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28章

后汉书-第128章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竖,以补令史;募求好马,临窗呈试。出入逾侈,辎軿曜日。大行在殡,路人掩

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山陵

未成,违矫旧政,善则称已,过则归君,斥逐近臣,不得侍送,作威作福,莫固

之甚。臣闻台辅之位,实和阴阳,璇机不平,寇贼奸轨,则责在太尉。固受任之

后,东南跋扈,两州数郡,千里萧条,兆人伤损,大化陵迟,而诋疵先主,苟肆

狂狷。存无廷争之忠,没有诽谤之说。夫子罪莫大于累父,臣恶莫深于毁君。固

之过衅,事合诛辟。

书奏,冀以白太后,使下其事。太后不听,得免。

冀忌帝聪慧,恐为后患,遂令左右进鸠。帝苦烦甚,促使召固。固入,前问:

“陛下得患所由?”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时冀

亦在侧,曰:“恐吐,不可饮水。”语未绝而崩。固伏尸号哭,推举侍医。冀虑

其事泄,大恶之。

因议立嗣,固引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与冀书曰:

天下不幸,仍遭大忧。皇太后圣德当朝,摄统万机,明将军体履忠孝,忧存

社稷,而频年之间,国祚三绝。今当立帝,天下重器,诚知太后垂心,将军劳虑,

详择其人,务存圣明。然愚情眷眷,窃独有怀。远寻先世废立旧仪,近见国家践

祚前事,未尝不询访公卿,广求群议,令上应天心,下合众望。且永初以来,政

事多谬,地震宫庙,彗星竟天,诚是将军用情之日。”传曰:“以天下与人易,

为天下得人难。”昔昌邑之立,昏乱日滋,霍光忧愧发愤,悔之折骨。自非博陆

忠勇,延年奋发,大汉之祀,几将倾矣。至忧至重,可不熟虑!悠悠万事,唯此

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

冀得书,乃召三公、中二千石、列侯大议所立。固、广、戒及大鸿胪杜乔皆

以为清河王蒜明德著闻,又属最尊亲,宜立为嗣。先是蠡吾侯志当取冀妹,时在

京师,冀欲立之。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夺,中常侍曹腾等闻而夜

往说冀曰:“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

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

明日重会公卿,冀意气凶凶,而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之。皆

曰:“惟大将军令。”而固独与杜乔坚守本议。冀厉声曰:“罢会。”固意既不

从,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乃说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

是为桓帝。

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

妖言,下狱。门生勃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鈇锧诣

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

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

临命,与胡广、赵戒书曰:“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

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

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

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广、戒得书悲惭,皆长叹流涕。

州郡收固二子基、兹子郾城,皆死狱中。小子燮得脱亡命。冀乃封广、戒而

露固尸于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乃

左提章钺,右秉鈇锧,诣阙上书,乞收固尸。不许,因往临哭,陈辞于前,遂守

丧不去。夏门亭长呵之曰:“李、杜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

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诏书。干试有司乎?”亮曰:“亮含阴阳以生,戴乾履坤。

义之所动,岂知性命,何为以死相惧?”亭长叹曰:“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

傕,地厚不敢不蹐。耳目适宜视听,口不可以妄言也。”太后闻而不诛。南阳

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尸不肯去。太后怜之,乃听得摇补樵帷6擞纱讼悦

三公并辟。班遂隐身,莫知所归。

固所著章、表、奏、议、教令、对策、记、铭凡十一篇。弟子赵承等悲叹不

已,乃共论固言迹,以为《德行》一篇。

燮字德公。初,固既策罢,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

文姬为司郡赵伯英妻,贤而有智,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

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密与二兄谋豫藏匿燮,托言还京师,

人咸信之。有顷难作,下郡收固三子。二兄受害,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曰:“君

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感其义,

乃将燮乘江东入下,入徐州界内,令变名姓为酒家佣,而成卖卜于市。各为异人,

阴相往来。

燮从受学,酒家异之,意非恒人,以女妻燮。燮专精经学。十余年间,梁冀

既诛而灾眚屡见。明年,史官上言宜有赦令,又当存录大臣冤死者子孙,于是大

赦天下,并求固后嗣。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皆不受,遂还乡

里,追服。姊弟相见,悲感傍人。既而戒燮曰:“先公正直,为汉忠臣,而遇朝

廷倾乱,梁冀肆虐,令吾宗祀血食将绝。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宜杜绝众人,

勿妄往来,慎无一言加于梁氏。加梁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

谨从其诲。后王成卒,燮以礼葬之,感伤旧恩,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

州郡礼命,四府并辟,皆无所就,后征拜议郎。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

皆舍短取长,好成人之美。时,颍川荀爽、贾彪,虽俱知名而不相能,燮并交二

子,情无适莫,世称其平正。

灵帝时拜安平相。先是安平王续为张角贼所略,国家赎王得还,朝廷议复其

国。燮上奏曰:“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守藩不称,损辱圣朝,不宜复国。”

时议者不同,而续竟归藩。燮以谤毁宗室,输作左校。未满岁,王果坐不道被诛,

乃拜燮为议郎。京师语曰:“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擢迁河南尹。时既以货赂为官,诏书复横发钱三亿,以实西园。燮上书陈谏,

辞议深切,帝乃止。先是,颍川甄邵诌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

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

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

大署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乃具表其状。邵遂废锢终身。燮在职

二年卒,时人感其世忠正,咸伤惜焉。

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少为诸生,举孝廉,辟司徒杨震府。稍迁为南

郡太守,转东海相,入拜侍中。

汉安元年,以乔守光禄大夫,使徇察兖州。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为天下第一;

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济北相崔瑗等臧罪千万以上。让即大将军梁冀季

父,宫、瑗皆冀所善。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时,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以无功并封,乔上书谏曰:“陛下越从藩臣,

龙飞即位,天人瞩心,万邦攸赖。不急忠贤之礼,而先左右之封,伤善害德,兴

长佞谀。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

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

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

斯道,岂伊伤政,为乱而已,丧身亡国,可不慎哉!”书奏不省。

益州刺史种暠举劾永昌太守刘君世以金蛇遗梁冀,事发觉,以蛇输司农。冀

从乔借观之,乔不肯与,冀始为恨。累迁大鸿胪。时,冀小女死,令公卿会丧,

乔独不往,冀又衔之。

迁光禄勋。建和元年,代胡广为太尉。桓帝将纳梁冀未,冀欲令以厚礼迎之,

乔据执旧典,不听。又冀属乔举汜宫为尚书,乔以宫臧罪明著,遂不肯用,因此

日忏于冀。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桡。由是

海内叹息,朝野瞻望焉。在位数月,以地震免。宦者唐衡、左悺等因共谮于帝曰:

“陛下前当即位,乔与李固抗议言上不堪奉汉宗祀。”帝亦怨之。及清河王蒜事

起,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而梁太后素知乔忠,但

策免而已。冀愈怒,使人胁乔曰:“早从宜,妻子可得全。”乔不肯。明日冀遣

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执系之,死狱中。妻、子归故郡。与李固俱暴尸于城

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乔故掾陈留杨匡闻之,号泣星行到洛阳,乃著故赤帻,托为夏门亭吏,守卫

尸丧,驱护蝇虫,积十二日,都官从事执之以闻。梁太后义而不罪。匡于是带鈇

锧诣阙上书,并乞李、杜二公骸骨。太后许之。成礼殡殓,送乔丧还家,葬送行

服,隐匿不仕。匡初好学,常在外黄大泽教授门徒。补蕲长,政有异绩,迁平原

令。时国相徐曾,中常侍璜之兄也,匡耻与接事,托疾牧豕云。

论曰: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将以定去

就之概,正天下之风,使生以理全,死与义合也。夫专为义则伤生,专为生则骞

义,专为物则害智,专为己则损仁。若义重于生,舍生可也。生重于义,全生可

也。上以残暗失君道,下以笃固尽臣节。臣节尽而死之,则为杀身以成仁,去之

不为求生以害仁也。顺、桓之间,国统三绝,太后称制,贼臣虎视。李固据位持

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岂不知守节之触祸,耻夫覆折之伤任也。观其发

正辞,及所遗梁冀书,虽机失谋乖,犹恋恋而不能已。至矣哉,社稷之心乎!其

顾视胡广、赵戒,犹粪土也。

赞曰:李、杜司职,朋心合力。致主文、宣,抗情伊、稷。道亡时晦,终离

罔极。燮同赵孤,世载弦直。

 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

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

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

谤,王阳以衣囊徼名。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及止,抚其首曰:“吴氏

世不乏季子矣。”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

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

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

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