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西窗烛话 >

第135章

西窗烛话-第135章

小说: 西窗烛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到过两次上海,第一次是假借出差之名与竹器厂的浙江来的篾匠陈师傅一起去的。那年风传上海流行甲肝,闹得人心惶惶,也是我们有些忐忑不安,在武汉市还犹豫过,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恐惧,我们还是悄悄地登上一艘从武汉开往上海的快班轮。那是一个春天吧,我们还穿着黑呢中山服,江风凛冽,站在船舷还颇有些凉意,茫然的望着南通港在晨曦里消失在船后,就躲进船舱睡觉,抽烟,谈闲话,还有看书。

第二次是与妻儿一道从南京乘船东去。初夏的船上还显得不那么热,早上稍带凉意的江风毫无顾虑的在甲板上横冲直撞。是儿子首先发现江边出现了大片大片的工厂企业,我们就涌到船舷,高高的烟囱,呆板的厂房,蜿蜒起伏的管道,还有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煤气柜,那就是邓小平从日本引进,也是他所谓改革开放的力作之一的宝钢。随后我们就看见了吴淞口的水位钟,客轮掉头进入了黄浦江。江面变得狭窄了,岸边挤满了各种船只,也有小型军舰,灰色的,扫雷舰,炮艇,驱逐舰,岸畔的码头上有不少陈旧而结实的高大库房,在我们的视线里缓缓移动,这就是我们第一印象的上海。

我们是在十六铺客运总站上岸的。拥挤的,嘈杂的,大多数人操着我们一窍不通的语言的上海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和小陈住在外咸瓜街的一间破烂的旅社里。潮湿的房里塞满了人,高低床,上下铺,天南海北的人晚上回到这里蒙头就睡,第二天早上又各奔东西,乱哄哄,脏兮兮的。第二次是和妻儿一起沿街找到的,在小东门附近。旅馆不大,很安静,我们住在二楼,木板壁,擦得很干净的楼梯,房间收拾得很整洁。有一天,女服务员好奇地问我们是不是四川人,妻子回答是宜昌人。见这位中年服务员不知所以的模样,我提醒了一句:“葛洲坝,在我们那里。”她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连连点头:“葛洲坝,我知道,我知道。”

上海有两个地方是所有的来客肯定得去的地方。一个是豫园,其实豫园早就和园外的城隍庙连为一体了。城隍庙处在周围一片商场店铺的重重包围之中,显得很寒酸,很落伍,真正吸引人的是那些书场,鸟市,茶楼和热气腾腾的南翔包子。很费力的在嘴里嚼着城隍庙奶油五香豆,走过九曲亭就进入了豫园,在上海的园林建筑里面,豫园的名气最大,但在我等外行人眼里,所谓“小刀会起义指挥部”的点春堂,庄严凝重的三穗堂也不过如此,但那座引人关注的“玉玲珑”假山石却以“皱,瘦,透”独居一绝,不得不看。

到了上海不到南京路是不可能的,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最大也是最发达的制造中心,用赏心悦目的设计和琳琅满目的产品构成了中华第一大卖场,也构成了赫赫有名的十里洋场,但只有你不厌其烦,不知疲倦的从静安公园一次次穿过人群,一直走到江滩的和平饭店,才能真正领略到这条街道的繁华,高贵和无尽的诱惑,才能真正领略到每一个来到南京路的人们之所以心甘情愿掏光腰包的魅力所在。我们是分两次完整地走完这条路的,至今还记得上海展览馆,兰棠皮鞋,亨生服装,电视台,大光明影院,人民广场,中百一店,帐子公司,春秋西服,时装公司,中百十店,上海绸缎,南洋衬衫,冠生园,老凤祥银楼,朵云轩,新华书店,中华皮鞋,海达衬衫,二轻贸易中心……

从密如蛛网的小巷中穿过,我们来到了一大会址。站在那张会议桌前,遥想当年那群热血青年的伟大创举;我们来到远郊的动物园,园内的建筑都是模仿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而建造的,新颖,别致;我们来到复兴公园,大片的草坪,高大的梧桐树,精致的林中小道,这就是法国情调吗;我们来到了苏州河畔,俯瞰浑浊的河水,从历尽沧桑的外白渡桥上走过,想起上海大厦上那永垂千古的抗日八百壮士;我们来到了黄金荣创办的大世界,里面倒是热闹,儿子不耐烦坐着听评弹,却兴趣盎然地站在台下看杂耍;我们来到淮海路,金陵路,乐又是繁华的购物天堂,妻子兴致勃勃,硬拖着我和儿子与她一道穿梭于商场店铺之间,累得人半死;我们来到了浦东,一次是从延安东路过江隧道过去的,那边的陆家嘴正在大兴土木,还有一次是从杨浦大桥过去的,站在桥中央,看着恐高的妻子战战兢兢的扶着儿子向下望黄浦江的情景很有趣……

我们经常到美丽的外滩徜徉,当时外滩正在拓宽,到处堆满了建筑材料。有一天晚上突然遇雨,匆忙奔跑之中,就在海关大楼前,我摔了一跤,狠狠的,眼镜完好无损,腿却摔破了皮,渗出了血,但无大碍,休息一晚,次日继续。

我喜欢这座城市。

六六大顺 4.无锡、宜兴、太湖

我们是从建筑宏伟、新颖别致的上海新火车站乘车抵达无锡的,无锡火车站还是很老土的,不大,单层平房,虽然粉刷得很整洁,却叫人恍然来到电视剧《上海滩》许文强出入的地方,只是没有了礼帽,旗袍和蒸汽机车。我们就住在离站前广场不远的一家旅馆里,放好行李,就钻进一家餐馆要了三碗面,还有肉骨头。面倒平常,那些香味四溢,肉多的叫人吃惊的肉骨头才令人念念不忘。

我们参加了宜兴一日游。清早起来,与一大群游客一起乘上一辆大客车离开无锡。从车窗望出去,无锡城区不大,但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景致颇佳,在绿荫遮天的大街小巷左拐右转不久就到了郊外。再就是一路平安的经过宜兴县城,旅行社一直把我们拉到丁蜀镇。宜兴号称是中国的“瓷都”,而丁蜀镇的所有商店和小摊贩卖的全是陶器。妻子流连其中,从汤罐到杯子,都不忍取舍,只是考虑到难以携带,才只是象征性地买了一套袖珍的,小巧玲珑的紫砂壶。

除了闻名遐迩的陶器,宜兴另一闻名之处就是享誉古今的“洞天世界”。我们先去的是张公洞。我们宜昌可是喀斯特地貌,溶洞无数,张公洞在我们眼里没什么新奇之处,就如同三游洞由于苏轼等人游玩而著名一样,张公洞也由于汉代的张道陵和唐代的张果老曾在此隐居修炼,同时洞中有洞,洞里套洞而闻名天下。我们还到过一个洞穴,一个旅游景点,洞穴是灵谷洞,那景点的名字都忘却了,只记得山岩峻峭,绚丽多彩,溪潭清澈,竹林叠翠,这也许就是阳羡景区吧。

我们参加了无锡一日游。先去的锡惠公园。登上郁郁葱葱的锡山,站在龙光塔前俯看四周,有一种恍如站在当阳玉泉山上之感,鸟语花香,满目清凉,令人心旷神怡。在山下的草坪上,我们还曾经碰上几个和我们一样的武汉游客,都是湖北老乡,愉快的互相打招呼,只不过他们是一口地道的武汉话,我们是伪四川话而已。久负盛名的寄畅园虽说是池岸突兀有致,亭台楼阁具备,看看不过如此,也许是我不懂得欣赏罢了,不过,康熙,乾隆三番五次的前来,还在颐和园依样画葫芦的建了座谐趣园,这座园子一定有非凡之处。我最喜欢观泉坊的天下第二泉,书中介绍:“泉水自砂岩缝隙间渗出,清冽甘芳,满背隆起而泉水不溢。”事实上,天下的泉水都是如此,都可以平放分币而不溢。这泉之所以闻名,还是因为瞎子阿炳的那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委婉,凄凉,平缓,如歌如诉,站在泉边,即使不是月夜,细细听来,那马尾弦上的意境依然扑面而来,依然能叫人领悟到一种心灵的悸动和那位若干年以后被誉为民间艺术家的瞎子阿炳对泉水,明月和景物的领会。

出了锡惠公园,乘车直奔太湖。先到的蠡园,那是一个傍水的园子,说是范蠡协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以后,携西施隐居之地。我是不相信的。西施在吴王夫差身边生活了十年之久,生儿育女不说,就是岁月的流逝,一代美人也早已韶华全无,范蠡还有什么理由恋恋不舍,只不过是他引退以后老百姓编出来的一段佳话而已,不过我们还是随大流看了凝春塔,荡着小舟去了湖心亭,摇摇晃晃的穿过长廊,在春秋阁前遥想当年……

客车在阳光下轰鸣着驶过容家兄弟为给老父祝寿而捐款修建的长堤,如今有钱人多得多了,再没人想起这样的关系民生的善举,也不会为父亲的生日大动干戈了。车拐了一个弯,停在一个偏僻的小饭馆,导游叫大家下车吃饭。妻子早有准备,我们带了无锡的包子,还有凉茶。记得我们是爬上饭馆后面的小山坡,那儿有菜地,不大但凉爽的树荫,远远望得见浩瀚的太湖,还有湖中隐约可见的岛屿,我们就在美景中大快朵颐。

鼋头渚的起源,据导游说是形如一个大鼋的头。所谓大鼋,不过就是我们常称的鳖,或曰王八而已。只是把王八叫得如此文雅,倒也有趣。进了大门,过了牌坊,我们从后山边走边玩,一直走到小南海,万方楼,站在劲松楼前聆听松涛阵阵,悬岩下就是碧波万顷的太湖。我们顺着林中小径走,一边是湖,一边是山,经过飞云阁,登澜堂一直走到人山人海的鼋头渚石碑前,排队照像,抓紧时机按快门,这也就是中国式的旅游方式的“到此一游”的证据。

从灯塔一直到长春桥是鼋头渚的精华所在。面临碧水细浪,背依山峦滴翠,亭台楼阁镶嵌其中,极目望去,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是一个浩瀚的湖泊,是一个秀丽的湖泊,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湖泊,洋洋洒洒,天水一色,阳光斜斜的透过云层照在湖面上,令人想起那首著名的二胡曲《金蛇狂舞》,只不过不是瞎子阿炳的作品了。

到了无锡,自然忘不了买些惠山泥人大阿福,更忘不了那千年等候的著名上联:“无锡锡山山无锡……”

六六大顺 5.姑苏城

姑苏城,苏州也。

从无锡到苏州,两座城市的距离不过五十公里,乘火车不到一小时就到了,还没出苏州火车站宽敞的大厅就有不少饭店,旅馆的接站人员举着“接待”的牌子围了上来,其中有人称他的旅馆就在广济路上,距寒山寺和虎丘仅一站之隔,还能代买经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船票,脑子一热,就随她去了。

旅馆住得还可以,双人间,桌椅,沙发,很整洁,窗外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虽然到景点的距离不像接待人员吹嘘得那么近,却也方便,出门几步就有公交车站,只是她曾满口答应的船票始终不见影子,直到我们要走的那天中午才坦言,就是明天的船票也不一定保证能弄到手,这才知道上了一大当。

说起姑苏城,书上介绍说是座名副其实的水城,号称东方威尼斯。有诗为证:“朱门白壁枕湾流,家家门外泊舟航。”我对这点印象不深,只是记得客车经常穿过一些不宽的河流上的小桥。还有一天傍晚,红霞满天,我们信步走在一座大桥上,桥下是哗哗啦啦的流水,桥的两端挤满了出店叫卖的摊贩,折叠桌,遮阳伞,苏式酥饼,软糖,甜到心里的面点是我们食欲大开,我们也就大快朵颐了。我记得那个地方不是观前街,也不是人民路,那还能是哪里呢?

而苏州最著名的热门仍是它的私家园林,号称“园林之城。”我们先去的是离我们住处最近的留园和西园。我不懂园林建筑,也不懂园林设计中的精巧之处。只得抄录介绍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