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200章

后汉书-第200章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斯得。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

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礼,

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吏各修职,复于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

二。乾乾日{曰矢},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肃神祇,惠恤耆老,理

庶遵古,聪允明恕。皇帝唯慎《河图》、《雒书》正文,是月辛卯,柴,登封泰

山。甲午,禅于梁阴。以承灵瑞,以为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后昆。百僚从臣,

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秦相李斯燔《诗》、《书》,乐崩礼坏。建武

元年已前,文书散亡,旧典不具,不能明经文,以章句细微相况八十一卷,明者

为验,又其十卷,皆不昭晰。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

我受其礼。”后有圣人,正失误,刻石记。

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于泰山下南方,群神皆从,用乐如南郊。诸王、王

者后二公、孔子后褒成君,皆助祭位事也。事毕,将升封。或曰:“泰山虽已从

食于柴祭,今亲升告功,宜有礼祭。”于是使谒者以一特牲于常祠泰山处,告祠

泰山,如亲耕、貙刘、先祠、先农、先虞故事。至食时,御辇升山,日中后到山

上更衣,早晡时即位于坛,北面。群臣以次陈后,西上,毕位升坛。尚书令奉玉

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亲封之,讫,太常命人发坛上石,尚书令藏玉牒已,复石

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事毕,皇帝再拜,群臣称万岁。命人立所刻石碑,

乃复道下。

二十五日甲午,禅,祭地于梁阴,以高后配,山川群神从,如元始中北郊故

事。

四月己卯,大赦天下,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复博、奉高、赢勿

出元年租、刍稿。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乙酉,使太尉行事,以

特告至高庙。太尉奉匮以告高庙,藏于庙室西壁石室高主室之下。

 志第八 祭祀中

北郊明堂、辟雍灵台迎气增祀六宗老子

是年初营北郊,明堂、辟雍、灵台未用事。迁吕太后于园。上簿太后尊号曰

高皇后,当配地,郊高庙。语在《光武纪》。

北效在雒阳城北四里,为方坛四陛。三十三年正月辛未,郊。别祀地祇、位

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北上,皆在坛上,地理群神从食,皆在坛下,如元始

中故事。中岳在未,四岳各在其方孟辰之地,中营内。海在东;西渎河西,济北,

淮来,江南;他山川各如其方,皆在外营内。四陛醊及中外营门封神如南郊。

地祇、高后用犊各一头,五岳共牛一头,海、四渎共牛一头,群神共二头。奏乐

亦如南郊。既送神,瘗俎实于坛北。

明帝即位,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初祀五帝于明堂,光武帝配。五帝坐位堂上,

各处其方。黄帝在未,皆如南郊之位。光武帝位在青帝之南少退,西面。牲各一

犊,奏乐如南郊。卒事,遂升灵台,以望云物。

迎时气,五郊之兆。自永平中,以《礼谶》及《月令》有五郊迎气服色,因

采元始中故事,兆五郊于雒阳四方。中兆在未,坛皆三尺,阶无等。

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旗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

《云翘》之舞。及因赐文官太傅、司徒以下缣各有差。

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八佾舞

《云翘》之舞。

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北,祭黄帝后土。车旗服饰皆黄。歌《朱明》,

八佾舞《云翘》、《育命》之舞。

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

《育命》之舞。使谒者以一特牲先祭先虞于坛,有事,天子入囿射牲,以祭宗庙,

名曰貙刘。语在《礼仪志》。

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歌《玄冥》,八佾舞

《育命》之舞。

章帝即位,元和二年正月,诏曰:“山川百神,应祀者未尽。其议增修群祀

宜享祀者。”

二月,上东巡狩,将至泰山,道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尧于济阴成阳灵台。上

至泰山,修光武山南坛兆。辛未,柴祭天地群神如故事。壬申,宗祀五帝于孝武

所作汶上明堂,光武帝配,如雒阳明堂礼。癸酉,更告祀高祖、太宗、世宗、中

宗、世祖、显宗于明堂,各一太牢。卒事,遂觐东后,飨赐王侯群臣。因行郡国,

幸鲁,祠东海恭王,及孔子七十二弟子。四月,还京都。庚申,告至,祠高庙、

世祖,各一特牛。又为灵台十二门作诗,各以其月祀而奏之。和帝无所增改。

安帝即位,元初六年,以《尚书》欧阳家说,谓六宗者,在天地四方之中,

为上下四方之宗。以元始中故事,谓六宗《易》六子之气日、月、雷公、风伯、

山、泽者为非是。三月庚辰,初更立六宗,祀于雒阳西北戍亥之地,礼比太社也。

延光三年,上东巡狩,至泰山,柴祭,及祠汶上明堂,如元和二年故事。顺

帝即位,修奉常祀。

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

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釦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

 志第九 祭祀下

宗庙社稷灵星先农迎春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于雒阳。四时祫祀,高帝为太祖,文帝为太宗,

武帝为世宗,如旧。余帝四时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

一岁五祀。三年正月,立亲庙雒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舂陵节侯。时寇贼未夷,

方务征伐,祀仪未设。至十九年,盗贼讨除,戎事差息,于是五官中郎将张纯与

太仆朱浮奏议:“礼,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亲。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

意。当除今亲庙四。孝宣皇以孙后祖,为父立庙于奉明,曰皇考庙,独群臣侍祠。

愿下有司议先帝四庙当代亲庙者及皇考庙事。”下公卿、博士、议郎。大司徒涉

等议:“宜奉所代,立平帝、哀帝、成帝、元帝庙,代今亲庙。兄弟以下,使有

司祠。宜为南顿君立皇考庙,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时议有异,不著。

上可涉等议,诏曰:“以宗庙处所未定,且礻合祭高庙。其成、哀、平且祠祭长

安故高庙。其南阳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在所令长

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号曰中宗。”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祭孝

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

侍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皆就园庙。南顿君称皇

考庙,钜鹿都尉称皇祖考庙,郁林太守称皇曾祖考庙,节侯称皇高祖考庙,在所

郡县侍祠。

二十六年,有诏问张纯,禘礻合之礼不施行几年。纯奏:“礼,三年一祫,

五年一禘。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五年再殷察。

旧制,三年三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元始五年,始行禘礼。父为

昭,南向;子为穆,北向。父子不并坐,而孙从王父。禘之为言谛,禘諟昭穆,

尊卑之义。以夏四月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礻合以冬十月,五谷

成熟,故骨肉合饮食。祖宗庙未定,且合祭。今宜以时定。”语在《纯传》。上

难复立庙,遂以合祭高庙为常。后以三年冬祫,五年夏禘之时,但就陈祭毁庙主

而已,谓之殷。太祖东面,惠、文、武、元帝为昭,景、宣帝为穆。惠、景、昭

三帝非殷祭时不祭。光武皇帝崩,明帝即位,以光武帝拨乱中兴,更为起庙,尊

号曰世祖庙。以元帝于光武为穆,故虽非宗,不毁也。后遂为常。

明帝临终遗诏,遵俭无起寝庙,藏主于世祖庙更衣。孝章即位,不敢违,以

更衣有小别,上尊号曰显宗庙,间祠于更衣,四时合祭于世祖庙。语在《章纪》。

章帝临崩,遗诏无起寝庙,庙如先帝故事。和帝即位不敢违,上尊号曰肃宗。后

帝承尊,皆藏主于世祖庙,积多无别,是后显宗但为陵寝之号。永元中,和帝追

尊其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陵曰西陵。以窦后配食章帝,恭怀后别就陵寝祭之。

和帝崩,上尊号曰穆宗。殇帝生三百余日而崩,邓太后摄政,以尚婴孩,故不列

于庙,就陵寝祭之而已。安帝以清河孝王子即位,建光元年,追尊其祖母宋贵人

曰敬隐后,陵曰敬北陵。亦就陵寝祭,太常领如西陵。追尊父清河孝王曰孝德皇,

母曰孝德后,清河嗣王奉祭而已。安帝以谗害大臣,废太子,及崩,无上宗之奏。

后以自建武以来无毁者,故遂常祭,因以其陵号称恭宗。顺帝即位,追尊其母曰

恭愍后,陵曰恭北陵,就陵寝祭,如敬北陵。顺帝崩,上尊号曰敬宗。冲质帝皆

小崩,梁太后摄政,以殇帝故事,就陵寝祭。凡祠庙讫,三公分祭之。桓帝以河

间孝王孙蠡吾侯即位,亦追尊祖考,王国奉祀。语在《章和八王传》。桓帝崩,

上尊号曰威宗,无嗣。灵帝以河间孝王曾孙解犊侯即位,亦追尊祖考。语在《章

和八王传》。灵帝时,京都四时所祭高庙五主,世祖庙七主,少帝三陵,追尊后

三陵,凡牲用十八太牢,皆有副倅。故高庙三主亲毁之后,亦但殷祭之岁奉祠。

灵帝崩,献帝即位。初平中,相国董卓、左中郎将蔡邕等以和帝以下,功德无殊,

而有过差,不应为宗,及余非宗者追尊三后,皆奏毁之。四时所祭,高庙一祖二

宗,及近帝四,凡七帝。

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说者以为古宗庙前制庙,后制寝,

以象人之居前有朝,后有寝也。《月令》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弈弈”,

言相通也。庙以藏主,以四时祭。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荐新物。秦始出寝,

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建

武以来,关西诸陵以转久远,但四时特牲祠;帝每幸长安谒诸陵,乃太牢祠。自

雒阳诸陵至灵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腊及四时祠。庙日上饭,太官送用物,园

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建武二年,立太社稷于雒阳,在宗庙之右,方坛,无屋,有墙门而已。二月、

八月及腊,一岁三祠,皆太牢具,使有司祠。《孝经援神契》曰:“社者,土地

之主也。稷者,五谷之长也。”《礼记》及《国语》皆谓共工氏之子曰句龙,为

后土官,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烈山氏之子曰柱,能植百谷疏,自夏以上祀以

为稷,至殷以柱久远,而尧时弃为后稷,亦植百谷,故废柱,祀弃为稷。大司农

郑玄说,古者官有大功,则配食其神。故句龙配食于社,弃配食于稷。郡县置社

稷,太守、令、长侍祠,牲用羊豕。唯州所治有社无稷,以其使官。古者师行平

有载社主,不载稷也。国家亦有五祀之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