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西窗烛话 >

第187章

西窗烛话-第187章

小说: 西窗烛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忘记了自己是个专家级的博士,平时只看专家门诊,而且还要预约:“可是在那个时候,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因为是汶川人,一个因为感冒而不能献血的女孩子嚎啕大哭:“我想尽一份心!”而同样因为是汶川人,成龙大哥出手豪爽:“力所能及,大家都是同样的!”

因为我们是汶川人,所以为那么多感天动地的故事而热血沸腾。那支强行军21个小时、徒步行走90公里山路,第一支出现在汶川的200名官兵;那一群头上扎着绷带、跪在地上大呼:“解放军来了、救星来了”的羌族兄弟;那个在废墟里整整坚持了96个小时、挑战生命极限的女护士;那位刚刚被别人救出就投入到挽救其他人的生命的女医生;那些在采血车前排起长龙的无数自愿献血者;那个用自己的身体像老母鸡似的保护了四个学生、自己以身殉职的教导主任;那个用自己的身体保住了襁褓中的婴儿的年轻母亲;那个在报道赈灾的时候哽咽着落泪的央视主播;那些流着泪,抛下摄像机、加入到救援的队伍里的记者;那些拿着募捐箱、对每一个献出爱心的人真诚道谢的妙龄少女;那个千里奔波、爬山14个小时营救父母的打工仔;那些端着面条稀饭、鸡蛋面包送往灾民安置点的普通市民;那个刚刚走下直升飞机就晕倒在地的高个子战士;那个躺在担架上还不忘向解救他的解放军叔叔行着少先队敬礼的小男孩……因为他们,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救人如救火,知道了什么叫争分夺秒、迫在眉睫,知道了什么叫绝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因为我们是汶川人,所以为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言语而泪流满面。总书记说:“救人仍是重中之重!”总理说:“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两只老虎跑得快。”一个被压在废墟里的小男孩下半身已经被鲜血染红,他在对救援人员说:“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一个被迫撤出的消防队员哭着对战友说:“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七个被压在废墟里的孩子对自己的伙伴说:“别吵,会影响叔叔救人。”司令急红了眼,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进军:“告诉大家,谁先到我就给谁请功!”一个男孩子对救援人员说:“叔叔,我不慌,你先救他们吧。”一个空军政委对他的部下嘶哑着说:“完成任务以前绝不允许后退!”一个乞讨老人为灾区捐款105元:“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不容易啊。”……因为他们,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情的涌动、人性的光芒,知道了什么叫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知道了什么是挺住、什么是雄起、什么是坚持到底!

因为我们是汶川人,所以也在为这场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出现的有些不和谐的声音而深感不快。先是在这场比唐山大地震还要严重的特大灾害来临前夕,当地曾经发生过数万蟾蜍横穿公路的异常现象,但有些官员视而不见,也不进行研究,反而在煞有其事的进行辟谣,错失进行预报的最后机会;当灾难来临,有些部门反应迟缓,甚至漠不关心,以至于错失救人的最佳时机,这样的领导人应该坚决清理出干部队伍;篮球天王先是只是捐出50万,在一片讨伐声中,马上追加150万,也是知错必改,值得肯定;而那些奥运冠军拿着国家的高额奖金、进行着专业训练,却只是掏出区区5000元,简直比打发叫花子还不如,在那个抱着储钱罐进行捐献的小男孩面前,相比之下是不是有些汗颜;而有些电视台在已经有两万人蒙难、还有数万人埋在废墟底下的巨大悲痛面前,居然还能若无其事的继续那些低俗的搞笑的娱乐活动,就未免有些没有人性了;国台办原来婉拒台湾的救援队,但改正得很快,这次地震,海外的最大一笔捐款就来自台湾,毕竟都是一家人,哥哥受难,弟弟为什么不能来救援呢?所以有人说:发生灾害以后,日本捐款、台湾救援、韩国鼓掌,这也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的。

因为我们是汶川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此时此刻散发着温馨的信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此时此刻蕴含着全国人民的心愿;“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此时此刻更显露出我们大家的决心!连外国人都被我们政府的指挥有力、军队的反应迅速、人民奉献爱心的热情高涨而赞叹不已,我们就更有理由相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年初的那场百年罕见的南方的冰冻灾害没有让我们趴下,借西藏问题破坏北京奥运会的企图也没有使我们屈服,这次特大地震也不会让我们弯下那挺得直直的脊梁。因为我们都是汶川人!

2008…5…16

灯下漫笔 感天动地和众志成城

当我开始在电脑键盘上开始输入这篇文章的时候,这场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灾害已经整整过去了六天六夜,一百四十四个小时!看了一下最新的统计数据:死亡32477人、被埋14000人、被救27560人、220109人因灾受伤、捐赠超过89亿。国家地震台网刚刚将地震强度由7。8级提高到8。0级;国务院决定5月19日到21日为全国哀悼日;奥运火炬暂停传递;江油又发生六级余震、一个男子被困146个小时获救;北川还发现有幸存者;我写了一篇文章《我们都是汶川人》。

2008对于整个中国注定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先是在春节来临之前的那场席卷南方的暴风雪而引起的冰冻灾害,使得在万家团圆的大年三十有了一丝苦涩;从奥运圣火在雅典点燃的那一刻开始,西藏就出现了骇人听闻的暴力叛乱,几乎整个西方国家都组成了反华大合唱,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胶济铁路上两列火车相撞,虽然有些官员被解除了职务,但70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化为了灰烬;接踵而来的就是安徽阜阳的手足口病的迅速泛滥,全国在一个月猛增到25000例;当然还是这场特大地震才能称为这场灾难的顶峰,也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灵魂!

什么叫做“危难时刻显身手”?这次特大灾害面前,我们看见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那个带着200名军人徒步强行军二十多个小时第一个抵达汶川的参谋长;那15名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批跃出机舱的空降兵;那个瞪着充血的眼睛要求“让我再救一个孩子”的消防队员;那一群累得两腿发抖、全身被汗透,却依然高喊着“男人向前、女人退后”的武警战士;那一个两鬓斑白、背着药品徒步送往灾区的老将军;那一个给受灾孤儿喂奶的女警察;那一个刚刚被人们从昏迷中救醒就问着大家“我能走吗?还有任务呢”的小战士……这就是我们的军队、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这就是我们的钢铁长城、这就是军人的风采!

什么叫做感天动地、惊天地、泣鬼神?这次特大灾害面前,我们看见了多少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画面:在小人物的眼里,感动大家的有那个跪地而泣,“求求你们再让我去救一个孩子“的战士、那个用双臂护住了四个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的德阳中学的老师;那个顾不上救自己孩子的母亲、“还是先救学生吧”的当地官员;那个声称“不能丢下学生”的幼儿园长;那个被深埋在废墟下面还在坚持读书的小女孩;那些放弃挽救自己亲人的先机、让救援人员先救邻居的普通市民;那个在临死之前让孩子衔着自己的乳头坚持到最后的母亲……这样的画面太多了,所以不得不叫人热泪盈眶、泪流满面,人间最美好的瞬间就显现在那个最危急的时候!

什么叫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次特大灾害面前,我们看见了多少令人热血沸腾、叫人终生难忘的瞬间:献血车前排着的长长队伍;红十字会里、慈善协会前人满为患;捐款箱前那一双双凝重的眼睛、募捐演出台上那一双双紧紧相握的大手;机场停机坪上那一队队整装待发的救护人员、火车站的站台上那一车车满载救灾物资的车厢;还有那些为子弟兵送去新鲜蔬菜的羌族妇女、那些为灾民端水送饭的无数志愿者;甚至还有那个在募捐现场第一个跪下的四川汉子、那个拿着低保、为自己拿不出更多的钱而感到愧疚的普通大嫂;那个重登舞台、演唱“但愿人长久”的王菲;就是宜昌云集山庄打出的那幅“回家灾民免费住宿”的大幅招牌也同样令人动容,这就是“人心齐、泰山移”,这就是“众人捧柴火焰高”,这就是《国歌》里唱的“我们万众一心”!

什么叫做任重而道远?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依然被掩埋在废墟里的生命正在迅速的消亡,被成功营救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减少,当然还会有奇迹发生,但那毕竟只是极少了。看见那些救援人员戴起了大口罩,就可以想象当地的卫生条件多么恶劣;看见那些汗流浃背、满脸尘土的战士咬牙坚持的画面,就知道他们也在挑战体力的极限;看见那些防疫人员开始到处喷洒药剂,就可以想象灾区的防疫形势是多么的严峻。还有成千上万的灾民的安置、孤儿、孤老的收容保育,以及废墟的清理、道路的疏通、灾后的重建,都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我赞成这样的精确概括:当冰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当圣火遭遇屈辱,我们义无反顾;当主权面临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互助;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我记得那首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记得那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我记得那句掷地有声的名言:“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2008…5…18

灯下漫笔 馨岛购物广场走了

但凡在宜昌开车的人都知道,沿着东山大道向市区里走,过了北山坡,就能看见宜昌日报社那高大的建筑物;过了云集路,就能看见均瑶广场那波浪形的蓝色幕墙;过了西陵一路,就能看见清江大厦的巍峨雄姿;而过了西陵二路,则就迎面可以看见不远处那一大片厚实的像峡江石壁、高大的如同崇山峻岭般的四栋美加风格的塔楼,那就是葛洲坝在东山大道地标似的建筑群——馨岛国际名苑,楼下的商业区,就是馨岛购物广场。

这里曾经是宜昌著名的十大烂尾楼之一,却是其中位置最好的一栋。其他的,不是地方窄小得像巴东的豆腐干,就是处在老城区众多低矮的民房的包围之中,或者是在那些已经衰落的老商业街附近,绝对比不上馨岛国际名苑。方方正正整整一个街区、骄傲的横陈在东山大道与夷陵大道之间,楼下三层的馨岛购物广场三万平米的商业面积成了本市之首,而两栋二十三层、两栋二十七层的八万多平米高级公寓更是令人向往,这一大座总共十一万多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加上转换平台上的四千平米的空中花园和私家会所,绝对在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上独占鳌头了,就是和身后的锦绣天下相比也一点毫不逊色,说是美加风格倒没有什么感觉,不过三米一的层高、楼道一米九宽,双电梯、双通道倒是能力压群雄的。有机会登上楼顶,就有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气,横卧大江的葛洲坝工程和秀丽的西陵峡出口历历在目,不得不叫人赞叹:风景这边独好!

不能不承认开发商捡了个大便宜,人家是太子党嘛,也就有情可原了,只有看着人家发财了。可是令人迷惑不解的是,馨岛国际名苑从2004年开盘至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