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往生记 >

第60章

往生记-第60章

小说: 往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卷的题目很杂,主要涉及数学、程序、电路等等。长久放话了,不以分数定人,每张卷子他都会仔细看,保证不让一个人才遗漏。
    考试结果很快出来了,不管怎么说这帮人素质还是没话说的,都是受命令来增援的子弟兵,各部委的内线,发疯似的往长久研究室里挤。
    挑来挑去,长久终于确定了一个二十五人的名单,算是一个交代,对外说是第一期招聘结束。
    这就是曹长久的第一个班底了,平均年龄30岁,人人都有一手绝活。由于长久准备研制程控交换机,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点通信电子的底子。
    由于是私人的研究室,长久的程控交换机计划没有得到国家的资金和政策,不过长久不在乎,这个研究室能成立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哪能再想那些有的没的。
    饶是张怡搞到的地方比较大,25个人一进驻立马觉得拥挤,因此张怡还特地找了一个大仓库作为实验室,虽然条件艰苦点,不过这帮人到底还是高兴的不得了,因为这里的设备可以说是国内比较先进的。
    抛开一切杂念,长久领导这帮大龄青年开始专心的研制程控交换机,没有经验,没有样机,只有长久的一点奇异的构想和研发队伍的朝气支撑。
    在那个时代,国内还没有那些精神文明的成果,人们移能吃饱喝足为生活目标,长久只能在这方面满足他们,所有的生活待遇从优,标准向潜艇兵看齐,所需的一切物资国内无法供应的全部从香港购买。
    长久虽不是贪图享受的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能够娱乐身心的东西,手下的研发人员至少又有80%是军属,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好对付的。
    张怡搞到的门面房子位邻市郊,周围很有一些前来淘金之人的小饭馆,那时的深圳管理宽松,远没有现在城管之类的东西骚扰,因此还很是兴旺。
    长久最喜欢在门口一家北方菜馆吃面,店主是东北人,带着个十六岁的女儿在深圳讨生活,下得一手好面,在周围也是小有名气。
    只要有空或者是加班,长久第一选择都是在这个面馆小酌一杯,叫上几个小菜,来上碗老酒,浅斟慢饮之后再来碗油泼辣子面,浑身毛孔舒张,一天的疲乏悄然远去,又是精神抖擞。
    店主的闺女也是个妙人,年纪轻轻已有了让人垂涎的风采,虽然屈身于厨房与馆堂之间,却是积极上进,总是在空闲之时捧着书看。长久好奇,曾经观摩过她的功课,原来是一些科技书籍,因此也略加指点。
    虽然长久不在意,邻家女孩却是感激不尽,招待的也越发热情。这一来二去,也算是熟悉了,长久每次加班忘了吃饭,邻家女孩总是端着一碗足料的汤面给送过来,惹得那些大龄青年们羡慕不已,纷纷拿长久开玩笑,说是娶了这个媳妇算是衣食无忧了。
    长久脸皮甚厚,也没怎么在意,只是每次的饭钱照给不误,怎一个迟钝了得。
    邻家女孩对长久他们的工作很有兴趣,经常问这问那。要说那些研究室单身汉们个个争先恐后的搭讪献殷勤她都没理睬,只是笑着缠长久解答。
    “长久,你们这是干什么的啊?”
    “测试设备,不要乱碰,坏了你可赔不起。”
    “哦,那我不动。那这个是不是计算机啊,我也想学啊,你教我吧。你可真能干,小小年纪居然懂这个!”大眼睛一眨一眨,羡慕的望着大男孩。
    “不错,有时间让那些家伙教你,我现在没空。”某人专注的写着程序,面对佳人的要求,眼睛都不抬一下。
    女孩的时间并不多,只是在送饭的空档才能在长久这里待一会,稍迟一点店主老爸就要来叫,女孩总是依依不舍的离开,也不知是舍不得电脑还是舍不得那个人。
    生活总是平淡的,工作总是无聊的,实现理想是要付出代价的。至少长久是这样理解的,他也试图将这种理念灌输到手下人的脑子里。
    都没什么经验,研发小组的大多数人甚至连什么是交换机,交换机如何工作都不知道,但是他们有热情,学习起来疯狂的要命。
    长久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学习,他亲自开课,讲述计算机基础,讲述网络,讲述程序语言,讲述他自己知道的一切。可惜时日甚短,长久等不及了,匆匆将这些半吊子科技人员推上了研发的岗位。
    要说学以致用,那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至理,这些年轻人在长久这个更年轻的家伙带领下,发挥了200%的**,逐渐掌握了一个合格的科技人员所需要的东西。
    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掌握取得知识的方法,能够自我充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精通的学问,互相之间取长补短,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长久他们就这样几乎与外部的世界完全封闭,所闻所想都是通讯技术和如何实现程控交换机,他们也一步步的成熟起来。
    作为总后勤官,张怡的任务就是让这帮人过得舒服,没有后顾之忧,顺带还从各方面搜集资料,提供试验用的器材,看着虽然简单,其实却是杂活,付出的精力很多。
    张怡总是自我解嘲,说自己算是入了狼窝了,一个堂堂高管,怎么总是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每当她诉苦的时候,总有狂徒站起来大呼:张姐别担心,下半辈子我养你!惹来一阵大笑。
    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过去了,长久和他的梦之队却如同机器一般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有时候失眠,长久不由得在想,大洋对岸的竞争者们不知道在干什么。





    正文 八十八
     更新时间:2008…12…13 3:23:50 本章字数:4193

    仿如流星一般,创造出国产计算机辉煌的曹长久就消失了,即使是那场甚大范围的学术争论也没留下他的名字。
    转型时期的社会发展太快了,几乎所有的东西瞬息万变,思想的解放和前辈留下的遗产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没有了外界的骚扰,手里掌握着自己的班底,长久总算可以安心的按着自己的步骤干活了,凭着心中一股执念,团队硬生生的从无到有逐渐把程控技术拔了起来。
    不出长久所料,福建的程控交换机引进工程耽搁了,日本人抛出的诱饵是香的,谈判是艰苦的,要价是无理的,由于初期的失误,国内也只好忍气吞声的按着日本人的步调走,付款出人出技术。就像被套住的股民,硬着头皮安慰自己,一切都会有的。
    事实上,日本人确实玩了一个漂亮的空手道,用华夏的钱投资,研发了自己需要的技术,反过头来继续卖给华夏人,简直是一个经典的商业成功案例。
    这段往事还是总局领导亲自对曹长久讲的,旁边没有第二个人,回顾这段不堪的往事,二人都是唏嘘不已,只是当时已经晚了。
    如果说国内计算机业界还有骄傲的话,也只能数的上0521微机了。这部高层点名的工业成品引发了国内企业最后的辉煌,不但占领了国务院,成了御用计算机,而且由于成本低廉,性能强劲,几乎在一年时间里就淘汰了全部的国产小型机,成了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系统。
    0521不但是通用微机,还衍生出很多其它用途,包括单板机、会计电算机、工业控制机和各种军用型号。
    与0521相辅相成的是长久编写的系统和开发语言,因为0521已经成了实际上的国家标准,因此大学里计算机系教科书是雷打不动的0521计算机系统分析和精简语言汇编大全,被一代代的学生们当作圣经一般供着。
    在计算机系的课堂上,一般的教授上课都是拿着这两本书讲,课后则会推荐一部油印出来的手稿,简陋的封面上是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编译原理,据说是上代计算所所长亲笔。至于作者,则是名不见经传的曹长久。
    能得到所有教授的一致推荐,几乎成了非正式的教材,学生们对这部编译原理自然奉若经典,里面的内容着实也是有深度。
    这部手稿的来历也很奇怪,那还是长久在计算所给757大型机配备软件环境时候写的,基本上都是王所整理,因为长久的字实在是不堪入目。后来0521微机大行其道,其RISC体系结构在世界上也数首创,国内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教材,后来也不知是谁灵机一动,把长久在计算所的事情给打听到了,这才将王所这部手稿给发掘出来,惠及天下。
    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讲述编译器的结构、算法以及发展方向,文字浅白,几乎就是举一个例子然后谈一下解决办法,谈不上深入浅出,只是实用性很强,列举的都是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难题。
    只是王所走的早,这部编译原理最终也没有完成。
    相比那些拗口的术语和理论,学生们对这部编译原理的好感度甚高,甚至有人能将整部编译原理背诵下来,得益良多。
    信其道尊其人,学生们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更是感兴趣,问了教授也不知道,只说是0521微机的作者,估计也是远古大神之类云云。
    毕竟长久的曝光率也不高,两年时间还成不了神,0521微机也是骊山推出的,因此知道的人寥寥。
    本来0521微机还不怎么出名,哪怕它已经进了中南海,走进了各种工厂。只是后来的一件事情改变了0521的命运,又燃起了民族工业的希望。
    81年的时候,日内瓦举办了万国计算机博览,各国都设了展台,拿出了自己的看家宝贝,展示自己的实力,争取订单。
    开放的中国自然不甘落后,争取到了这一次展示的机会,只是757大型机没有成功,其它东西又拿不出手,0521微机和以多处理器为基础的工作站就成了就成了首选。
    日内瓦的计算机盛会可算是看不见的战争,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英特尔一家独大的局面。计算机业界纷争不断,总体来讲还是小型机垄断市场,至于超级计算机,那是不允许出口的。
    因此各国都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应付世界各地来的前在客户。华夏自然也不例外,虽比不得美国人气粗,日本人财大,展台倒也是布置的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出来。
    几部微机一放,旁边有专人解说用途并指导操作,后面则是专门的场地用来放置多处理器工作站。
    长久设计的工作站体积也不大,其机箱也不过一个行李箱仿佛,绝对可以放置在桌面上,配上大屏幕电视机、打印机,一个办公室绝对容得下。
    老外似乎对微机情有独钟,无论是在美国的还是其它国家的千奇百怪的微机展台前都是流连不舍。
    只是这个时代对微机并不是太重视,有能力消费的都是企业用户,他们对计算能力更加看重。
    倒是苹果II很是出了一些风头,AppleII价格便宜,结构紧凑,软件还很丰富,更有videoform这个杀手级应用软件的支持,在美国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影响,1500美元一部不带显示器的价钱对企业来讲也不是很大的负担,在这次展览中很多国家对这部机器很感兴趣,基本上没有那个国家有类似的产品。
    这只是基本上,如果没有0521的话
    经常有人将华夏的展台认作日本人的,看到这个孤零零个展台上放着几部像模像样的微机,上来就是一阵狂问,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流利的英语。
    国家对这次展览很重视,派出的人员素质还挺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