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西窗烛话 >

第199章

西窗烛话-第199章

小说: 西窗烛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世界杯过去了,青蛙王子罗纳尔迪尼奥把世界足球先生的称呼移交给了C罗;欧洲杯轰轰烈烈的成了斯科拉里和希丁克表演的舞台,,南非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居然没能打入十强,北京奥运会把那个发明了“叉腰肌”的谢亚龙赶到学校闭门思过去了,中超重新再燃战火。就在浏览新闻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则消息,那个前国家队队长的李玮峰在申花被人家冻结,处境艰难,却绝处逢生,即将穿上武汉光谷队的44号球衣,在他的恩师朱广沪的指挥下参加武汉队的保级大战。我差点没从座位上跳起来:保级!一向自认为不错的武汉队竟然落到如此境地?朱广沪!是谁居然会把这个一直闲居在家,门可罗雀的教练请到我们这里来?李玮峰!是谁居然想出了这样的馊主意,把一个球霸花300万请到我们这里来?当时的第一印象就是武汉队完了!

对于朱广沪的执教水平不需多说,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凭着在深圳队的一次联赛冠军就荣升国家队的主教练,很有些暴发户的感觉,可惜的是,中国黄金一代的足球天才都是毁在这位先生手里,既没有知己知彼的谋略,又是一个公认的优柔寡断,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再加上明目张胆的任人唯亲,后来退下来以后就没人理睬了。天知道武汉队怎么会看上这样的教练,打保级战一下子派上五名后方也叫一大奇观吧?当缩头乌龟,任人围攻,听凭宰割,不输才怪呢!

再说李玮峰,人称大头,也是有两层意思,往好里说,就是此人头球功夫了得;往坏里说,就是头大无脑,司职后防中坚,本应该尽心尽职,力保球门不失,使自己球队的城池稳如金汤,不料却偏偏在球场上喜欢闲庭信步,也有些不务正业,还有些心不在焉,技术粗糙,遇到突发情况就手忙脚乱,乱了方寸,也就使得自己的后防形同虚设,也就使得对方有机可乘了。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也就有不少球员从他这里找到了突破的机会,不少的人从此找到了成名立万的时机,但凡关心过男足的人,看看他最近几年的赛场表现,扪心自问,就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可偏偏这样一个人,还曾经当过国家队的一队之长,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李玮峰还有一个绰号叫“球霸”,这也是世人皆知的。因为技术粗糙,因为防守不到位,就常常成为球队的累赘,就常常成为对手的突破对象,就常常成为网民们调侃的笑柄,就喜欢恼羞成怒,就喜欢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恶意伤人,就喜欢在绿茵场上有些足球流氓的表现。踢人家的要害,掐人家的脖子,踩踏人家的身体,以反肘击打人家的脸面,等等,等等,太多了,球霸全都做过,也就臭名昭著,大名鼎鼎了,人家申花早就后悔莫及,早就恨不得驱逐出境。据说这次的转会费是300万,武汉光谷的老总真是发了疯,有钱居然会去打水漂,居然会先请来一个早就遭人唾弃的教练,再去请来一尊人人避之不及的球霸,不是自摆乌龙才算怪了,那才叫信了你的邪!

说起这次中国足协的坚决表态就不得不叫人大声为之叫好!谢亚龙的慷慨陈词成了国人的一大笑话,叉腰肌成了网络新词,一首《国足欢迎你》响彻大江南北,就不得不灰溜溜地走了。南勇上台伊始,正愁自己的三板斧如何施展,李玮峰就恰好撞到自己的枪口上了,当然就“杀无赦,斩立决”了(阎世铎语)。冷静的重看现场录像,李玮峰踩人在先,路姜推人犯规在后。路姜红牌被罚下,理所应当;可李玮峰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当然使得人家北京国安暴跳如雷了,后来的追罚是完全正确的,虽然稍稍重了一点,天知道武汉队的总经理徐志强凭什么还要跑到北京去申诉?居然还带着李玮峰,不碰个头破血流才怪呢!这才叫信了你的邪!

说起武汉队的最后退出中超的决定也不能不叫人拍手叫好!下一战对阵陕西,如果输掉,保级无望,还不如不踢呢,还不如给自己找个退出的理由呢,还不如自己给自己找一个退出的理由呢。李玮峰8场禁赛,花大价钱请来的救命稻草最后证明是害群之马,再加上朱广沪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面对国安,居然一口气派上五名后防,也就是一大昏招,既然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倒还不如和歇后语说的那样:跛子拜年,借势一歪。既省得在剩下的几场比赛里自取其辱,也省得在剩下的比赛里再白花冤枉钱,更重要的是还有一种悲壮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老子不干了”也有些轰动效应,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到了这样的艰难时刻还要硬撑下去,,那才叫信了你的邪!

看看第一反应,中国足协声明,对李玮峰的处罚公正又合理,同意武汉队的球员自由转会,据说俱乐部就会有上千万的转会费的进项不翼而飞,自然有苦说不出来;朱广沪依然牛皮哄哄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注意此人还有一句话:“相信俱乐部会履行合同的。”;李玮峰就有些叫苦不迭了,武汉光谷在转会的时候许诺的近百万的酬劳不知结果如何,这回恐怕是不会再有人要他这个球霸了;武汉光谷也有苦难言,花了300万真的现兑现的打了水漂,而且连泡也没有鼓一个(武汉话),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不过既然退出,就肯定是最好的抉择。综上所述,这次事件就是一个偶然因素激发了各方面的强烈的反应,中国足协表明了杀一儆百的坚定决心,武汉足球也坚定了退出这场闹剧的决心,只是苦了无数像我这样坚定不移的武汉队的拥护者,不知道以后上哪儿再去看咱们九头鸟的雄风展现,再去听那些激昂的加油声呢?我要是在武汉,说不定也会去参加那天下午新华路的三万人的游行示威,也算是一种告别吧?2008…10…4

灯下漫笔 辛亥革命之历史钩沉

说起辛亥革命,就不能不提到孙中山。毛泽东称其为“革命的先行者”,国民党人称其为“国父”,中国人大多称其为“孙先生”,却很少有人记得或者知道孙中山在那个时局动荡、腥风血雨、满清王朝摇摇欲坠,武昌首义风起云涌的时候,曾经扮演过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以至于十几年以后,汪精卫叛国投敌,沦为日本人的走狗,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的时候,也恬不知耻的声称,是“继承总理的遗愿”呢。

不过在辛亥革命之初,孙中山却不在国内,他远在檀香山游说他的三民主义,黎元洪被武昌起义军推选为领袖,清政府急令被罢官隐居的袁世凯出山,率清兵进攻武昌,黄兴亲赴武昌担任明军总司令,正在日本野战兵十三联队实习的蒋介石与同学张群微服出走长崎,登轮毅然回国,在上海受陈其美的指派,参加了杭州起义。“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以蒋介石为指挥官。”蒋介石还曾给母亲和家兄写信表示誓为革命而牺牲之决心,慷慨陈词,正义凛然。

蒋介石后来也曾回忆起在杭州起义中,他指挥进攻巡抚衙门时的情景:“攻击之初,先由陈济汾、沈筱九二君掷炸弹于署侧杨馥斋楼窗之下,署前部队,随响攻击,二标队伍,亦相继前进,霎时弹声震地,火光烛天。署中卫兵,闻警奔溃。全城光复,在此一战。”蒋介石当时正值青年,雄姿英发,沉着冷静,指挥若定,而且身先士卒,挺身而上,热血壮士,可歌可泣,令人佩服。

就在袁世凯统帅清兵攻陷汉口的当时,黎元洪致信袁世凯,劝其“与我徒共扶大义”,“将来民国总统选举时,第一任之中华共和大总统,公固不难从容猎取也。”几天后,黄兴也致信袁世凯:“明公之才能,高出兴之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由此可见当时革命党人首推之大总统为黄兴也。而当时袁世凯还假惺惺的表示谦虚,认为“此事我不能为,应让黄兴为之。”但心里却肯定是吃了定心丸之,于是就有了南北议和,其要点为:清帝退位,建立共和,袁世凯为大总统,召开国民会议。

在当时的纷繁的时局动荡中,黎元洪被边缘化了,黄兴和革命党人也被挤到一边,南北议和结果成了袁世凯和江浙士绅们的勾结。同盟会便由陈其美策动各省代表选举黄兴为大元帅(后为副元帅),代行民国政府中央政务,把议和的主动权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在此时,孙中山回国来到上海,黄兴、陈其美是他的左右手,他们和胡汉民、汪精卫等人考虑到孙中山革命一生,眼看满清即将崩溃,“应给予其民国首任总统职位,以示尊荣。”便在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在南京将孙中山匆忙推上了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上。而孙中山还托人向袁世凯示好:“如清帝实现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绝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公以能,首推袁氏。”

与此同时,孙中山却在策划一个惊天大阴谋,一个卖国求荣的企图。通过王勋和流亡日本的盛宣怀进行紧张密商,由盛宣怀向日本财团借款,然后转借给民国政府,并秘密由民国政府、汉冶萍公司和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签订了一项名为合办,实为借款500万元的协议。此事一经泄露,中外一片哗然,此等出卖主权之协议,自然遭到参议院不承认,也遭到汉冶萍公司股东大会的否决,惨遭流产。可孙中山却想出了一个更加骇人听闻的新主意,更加狮子大张口,在一份经过孙中山和胡汉民修改,发给三井物产的电文中声称:“孙答应租借满洲,日本为防止革命军解散,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外,应立即借一千万元,以终止与袁世凯合议,故孙文或黄兴为了满洲之契约将到日本一行。”最后虽然依然被日方所拒绝,但出卖国家主权,乃至割让领土之卑劣行径不得不令人发指!由此也可见得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不仁不义。如果日本答应了他的条件,东三省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九一八事件”就会提前爆发,八年的抗日战争也许还要加上几年,孙中山为了一己之利,置国家大义而不顾,每每想到这里,无不怒发冲冠,拍案而起!

而蒋介石这时却因为在辛亥时期刺杀陶成章而名噪一时。事情经过是这样:“是时,陶成章踵回国,蓄意破坏同盟会,拥戴章柄麟,抹煞孙、黄历史,并谋刺陈其美而以光复会代之为革命正统,诣公游说,公大骇。默忖其计果行,则沪军无主,长江下游,必复入混乱态状,而当时东南人心未定,军官皆清室遗孽,江浙仍将为满清与袁贼所陷,熟权公私利害,决先除陶以定革命全局,事后自承其罪。盖其用心出于至诚。绝非对人有好恶于期间。此为辛亥革命成败最大关键,亦即公革命重要历史之一也。”

事成之后,孙中山和黄兴先后致电陈其美,要求严查凶手,蒋介石“辞去沪军第五团长,举张群代之。”而蒋介石后来在日记中也承认:“余之除陶,乃出于为革命为本党之大义,由余一人自认其责,毫无求功,求知之义。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时而起,但余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也。”不过他为孙中山铲除了最具威胁的政治对手,瓦解了光复会,做了孙中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