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吕氏春秋 >

第10章

吕氏春秋-第10章

小说: 吕氏春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爨

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

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於治世易,忠於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

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忠廉

三曰:士议之不可辱者,大之也。大之则尊於富贵也,利不足以虞其意矣。

虽名为诸侯,实有万乘,不足以挺其心矣。诚辱则无为乐生。若此人也,有势则

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忠臣亦然。苟便於主利於

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国有士若此,则可谓有人矣。若此人者固难得,

其患虽得之有不智。

吴王欲杀王子庆忌而莫之能杀,吴王患之。要离曰:“臣能之。”吴王曰:

“汝恶能乎?吾尝以六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左右满把,而不能中。

今汝拔剑则不能举臂,上车则不能登轼,汝恶能?”要离曰:“士患不勇耳,奚

患於不能?王诚能助,臣请必能。”吴王曰:“诺。”明旦加要离罪焉,挚执妻

子,焚之而扬其灰。要离走,往见王子庆忌於卫。王子庆忌喜曰:“吴王之无道

也,子之所见也,诸侯之所知也。今子得免而去之,亦善矣。”要离与王子庆忌

居有间,谓王子庆忌曰:“吴之无道也愈甚,请与王子往夺之国。”王子庆忌曰:

“善。”乃与要离俱涉於江。中江,拔剑以刺王子庆忌。王子庆忌捽之,投之於

江,浮则又取而投之,如此者三。其卒曰:“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

要离得不死,归於吴。吴王大说,请与分国。要离曰:“不可。臣请必死!”吴

王止之,要离曰:“夫杀妻子,焚之而扬其灰,以便事也,臣以为不仁。夫为故

主杀新主,臣以为不义。夫捽而浮乎江,三入三出,特王子庆忌为之赐而不杀耳,

臣已为辱矣。夫不仁不义,又且已辱,不可以生。”吴王不能止,果伏剑而死。

要离可谓不为赏动矣,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

辱。

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於使。翟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

也;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翟人至,及

懿公於荣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於肝,毕,呼天而啼,

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桓公闻之

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於是复立卫於楚丘。

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

绝,可谓有功矣。

○当务

四曰:辨而不当论,信而不当理,勇而不当义,法而不当务,惑而乘骥也,

狂而操吴干将也,大乱天下者,必此四者也。所贵辨者,为其由所论也;所贵信

者,为其遵所理也;所贵勇者,为其行义也;所贵法者,为其当务也。

跖之徒问於跖曰:“盗有道乎?”跖曰:“奚啻其有道也?夫妄意关内,中

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时,智也;分均,仁也。不通此五者而

能成大盗者,天下无有。”备说非六王、五伯,以为尧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

行,禹有淫湎之意,汤、武有放杀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世皆誉之,人皆讳之,

惑也。故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见六王、五伯,将敲其头矣!”辨若此不如

无辨。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

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

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

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於途,曰:“姑相饮

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

肉而为?於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

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

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

为后。用法若此,不若无法。

○长见

五曰: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於古也,犹古之於后世也;今

之於后世,亦犹今之於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

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苋嘻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而不谷得焉。

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於是爵之五大夫。“申侯伯善持养

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

圣人,将以非不谷。”於是送而行之。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

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於上世也。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

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

为君耻之。”至於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

也。

吕太公望封於齐,周公旦封於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

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

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於霸,二十

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日以削,至於觐存,三十四世而亡。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於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於岸门,止车

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躧,今去

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

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

去魏入楚。有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魏公叔座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病,嗟!疾甚矣!将柰社稷何?”

公叔对曰:“臣之御庶子鞅,愿王以国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王不应,

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

公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座之悖也,

魏王则悖也。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

季冬纪第十二

○季冬

一曰: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

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骆,驾铁骊,载玄旗,衣黑

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征鸟厉疾,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祇。

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冰方盛,水泽复,命

取冰。冰已入,令告民出五种。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命乐师大合

吹而罢。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将更始。专於农民,

无有所使。天子乃与卿大夫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乃命太史次诸侯之

列,赋之犠牲,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享。乃命同姓之国,供寝庙之刍豢;令宰历

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之犠牲,以供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之民

者,无不咸献其力,以供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行之是令,此谓一终,三旬二日。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四

邻入保;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

雪不降,冰冻消释。

○士节

二曰: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

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

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贤主劳於求人,而佚於治事。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萉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

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

乎天子,不友乎诸侯,於利不苟取,於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

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

於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

晏子曰:“见疑於齐君,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

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

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

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於君庭,求复

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

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於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

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

自刎。齐君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

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介立

三曰:以贵富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今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穷矣,贱

矣,而介子推不去,有以有之也。反国有万乘,而介子推去之,无以有之也。能

其难,不能其易,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

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

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於中野。”悬书公门,而伏於山下。文公闻

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避舍变服,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

上卿,田百万。”或遇之山中,负釜盖簦,问焉,曰:“请问介子推安在?”应

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人心

之不同,岂不甚哉?今世之逐利者,早朝晏退,焦唇干嗌,日夜思之,犹未之能

得;今得之而务疾逃之,介子推之离俗远矣。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於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

以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