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

第19章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第19章

小说: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户之友大怒道:“你累不累啊,怎么这么没智商啊。你让位给我顶什么鸟用啊!现在人心都敬重大禹,已经是大禹的天下了。”说完背起行李,拉着头顶着家什的老婆,携着孩子去了海边隐居。舜帝不死心,又要让位给“北人无择”,北人无择也不敢接这个热山芋,说:“您这人真是各色,当初您放着好好的农夫不当,去抢什么帝位,挤跑了尧帝。现在您受不了了,又要逃跑,还沽什么名钓什么誉,说禅让给我,我真是以你为耻辱。”说完就跑到一处悬崖,跳进了深渊,自己把自己淹死了。舜帝不能平安下庄,只好跑回宫里硬着头皮等待。
正这时候,大禹跑来向他请示工作。大禹说:“虽说治水大功告成,但是天下并没有完全太平。长江流域的‘三苗’一直不听号令,阴谋阻挠治水。我一直打算征讨他们,直到今天才有时间。特意请您批准我带兵出征。”
舜帝满脸忧虑,心想坏了,这家伙又来抢我的军权了:“大禹啊,三苗不肯遵循教令,朕就亲自出征一趟。你先多在家里,把关节炎养养好吧。”
大禹不傻,坚持道:“您身处帝位,您的职责就是冷静地思考,发展臣属们的德行,用您完美的德行执行上神的意志,上天将不断降福给您。至于办事,要发挥臣属们的价值。打仗这样凶险的事,是对您的侮辱,对您人身安全也不利啊。”
舜帝不敢强求,喃喃批准道:“啊!好啊,好啊,好臣子啊,你是我的大腿、胳膊、耳朵、眼睛啊。朕只有依靠你啦,外面的事就托付你吧。”
大禹拜了一拜,出去就把天地祖先祭祀一遍,号令各个部族都要出兵助战。看见各个部族们都来了,然后举行誓师大会,大禹发表讲话说:“三苗,是东夷人蚩尤的后代,在从前我们舜帝的打击下,流窜去到西南。不是小子我穷极好战,实在是这伙人犯有两大流氓罪。一是不敬天地,不敬鬼神;二是妄作虐刑,给人凿脑门,抽皮筋,残杀弱小(意思是“三苗”内部一点人权都没有啦)。现在我就率领你们众位部族首长,联合出征,去给他们一些德育教育。”
三十天后,大禹的远征军抵达江汉地区(今湖北省),得知三苗已经集结重兵,准备决一死战。苗军士气高涨,大禹愁眉不展。这时他的老助手伯益进言说:“只有靠美德才能获得上天的庇护,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想当初,舜帝在历山辛苦地耕田,却不被家人理解,心中感到委屈,每天都向着天空高声哭泣。但是对于父母,宁可承受冤屈的处罚,也不愿意加以顶撞。到后来,瞽叟对儿子的态度也真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说真诚的心意连神灵都可以感动,更何况是这小小的三苗?我看三苗心里对我们并不服气,即便战胜了敌人也带不来和平。”大禹赞成伯益的话,带领军队回了中原,比以前更加勤奋地广施德治,又执干戚而舞,举行军事演习:士兵们一手执防身用的盾牌,叫做干,一手拿一种石斧,上面插着装饰的羽毛,整齐挥舞。七十天后,三苗首领害怕了,派来和谈的使者,双方就这样避免了流血冲突,大禹平定了三苗的骚动。
当然,上述记载是被讲求德治的、连杀羊的厨房都要躲开的儒家学者修正后的版本,实际上大禹征三苗的战争相当惨烈,延续时间很长。三苗作为东夷蚩尤族人的嫡系后代,总被华夏族人视为亡我之心不死的异类,怀疑他们总想给死去的蚩尤翻本儿。于是屠杀三苗就成了黄帝及尧舜禹各位帝王的主要事业。大禹之时,三苗已被压击出了中原,流落到湖北省的荒蛮之地,再没退路可走,遂掀起了保家卫种的殊死抗击。战斗打得相当血腥,死尸盈满原野,以至于天空下起了血雨,大地阴风四合,三苗人在血战中死得天惊鬼哭。大禹军队的石制兵器并不十分锐利,要砍击十数下,受伤的人被砍得肉迹模糊,但也未必死,要遭受极大的痛苦,直到血水流光才会满意地死去,实在难熬。
最终,据墨子说,大禹用一簇乱箭射死了三苗首领,三苗之师溃败,宗庙被烧夷,男女老幼被捆住之后,成批地奖赏给参战部族首长,在皮鞭的驱赶下离开家乡,回去给他们干活。一路上,他们想小便的时候就提出说要解手,这也是“解手”一词的来历。余下的三苗族人也郁郁不得善终,东躲西藏不能恢复元气,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与该地区的楚国人发生冲突。三苗在楚人的打击下,最后退至我国大西南,与现在的云贵苗族有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很多苗人至今头饰还都作成牛角形,是对祖先蚩尤的“牛角头盔”的纪念,并且保存着关于蚩尤的大量歌谣。
大禹通过这次用兵,彻底把握了华夏族的军政大权,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跃跃欲试的接班天子。 
舜帝退位前发布的最后一次政令,是对治水有功的F4进行封赏。赐大禹姒姓,摄政,总理天下大事;赐“鸟蛋之子”子契以河南商丘封地,赐子姓(子就是鸟蛋的意思,因为他是鸟蛋之子)。“种地英雄”后稷赐姬姓,封地在陕西武功,“凿井英雄”伯益赐嬴姓,嬴的字型是燕子飞翔的样子,因为他奶奶吃过燕子蛋,赐封地在山东鱼台。“种地英雄”后稷赐姓姬,封地在今陕西武功县地区。
舜帝给自己的掘墓人加冠进爵完毕,又跟大禹搞了一个隆重的权力交接仪式,管它叫做“禅让”。大禹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子,舜帝退休在家。舜的儿子“商均”(妈妈是女英)据史书上说接近白痴,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根本帮不了舜帝。舜帝还发明了围棋教这孩子识数,也没有用。大禹把这个可怜的智障少男封到河南虞城,让他当个快活的小诸侯,算是给舜帝家族了一个出路。
种种迹象表明,从前尧帝的儿子丹朱,如今舜帝的儿子商君,都被战国学者在书中说成是智障人士,都曾向老爹学习围棋,都说他们的老爹是发明了围棋,如此一致的巧合,显然是有意的编排和诋贬,目的是把“禅让制”美化打扮一番,以他们的愚钝,衬托接受“禅让”者的英明。所谓“禅让制”,掩盖了其赤裸裸的权力争夺与转移的实际过程。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禅让制”,这是战国学者们为了让战国诸侯们夺天子权,乃至取代周天子时能名正言顺,而杜撰的。他们提出禅让制,并且先敷衍在尧舜禹身上,是为战国的诸侯强国取代周天子做理论铺垫。
舜帝到了晚年患了老年多动症(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病,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的出走行为)。舜帝带着自己的两个老婆——娥皇女英,一路南巡,走走停停,跨过长江,顺着潇水,来到潇水的源头——湖南宁远县的九疑山,然后就趴在山底,死了。舜帝急急地出走,却是去死,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种解释是他患了老年痴呆症,从家中走失。一般出走的多是患老年痴呆症,从家中不幸走失,走失时穿军绿色上衣和一双胶鞋,什么什么的。但我们不认为舜帝和他的两个媳妇同时患上此症。那么,出走的原因就是被不孝之子逼迫——是大禹逼跑了他?
这就是第二种解释,舜帝去南方巡狩,多半是政治流放的代名词。那时的南方可不是温柔富贵的江南,贵为前任盟主的他在退休以后没有必要去那里游玩。湖南南端的森林里到处是犀牛和毒蛇,散布着类似非典病毒的古代瘴气,跑到这种地方去的人等于慢性自杀。柳宗元就是被贬蹿至这一地区,形同被判了死刑,在潇水上慢慢等着自然界的病毒来毁坏他的健康。而舜帝衰老的免疫能力很快就出卖了这个老人,他被类似非典的病毒一把抓住,在潇水旁大病不起,无药而治,气绝而亡。舜帝死于政治流放。
第三种解释更加惊心动魄:政坛失意、被迫退位的舜帝不甘寂寥,他在国都组织宫廷政变,不料计划泄漏,被迫仓惶南下出逃,路途上死于古代非典病毒,或者被大禹派出的武装追杀人员刺死。
第四种解释是舜帝没有选择政变这种铤而走险、胜负参半的极端手段,而是离开国都南去,找忠于自己的南方部族——特别是和他同属东夷一系的三苗,伺机集结武力返攻国都,夺回失去的从前。可惜他的身体顶不住了,一切计划最终落空,舜帝孤单无助地死于荒野。
没有人知道他的死谜。
娥皇和女英哭得伤心欲绝,作为国家的第一、第二夫人,晚年迭遭政治打压,蒙尘南荒,不尽的愤懑可想而知。俩人疯疯癫癫地乱跑,从潇水拐到了湘水,在那里灌水,抒发内心的悲哀,留下了很多帖子,把自己感动得直哭,泪水滴答在青竹上,印出斑斑的痕迹,从此这种竹子叫湘妃竹,也叫斑竹,就是今日BBS上各位斑竹大号的来历。
后来,两位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水,化作湘江女神湘夫人。由于怨恨难平,湘夫人经常呼风唤雨吞云吐雾,致使船只不能渡江。秦始皇后来路过这里,很不高兴,命令刑徒三千,一夜之间砍光了湘山之竹。
舜帝被草草埋葬在潇水源头的“九嶷山”阳坡,煦暖的阳光照着这个曾经在河滨制陶、雷泽打鱼,人们追随他如同河流归纳海洋的长着两个瞳孔的矮个子帝王。舜帝临死,心中最怀念的会是什么呢?也许他多么想再次爬上那高高的粮屯,接近蓝天,去为爸爸瞽叟装订被风儿吹坏了的顶子。那时候他是一个健康透明、年轻爽朗的农夫!谁也不知道舜帝在生命最后一刻有没有后悔自己的从政生涯,他坟墓的确切地点也同样没有人知晓,所谓“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时的感慨。
大禹没有参加舜帝的葬礼。唯一专程赶来的是舜的象弟弟。象弟弟从前看不起这个矮个子的哥哥,作磨着把哥哥填死在水井里。但是飞黄腾达的哥哥莅临帝位以后,宽宏大量,以德报怨,让象弟弟到政府里去白拿政府津贴。心气很傲、一直对哥哥不服气的象弟弟,终于服气了。他自我谴责,便变作一头大象,到哥哥的墓地底下耕地。种出来的粮食,提交给守墓者作为护墓经费。后人在附近的道县立有“鼻亭”,认可这个弟弟给哥哥的迟来的情义。
舜帝死得不明不白,凄凄惨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的神秘去世,不免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不过大禹非常善于搞思想工作,而在生活上得到了一些实惠之后,人民通常也乐于健忘。华夏史上第一桩可疑的帝王死亡案,就这样在沉默中无疾而终。
传说,舜帝在位时饮食节俭,吃饭的甑盆连油腥味都没有,因此下面的官吏也都很节俭。舜用粗碗吃饭,端着瓦钵子喝汤,由于他带头不使用精美的器物,工匠们也不必追求制作精巧的器物。舜的法令简单易行,因而人们容易听从。舜要百姓作的事不多,百姓一般不会因为违反政令而被治罪。排除当年“舜逼尧”的可以理解的政治斗争不讲,舜的完美品德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楷模。
中国古代的有限的美好时期被我们讲完了。中国古代的美好时期可以被分成两类——大同、小康。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代就是大同世界,没有国家没有阶级,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养老),壮有所用(工作),幼有所长(抚育),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人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