行一番分析的,最终他渐渐的便把目光落在了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当今的信王朱由检身上,而且于孝天在给他的信中,似乎也点到了这个信王。
  于是熊文灿在思量一番之后,还是决定派人前往京师之中,先想办法联络上这个信王,不管这次当今圣上能否度过这一关,这个投资还是很有必要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万一押对宝的话,对他今后的仕途来说,无疑将会起到良好的助力。
  想想看当官能当到巡抚这样职位上的人,哪一个会是个笨蛋?可以说能干到这一层的人,全部都是一些人精,对于官场的事情,反应应该非常灵敏,熊文灿当然也不例外,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虽然他在历史上的下场实在是有点悲催,可是这并不代表他的智商就比谁低多少,只因为他的能力的关系,加上嘴贱了点,最终才导致了他因为招抚张献忠,后张献忠再次起兵反叛,使得他被逮问斩首。
  倒是于孝天在这件事上,并没有过多的纠结什么,现如今虽然他最清楚未来大明朝局的走势,可是现如今他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参将,虽说在大明军事系统来说,也算是有点身份地位了,在福建这边也算是跺跺脚就能呼风唤雨的人物,可是如果放在整个大明朝堂上来说,他这么一个参将,实在还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虾米。
  以他目前的地位,如果想要趁机跑去巴结未来的崇祯皇帝陛下的话,实在是还有些不够看,就算是勉强巴结上,以崇祯多疑的性格,还真就不见得是好事坏事。
  于孝天现在要的是潜心暗中发展扩张自己的实力,在未来天下大乱之际,横空出世率军去逐鹿中原,在此之前,他认为自己还是先别显山露水,被未来的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看见为妙。
  要不然哪一天,伟大的崇祯皇帝,被鞑子或者是李自成张献忠之辈逼急眼的话,忽然间想起他这么一号人物,让他率兵北上,去给他当打手,那可就悲催大了!
  所以于孝天才会把这个便宜卖给熊文灿,希望熊文灿能抓住这个机会,能平步青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熊文灿还不会在福建巡抚之职上止步,按照历史原来进程的发展,熊文灿可是还会在今后几年之间,凭借着在福建的政绩,升为两广总督。
  而他现在正需要的是帮着熊文灿,踏出这一步,只要熊文灿能按照正常的发展,当上两广总督,他便可以借助熊文灿的力量,今后把触角伸到广东广西等地。
  要知道现如今大明天下,最富庶的地区,恐怕除了南直隶和浙江等地,就数广东最为富庶稳定了,一旦他未来能把广东也经营起来,作为他的后方基地的话,那么起码粮食的来源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可是如果单凭他借助海上力量,想要把触角伸入到广东广西的话,恐怕目前还力有不逮,充其量他也只是能横扫两广海面,成为真正的大明海上的霸主,但是想要向广东内地发展,估计还是有很大的变数。
  故此他眼下需要熊文灿来给他帮忙,熊文灿想要利用他成就一番政绩,那么他何曾不是同样也在利用熊文灿来成就他自己呢?
  于孝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如同一个观众一般,静静的观望着京师方面传回来的各种消息。
  一切消息都正在表明,历史巨车似乎并未发生过多的偏转,正在朝着原来的方向滚滚碾压而去。
  八月间,就在熹宗皇帝落水被救染病之后一段时间以后,皇帝朱由校似乎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身体有点撑不住了,自觉可能时日无多,又苦于自己没有生出儿子,来继承他的皇位,一旦有朝一日他驾崩的话,那么这大明不能没有皇帝继承大统。
  故此他思来想去一番之后,将信王朱由检招入了宫中
  八月二十二日,熹宗皇帝终于还是没有能挺过去,在乾清宫中驾崩,带着他未能完成的梦想,驾鹤西去。
  而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在两日之后奉兄长熹宗皇帝朱由校的遗旨,登临天下,成为了大明的新皇,并且昭告天下,举国大喪。
  这一次皇帝驾崩、新皇登基的消息,朝廷用了最快的的速度传召各地,所以就连于孝天收到消息,也只来得及刚将其送给熊文灿,上来不及做出更多反应和布置,朝廷京师传召的快骑便已经到了福州,将消息送抵了福建官方。
  于孝天思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亲自前往福州城,面见一下熊文灿,顺便也将林易阳带上,一同前往福州城,参见熊文灿。
  当他快马加鞭赶到福州城的时候,熊文灿似乎还没有从这个震惊的消息之中恢复过来,带着一脸的悲哀神色。
  熊文灿对于于孝天突然来访,感觉到有些诧异,虽然自从于孝天就抚之后,对他很是恭敬,但是毕竟他是一省巡抚,平时要呆在福州城之中,而于孝天作为一方重将,自然也要留在他管辖的地头上,两个人平时也只是相互派人互通消息罢了,一直并未直接见面。
  这一次于孝天不召即来,令熊文灿颇有点诧异,于是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将于孝天招入到了他的外书房之中。
  于孝天带着林易阳进入外书房之后,一起对熊文灿施礼,简短截说,双方寒暄一番之后,熊文灿命人上茶,并且将左右闲杂人等尽数屏退。
  熊文灿不是笨人,他很清楚在这个时候,于孝天突然从围头湾赶到福州城,肯定是有相当重要的事情跟他商议,所以这些事情就不易让太多人知道,故此他将下人都赶出了外书房,并且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外书房。
  “孝天,不知这一次你不召而来求见老夫,又有何重要之事?这里已经没有外人,你不妨直说好了!”熊文灿当看到已经没有外人之后,便开口对于孝天问道,倒也没有遮遮掩掩,好像是把于孝天当做心腹对待一般。
  而于孝天并没有因为熊文灿的态度,而变得放肆,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