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神级演技派 >

第312章

神级演技派-第312章

小说: 神级演技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王京华作用显现出来了,他按照邵英雄安排的宣传步骤先是在网络上做宣传,随后开始在京城、黄埔、粤州等票仓重地大量购买广告牌,光是收起宣传就花费了大笔银子。

紧接着,王京华给邵英雄打了个电话,让邵英雄就算人不到也要录一段vcr传回来,不然会寒了影迷的心。

首映式当天,王京华代替邵英雄出席,国内媒体特别给面子挤满了五星级酒店的巨大会议室,当天,除了邵英雄意外的所有主演悉数到场,周讯、张涵宇、王志纹、林西蕾、苏有朋、英答,可谓是群星荟萃。

不过,媒体最关心的却并不是《风声》首映式,而是邵英雄在米国那边关于《超体》的进展究竟如何。

这得归功于王京华,她在按照邵英雄宣传策略有条不紊的进行前期宣传,安排艺人分别在全国各地上通告的时候,还玩了一手原本就非常擅长的小绝活,在网站、纸质媒体、广告牌的广告上分别打出了一行振奋人心的小标语。

标语如此写道:一张电影票,是您对邵英雄对抗整个好莱坞媒体的投资,即便您可能无法收获电影票房分红,但是,您一定会收获一个华夏电影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胜利!

王京华甚至专门安排媒体对自己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主持人问起这句话的时候,她如此回答:“谁都知道在好莱坞拍摄科幻电影很烧钱,英雄华宜又是一个刚刚才甩开负债包袱重新起步的公司,我们承认,自己很缺钱,甚至连公司建造的特效影棚至今都无法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型人才由此可见,邵英雄先生在好莱坞的情况也不会太好。”

“我们希望影迷可以走进电影院去看《风声》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本次票房的盈利将用于邵英雄先生在《超体》的后期制作上,还记得邵先生与好莱坞媒体的赌约么?如果你喜欢看邵先生的电影,如果你相信英雄华宜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想看到一个华夏人站在国际舞台这个战场上的第一场胜利”王京华拍着胸口说道:“我王京华仅以英雄华宜总裁的身份恳请你用一张电影票来支持我们,谢谢!”

王京华都把脑筋动到了闪动民族情绪的地步,加上媒体可以宣传,光是王京华这一番话和宣传标语上的文字就足以打动无数人的心。

这可是华人在好莱坞的第一场战争,这是自《卧虎藏龙》、《英雄》以后,又一部以华人为主导制作的电影,更何况主演还是范氷氷,支持一下又何妨?2008年年末的一张电影票钱已经无法让生活水平提升了,怎么就不能积少成多的搏取一次精神胜利??

于是,当《风声》的电影票在网络预售的窗口内出现时,被王京华煽动的百姓第一天就把预售票房顶破千万大关,尽管往后的几天有所跌落,可是在预售结束之前,网络预售成绩还是达到了极为可观的8300万!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观众想看看国内第一部打着‘无实景拍摄’的电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谁让这部电影在前期宣传的时候一直用这项技术当噱头。

就在《风声》这部电影票房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王京华代表邵英雄参加了首映式。

“花姐,邵英雄先生现在在好莱坞的拍摄情况怎么样?”

“花姐,这部电影的票房是不是真如同您在采访中所说的一样,会投入到邵先生在好莱坞制作的电影当中?”

“花姐”

这些人似乎忘了,这不是邵英雄回国以后的《超体》首映式,可即便如此,话题依然没有离开过邵英雄。

第二百二十八章有些事,没法说

1200万!

当《风声》首日票房出现在各大网站的首页,这个数字仿佛变得鲜红刺眼,首日票房1200万代表着最后单周票房结束的时候,过亿也许都不是难题。

这样的票房出自出来那一刻,更多媒体人选择了沉默,相比邵英雄其他电影的票房成绩来说,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并不值得惊讶,可是!这部戏的主角可不是邵英雄,而是《集结号》中的张涵宇,导演也不是邵英雄,而是高群舒。这么一看,这个数字顿时亮瞎了很多人的钛合金眼。高群舒竟然拿到了首日1200万的票房,是开玩笑么?

一时间高群舒的名字和各类作品名称全都被媒体曝光,观众在该导演拍摄的作品中赫然看到了一个曾经令所有人为之侧目的名字《征服》!这才忽然想起来般感叹道——原来是他!

当然,也有人对此产生过强烈质疑,甚至怀疑1200万的票房根本就是虚报,还有人说这部电影首日票房能有600万就不错,报出1200万的数字根本就是不想让公司老板邵英雄难看。

这种人的心里非常奇怪,他们会对任何好成绩予以批评,对别人的感触称之为‘矫情’,仿佛他就是那种现实社会中无法得到任何心理满足、当劳累一天又被老板狂喷以后,回家在手指触碰键盘那一刻要不以卫道士的嘴脸出现就活不下去一样。

不过,这种人根本拦不住《风声》的票房水涨船高。更挡不了王京华为了推高《风声》这部电影票房使出的小花招。

《风声》单周票房数字突破6900万,只差那么一点点就要破7000万的一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组数字表明。《风声》的单周票房极度接近于恒定状态,就算有所波动,也是极小的波动。这代表着观众对《风声》这部电影的认可。

其中,还有人对电影中张涵宇用歌声中乐曲简谱转化而来的摩斯电码拍案叫绝,称这一处的改编绝对算得上煞费苦心。不光如此,观众对国内首部无实景拍摄出来的电影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他们不光没有看出特效制作出来的裘府不真实。反而感觉到了裘府的富丽堂皇在阴森背景下的恐怖,尤其是在黑暗之中缓缓打开的房门,太有创意了。这让每一个演员在裘府内的表演都看不出特效制作出来的痕迹。

呃,以上种种评论只剩算作《风声》这部电影里一部分,与其完全等量的另外一部分,则全都集中在邵英雄在地牢里审林西蕾的那场戏!

也就是说。这场戏的议论次数、发帖回帖次数可以和其他所有议论在数量上平起平坐。

“邵英雄怎么能把武田刻画的这么可怕?他演其他电影、电视剧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啊。”

“武田就该死。岛国鬼…子都该死!”

“还我林西蕾。”

“畜生,放开林西蕾让我先来!”

“我必须非常正义、义正言辞的说,邵英雄演的武田实在太可恨了,地牢里那场戏完全将林西蕾在精神层面上完全撕毁。我对此表示严重性抗议,你在侮辱我们心目中最端庄的女艺人,要是一定要拍这种角色为什么不能先联系我!”

“楼上各位,医生让我转告你们到时间吃药了。”

“”

邵英雄演的武田是成功的,起码他激发了所有观众的愤恨。尤其是武田死的那场戏,他完全在几名岛国士兵的攻击中演出了孤独、绝望、难以置信和哪怕看到了这一切也死不认错。觉得错的是全世界不是他自己的感觉。

在如此强大的视觉冲击感下,已经没人在乎之前有人吐槽是否虚报票房的事了,当各家影院都把票房数据贴出来的时候,那些吐槽都完全被人漠视。那种人,只会得到这种结果。

有数据表明光粤州一地的票房成绩就足以冲毁谣言,处于粤州商业旺地的飞扬影城七天交出了322万的成绩;华夏广场影院、岗顶电影城、京城路青年宫电影城分别以181万、145万、129万票房的成绩紧随其后,这根本就不可能有假,就算英雄华宜为了面子虚报票房,影院总不至于虚报票房了吧?粤州一地四家影院就交出了777万的周票房,单周6900万的票房要还说是虚构,那吐槽的人也真是够拼了。

好歹《风声》这部电影也是洗印数超过700,观影周占达到了35。56%的电影。

如此情况下,王京华专门给远在米国的邵英雄打了电话,电话中,不光说了有关《风声》电影票房的事情,还提了有关电视剧部的动作。

王京华认为,华宜电视剧部太过于依赖大台,从2004年国内开始推出的4+x政策在近些年频频让与其他上星卫视合作的小投入电视剧收获颇丰,而英雄华宜还在央视、哲江、湘南三台之间流转的策略有些不妥。

4+x政策可不是4+1或者4+2,而是指一部电视剧可以同时在四家上星卫视上播出还可以此期间在几家地方台播出。这种策略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小投入电视剧回报值增大,越来越敢于花大价钱请大牌打造只靠大牌、不靠剧情、不靠题材的电视剧,于是,国内演员价格越来越高。

有一项数据表情国内电视剧演员片酬的增长幅度之大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2005年拿1万片酬的演员到了2014年至少要价30万,要知道2005年演员的单集最高片约可没有超过20万的,2014年可有的是80万一集的演员;这组数字对比的是剧组灯光师。剧组灯光师在2005年单集酬金8000,到了2014年,拿8000收入的依然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起码在70%以上!

这组数据是什么意思呢?

一个健康的剧组,指的是剧情、题材都比较出彩,演员搭配也有大中小三个级别的剧组,这种剧组的演员片酬最多占据总投资的40%,这样才有钱往其他地方砸。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剧组演员片酬占了70%,加上国内题材不开放,让制作方只能从制作费用上节省。在演员身上砸大钱,直接让大牌主演的粗制滥造剧横飞一部剧里很可能有三到四个大牌,动不动还出来一些大牌客串。

钱都让演员给赚走了。那如何保证其他方面的质量?还要不要宣传,要不要交际费用,这些必花的钱都花了,哪有多余的钱去考虑其他方面的制作成本?

指望国内也拿胶片拍电视剧。扯淡!

对此。邵英雄表示了拒绝,他也有关于自己的考虑。

是,脱离开央视、湘南、哲江很可能让电视剧产出更多的钱来,可现在华宜的电视剧已经不少赚了,更何况这三家的关系是那么好走的么?英雄华宜离开倒是简单,等一剧两星的政策下来,你要是还想回来,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与这三家的关系相比,邵英雄宁愿选择一直跟随在收视人群较固定的大台后面站队。不然等一剧两星的政策在2014年出了定论,精品剧之间拼的还是每个大台的固定收视群体,就像是视频网站拼的是用户群一样。

其实公司制作电视剧,电视台购买这种环境本身就不完全合理,作为购买方的电视台不管你用多少成本,他们想的肯定是压价,价格越低他们才越高兴,作为制作方会想方设法的抬价,这就造成要是买入了收视率低的电视剧,电视台是要承担100%的风险,因为没有一家公司会和电视台签收视率合约,那还不如在剧情、题材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购买大牌更多的电视剧,起码有粉丝群的收视保障。

电视台的决策令制作公司向大牌看齐,反正进入这个圈子的钱越来越多,制作费用越来越高,请几个大牌又怎么了?

到了大牌这就变成了每天都有这么多片约,干嘛不涨价?凭什么不涨价,有钱不赚王八蛋。

相比米国,米国大多数电视台是靠自制剧打天下,电视台直接签约艺人,制播一条龙,堪比洗澡、按摩、ktv一体化服务,他们在无形中降低成本,起码省去了制作公司抬价的空间。如此一来,他就得为收视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