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往生记 >

第51章

往生记-第51章

小说: 往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久一直想搞个局域网什么的,只是一来没时间,二己的计算机标准还没建立,什么都是妄谈,也就搁置了下来。
    现在一听说老所长这里居然有类似的东西,岂不喜从天降。
    “共享?对,就是共享数据,所有的计算机连在一起,你有的我也就有了,就是这个道理。”老所长遇到知音了,兴奋的点头,“不但计算机要连,所有的设备都要连。雷达发现目标,传递到计算机,再控制传动机构让雷达跟踪。所有数据通过共享由各部计算机同时处理,各司其职,算弹道的算弹道,该控制的管控制,这样就算单机计算能力弱,集合起来也能满足需要了。”
    “还可以专门搞一部计算机进行分析,前期用飞机进行实地拍照,照片转化为数据信息,建立一个数据库,所有的地形数据可以共享,前方的炮兵就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数据进行射击,完全不用管计算的事情,只需要调炮位就行了,天爷,这不就是数字地图吗!”长久觉得自己太有才了,居然能想到这么多。
    “嗯,这个想法很好,值得推广。大地测量所的人好像也有这么一个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处理地图数据。”老所长眉开眼笑,仿佛看见了敌人被炸的七荤八素一般,“这样的话,那炮兵的准备工作至少可以挺进一分钟以内了。”
    “那还等什么啊。”长久急道,“咱们联网的东西在哪,我要看看。”
    ~~~~~
    “”长久看了实物之后无言,“你说的通讯联网就是这个?”
    “对啊,难道还有其它的东西?”老所长也莫名其妙,感情这小子和自己说得不是一件事啊。
    老所长说的联网不过就是两台计算机之间使用电传打字机通过电话线简单的传输数据,一则速度慢,二来也不能实时的进行数据交换,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这东西长久在计算所也看过,不过由于电传打字机不符合他的美学,所以也没怎么在意。
    长久算是泄气了,他还以为华夏科技已经发展出了局域网了,说到底也就这东西,不由的叹了一口气。
    “怎么了。”老所长看开始还兴致勃勃,一会功夫就萎了,不由的问道:“哪里不舒服?”
    “没什么,就是心里不爽。”长久有点黯然,不过旋即心想,网络也是人造出来的,不就是协议和调制解调吗,凭啥自己不能搞?
    难得不行咱们可以先上简单的,就用电话线吧。长久想起来了,在梦中幸亏苦学过各种协议,网络协议、路由协议无一不通。
    貌似日后重要的还是TCP/IP吧,幸亏长久当年苦攻过一阵,没有和那些同学们泡网吧。
    “这个不行,要重新设计个简单有效的。”长久坚决的对老所长说。
    “!”
    长久想法是引进局域网的概念,利用局域网将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局域网是在1972年出现的,诞生在施乐实验室(貌似很多技术都在那里发源),77年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了有一百多个节点,千多米长的网络。
    那时候,人们称之为“以太网”,其灵感于电磁辐射是可以通过发光的以太来传播的这一想法。
    不过当时的技术还不行,用的是粗同轴电缆,很笨重的说。但是其基本传输方式已经定型,那就是把数据分成一个一个的包,发送到联网的机器上。
    其实现在谈论的局域网也就是以太网,因为这已经成为了实质上的标准。但在80年,各种各样的网络标准大概有几十个,以太网只是其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东西。
    不过得益于英特尔和DEC这两个大公司的参与,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太网才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
    不但如此,后来的几个很牛B的网络提供商犯了很大的市场错误,将这块大蛋糕拱手让人,才有了今天以太网的地位。
    长久清楚的记得,80年英特尔和DEC,对了还有施乐,要以太局域网链路、物理层规范1。0版。
    抢现在肯定抢不到了,但是咱们可以借用啊,长久阴狠的想着。现在市场这么乱,以太网不论技术还是速度都比别人的差,谁会想到这么个东西居然成了日后的标准。
    可惜曹长久知道,不但知道,还知之甚深,这下不用走弯路了。
    以太网的技术主要是载波通讯,还具有自动冲突检测以及多点对传功能,其技术并不复杂,只不过这东西在77年就被以太创始人收为专利。
    不过在自己国内做做应该没什么问题,长久回到了工作室,开始想着这套东西的结构,只是载波通讯他不是太熟,还有很多疑点无法破解。
    老所长看着长久神不守舍的回办公室,心中放心不下,就一路跟了过去,却看到了长久咬着铅笔在那里发呆。
    一会功夫铅笔就被咬的伤痕累累,老所长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去轻拍了长久一下,问道:“你没事吧,要不要休息一下。”
    长久啊的一声,神游归来,“所长啊,有什么事吗?”
    “想什么呢?这么没精打采的。”
    “我想一些载波上的东西,搞不通。”
    “载波?”老所长瞪大了眼睛,“自己想?你没发烧吧,也不看看我们这里是干什么的!”
    ~~~~~





    正文 七十六
     更新时间:2008…12…13 3:23:44 本章字数:2959

    对啊,长久一拍脑袋,做雷达的地方怎能少了无线电达人,亏自己还苦思这些技术问题。
    “说吧,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亲自辅导。”老所长得意洋洋的说。
    到底是术业有专攻,长久苦恼多时的载波问题在老所长这里轻而易举的被解决了,按老所长的话讲这也很好理解嘛。
    普通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声音信号,两部计算机之间要靠电话线连接就必须将数据转化为声音,这就需要用到调制解调器。
    我们发出的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是低频的,专业术语叫基带信号,这东西有些个坏处就是占用大量的带宽资源,一个人用了其他人只能看着,而且不能长距离传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做法就是使用调制解调器(俗话就是猫),把低频基带信号转换成高频信号,特别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说白了调制解调就是把信号压缩传输,反正老所长就是这么理解的,长久不由的五体投地,姜还是老的辣啊。
    老所长弄清楚了其中的关键,立马就在纸上画出了调制解调器的结构,又一步步的细化,直到各个部件出来,总共也就用了四个多小时,直把长久惊的目瞪口呆,作声不得。
    原来传说中的牛人确实存在啊,长久心想。
    当年BSD的作者比尔&;#8226;乔号称三天开发出了一个UNIX操作系统,听着别人读TCP/IP协议就能编出BSD的网络代码,被誉为传说,长久也就是将信将疑。
    现在看到了老所长的表演,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长久算是开了眼界。
    到最后老所长终于满意的放下笔来,仿佛完成了一幅国画,一拍手说道:“成了,你看这怎么样,大概也没什么错处,做成样品试一下就行了。”
    长久看了很久也没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竖起了大拇指赞道:“您老厉害,这么短时间就这才见功夫。”
    “哈哈,一般一般,老了,脑子没以前那么好使了。”老所长脸上泛起了红光,显然对长久的马屁非常受用,“今天高兴,咱爷俩喝一杯去。”
    长久又看了看,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加上时间也不早了,也就放下心来去吃饭了。
    由于时间紧急,晚上所里基本上是人人加班的,当然了,没有加班费的说法,人人自愿。
    老所长亲自设计的神来之笔也很快做成了模型,硕大的体积,大量的集成电路,让长久想起了机柜。
    虽然模样不好看,但是还好使,用电话线连接起来居然通过了。
    试验实在长久开发的0521微机上试验的,使用主板上的并行端口与调制解调器连接。
    长久连夜修改了自己的操作系统,给调制解调器编写驱动,写的是畅快无比,仿佛回到了从前,耳边响着神的声音——“是男人就得自己写驱动”,这种感觉很好。
    暴走的长久效率极高,一个晚上就将程序完工,连带着模型一起试验。
    老所长带着一帮人都站在后面观看,貌似还有一些穿军装的,不过长久没去注意,因为他的注意力全放在了机器上。
    长久启动了连接程序,开始焦急的等待,时间似乎一下子变得慢了,让人喘不过气。
    调制解调器没发出刺耳的拨号音,因为毕竟不是电话,长久只是将它作为网络连接器设计。
    等了一会,屏幕上终于出现连接成功的信号,长久顺利的登陆上了另一部计算机,他一放手,松了一口气。
    众人看长久样子似乎成了,都凑近了观看,却又看不懂什么东西,又不好意思打扰,一个个直急得心痒难搔。
    还是老所长性子爆,直接就问:“咋样了,成功没有?你倒是说个话啊。”
    “我哪知道,现在只不过刚连接上,还要进行一些测试。”
    “哦。”老所长喜道,“那就是没啥大问题了,很好。”
    众人一听老所长下了评语,也都“哦”了一声,心中大定;老所长说没大问题就没大问题了。
    长久运行了一个测试程序,测试了一下掉包率,还不错,至少这个5米线掉包率低于1%,数据还可以。
    一个接一个的测试程序运行了,基本上没发现什么问题,下面的就是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了。
    于是长久站起来宣布:“只要过个24小时没什么问题,就算成功了。”
    听到了这句话,大家不由的发出一阵欢呼。老所长也呼了一口气,拍拍长久的肩膀说:“这几天你也累了,先去歇歇,这里我们看着。”
    长久苦笑道:“这只是两部机器之间连接成功,哪有什么好高兴的,要是十几台机器”
    长久说到这里忽然心中大悟,终于知道这几天为什么自己总感觉不对劲了,原来就是这个啊。
    两台机器之间的传输比较简单,各家局域网标准大同小异,关键是多部机器互联互通的问题难以解决,促成了各种各样的标准。
    这就涉及到网络设计的拓扑结构问题,早期网络都是使用总线结构,就是一根线连到底,只要一个用户的线断了整个网络就歇B,故障地点还特别难查,因此83年以前网络还很不发达。
    直到AT&T公司提出了新的结构,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善。
    AT&T公司专门做电话业务的,他们提出了局域网使用类似于电话布线的星形结构,每个用户使用一条独立的线路与中央集线器互联,通过集线器来与其它计算机通信。
    这是个大大改进,无论是安装、配置、管理和查找故障都很方便,而且成本较低。因此,结构化布线方式横空出世,立即占领了整个市场,总线局域网烟消云散。
    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讲,长久都不会选择总线结构,没必要使用肯定要过时的技术,只是用星形结构的话,又要设计集线器。
    长久想了一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所长,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帮助。
    老所长毫没把这当回事,只是笑道:“这个没问题,好孩子你先休息去,我们先自己想办法解决,没啥大问题,不就是一部机器发信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