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官途 >

第647章

官途-第647章

小说: 官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县海外乡亲有一个好传统,都非常乐于捐资建设家乡的公益事业,比如建学校,建医院,建路筑桥等等。那些受益的地区或单位,就也形成了一种习惯,趁华侨乡亲春节回乡的热潮,举办各种捐建项目的奠基剪彩活动。

李向东不会参加每一个项目,但大的项目不能不参加,知名侨领、港澳知名企业家捐资的项目不能不参加。有一次,他还参加了一个村子里的文化楼剪彩活动,那项目捐资最多也就两万美金,然而,是一个华侨侨领捐资的。那华侨侨领特意从美国回来参加奠基,李向东不得不陪他,不得不参加,要知道,市县很多华侨捐资的大项目,都是由那侨领出面在美国筹资的,这种力量要团结好!

李向东还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宴请了几个华侨团体,好在那些华侨对官们还是很客气很尊重的,也没有斗酒的习惯,一杯红酒碰几围桌他们也不介意。

这年春节前,李向东陪得时间最长的是一位香港企业家乡亲。在市县大凡有这么一种情况,有钱人大多在港澳,港澳的乡亲为家乡建设也最慷慨,往往能一人独资捐建某一个大项目,比如,在城区捐建一所千多人的学校,捐建一所几百万的医院大楼。这次,李向东陪的这位香港大亨就在市县城区捐建了一所中学,为数所镇级中学捐建了好几幢教学大楼。

据说,家产这位香港乡亲数百亿。他不仅在市县捐资颇巨,就是在地级市也有巨额捐资。因此,地级市委书记也很给他面子,他回到市县,李向东哪敢怠慢。

香港大亨回来,主要是参加他捐资的一幢教学大楼的奠基活动。

参加完奠基活动,李向东便陪他去他捐资过的学校看了一圈,在参观某所学校的时候,正遇上学生在排演春节期间的演出节目,那校长又很热情地邀请香港大亨观看节目,于是,李向东只好耐着性子坐下来看那些孩子在舞台上蹦蹦跳跳。

说心里话,李向东一点兴趣也没有。这都什么时候了?那校长只想着在捐资老板面前表现自己,却不考虑陪同他的市委书记有多忙碌,时间有多宝贵!

当李向东看着那香港大亨很感兴趣观看节目,心里想,或许,他内心也像自己一样,恨不得把那校长撤了。一个把时间当金钱的人,会对小孩子在舞台上蹦蹦跳跳感兴趣吗?

离开那学校的时候,他把教育局长拉到一边,告诉他,以后别搞这种自以为是的炫耀,时间都被他浪费了。

他说:“你看看几点了?”

按原定计划,他们晚离开那学校大半个小时。

他说:“不考虑我们,也要考虑学生吧?每一次排练节目,学生这么晚都没回家吗?简直是乱弹琴,计划都被他找乱了。”

本来,李向东还想安排香港大亨兜一圈城区,跟他谈一谈城区这些年的巨大变化,然而,天已经黑了。尽管街灯霓虹灯不停地闪,那效果总不比白天吧?

教育局长连连认错,说以后一定注意,说以后再不会让学校擅自主张,无缘无故打乱参观程序,浪费李书记的时间。

上了车,李向东问香港大亨,我们直接回酒店吧?香港大亨却说,还是按原来计划,转一转城区吧!他说,每次回来,他都要转一转城区,看一看城区的变化。他说,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香港大亨告诉李向东,六十年前,他就出生在这里。他说,那时候,这里还是一座小城,只有两平方公里左右。现在,已经扩展得几十公里了。他说,不过,他对这个城市的感情还是凝聚在原来那个小城区。

李向东说:“其实,不只是你有这种情结,老实说,我也有这情结。我是在旧城区长大的,所以到现在,还是感觉旧城区那一块最有感情。”

香港大亨说:“你不应该有这种情结。你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你应该对整个城市都有感情。”

李向东笑“哈哈”地说:“这是不是有点假?”

香港大亨愣了一下,也笑了起来。

李向东便叫司机把车往旧城区开,说大城市建设,怎么也比不上香港,还是旧城区更吸引人。他说,不管新城区怎么扩展,最热闹的还是旧城区这一块,这里几乎已经成为整个城市的商贸中心了。

进入旧城区,人多起来,车速变得更缓慢了,香港大亨很感兴趣地看着窗外,看着街两旁的旧建筑。他告诉李向东,小时候,他曾在哪一个铺店买过??糖,在哪一个铺店吃过馄饨,他指着窗外告诉李向东,以前,这里有一个凉亭,他在那里躲过雨。

李向东便问他:“是哪一年去香港的?”

香港大亨说,解放那年,他只有七八岁,就随父亲去香港了,说那时候,他爷爷就在香港做小生意,解放前,各种谣传都有,对共产党也不理解。

香港大亨笑着说,如果,他父亲不带他去香港,或许,他就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了。

李向东说:“其实,你还是去香港好,去了香港,事业有成,对家乡贡献才更大!”

车离开闹市,开始驶入一块较偏静的地带。那里虽然也属旧城区,却与刚才的旺区比,有一种天壤之别。香港大亨说,他就出生在这一片。

他感慨地说:“同是一座城,同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变迁,但他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这里就旺不起来?别的地方灯火通明,这里却灯火暗淡?”

李向东笑了笑说:“这里主要是住宅区,也显得偏了一点。”

他说,城区的扩展,在一个规律,它不是全面扩展的,总有一种倾向性,和交通便利很有关系。东面交通便利,城区就向东扩展。突然西机要建高速公路,西面交通便利了,城区就向西扩展。

他说,这一带临河,本来,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当初建城的时候,也曾旺过一阵,只是这几十年,河上游搞水利建设,截留了水的流量,河水就变得窄小了,无法行船了,这河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就成了死角。城区便总是向其他方向扩展。

他说,我曾有过一个想法,想把这块地方打造成一个旧城区的缩影,好好地保护起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这里就会凸现它的价值了。

香港大亨说:“我和你不一样,我的心愿是,希望这里成为全城最旺的地方!”

李向东并没把他的话当回事。试想想,真要投资把这里搞成最旺的地方,那得遇到多少问题?至少拆迁补偿就够头痛的。治理旧城区,他太有体会了,那投资比新建一个商业城耗资要多得多。

香港大亨不是没有这个实力,但他会投资吗?这么些年,他对家乡的建设仅限于捐赠,捐资近一个亿办公益事业也没想要办实业办商贸,可见,他未必看好市县的发展前景,或者说,以他的实力,根本就不宵在市县发展,赚市县人的小钱。

第九六五章改变支持的形式

香港大亨是一个生活非常简朴的人。因为经常回来,市接待办主任对他的生活习惯已经非常熟悉,亲自点的菜,完全是一顿普普通通的家常便饭,只是因为是酒店大厨的操作,每一道菜都摆布得很精致,一道白灼菜心,很有条理地铺在碟子里,叶是叶,茎是茎。一片绿中放一朵红萝卜雕的花。香港大亨最喜欢家乡的干晒咸鱼,那咸鱼便斩成一块块铺在碟心,外面围一圈切成薄片的腊肠。白的豆腐,绿的葱花。

席间除了李向东和香港大亨,只有黄和香港大亨在市县的代理人。那代理人是香港大亨的一个远房亲戚。从香港大亨在家乡捐资第一笔项目开始,所有的捐资项目都由他代理。他在市县某单位工作,早听说要提拔他的,说是提拔他对争取香港大亨对家乡的支持更有好处,然而,他本人不乐意,说提拔他到领导岗位,恐怕再难有精力兼顾香港大亨在家乡这一大摊捐资项目。

有人却议论,说香港大亨每月都给代理人不少于一万港币的报酬,说他的收入还不止这些,还吃捐资项目的工程回扣,因此,中规中举当好代理人,比当个什么副局长不知要好多少倍?

议论归议论,香港大亨信得过他,政府也管不了那么多。不过,代理人与政府对话时,肯定就站在香港大亨的立场。一般人他还不放在眼里,李向东感觉他跟自己说话时,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摆出一副平起平坐的姿势。

吃着饭,谈着话,话题渐渐谈到市县这些年的变化,香港大亨不禁谈到一些不甚满意的地方,谈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建商品楼多,公众设施建筑少,还谈到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李向东很耐心地听,感觉香港大亨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然而,他的道理或许符合香港的实际,却对内地实情不了解。比如,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这不只是市县存在的问题,整个珠??地区都存在这种现象。

他当市政府秘书长代理副市长分管城建时,曾分析过个中原因,一则城市规划的意识跟不上,规划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还停留在一种建设小城镇的眼光,以一种小城镇建设的观念进行规划。一则建商品楼更实际,楼屋还没建起来,现钱便滚滚而至。这些年政府都很等钱用,等钱修路筑桥,路通财通。等钱建开发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所以,都钻进钱眼里的了。公众设施不来钱,且还耗钱。哪一届党委政府都不太愿干这种长远利益的事。

然而,代理人的观点却不一样。他认为,主要是贪污腐败作祟,搞公众建筑个人没利益,搞商品楼把地卖给建筑商,个人得利益,甚至于一些本来规划就留做公众设施建筑的用地,也因为建筑商垂涎,暗箱运作,变成商品楼用地了。

李向东很不高兴,想你这是一种平民意识,只是站在平民的角度看问题,其中的滋味你根本不懂。他不否定有贪污腐败现象,但那不是主流,真正的弊端应该是体制问题,制度问题,上面喜欢看经济增长指标,经济指标上去了,什么都可以自圆其说,经济指标上不去,其他什么都搞好也没用。因此,官们只得围着经济指标转,甚至于成了经济指标的奴隶。当然,说这些外人是不理解的。

他对香港大亨说:“政府对贪污腐败绝不姑息,只要发现这种现象,一定严厉打击,尤其是近十年,力度更加大了。”

他说,其实,这种现象也不是我们国内独有的专利,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时,都有这种现象,制度跟不上,监管不严,人的贪欲没能有较的抑制。

他说,香港刚起步的时候,也出现过这种现象,所以,才成立了廉政公署这个专门惩治贪污腐败的部门。新加坡也一样,所以,才制定了严惩贪污腐败的法律。不久的将来,内地也会出台相应的法律和对策!

这话像是说给香港大亨听的,但多少有反驳那代理人的意思。都是听惯弦外音的人,那代理人脸上就有点挂不住,想要反驳李向东,但李向东并不是跟你说话,而且,这也不是辩论的场合。

香港大亨说:“我是非常相信政府的。如果,我对政府不信任,就不会回来捐资那么多项目。”

李向东笑着问:“你愿不愿意听我说一句心里话?”

香港大亨愣了一下,说:“你觉得,我喜欢听假话吗?”

他说,虽然,我跟李书记接触不多,但我发现,李书记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刚才,在谈旧城区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你说对旧城区很有感情,这是一句大实话。当市委书记,不会说这种话。但我知道,每一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