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北史 >

第95章

北史-第95章

小说: 北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歌词寄之朋亲,以见冤痛。道玙又曾赠著作郎张始均诗,其末章云:“子深怀璧

忧,余有当门病。”道玙既不免难,始均亦遇世祸,时咸怪之。

道玙从孙孝王,学涉,亦好缉缀文藻。形貌矬陋而好臧否人物,时论甚疾之。

为北平王文学。求入文林馆不遂,因非毁朝士,撰《朝士别录》二十卷。会周武

灭齐,改为《关东风俗传》,更广闻见,勒成三十卷以上之。言多妄谬,篇第冗

杂,无著述体。周大象末。预尉迥事,诛死。

许彦,字道谟,高阳新城人也。祖茂,仕慕容氏高阳太守。彦少孤贫,好读

书,从沙门法睿受《易》。太武征令卜筮,频验,遂在左右,参与谋议。彦质厚

慎密,与人言,不及内事,帝以此益亲待之。赐爵武昌公,拜相州刺史。在州受

纳,多违法度,诏书切让之,然以彦腹心近臣,弗之罪也。卒,谥宣公。子熙袭。

熙卒,子安仁袭。安仁卒,子元康袭,降爵为侯。

熙弟宗之,历位殿中尚书、定州刺史,封颍川公。受敕讨丁零。既平,宗之

因循郡县,求取不节。深泽人马超毁谤宗之,宗之怒,殴杀超。超家人告状,宗

之上超谤讪朝政。文成闻之曰:“此必宗之惧罪诬超。”案验果然,遂斩于都市。

元康弟护,州主簿。子恂,字伯礼,颇有业尚,闺门雍睦,三世同居,吏部

尚书李神俊常称其家风。位司徒谘议参军。修起居注,拜太中大夫。卒,赠吏部

尚书、冀州刺史。恂弟惇。

惇字季良。清识敏速,达于从政。位司徒主簿,以明断见知,时人号为“入

铁主簿”。稍迁阳平太守。时迁都于邺,阳平为畿郡,军国责办,赋敛无准。又

勋贵属请,朝夕征求。惇并御之以道,咸以无怨,政为天下第一。特加赏异,图

形于阙,诏颁天下。历魏尹、齐梁二州刺史,政并有治声。迁大司农。会王思政

入据颍城,王师出讨,惇常督军,无乏绝。引洧水灌城,惇之策也。迁殿中尚书。

惇美须,下垂至带,省中号“长鬛公”。齐文宣尝因酒酣,提惇须称美;以刀截

之,唯留一握。惇惧,因不复敢长,人又号“齐须公”。历御史中丞、胶州刺史、

司农大理二卿。再为度支尚书、太子少保、少师、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

书右仆射、特进,赐爵万年县子,食邑下邳郡干。惇年老,致仕于家。三年,卒。

惇少纯直,晚更浮动。齐朝体式,本州大中正以京官为之。乾明中,邢邵为

中书监,德望甚高。惇与邵竞中正。遂凭附宋钦道,出邵为刺史,朝议甚鄙薄之。

虽久处朝行,历官清显,与邢邵、魏收、阳休之、崔励、徐之才比肩同列,诸人

或谈说经史,或吟咏诗赋,更相嘲戏,欣笑满堂,惇不好剧谈,又无学术,或坐

杜口,或隐几而睡,不为胜流所重。子文纪,武平末,度支郎中。

文纪弟文经,勤学方雅,身无择行,口无戏言。武平末,殿中侍御史。隋开

皇初,侍御史、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陈使副、主爵侍郎。卒于相州长史。

惇兄逊,字仲让,有干局。乾明中,平原太守。卒,赠信州刺史。逊子文高,

司徒掾。

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曾祖协,从晋元帝度江,居京口,位尚书令。

父畅,晋右卫将军。初,晋相刘裕微时,负社钱一万,违时不还。畅兄逵执而征

焉。及诛桓玄,以嫌,先诛刁氏。雍与畅故吏遂奔姚兴,为太子中庶子。

及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魏,请于南境自效。明元假雍建威将军。雍遂于

河、济间招集流散,传檄边境。雍弟弥,时亦率众入京口,亲共讨裕。裕频遣兵

破之。明元南幸邺,雍朝于行宫。明元问曰:“缚刘裕者,于卿亲疏?”雍曰:

“伯父。”帝笑曰:“刘裕父子当应惮卿。”于是假雍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

光侯,使别立义军。又诏雍令随机立效。雍于是招集谯、梁、彭、沛人五千余家,

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迁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伯。后除薄骨律镇将。雍以西土

乏雨,表求凿渠,溉公私田。又奉诏以高平、安定、统万及薄骨律等四镇,出车

牛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以供军粮。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于牵屯山

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

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并以

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上殿,月致珍羞焉。

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凡所为诗、赋、论、颂并诸杂

文百有余篇。又泛施爱士,恬静寡欲。笃信佛道,著《杀诫》二十余篇以训子孙。

太和八年,卒,年九十五,谥曰简。子遵。

遵字奉国,袭爵。遵少不拘小节,长更修改。太和中,例降为侯。尝经笃疾,

几死,见有神明救之,言福门子当享长年。后卒于洛州刺史,谥曰惠侯。

子楷,早卒。楷子冲。

冲字文朗。十三而孤,孝慕过人。其祖母司空高允女,聪明妇人也。哀其早

孤,抚养尤笃。冲免丧后,便志学他方,高氏泣涕留之,冲终不止。虽家世贵达,

及从师于外,自同诸生。于时学制,诸生悉日直监厨。冲虽有仆隶,不令代己,

身自炊爨。每师受之际,发志精专,不舍昼夜,殆忘寒暑。学通诸经,偏修郑说。

阴阳、图纬、算数、天文、风气之书莫不关综,当世服其精博。刺史郭祚闻其盛

名,访以疑义,冲应机解辩,无不祛其久惑。后太守范阳卢尚之、刺史河东裴桓

并征冲为功曹主簿。非所好也,受署而已,不关事务,唯以讲学为心。四方学徒

就其受业者,岁有数百。冲虽儒生,而执心壮烈,不畏强御。延昌中,帝舅司徒

高肇擅恣威权,冲乃抗表极言其事。辞旨恳直,文义忠愤,太傅、清河王怿览而

叹息。

先是,冲曾祖雍作《行孝论》以诫子孙,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树。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至秦以后,生则不能致养,死则厚葬过度。及于末世,

至蘧蒢裹尸,倮而葬者。确而为论,并非折衷。既知二者之失,岂宜同之?当令

所存者,棺厚不过三寸,高不过三尺。弗用缯采,敛以时服。轜车止用白布为

幔,不加画饰,名为清素车。又去挽歌、方相并明器杂物。及冲祖遵将卒,敕其

子孙,令奉雍遗旨。河南尹丞张普惠谓为太俭,贻书于冲叔整。令与通学议之。

冲乃致书国学诸儒,以论其事,学官竟不能答。

神末,冲以嫡传祖爵东安侯。京兆王继为司空也,并以高选频辟记室参军。

明帝将亲释奠,于是国子助教韩神固与诸儒诣国子祭酒崔光、吏部尚书甄琛,举

其才学,奏而征焉。及卒,国子博士高凉及范阳卢道侃、卢景裕等复上状陈冲业

行,议奏谥曰安宪先生,祭以太牢。子钦,字志儒,早亡。

楷弟整,字景智。少有大度,颇涉书史。太和十五年,为奉朝请。孝文都洛,

亲自临选,除司空法曹参军。累迁黄门郎。普泰初,假征东大将军、沧冀瀛三州

刺史、大都督。寻加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遂逢本乡贼乱,奉母客于齐州。既

而母卒。母即高允之女。崔光、崔亮皆经允接待,是以凉燠之际,光等每致拜焉。

天平四年,卒于邺,赠司空公,谥曰文献。整解音律,轻财好施,交结名胜,声

酒自娱。然贪而好色,为议者所贬。子柔。

柔字子温。少好学,留心仪礼,性强记,至于氏族内外,皆所谙悉。居母丧

以孝闻。初为魏宣武挽郎,解巾司空行参军。齐天保初,累迁国子博士。中书令

魏收撰魏史,启柔等同其事。柔性专固,自是所闻,收常嫌惮。又参议律令。时

议者以为五等爵邑承袭,无嫡子,立嫡孙;无嫡孙,立嫡子弟;园嫡子弟,立嫡

孙弟。柔以为无嫡孙,应立嫡曾孙,不应立嫡子弟。议曰:

案《礼》,立嫡以长,故谓长子为嫡子。嫡子死,以嫡子之子为嫡孙,死则

曾、玄亦然。然则嫡子之名本为传重。故《丧服》曰:“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

继祖与祢也。”《礼》:“公仪仲子之丧,檀弓曰:‘我未之前闻也。’‘仲子

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

邑考而立武王发,微子舍其孙模Ф⑵涞苎堋!敝W⒃唬骸爸僮游渍呋涠

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权也。微子嫡子死,立弟衍,殷礼也。”“子游问诸

孔子,孔子曰:‘不,立孙。’”注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母弟;周以嫡子死,

立嫡子之子为嫡孙。故《春秋公羊》之义,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

家尊尊先立孙。《丧服》云:“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小记》云:“祖父

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为母无服者,不祭故也。为祖母三年者,大宗传重

故也。今议以嫡孙死而立嫡子母弟。嫡子母弟者,则为父后矣。嫡子母弟本非承

嫡,以无嫡,故得为父后,则嫡孙之弟,理亦应得为父后,则是父卒然后为祖后

者服斩。既得为祖服斩,而不得为传重,未之闻也。若用商家亲亲之义,本不应

舍嫡子而立嫡孙。若从周家尊尊之文,岂宜舍其孙而立其弟?或文或质,愚用或

焉。《小记》云:“嫡妇为舅姑后者,则舅姑为之小功。”注云:“谓夫有废疾、

他故,若死无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妇之服。凡父母于子,舅姑于妇,将不传

重于嫡,及将所传重者非嫡,服之皆如众子庶妇也。”言死无子者,谓绝世。无

子,非谓无嫡子。如其子,焉得云无后?夫虽废疾无子,妇犹以嫡为名。嫡名既

在,而欲废其子者如礼何?礼何有损益,革代相沿。必谓宗嫡可得而变者,则为

后服斩亦宜有因而改。

七年,卒。柔在史馆未久,勒成之际,志在偏党。《魏书》中与其内外通亲

者,并虚美过实,为时论所讥。

整弟宣,字季达。以功封高城县侯,历位都官尚书、卫大将军、沧州刺史。

卒,赠太尉公,谥曰武。

刁氏世有荣贵,而门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

雍族孙双,字子山。高祖薮,晋齐郡太守。薮因晋乱,居青州之安乐。至双

始归本乡。双少好学,兼涉文史,雅为中山王英所知赏。位西河太守。为政清简,

吏人安悦。及中山王熙起兵诛元叉,事败,熙弟略投命于双。双藏护周年。时购

略甚切,略惧,求送出境。双曰:“会有一死,所难过耳。今遭知己,视死如归,

愿不以为虑。”略复苦求南转,双乃遣从子昌送达江左。灵太后反政,知略因双

获济,征拜光禄大夫。时略姊饶安主,刁宣妻也,频诉灵太后,乞征略还。朝廷

乃以徐州所获俘江革、祖恒二人易之。以双与略有旧,乃令至境迎接。明帝末,

除西兖州刺史。时贼盗蜂起,州人张桃弓等招聚亡命,公行劫掠。双至境,先遣

使谕桃弓,陈示祸福,桃弓即随使归罪,双舍而不问。后有盗发之处,令桃弓追

捕,咸悉禽获,于是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