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合锦回文传 >

第7章

合锦回文传-第7章

小说: 合锦回文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辞了小姐,把这话回覆栾云去了。正是:

    未遇鸾凰匹,一从蜂蝶喧。

    端详锦上旬,珍重梦中言。

    栾云听了媒婆的回报,心中闷闷想道:“若只要什么锦,便买他百十匹锦缎,送去也容易,今却要什么回文锦的半幅相配,教我那里去寻?况又说有甚诗句要看,一发是难题目了。”正忧闷间,只见赖本初步进书房来,问道:“桑家姻事如何?”栾云遂将媒婆回报的话,说与知道。本初听罢,拍手笑道:“这回文锦若问别人,便是遍天下也没寻处,只我便晓得那半幅的下落。兄恰好问着我,岂非好事当成?”栾云大喜,因问道:“这回文锦是何人所织?那半幅今在何处?”本初道:“此锦乃东晋时一个女郎苏若兰所织,上有回文诗句,寻绎不尽,真乃人间奇宝。昔年,则天皇后以千金购得,藏之宫中。后经禄山之乱,此锦失去,朝廷屡次购求未获。今不意此锦已分为两半,前半幅我曾见过。如今桑小姐所藏,定是后半幅。”栾云忙问道:“那前半幅,兄在何处见来?”本初笑道:“远不远,千里近。只在目前。有这前半幅锦的,就是我内弟梁用之。”栾云道:“既如此,烦兄去问他买了,就求吾兄绎出几首诗句,那时去求婚,却不便成了?”本初道:“若买得他的锦,连诗也不消绎得。内弟幼时曾绎得几十首,待我一发抄了他的来就是。但只怕他不肯把这锦来卖。”栾云道:“舍得多出些价钱,便买了他的了。”本初道:“这锦若要买他的,少也得银五六百两。”栾云道:“为何要这许多?”本初道:“五六百两还是兄便宜哩,兄若买了这半锦,不唯婚姻可成,抑且功名有望。”栾云道:“这却为何?”本初道:“今内相杨复恭爱慕此锦,悬重赏购求,兄若买得半锦,聘了桑小姐。明日桑小姐嫁来之后,他这半锦也归了兄。兄那时把两半幅合成全锦,献与杨公,杨公必然大喜,兄便可做个美官,岂非婚姻与功名一齐都就?”栾云听说,喜得搔耳搡腮,便央恳本初即日去见梁生,求买半锦。本初应诺,随即到梁家来。

    且说梁生一向在家守制,闭户不出。本初已久不上他的门了,今日忽然造访。正是: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梁生见了本初,笑问道:“吾兄今日甚风吹得到此?”本初道:“向因馆政羁身,苦无片刻之暇,故失于奉候。今日稍闲,特来一叙阔怀。”梁生道:“小弟贫闲自守,久为亲戚所弃,今忽蒙枉玉真,令蓬荜生辉。”本初道:“休得取笑。我今日一来为久阔之后欲图一晤,二来也为东家栾兄闻老舅藏得半幅回文锦在家,特唤我来相借一看。”梁生听说,拂然道:“此锦先君存日,不肯轻以示人,兄如何说与外人知道?”本初道:“但求一看,即当奉还。”梁生摇首道:“这却使不得。”本初见他不肯借,方说道:“栾兄原说若不肯借,愿即备价奉买。我替老舅算计,你藏此半幅残锦在家,吃不得,穿不得,有何用处?今栾兄爱此锦,愿以善价交易,不若就把来卖与他。不是我冒读说,你正在窘乡,得他些银两,尽可当救贫之助。”梁生勃然道:“弟虽贫,必不卖先人所宝之物,兄何薄待小弟至此?弟久不蒙兄在顾,今日忽至,只道兄良心未混,犹有念旧之思,原来特为他人来游说。如此竟然足音非空谷所愿闻也。”言讫,拂袖而起。正是:

    善价凭伊出几许,奇珍不售待如何?

    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本初被梁生抢白了几句,气忿忿地离了梁家,自回覆栾云去了。且说梁生自本初去后,想道:“他来替来家求买此锦,是何意思?我记得当初他曾劝我将此锦献与杨复恭以图富贵,深为薛家表兄所鄙,今必又以劝我者劝栾云,教他趋奉权贵,故欲假此物为进身之由,不然,栾云要这半锦何用?”左猜右想,却并不料有桑小姐这段缘故。看官,听说梁家藏着半锦,既没人把这话吹到桑小姐耳朵里去,桑家藏着半锦,又没人把这话吹到梁用之那里来。一向山川杳隔,故音问不通,诚无足怪,如今,恰好两人聚在一处,却又咫尺各天,无人通信。若论应该通信与梁生的第一个,便当是赖本初了,他却偏瞒着梁生,反要替别人说合。正是:

    相需之殷,相遇之疏。

    鹊桥未驾,隔断银河。

    说话的,难道赖本初不来通信与梁生,便再没一个人来通信了?天生佳人才子,到底隔他不断,自然又撞出一个通信的来。你道那通信的是谁?却就是先前打发出去的张养娘。原来这张养娘未到梁家做养娘之前,本是个卖花的妇人,既被梁家打发出来之后,仍旧卖花过活。他当初与赖本初私通一事,莹波知道了,并不嗔怪他。及他被逐时,反用好言抚慰道:“我一向多亏你照顾,断不相忘,你终身之事都在我处。”张养娘记着这几句言语,到得莹波迁出另居后,他便买了两盒礼,特地去探望莹波,只道莹波不食前言。不想莹波竟把他来十分淡白,大不是先前光景。张养娘提起旧话,莹波道:“我家事不济,养不起闲人,你还到别处去罢。”张养娘大失所望。正是:

    一向依人今自立,恶见旧人提旧日。

    当初不过假殷勤,翻过脸来不认得。

    张养娘恨着这口气,自此再不到赖家门上去,只在街坊卖花度日。有时,走到梁家来,梁生念是旧人,不薄待他,教他卖花闲时常来走走,张养娘甚是感激。从来花婆与媒婆原是一串的,一日张养娘在街上卖花,正遇着矮脚陈娘娘与铁嘴邹妈妈。张养娘问道:“你两个近日做媒生意如何?”邹妈妈道:“不要说起,一个财主要娶一头亲事,许我们两个各送谢仪二十两,不想女家对头不肯,我们没福气赚这些银子。”张养娘道:“是那一家?”陈娘娘道:“便是桑太爷的小姐,现今住着栾大相公的屋,偏是栾大相公去求亲,他却千推万阻。”张养娘道:“莫非聘礼要多么?”邹妈妈道:“聘礼到也不论,却要一件稀奇的东西,叫做什么回文锦。这回文锦又不是囫囵的,桑小姐先有半幅在那里,定要配得那半幅的便算聘礼。”陈娘娘道:“这还不打紧,那锦上又有什么诗句,极是难看,这小姐却看得出许多。如今要求亲的也看得出多少,方才嫁他,你道可不是个难题目?”张养娘听了,便道:“我当初在梁家时,见梁官人有半幅五色锦,也叫做什么回文锦,一定与这小姐的锦配合得来。”邹妈妈道:“我正忘了对你说,栾家的赖先生也道梁家有半幅锦在那里,前日去买他的,那梁官人又不肯卖。你是梁家旧人,梁官人或者肯听你说话,若劝得他卖这锦与栾家,我教栾家重谢你。”张养娘道:“你何不就把桑家这头姻事去对梁官人说,却是一拍一上不费力的。”陈娘娘道:“你又来!若做成了栾家亲事,便有些油水,那梁秀才是穷酸,桑小姐又不是个富的,穷对穷有甚滋味在里面,我们直得去说?还是烦你去撺掇他卖得此锦,便好言罢。”两个媒婆各自去了。有一篇骂媒婆的口号说得好,道是:

    媒婆只爱钱和钞,那顾郎才与女貌。赚得几封月老,死的说出活来;少了几两花红,美的当做丑笑。言语半毫不实,惯会两面三刀。伙伴分银不均,骂出千罗百唣。有时搭脚,卖伴新娘,又伴新郎;常弄花手,心做宝山,又做厌到。走马头,替客绅买妾,便与豪奴门客串通;卖水贩,骗良妇为娼,遂与龟子鸨儿合跳。某家官官,某家姐姐,再不向冷处寻;满口太太,满口娘娘,只去向热处叫。忽然须弥山,忽然芥菜子,凭他舌上翻腾;或时比地狱,或时说天堂,一任嘴中乱道。把俊汉说与村夫,将佳人配与恶少。从来婚姻差误岂由天,大半坏在这班女强盗。

    当下张养娘听了媒婆的话,想道:“媒婆不肯去梁家说亲,也不要怪他,只好笑赖家官人,为何不把这话报与梁官人知道,却反替栾家做奸细,要骗梁官人的锦,好没良心。他必然也曾把这事与浑家商议,就是赖官人不好,莹波小姐也该劝他,去对哥哥说,如何都是这般忘恩负义,不肯作成好事?如今待我把这话报与梁官人去。”一头想,一头便走到梁家来。梁生见了问道:“我好几时不见你了,你今从那里来?”张养娘道:“特来报大官人一个喜信。”梁生问:“甚喜信?”张养娘便把上项话细细述了。梁生跌足道:“原来我姻缘却在这里,可恨赖本初瞒着我,又要来骗我,多亏你来报信。我今就烦你到桑小姐处说亲,若说成了,重重谢你。”张养娘道:“自家的人,说什么谢我,向感老相公、老安人与大官人许多恩义,这件事自当效力。”梁生大喜,便将前日所绎的回文诗句写在一幅纸上,并取出这半幅回文锦用绣囊包裹,付与张养娘,教他拿去与桑小姐的半幅相配。又叮嘱他好生藏着,切莫与外人看见。张养娘领命而去。只因这一去,有分教,天上碧桃,幸遇蜂媒蝶使;日边红杏,又遭雨妒风欺。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 ; ;
第05卷 梁秀才改妆窥淑女 桑小姐乘夜走扁舟
    诗曰:

    从来好事每中离,彩凤文鸾路两歧。

    若使当年便相合,风流佳话不为奇。

    却说张养娘领了梁生言语,怀着半锦并所写诗句,径到城外栾家别宅,求见桑梦兰小姐。先是乳娘钱妪出来接着,见他是个卖花妇人,便道:“我家小姐为没了老爷,孝服未满,况兼两日身子有些不快,你来卖花,却用你的花不着哩。”张养娘笑道:“我不是来卖花,是来卖锦。”钱妪道:“卖什么锦?”张养娘道:“有一位官人,藏得半幅回文锦在家,今闻你家小姐也藏着回文锦半幅,故特遣我来要将这锦儿配对。”钱妪道:“那官人是谁?”张养娘道:“那官人是本州一个孝廉公的公子,姓梁,名栋材,字用之。年方一十八岁,才貌双全,早年入泮,人都叫他是神童。前任太守柳老爷极敬爱他,常说道:‘可惜我没有女儿,若有时,定当招他为婿。’他家老相公从京师回来,于路偶得半幅回文锦,他便把锦上诗句看出几十首,都是别人看不出的。人爱他聪明,要来与他联姻的甚多,他却定要像那做回文锦的女子,方才配他。为此,姻事未就,直拖到此时。今闻你家小姐也有半幅锦,也看得出许多诗句,他道:‘这才是天缘相凑。’故特使我来作伐。”钱妪听说,便欢欢喜喜引着张养娘进去与梦兰相见,把这话细述与梦兰听了。梦兰问道:“如今这半幅锦在那里?”张养娘道:“锦已带在此。”遂于怀中取出绣囊,探出半锦。梦兰接来看了,便也取出自己所藏半幅,一同铺放桌上,配将起来,分毫不爽,竟是一幅囫囵全锦了。钱妪、张养娘齐声喝彩。张养娘又将梁生所写诗句呈上,梦兰先从头看了一遍,见其中有两三首与他所绎的相同,其余的却又是他意想所不到,心中暗暗称奇。又细细对着锦上再读了一遍,其联合之巧,真出人意表,不觉喜动颜色。有一曲《啄木儿》单道桑梦兰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