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春秋配 >

第3章

春秋配-第3章

小说: 春秋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愚兄去也。”李春发立在冈上,又目送了一回,看不见踪影,方才自己上马旋转归家。也是天缘有分,恰好在芦林经过,忽抬头望见一个老妇人拾柴,一个幼女坐在尘埃不住啼哭。停住马,仔细向秋莲一望,心中惊讶道:你看此女,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年纪不过二八,天生俏丽,并非小户女儿。不在闺中刺绣,却在这荒郊外,泪眼巴巴,真个诧异,其中定有缘故。不免下马,向老妈妈问个端底。遂滚鞍下马,向着奶娘道:“老妈妈,小生有礼了。”奶娘答礼道:“这个君子,非亲非故,向我施礼,却是为何?”李春发道:“老妈妈身后那位大姐,因何在此啼哭?”奶娘答道:“她是我家大姐,我是她的养娘。我主仆在此拾柴,何劳君子盘问。”李春发赔笑道:“如此小生多口了。”奶娘道:“真个多口。”李春发背身说道:“你看她恶狠狠的直言应答,决非路柳墙花了。细看她云髻齐楚,身体柔怯,尚是未出闺门的幼女,为何在此采樵,甚觉不伦。既是拾柴,又何必啼哭?内里定有蹊跷,还须问个明白。老妈妈转来,小生斗胆再问一生,那位大姐是谁家宅眷,还求向小生说个分明。”奶娘瞅了一眼,带着怒色道:“这位相公放着路不走,只管要问长问短,是何道理?若再问时,定讨没趣。”李春发闻听,低头不语。暗自沉吟:“本不该穷究,无奈心中只是牵挂,回家去定添愁怀,不如舍着脸皮,索性问个清白。”遂硬着胆向秋莲施下礼去,尊声:“姐姐,小生有礼。”秋莲回答道:“素不识面,不便还礼,相公休怪。”李春发道:“非是小生多事,观看姐姐举动,不是小家模样。在此芦边啼啼哭哭,必有情由。姐姐姓什名何,求道其详。”秋莲道:“自古男女有别,于理有碍,何敢轻言。”李春发道:“在这荒野,无人看见,姐姐倘有冤屈事情,未必不能代为解纷,何妨略陈其故。”秋莲见李生说得体切,又是庄言正论,绝不带些轻薄嬉戏光景。况且李生生得风流儒雅,迥异非常,秋莲暗思道:何妨告诉他一番。遂启朱唇,慢慢地道:“相公把马拴在树上,容奴相告。”李春发应命,将马拴定道:“愿闻其详。”奶娘接口道:“大姐不必细讲,说些大概罢,时候久了,恐外观不雅。”秋莲道:“奴家住在罗郡,奎星楼边。大门外有几株槐柳,便是。”李生问道:“老先生是何名讳?”秋莲道:“我爹爹姓姜名韵,表字德化。”李生道:“令尊小生素知,近来作何生理?”秋莲道:“因家道贫寒,出外贩米。”李生道:“令尊既不在家,自有养娘拾柴,大姐到此何为?”秋莲含泪道:“在家受不过晚娘拷打,无计奈何,方到此地。”李生道:“我听姐姐诉了一遍,原系晚娘所害。小生随身带有三两银子,与姐姐留下,拿回家去,交与令堂买些柴米,省得出头露面,受这辛苦。”奶娘道:“相公休得恃富,留下银子莫不有什么意思。”李生道:“老妈妈,小生一片恻隐之心,勿得过疑。如此说来,俺便去也。”牵马欲行,秋莲对奶娘道:“请那生留步。”奶娘应命喊道:“相公且转来。”李生停步说:“老妈妈要说什么?”奶娘道:“我家大姐有话问你。”秋莲道:“奶娘替我问他来历。”奶娘道:“晓得。”遂开口道:“请问相公因何走马郊外?”李生道:“小生清晨因送朋友到此。”奶娘道:“相公贵府,坐落何街,高姓大名?”李生答道:“舍下在永寿街内,姓李名花,字是春发。”奶娘道:“原来是李相公,在庠在监呢?”李生道:“草草入泮,尚未发科。”奶娘道:“如此说来,相公是位秀才了,失敬失敬。”奶娘又问道:“令尊令堂想俱康健。”李生道:“不幸双亲早逝。”奶娘又问道:“兄弟几人?”李生道:“并无兄弟,只是孤身。”奶娘又问:“相公青春多少?”李生道:“今年虚度十九岁了。”秋莲悄悄对奶娘道:“问他曾婚配否?”奶娘遂问道:“相公有妻室么?”李生背身说道:“这女子问出此言,大非幽闺静守之道,待俺去也。”遂乘马而回。正是:

桃花流水杳然去,道是无情却有情。

奶娘向秋莲道:“你看那生,见问出妻室二字,满面通红,竟自去了。真乃至诚君子。”秋莲亦赞叹道:“果然稳重。”奶娘道:“你看他将银子丢在地下,不免拾起回去罢了。”秋莲道:“任凭奶娘。”奶娘道:“芦柴其实不惯彩拾,只斲得这些,待我捆起来,一同好走。”一路上极口夸奖道:“大姐你看这佛心人,叫人可钦可敬。又疏财又仗义,真诚老实,绝不轻狂。”秋莲道:“正是。与吾家从无半点瓜葛,亏他这般周济。”奶娘笑说道:“大姐你若得嫁这个才郎,可谓终身有托了。”秋莲道:“我与你是何心情,还讲此风话。至于婚姻,全凭爹妈主张,说他怎的。”二人讲话中间,不觉太阳将落,已到自己门首。

不知到家,贾氏如何相待,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回 旷野奇逢全泄漏 高堂阴毒起参商

话说贾氏打发奶娘同秋莲出外打柴,坐在屋中自己思量道:老娘嫁此丈夫,论心性倒也良善,只是家道艰窘,叫人操劳。每日清晨早起,哪一件不要老娘吃力,一桩照料不到,就要耽误。我想秋莲女儿生得娇养,还得奶娘伏侍,绝不怜念做娘的逐日辛勤。人道是如花似玉的娇娥,在我看起来,犹如刺眼钉一般。今日遣她去斲柴,非是恶意,也是叫她经历经历,后日到婆家好做媳妇。你看她们出去,定然不肯用力拾柴,若要拾得随了我意,将她饶恕。倘拾来一点半星,到反惹老娘生气。一定再挫磨她一番,也是教训她的规矩。猛然抬头,忽见日影西沉,归鸦乱舞。说道:“这样时候,怎么还不回来,叫人如何不气。哎!只得闷坐等候她便了。”却说奶娘与秋莲,久已住定脚步,不敢擅入。秋莲道:“奶娘你看这点芦柴,母亲见时,定有一番淘气,却怎么处?”奶娘道:“丑媳妇终要见公婆的面,哪里顾这些许多。有我在旁承当,料不妨碍。”秋莲道:“虽然有你承当,我只是提心在口,甚觉惊怕。”说完,又落下泪来。奶娘道:“事到其间,也说不得,随我进来罢。”秋莲无奈,只得依从。奶娘前行,秋莲随后,进了大门。将近内院,听得贾氏喊道:“这般时候还不回家,吾好气也。”秋莲闻听,慌张道:“奶娘,我母亲正在忿怒之时,你我且在门外暂停片时,再作道理。”奶娘道:“不必如此,少不得要见她的。”又听得院内喊道:“天日将黑,还不见来呢。”秋莲扎挣向前说:“孩儿回来了。”奶娘将柴放下,故意说道:“竟是拾柴不得容易,一日才拾得这些。请安人看看如何?”这贾氏迎面早已瞧明,问道:“你们拾得芦柴几捆几担?”奶娘道:“安人息怒,柴却甚少,到有一件奇事。”贾氏道:“就是黎柿也当不得一担芦柴。”秋莲道:“不是黎柿,是一件希罕之事。”贾氏问道:“有什么希罕之事,你两人快些说来。”秋莲道:“孩儿不是说谎,但事甚奇,恐怕母亲不信。”贾氏道:“你且讲来。”秋莲道:“提起这件事,当今少有,世上无双。遇一后生郊外走马闲游,他不忍女儿郊外行走,忙丢下一锭银子,并不回头,飘然去了。”贾氏道:“有这等奇事,银子现在何处?”奶娘道:“银大我袖内。”遂把银包递过。”贾氏接来一看说:“果然是一锭银子。我想两不相识,哪有赠银子的道理。此事当真奇了。我且问你,那人怎生模样?”秋莲道:“头戴青巾,身穿蓝衫,年纪不过十八九岁,与吾家并无瓜葛。白白赠下银子,孩儿本不承受,他那里竟不回头而走。”贾氏道:“可问他姓名么?”秋莲道:“他说他也是罗郡人家,家住在永寿街前,父母双亡,又鲜兄弟,只落他一个孤身,名唤李花,现今身列胶庠。”贾氏闻听,说:“李花,李花,我也晓得他是个酸秀才,岂有银钱赠人。他后来又说何话?”秋莲道:“别样事女孩儿家也不便深问。”贾氏道:“且住!不便深问,想是做下伤风败俗的事么,可不羞死,气杀我也。”奶娘道:“安人不要屈那好人,那位秀才端端方方,温温雅雅,一片佛心又兼老诚。虽是交言,然自始至终,并不少带轻佻,叫人心服。安人何说此话。”贾氏翻了脸喝道:“胡说!自古来只有一个柳下惠坐怀不乱,鲁男子自知不及,他因而闭户不纳。难道又是一个柳下惠不成。一个是俊俏书生,一个是及笄女子,况且遇于郊外,又送白银一锭,若无干涉,哪得有此。我想起来,恐怕是一片芦林,竟成了四围罗帏,满地枯草,权当作八铺牙…,凤友鸾交成了好事。就是那三尺孩童也瞒他不过,何敢来瞒哄老娘。既伤风化,又坏门阁。如今做这出乖露丑的事情,我今日岂肯与你干休,我只打你这贱人。”秋莲道:“母亲且住,别事拷打,可以忍受,无影无踪,冤屈事情,如何应承的。”贾氏道:“也罢,我也管你不下,不免前去报于乡地,明早往郡州出首,到那时官府自有处置,方见我所说不错。”说完,怒恨恨走到房中,带了些零零碎碎银子,竟自闭门去了。吓得那秋莲女小鹿儿心头乱跳,两鬓上血汗交流,说道:“这却怎么了,平地中起此风波。叫声奶娘,此事若果到官,一则出乖弄丑,二来连累李相公。却怎么样处呢?”奶娘答道:“我仔细想来,别无良策,唯有一个走字。”秋莲忙问道:“走往哪里好。”奶娘道:“你只管收拾包裹,我自有效用。”秋莲道:“走不利便,反不稳当。”奶娘道:“若不逃走,就难保全无事了。”秋莲道:“是呀,果然送到官府问出情由来历,形迹上面许多不便,若要严究起来,纵有口也难分诉。既然拿定主意,唯有偷逃一着。倒也免得官长堂上满面含羞,如何说出口来。”两人商议逃去,暂且不提。

却说贾氏行到地保家里,问了一声:“地方大哥可在家么?”他家内应道:“不在家,在外吃酒去了。”贾氏又问道:“常在何处吃酒呢?”内又答道:“大半在十字街头刘家酒楼上。”贾氏闻听,只得往前寻找。且说这地方姓张名恭,保长姓李名平,因公务办完,夜间无事,两人同到刘家酒楼上,一面饮酒,一面商量打应官府的事情。贾氏寻到楼边,问声:“地保可在你们楼上么?”酒保闻听,对地保道:“楼下有人寻你们哩。”地方保长听说,不敢怠慢,下得楼来见了贾氏,问道:“你是谁家宅眷,找我们有何事情?”贾氏道:“随我同到僻静所在,有话与你们讲。”二人只得跟来。贾氏道:“我住在奎星楼旁,姜韵是我的丈夫。有一事情,特来相烦。”地保道:“原来是姜家大娘,有何话说?”贾氏道:“丈夫不在家中,我遣女儿同奶娘郊外斲柴,不想遇着个酸秀才名叫李花,赠她银子一锭,必然有些奸情,意欲叫你们递张报单,以便送官。”地保道:“清天白日哪有此事,我们又没亲眼看见,如何冒昧报官。奉劝贾老娘你是好好人家,不可多事,恐伤体面,请回去罢。”贾氏不肯,摸了几钱银子递与地保,说:“些须薄仪,权为酒资。事完还有重谢。”地保接过来道:“如何厚扰,但此事必先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